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特阿拉伯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2022-10-22杨春雷杨金政王景丹

矿产与地质 2022年3期
关键词:硫化物矿化金矿

祁 程,张 伟,杨 亮,杨春雷,伍 群,牛 霆,刘 波,杨金政,王景丹,汪 哲

(1.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2;2.中核集团铀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2;3.河北省航空探测与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2;4.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065200;5.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0086)

0 引言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与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有深入合作[1-2]。

沙特阿拉伯地处阿拉伯板块,可分为阿拉伯地台区和阿拉伯地盾区。阿拉伯地台区地质勘探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石油勘探,由于经济上对石油及其化工业的高度依赖,石油勘探工作持续深入,工作程度较高,积累了丰富资料[3-4]。相比之下,阿拉伯地盾区虽富含金、铜、锌、铝土等矿产资源,但工作程度并不高,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对该地区勘查投资有所加大,取得了一些进展[5-6],尚有巨大开发潜力。2005年以后,沙特阿拉伯实施了新的矿产投资法,鼓励外资投资沙特矿业,并将与本国投资者平等对待,在获取信息和办理许可证方面提供便利,使沙特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地。

由于以往工作程度及政策的限制,沙特阿拉伯固体矿产资源公开资料较少,已有资料突出基础地质,且多数局限于描述性记录工作,系统性、综合性研究较少[6],缺乏成矿规律、成矿特征总结,使得中国企业对沙矿产投资有所不便。本文通过大量搜集沙特阿拉伯境内金矿资料,总结了沙特阿拉伯金矿资源分布及成矿地质特征,旨在为“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合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沙特阿拉伯地处阿拉伯板块 (Arabia plate) (图1a),由阿拉伯地盾及阿拉伯地台构成(图1b)。

阿拉伯板块是以阿拉伯半岛为主体的小板块,地处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印板块三者夹持部位,原为非洲板块东北部新元古代增生陆缘的一部分。由于红海及亚丁湾的形成,新生代初从非洲板块裂离,其西以红海裂谷为界与非洲板块接壤,南界为亚丁湾扩张中心及欧文断裂带,北界为死海断裂及与其伴生的断裂系统,东界为扎格罗斯山脉[7]。

1.2 地质概况

沙特阿拉伯主要分为四类地体[8]:

1)元古代阿拉伯地盾,主要由8个岛弧地体 (Midyan,Hijaz,Jiddah,Asir,Afif,Hail,Ad Dawadimi,Ar Rayn) 和4个缝合带 (Bir Umq,Yanbu,Nabitah,Al Amar) 组成,总体上为一套晚前寒武纪岛弧型变质火山沉积序列,伴生蛇绿岩和广泛分布的时代较新的花岗岩。

2)显生宙阿拉伯地台,覆盖全国2/3区域,岩性主要为碎屑岩、钙质岩和蒸发岩,其中前寒武系-石炭系以碎屑岩为主,二叠系-新近系以碳酸盐岩为主。该区沉积环境较稳定,并从地盾向东缓慢倾斜。

3)新生代广泛发育的玄武岩,其形成与红海的扩张有关,呈NNW向覆盖于阿拉伯地盾、红海沿岸平原之上,并在地表产生广泛溢流,形成了面积达100 000 km2玄武岩高原 (harrats)。

4)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岩以及珊瑚礁构成的狭窄红海海岸平原。新近系包含4个沉积序列,主要是大陆性的湖相沉积和沿海沉积;第四系由各种各样的碎屑沉积物组成,如钙质硬砂岩、风成沉积物 (形成广泛的沙丘和席状砂)、洪泛平原和冲积盆地沉积物、湖泊沉积物 (包括粉质湖相石灰岩和石膏)、淤泥、黏土以及盐、石膏矿床等。

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新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地盾,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地台 (图1b)。

2 金矿分布特征

沙特阿拉伯建有 MODS (Mineral Occurrence Documentation System) 系统,用以收录境内金属、化工、建材等所有矿(化)点的相关信息及文献,根据该系统及美国和法国地质勘探部门的记录,沙特阿拉伯境内共计约有近1000个金矿点(床),都分布于阿拉伯地盾。据 MODS 系统记载,其中实际进行过钻探勘查的有51个[9],包括5个矿床 (Deposit) 和30个远景勘查区 (Selected Prospect) (图2)。

3 金矿地质特征

3.1 成矿构造环境

阿拉伯地盾形成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至冈瓦纳大陆聚合过程中,地盾内的岩石年龄从早元古代到新近纪均有,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铅锌、铬镍、钽、锡、钨、钼等,所有已知的金矿点均与新元古代克拉通的形成有关。新元古代克拉通的形成经历了大洋增生、俯冲、造山及后期伸展的过程,对应各种地质构造背景形成的矿床类型。

板内构造环境:在阿拉伯地盾克拉通化之前,伸展构造广泛发育于各个岛弧地体内,形成一系列伸展拉伸地堑,并伴随有岩浆活动,此背景下形成沉积成因或者喷流沉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在640 Ma以后,走滑碰撞造山形成网脉状或脉状金属矿床。同时还存在后造山运动形成的碱性岩浆活动,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金矿[10-11],随着岩浆的进一步演化,形成 Sn、W、Ta、Mo、Bi 及贱金属矿床,后期再到 Nb、Zr、Y、U、Th、REE、F 矿化。此构造背景下代表性的金矿床有 SUKHAYBARAT 矿床,金远景勘查区有Zalm mine。

板块边缘环境:这里的板块边缘背景指的是岛弧地体与缝合带所相连的边缘区。板块边缘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这取决于在缝合板块碰撞带边缘是否有俯冲带存在。主动板块边缘分布着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这种岩浆活动表现为火山作用以及火山成因的矿化作用。主要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黑矿型)、火山成因含铁建造 (与古元古代含铁建造相似) 及斑岩型矿床。被动大陆边缘分布有与沉积地层有关并受其控制的硫化物矿床。此构造背景下代表性的金矿勘查远景区有 Muraijib 和 Nuqrah South。

板间后生环境:在4个缝合带内,蛇绿岩出现在强烈变形,剪切、变质和蚀变带岩石中。镁铁质-超镁铁质物质存在于这些已变质的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构造带中。绿岩带及相关的构造特征与生产黄金的太古代地层和构造背景相似,所以该背景下分布有大量的金矿。

3.2 金矿化类型

对沙特阿拉伯5个金矿床和30个选定的勘查远景区矿化类型及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统计(表1),发现绝大多数金矿化均为与元古代岩石有关的原生矿化 (Primary Mineralization),仅9个 (其中4个在部分文献中也被视为原生矿化) 为次生矿化 (Secondary Mineralization),主要发育在一些富含硫化物的氧化带及砂矿中。表2对这些矿床和勘查远景区的成矿特征进行了简要说明。

表1 沙特阿拉伯金矿化类型及成矿地质环境分类

3.2.1 原生金矿化

大多数原生金矿化要么与贱金属有关 (如MAHD ADH DHAHAB和AL AMAR),要么与中低温热液有关 (如SUKHAYBARAT和An Najadi),按地质环境可分为四类:

1)与粗粒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化

在原生金矿化中,有一半赋存于主要由花岗岩或闪长岩组成的粗粒侵入岩中。金矿化通常发育于蚀变带的小裂缝中,宽1~3 m,伴有黄铁矿、毒砂等,个别含有少量的贱金属硫化物。地表样品中的金品位可高达90×10-6,通常在(2~12)×10-6之间。

当受到剪切带改造时,金矿化规模变大,品位变富,如 SUKHAYBARAT 矿床和 Ash Shakhtaliyah 远景勘查区,平均品位可达5.2×10-6。

2)与岩床或岩墙有关的金矿化

有4个地区的原生金矿化与长英质岩床或岩墙有关。最好的勘探实例是 HAMDAH 矿床,该地区的金、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稀疏地散布在石英-碳酸盐细脉和沿细晶岩床边缘的蚀变岩石中,岩床内部也有小范围发育。

该地质环境下难以形成大型矿床,HAMDAH 矿床在品位18.8×10-6处其矿石资源量约为6万吨。

3)与发育于火山沉积岩断裂及裂隙中的石英脉有关的矿化

火山沉积岩中的石英脉和网状脉是重要的赋矿环境,例如在 MAHD ADH DHAHAB 矿床,金的平均品位超过30×10-6。

这一类型的大多数矿化,都是由裂隙和断层中的石英脉组成的,其地表的平均品位为(3~5)×10-6,在氧化带以下减少到小于1×10-6。

在Jabal Guyan远景勘查区,两个切割变质火山岩的近垂直剪切带分别含有9个和4个石英脉,通常宽约1 m,深度至少120 m。矿化包括原生金、绢云母、黄铁矿、毒砂和黄铜矿。23个钻孔的平均品位为6.19×10-6。

Umm al Qurayyat 远景勘查区的石英脉达几米厚,石英脉内平均含金2×10-6,蚀变围岩氧化带含金约4×10-6。

4)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状矿化

金赋存于火山沉积岩中的多金属层状矿化透镜体中,通常与贱金属伴生。在 Al-Masane勘查远景区,7个透镜体的平均含金为1.25×10-6,锌 (5.33%) 是主要矿物;在 Nuqrah South 远景勘查区,金品位为14.4×10-6,锌品位为13.8%。

3.2.2 次生金矿化

1)与氧化带有关的矿化

硫化物体在新近纪被侵蚀暴露,被铜、锌等元素淋溶,导致金的相对富集,这些金矿通常规模较小。

例如在 Al HAJAH 矿床,氧化带发育广泛,在两个相邻的矿体含有1.54百万吨的矿石储量,金品位为3.45×10-6。

在 Jadmah 远景勘查区,矿化发育于火山碎屑岩中的硫化物透镜体中,氧化带深可达70 m,金品位为5.5×10-6,但矿石储量较小。

2)砂金矿

1981年,Riofinex 公司预测沙特阿拉伯砂金矿的商业潜力为3 百万立方米,品位为0.3 g/m3,在阿拉伯地盾圈定了22个以砂金为主的找矿目标,经过调查,确定其中19个地区是低优先级或没有潜力。Riofinex 公司和 USGS 对 Muraijib 地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只发现了1处符合要求的坡积物,但体积较小[9]。

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商业价值的砂金矿床位于 HAMDAH,矿床赋存于含有原生金的冲积扇中,冲积扇遭到强烈侵蚀,厚达10 m,金品位为(1.25~59)×10-6。该砂矿在古代即有过多次开采历史,尾矿中仍含有大量黄金,覆盖层中测量的矿石储量(砂矿和尾矿)为0.911百万吨,金品位2.89×10-6。

前人在 Jabal Mokyhat (北纬20°12',东经43°28') 也开采过砂矿,USGS 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该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确定了1 g/m3的品位。

4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4.1 MAHD ADH DHAHAB金矿床

MAHD ADH DHAHAB金矿床 (23°30′N,40°51′E) 位于吉达 (JIDDAH) 东北部280 km处 (图2) 的岩石出露区和低矮丘陵地带 (1∶25万幅Mahd adh dhahab地质图),距离矿区最近的居民地为 Al Mahd 镇,位于矿区东北2 km处。

4.1.1 区域地质概况

MAHD ADH DHAHAB 金矿床产于晚元古代钙碱性火山碎屑岩建造中,介于安山岩序列和上覆的硅质火山碎屑岩之间,这套岩石被划分为 Mahd 群的基底部分。

区域上,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多套长石斑岩脉及安山岩脉。

4.1.2 矿区地质特征

成矿地层主要由 Tuwal 组下部集块岩 (Lower Agglomerate)、下部凝灰岩 (Lower Tuff)、上部集块岩 (Upper Agglomerate) 和上部凝灰岩 (Upper Tuff) 组成(图3、表3),总厚度约650 m,Tuwal 组与下伏 Lahuf 组安山岩呈不整合接触。侵入岩主要是流纹岩,由于流纹岩侵入火山沉积序列,形成小型穹隆,使上部集块岩向南产生倾覆。

矿区内断层较发育,以近EW向的 Eureka 断裂带及其NW向、NE向的次级断裂为主 (图3),断裂倾角较大,深部近垂直,浅部多西倾。钻探揭露表明,部分断层为多裂隙剪切带,常见有EW向近垂直的张开节理,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

4.1.3 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一条长900 m、宽约900 m的石英脉带中,包含两个露天采矿区,相距约600 m。矿脉中含有铜、锌、铁和铅硫化物,主要发育于石英-绿泥石脉石中,金和银矿物颗粒非常微细,一般在5~30 μm之间,主要与碲化物、硫化物密切相关。

大多数矿脉受断层控制,通常呈带状、角砾状。南部矿区东侧,矿脉集中在宽达30 m的网脉中,向西倾斜10°~60°;西侧的矿脉大多为0.5~2 m宽的离散带状,通常向西倾斜约70°。钻探揭露表明,倾角较小的矿脉形成早于倾角较陡的矿脉。

4.1.4 矿化特征

MAHD ADH DHAHAB 矿床包括原生硫化矿、表生富集矿和次生氧化矿三种类型的矿石,冶金研究表明,原生矿和表生矿反应相似,不需要单独处理。

1)原生和表生矿

原生贱金属硫化物有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黄铁矿既作为脉状矿物出现,又散布在围岩中。脉石为石英和绿泥石、方解石和粉红色长石,以及少量赤铁矿、绢云母和绿帘石。所有硫化物与不规则裂隙和石英愈合裂隙的充填物密切相关。石英脉可能是块状或晶状,通常呈角砾状,形成鸡冠状、甲壳状和局部带状矿化结构。

大约70%的贵金属以细粒(5~10 μm)碲化物矿物(黑云母、橄榄石和钾盐)形式存在,少部分以银金矿和自然金(10~30 μm)的形式存在,它们都与断裂和沿晶间边界的硫化物密切相关,其分布和品位变化较大。

一个表生富集带一般只有几米厚,在地表以下20~50 m之间发育不均匀。主要的次生矿物有辉铜矿、铜绿辉石、斑铜矿,还有少量的铅锌矿和绿泥石。碲化物和自然金倾向于保留在原地。

2)氧化矿

氧化矿产于风化带中原生矿的上方,最大深度约50 m。氧化矿的矿物学特征比较复杂:黄铜矿主要转化为孔雀石,闪锌矿转化为菱锌矿和水锌矿,黄铁矿转化为褐铁矿和赤铁矿,方铅矿转化为锡矿和角铁矿。

在氧化矿中,除因次生组合产生的溶洞外,原生脉的结构特征大多得以保留。金主要呈微细浸染状,以薄膜和斑点的形式出现,粒径从1 μm到50 μm不等。银以氯化物、角银矿和相关矿物形式存在。

4.1.5 成矿机制

岩性、蚀变、流纹岩侵入及断层,均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北部矿区矿体赋存于流纹岩和上部集块岩中;南部矿区矿体几乎全部赋存于下部集块岩中,安山质凝灰岩、下部凝灰岩和上部凝灰岩几乎没有发育经济矿化。这是由于较粗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对蚀变更敏感,流纹岩侵入引起的广泛硅化在集块岩中更为普遍,可能导致金属在此发生沉淀。其他形式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等。风化蚀变在地表形成氧化矿带,与原生矿分离,形成表生富集带。

成矿流体来源不明,一种理论认为,流纹岩的侵入建立了一个热液对流系统,成矿流体在裂缝中以幕式构造抽水方式侵位,受深部断层控制。也有理论认为,尽管流纹岩可能对浅部成矿很重要,但它不是热液的主要来源,钻探证实了成矿的多期次性,除了最近的定年将矿化与较年轻的花岗岩体联系在一起之外,矿山上流纹岩脉的侵入性和广泛性意味着流纹岩必须在主成矿阶段之前就已经就位并显著冷却[9]。

4.2 AL AMAR金矿床

AL AMAR 金矿床 (23°47′N,45°03′E) 位于阿拉伯地盾东部边缘附近 (1∶25万幅Wadi- ar Rayn地质图) 一低山山脉的西边 (图2),距离利雅得约300 km。最近的居民地为 Al′Amar 村,其西北距矿区约2.5 km。

4.2.1 区域地质概况

AL AMAR金矿位于晚元古代 Al'Amar 群镁铁质至长英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Al'Amar 群岩石成分介于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之间,是多次爆发和喷发的陆上火山活动的产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700 Ma~600 Ma)的同-晚期构造体和后构造花岗岩 (600 Ma~580 Ma) 侵入到 Al'Amar 群岩石中。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为绿片岩相及角闪岩相,接触变质和交代作用仅限于大型深成侵入体附近。

变形后的区域构造活动,以主断层上的走滑运动为主,进一步增加了 Al'Amar 带结构的复杂性,也使得原始的层控微含金块状硫化物矿化被重新活化并沉积在变形过程后期发育的张性构造中。

4.2.2 矿区地质特征

Al Amar 群火山岩可分为5个火山单元 (图4、表4),矿床主要发育于Ⅰ至Ⅲ单元中。

表4 AL AMAR金矿床地层简表

在矿床北部,岩石倾向西南,倾角约40°,但在中心和南部变为近垂直甚至翻转。断层走向以近SN向或EW向为主,位移一般较小。

蚀变普遍发育,热液活动不仅与火山岩单元Ⅰ至Ⅲ的沉积同时发生,而且还与主要含金构造的发育有关。

4.2.3 矿体特征

主要矿物成分是金和锌,次为银、铜、铅。主要矿化发育于脉状系统及断层伸展带中,可分为北部脉状矿带 (North Vein Zone)、南部角砾岩成矿带 (South Vein Breccia zone) 及西南部网脉状成矿带 (Southwest Stockwork) 三个主要矿带。

1)北部脉状矿带

北部脉状矿带宽达20 m,从西到东依次穿过火山单元Ⅲ、Ⅱ、Ⅰ,走向118°~120°,倾向南,倾角75°~85°。该区的65个钻孔资料显示,矿带西北端地层、矿体受断层控制明显,断层使地层发生了高达40 m的位移。

矿脉宽度从2 mm到1 cm不等,在火山单元Ⅰ中矿脉更宽、数量更多,在Ⅲ单元中矿脉较离散。

2)南部角砾岩矿带

南部角砾岩矿带可能是北部脉状矿带上部断陷的一部分,两者基本平行,相距约120 m,向东南倾斜约80°。

火山单元Ⅲ的长英质凝灰岩被角砾化,并发育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见滑石、重晶石、闪锌矿等,一系列矿化赋存在角砾岩裂缝中。矿带在地下约170 m深处被断层切割,整体来看该区域矿化不良、品位不高。

3)西南部网脉状矿带

在矿床西南部约50 m×50 m的区域内,火山单元Ⅲ的岩石被石英细脉与重晶石、绿泥石、滑石、绢云母、碳酸盐和石膏以及稀疏浸染的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一起切割,矿化赋存在细缝中,在地下约160 m处终止。

4.2.4 矿化特征

主要硫化物是闪锌矿和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含量不一且数量较少,石英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常与硫化物矿物伴生,另外有少量重晶石、碳酸盐、硬石膏和绿泥石。

金通常以2~400 μm的离散颗粒形式存在,平均约10 μm,主要为自然金或闪锌矿中的包裹体,少量的金出现在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中,另外含有少量碲化金。

在样品中鉴定出了孔雀石和更罕见的金孔雀石、蓝铜矿、水锌石、黄钾石、褐铁矿、土黄铁矿和硅铝蓝铁矿等氧化带矿物,从岩心样品的抛光切片中发现,氧化作用导致硫化物矿物颗粒部分或全部置换。最丰富的次生矿物有辉铜矿、斑铜矿、铜绿石、孔雀石、褐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

5 找矿潜力分析

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是由于威尔逊旋回末期冈瓦纳大陆东西两部分碰撞形成的,为900 Ma~550 Ma 期间冈瓦纳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形成的增生造山带[12-14]。它记录了一个长期的造山演化历史,经历了从大洋俯冲、岛弧形成及弧后的岩浆作用 (>700 Ma) 到大陆板块碰撞地体的拼贴 (700 Ma~620 Ma),再到新生地壳的走滑剪切、张性断裂 (620 Ma~550 Ma) 等一系列的构造演化过程。自红海扩张之后,阿拉伯地盾向北分离,两者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成矿背景 (图5)。

努比亚地盾是非洲大陆重要的铜金矿产地,早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时期,就已有在红海山脉开展采金活动的记录[12-14]。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加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取得找矿突破,成为全球铜金矿业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

努比亚地盾的金矿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金矿,即造山型金矿,分布范围较广,但以中小型矿床为主,如埃及的 Sukari 金矿、厄特的 Kola 金矿[15]、苏丹的 Hamadi 金矿[16];另一类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金矿,即 VMS 型金矿,常常成群分布,单个矿床规模大,是该区域最重要的金矿类型,如苏丹境内的 Ariab金矿、Hamissana 金矿和 Eyob 金矿[17]、厄特境内的 Bisha 铜金矿、Debarwa 金矿和 Asmara 金矿、埃塞境内的 Kata 金矿和 Abetselo 金矿等均为大型或特大型矿床,而这一类型金矿也是阿拉伯地盾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 (如AL HAJAR)[18-21]。

前人已在努比亚地盾就这两种类型的金矿分别建立起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等找矿标志[12],围绕这些标志可进一步开展工作。阿拉伯地盾与努比亚地盾拥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在广袤的沙漠之下,同样具有与苏丹、厄特等国相似的矿床产出特征,尤其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为主的金矿潜力巨大。

6 结论

对于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大国沙特阿拉伯来说,其境内不但藴藏的油气资源丰富,而且还发育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这些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开采条件简单,找矿潜力巨大,应该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优先布局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基地。

1)沙特阿拉伯境内金矿点都分布于阿拉伯地盾,与新元古代克拉通形成有关。

2)在新元古代克拉通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板内构造背景、还是板块边缘背景、亦或板间后生环境,均可形成金矿化。板内同生地堑系统引发后造山运动,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金矿。板块边缘背景可产生火山成因矿化作用 (主动板块边缘),形成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黑矿型)、火山成因含铁建造 (与古元古代含铁建造相似) 及斑岩型 (环太平洋相似) 矿床,或者是与沉积地层有关并受其控制的硫化物矿床 (被动板块边缘)。板间后生环境下,蛇绿岩出现在强烈变形,剪切、变质和蚀变带中,易于形成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3)原生矿化是沙特阿拉伯金的主要矿化类型,从地质环境上看,可分为与粗粒侵入岩有关、与岩床或岩墙有关、与火山沉积岩中的石英脉及网状脉有关以及与火山沉积岩中的层控矿化有关四类。次生矿化主要是氧化带中的矿化以及砂矿。

4)阿拉伯地盾与努比亚地盾以红海相隔,两者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同样的成矿背景。努比亚地盾已经发现多个大型金矿床,与之类比,阿拉伯地盾成矿条件同样优越,以VMS型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为主的金矿找矿潜力巨大。受露头制约,以往工作程度有限,除对已有矿点仍需继续研究外,还存在大量空白区有待进一步勘查,随着政策的转变、资本的支持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将来会有突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矿业企业走向沙特阿拉伯开展金矿勘探、开采工作将会有很大便利。

猜你喜欢

硫化物矿化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水产养殖过程中潜在硫化物风险预判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水质中硫化物TTL—HS型吹气仪控制参数的优化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