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慕课、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10-22罗晓红李雨璘王晨笛尧兴星李宇轩

关键词:妇产科师生互联网+

郑 燕 罗晓红 李雨璘 王晨笛 尧兴星 杜 娟 李宇轩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1137)

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学资源准备充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效交流互动等,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1]。充分发挥慕课(MOOC)和微课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教师课堂的高效性[2]。

随着互联网和E-learning 的诞生,国内外混合式教学也经历20 余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基本形成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新常态的共识[3]。本文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载体,将传统妇产科学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师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相比较,使临床医学重要课程妇产科学走进“互联网+”的教学新常态,解决了妇产科学传统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受到师生欢迎,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临床医学本科2016 级1 班、2015 级1 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16 级临床医学1 班38 人,采用慕课、微课的师生互动混合式教学方式;对照组:2015 级临床医学1 班39 人,采用常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文化、智力水平、前期学习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使用相同版《妇产科学》教材,并且由同一教师完成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课时数、目标要求、教学进度两组均相同。

(1)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PPT 等课堂讲授理论知识,课堂提问、互动,课下辅导答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临床案例导课,然后系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课前有预习,课中听讲比较认真,同时做笔记,课后有复习。

(2) 观察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观察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采用同步在线教学和异步在线教学的混合,以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度、交流互动和学习效果。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形成了基于微课、慕课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图,见图1。

图1 基于微课、慕课线上线下师生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课前线上教学准备。教师前期通过在线慕课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重要知识点、相关动画、视频录像、微课,以及妇产科典型案例。例如微课“分娩机制”,大受学生欢迎与好评,学生评价为精心制作、突出重点、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一节好课。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分娩机转视频融入的动画,在三维模拟中准确的看到“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的整个过程,一看就懂。

线上网络直播教学。依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网课”采用BOPPPS 教学设计,通过预先告知教学计划--布置学习任务—教师课前检测--师生互动提问—教师辅导答疑--学生小组讨论--课堂翻转。例如“前置胎盘”病例学习与讨论,学生针对性的问题层出不穷,网络课堂气氛依然活跃,有效指导了学生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网络远程学习。

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师生通过网络平台、论坛等在线及时交流,或在留言、互动区文字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及时知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个别学生的理解错误,教师的解答与解释及时有效。学生之间通过在线交流,相互了解学习心得、学习体会,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一些共性问题。

课后拓展提升。每一章节设阶段测试,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随机测试。师生均可及时了解每个章节的学习情况及反馈。教师通过对测试数据和学生问题的统计与分析,准确掌握学生充分理解的知识点和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能够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个别学生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导,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与提升。

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的主要形式有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比较以及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成绩考核分为期末考核成绩(60%)和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40%)(具体见图2)。教学结束后,使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 分,比较分析两组成绩的差异性。同时采用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图2: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4. 统计方法应用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SD) 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2. 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

观察组学生认为基于微课、慕课的师生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激发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教学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完成任务与时间管理能力、对教师满意程度条目上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2。

表2 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三、讨论

1. 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显著增强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且检索方便,只要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上网检索寻找相关资料。对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章节,只要调动了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寻求解答。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辅导、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状况;利用线上线下组织学生进行病案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出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及协作创新能力。

2. 线上线下师生交流互动优势明显

线上线下的网络交流,因为时空的距离,解决了学生畏惧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难题,解决了学生担心提问难堪或回答错误让人耻笑的心理障碍,以及妇产科学中学生害羞不愿提问等难题,例如不同年龄段正确避孕方式的选择、不同避孕措施的优缺点、痛经的处理等问题。

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同时克服了其弱点。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直接回答解释学生的困惑,简单明了。对于学生的网络留言,也给教师预留了释疑解惑的空间,教师的留言更具有条理性、准确性,还可供学生反复学习。

3. 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升

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看出,“互联网+”慕课微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妇产科教学模式,学生能归纳妇产科各类疾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能推理妇产科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能结合理论合理分析妇产科临床案例,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和认识;基本建立了妇产科学的临床思维推理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妇产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目标。

4. 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是丰富线上的基础教学资源,我们制作、开发、积累了妇产科学较完整的慕课、微课、动画、视频等资源,收集编辑了100 余个妇产科学典型病例的电子化教学案例,同时进行了妇产科学数字化题库建设,整理和录入了各类型考题9000 余个,涵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临床案例分析等。其次,需要教师更加充分地收集学生的基本资料和信息,比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主要临床科目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性格分布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在设计和收集妇产科学典型问题和案例时,既考虑辅助教师面授教学,也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第四,使用线上资源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整合内容,教师在任务选取和布置、贯彻教学目标和落实知识点组织,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体会,在注重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充实增加混合式教学资源的同时,利用线下教学活动巩固和内化线上所学知识,采用多形式、多途径的师生互动进行反馈,如:你问我答、情景扮演、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颠覆了传统教学,也改变了传统妇产科学教师重解说、学生靠想象的“看图说话”式教学[5]。“互联网+”慕课微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妇产科教学模式使得专业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专业教学实践更加充实,更具有临床环境意识培养的“立体化”学习,教师和学生对课前、课中、课后均有全新的教学体验,是符合社会与时代进步的教学新常态。

猜你喜欢

妇产科师生互联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