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泽明电影《梦》中的色彩叙事浅析

2022-10-22韩豫凡

传媒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黑泽明颜色红色

韩豫凡

从战争至和平,再从社会现象到生活本质,黑泽明将他晚年的哲学思想寄托予电影《梦》中,以虚幻的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地呈现给观众人世间最真实的反思。它所导演的《梦》就像一首诗歌,部分清新而明亮,部分深刻而沉重,人生见解在如诗般的电影中徐徐展开。影片一共被分为八个部分,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空间。这八个故事看似毫不相关,实际上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都被统一在“梦”的主题上。导演黑泽明以一种在幻想中揭示真相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理解。

色彩是电影中表达特征、构建情节、隐晦传达电影中隐藏意义的重要叙事元素之一。黑泽明因从小就有学习绘画的经验,所以对色彩的表现力有更独特的了解。作为电影行业的大师,他以电影的色彩作为语言符号,深入挖掘电影中的人物和主题,探索更深层次的审美意义。电影《梦》是八个看似独立的梦的拼接。因为它们来自梦,所以整部电影是由非现实的图像组成的,这样虚拟场景的构建,也为导演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潜力。笔者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分析探讨颜色在这部电影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颜色与图片的视觉权重的关系;

第二部分,颜色与图片的视觉情感表现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非现实的色彩的深层意义。

一、颜色与图片的视觉权重的关系

每一种颜色具有不同的视觉特征,造成它们在图片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权重。例如,红色是最重的,黄色是最轻的;暖色比冷色重,也比高强度的颜色重。一小面积明亮的颜色就能够平衡大面积的中性颜色。具有高对比度和深色的物体更重。物体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越高,就越能创造出物体占有更多视觉权重的错觉。借用颜色在影响观者视觉重心中的关键作用,导演通过分配与背景相对应的颜色色相与面积占比,来辅助电影叙事,并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电影的中心。

第一个场景(如图1-1)讲述了一个好奇但无知的小男孩小心谨慎地看着狐狸结婚的整个过程,最后被发现的故事。导演黑泽明用清冷阴郁的色调,给观众营造出平静和克制的感觉。白色男孩的衣服与环境的冷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穿着白色衣服的无辜的孩子在灰色的环境中看起来突出而又特别。

在第二个场景(如图1-2)中,小男孩身上小面积明亮的色彩平衡了背景中大面积的中性色彩,同时也促使小男孩成了彩色花海背景中的焦点。孩子们的身体中流淌着人类新鲜的血液,本应该是希望的象征,而他们身上却背负着悲惨的命运。当小男孩寻找彩虹的尽头时,地上的花朵,彩虹和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鲜花和彩虹都是五彩缤纷的,但远处的山脉却烘托出一种荒凉和寒冷的氛围。黑泽明创造性地利用庞大的视角来区分梦想和现实,并运用隐晦的色彩对比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男孩的脆弱、无助。小小的身体中好似在倾诉他的童年充满了阴影,正受着某种枷锁。

图1-2

第三个案例分析探讨的内容是在电影第四个梦中,当被俘虏的军官缓步走出洞穴时(如图1-3),青蓝夜色中的剪影勾勒出他的孤独和沉重。蓝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压抑了整个场景的气氛,突出了观众的紧张情绪。更巧妙的是,在远离洞穴的电线杆上设置着高强度的红光。红色是视觉重量最重的颜色,它的存在改变了画面的视觉中心,使这一幕更加令人沮丧。除了遮挡感外,还给观众带来危险和紧张的视觉引导。红光在青蓝色的大背景下闪烁,显得特别压抑。这样的构图方式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氛围,促使观者产生恐惧的情绪。

图1-3

第六个梦中,在“红富士山”的场景中(如图1-4),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火焰笼罩在黑色富士山之上,黑压压的人群从富士山底部一直蔓延至画面最下端,这些人群因为亮度过暗,而没有细节,观者很难看到他们清晰的神情及动作。导演黑泽明之所以将人物的光线亮度压得这么低,正是想通过这样的设置,将三层颜色从上到下叠加,使图像被剥离开。从这个场景的构建角度来看,导演用颜色来呈现一个世界末日逃离的场景。图片的视觉中心是上部的亮红色。当红色在图片的顶部时,会有一种压迫画面内容向下坠的视觉感受。从一开始,在这个梦“红富士山”中,就展示了人群在恐慌中逃窜的场景。当核电站爆炸时,人们提着行李四散跑去。惊慌失措的面孔上朦胧映射着红色火焰的光,这个黑暗的场景中构造出了一个痛苦的世界。

图1-4

在整部电影中,导演黑泽明在其他部分也使用了类似的颜色组合来平衡画面的视觉重量。在第七个梦中(如图1-5),清冷的黑色色调包裹了左上角的一小部分红色。这两个主角在屏幕对称部分的右下角。对角线的构图在此刻并没使画面更平衡,因为红色视觉权重更高,而使得观众的视觉中心是在右上角的水池上,怪兽一般的人群痛苦地呻吟着。红色的池水是不符合真实世界的,显然,导演在作品中赋予了这里的水更深层次的意义。红色刺激视觉感官,将视觉重量引导至画面的左上角,而左上角处于山谷底部,靠近镜头的两个人处于地貌的高处,人们习惯于由近及远,先看更清晰的部分再看向有些模糊的部分。左上角的红色人们的视线引导至镜头的远处,不清晰的山谷部分,这正是与人们的视觉习惯相反的。画面让观众产生扭曲且不适的心理,从而达到这一场景所需的视觉效果。

图1-5

二、颜色与图片的视觉情感表现力的关系

颜色和不同颜色的变化趋势可以最直接地影响到观众的心理。因此,静态色彩和动态光都丰富和增强了电影的审美表达。影片作为“情感”和“场景”的结合,讲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物不同的命运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了观众情感体验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现实和生活的反思和理解,揭示了电影的审美价值及其精神内涵。影片的色彩在构建影片的情感基调、呈现影片的情感氛围、表达特定的情感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从这三个递进的审美层次出发,本部分分析了色彩对电影情感表达的影响。

在整个颜色的使用中,电影《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如图2-1)。电影大部分使用冷暗颜色,如青色、灰色和黑色,使故事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情感氛围中。例如,在第四个梦中,天空、隧道和屏幕上的人的脸都呈现出一种令人战栗的冷调,创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这种压抑源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焦虑。黑泽明用压抑的画面语言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怀疑。这种冷色的压倒性使用建立了电影的克制和压抑的情感基调。在这种情感的基调下,即使是高饱和度和明亮的场景也常常让人感到不舒服,这样他们就可以思考电影背后的深层意义。在以上的两个画面中,上面的画面是电影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帧。士兵的亡灵身上覆盖着奇怪的绿松石色的皮肤,在他们身后是黝黑的隧道,看不到尽头,这幅画面清楚地传达焦虑感和沮丧感。充满了高度饱和的绿色、红色、黄色,甚至是明亮的白色,但颜色组合并不能使画面温暖和舒适,因为它会进入另一种不安的情绪。死桃树变成了一个人形站在山上,用不同的传统的服装来装扮众神的形象。图片的颜色是由两组对比色决定的: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它呈现出一种不安的气氛,同时带来视觉冲击。在这个场景中,它暴露了人类将因肆意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的暗示。

在第四个梦中有一个场景能够说明在电影的色彩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情感方面。它使用了蓝色、青色和紫色作为影片的基调,描述了人们在暴风雪中的勇气和决心。当暴风雪来了,人们就不再害怕了。他们选择了打破黑暗的枷锁。当电影的主角克服了恐惧时,他也鼓励周围的朋友战胜暴风雪。与那些生活中充满色彩和阳光的人相比,这个场景把暴风雪下的人们作为电影的核心。在这种环境中,观众获得同理心的能力不断提高。当人们走到山顶时,导演在冷色上加了一面红旗。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引起了观众对电影的深刻思考。除了峰会前后温暖和冷色调的对比外,导演还在影片中隐藏了温暖和寒冷的对比。仔细一看,暴风雪中的人物都是暖色的,比如深红色,无论他们是皮肤还是衣服,这意味着当面对严峻的外部考验时,他们是团结的、信任对方的。人们战胜风雨困难的决心是非凡的、充满力量的。

三、影片非现实色彩的深层意义

颜色不是单调且毫无意义的。色彩的选择及其丰富的内涵往往是理性艺术创作的开始。无论影片的其他内容如何,在影片中适当地运用各种颜色的隐喻,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中的颜色隐喻就像埋在电影内容中的复活节彩蛋,等待着被有潜力感受到它的观众发现,以便与导演的心产生共鸣。以下将分析在电影“梦”中更频繁出现的两种颜色,并分别分析它们的隐喻意义。

(一)红色

在电影《梦》中,红色是代表罪恶和苦难的颜色。它意味着危险正在来临,而痛苦将无法摆脱它。红色的富士山(如图3-1)象征着人类为自己创造的地狱。聚集在红池旁的凶手意味着他们被监禁在相互伤害的痛苦顺序中,并吃掉自己的邪恶结果。这里的红色充满了绝望和无力的斗争。士兵后悔地跪下来,面对亡灵士兵的一侧被微弱的红光笼罩着,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瑞德还揭露了战争是痛苦和绝望的,以及来自导演的谴责。

图3-1

(二)蓝色

蓝色主要用于影片中环境的渲染,以传达更多的信息。蓝色雾效果在电影中被多次使用。主角在核辐射的环境中行走(如图3-2),他的身体被蓝色烟雾包围。背景很模糊,难以区分。你所能看到的只是屏幕上的蓝色浓雾,它让人们喘不过气来。这幅画给观众一种由未知引起的强烈不安。暴风雪中的蓝色雾效应几乎压倒性地覆盖了人物的暖色,这是对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和强大的力量的一个比喻。在小男孩凝视狐狸的婚姻中,一群狐狸走出了蓝色雾效应,蓝色也代表了未知和神秘。

图3-2

四、结语

黑泽明的电影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对“色彩”的把控。他在电影中将社会现实的审美与特定的色彩语言相融合,使用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符号来诠释自己,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引领了电影市场新的思想潮流。

猜你喜欢

黑泽明颜色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让观众满意我的每一秒
追忆红色浪漫
特殊颜色的水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
“软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