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粮食科技类图书的挑战与对策

2022-10-22王飏

全国新书目 2022年6期
关键词:储粮类图书储藏

◎文/王飏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中国,粮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节粮减损刻不容缓,而粮食科技的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使最新、最优的粮食科技施惠于民,图书无疑是最好的载体,网络售书和电子图书也让科学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便捷、及时。

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粮食科技类图书发挥的作用应与国际粮食科技发展形势、中国经济政策相关。此外,还应注意到这类图书选题与当前粮食科技进步的同步性,读者结构和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然而,目前图书市场中,粮食科技类图书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是多年以前的版本,已经无法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难以满足粮食工作者、科研人员、广大农民的多种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出《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越来越多的图书走进农家书屋,既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提升的需要,也是为了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与粮食科技相关的图书品种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这些图书可以将粮食科技快速、全面送达农民手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其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需求入手,以保证图书质量为前提,系统、迅速地传递各类读者急需的粮食科技知识和信息。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六连丰”,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超过6亿吨。从整体情况来看,随着自动控温、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等储粮“黑科技”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不仅实现了节粮减损,保障了粮食优质、绿色、安全,也守护了粮食安全的底线。但是在收获、储藏、运输、加工、餐桌等多个环节还存在粮食损失和浪费。特别是在储粮环节,个别地方因储粮方法落后、仓储技术水平不高等,造成粮食损失严重。

目前我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有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企业是粮食科技类图书的重要读者群体。如何将新时代的大数据支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安全储粮、科学减损,既是粮食企业和粮食工作者的课题,也是粮食科技类图书应同步传递的信息。相比网络和报刊文章,图书载体具有更加全面、系统、易查阅、便于学习和记忆的明显优势,能更好地帮助粮食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

近年来,我国粮食科技取得了显著发展,粮食储藏应用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国内大型粮食企业为我国的粮食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储粮自主研发了多项绿色储粮技术,绿色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达98%,综合储存损耗率从2%减少至1%以内。早在2010年,中储粮集团就领行业之先,出版了《粮油储藏》等系列教材,整理并总结了当时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粮油储藏技术,以其内容的专业性、精准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紧密性成为了相关企业乃至粮食系统的工具书、教科书。随着粮食工作者、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粮食科技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相应地,此类图书也在随之更新修订。如《粮油储藏》系列教材于2021年再版,从储粮生态系统、储粮仓型及特点、储粮机械通风技术、害虫防治技术、检测粮情技术、低温储粮技术、粮食干燥技术、粮食输送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把最前沿、最尖端的粮食科研成果奉现给广大读者。

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要想使此类图书做到内容精准且与时俱进,首先,应扩大并完善粮食科技类图书的专业作者库,出版单位需要与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央企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及时补充作者资源,以保证图书内容的优质和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精准把握,满足粮食工作者、科研人员、广大农民对粮食科技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各自品牌效应的叠加,利用主渠道作用,使更多的读者受益,以科技的传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应细化粮食科技图书的分类,从种业科技、生产科技、储藏科技、加工科技、消费科技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知识。再次,根据读者群体的不同,适当区分图书的写作方式,或前沿高端,或通俗易懂,或图文并茂。在传播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能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而相比之下,纸质图书便于翻阅学习和收藏,网络和数字化图书则更为便捷,信息量更加庞大。纸质图书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将两者的优势叠加放大,让国内外的粮食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农户了解我国的粮食科技发展状况,还可以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将我们的科技图书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进步和强大,让中国的粮食科技惠及全球。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粮食科技类图书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企业、粮食工作者和农民为根本,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猜你喜欢

储粮类图书储藏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码洋上升 前景广阔
胡萝卜冬季储藏注意事项
桃如何储藏
便于储藏的美味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为生活加点“料”
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