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文艺”下中国舞蹈的艺术探索与当代使命

2022-10-21高天琪

西部学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艺舞蹈时代

高天琪

一、“社会主义文艺”下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艺术导向的探索

建党以来舞蹈艺术在政治语境中不断找寻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道路,沿着党史的足迹,我们从审美、功能等维度分析舞蹈艺术在不同时期所肩负的引领价值导向、文化审美等功能。1929年12月红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讨论了红军宣传工作相关问题,其中文艺工作成为了当时宣传工作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文艺是无产阶级的文艺,无产阶级的文艺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这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已有了最初的表达,一时间表现革命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红色文艺应声落地。古田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确立了文艺的地位,革命文艺由此争取到了自身与苏区价值观的统一。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带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参与到革新旧文艺体系的变革中,在时代的催促下,延安时期的许多文艺作品都达到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服务抗日战争、展现边区人民美好生活的目的,在形式上也体现了民族性与群众性。舞蹈艺术也一样,遵循着党的文艺方针,根据“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在探索中迎来了一批革命性的成果。《雪山草地》《送红军》无不体现着团结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其中突出的“革命性”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并使他们在信仰上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明确了舞蹈艺术创作者未来努力追求的艺术方向。

(二)时代审美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化事业百废待兴。从事舞蹈工作的艺术家们开启了艰难的新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之路,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且成果丰硕。在当时文艺方针指引下,中国舞蹈艺术紧抓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舞作品。例如,1949年具有“史诗性质”的《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这部作品契合伟大时代谱写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其中有军民一家亲的团结;有人民历史斗争的胜利;有对伟大旗帜的信仰。立足当时的政治语境,在舞台上利用民族旋律和民族舞蹈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以及各阶级情感交融的团结画面。舞蹈创作者构建出既有历史又有未来的图景,以艺术话语表达历史进程,以艺术想象创造光明前景,以民族歌舞凝聚人心,取得大型舞蹈艺术服务政治的首次成功。

而接下来的伟大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犹如一声春雷,开启了综合艺术表现中国人民探寻真理寻求解放的新征程。作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舞蹈史诗,其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斗争与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再现于舞台,歌颂了毛泽东思想、歌颂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五四爱国运动,从开天辟地中国诞生了共产党,到井冈山斗争,从抗日烽火到解放战争,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呈现于共和国15周年的国庆庆典上。

艺术需要集中化、典型化的处理,而不是对过去历史进行简单、机械的复写。《东方红》不可能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搬上舞台,但凝练而丰富的内容与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足以使其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舞蹈艺术的里程碑。据统计,《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连演14场,累计接待观众18万人次,这也是我国思想教育融入音乐舞蹈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东方红》等一系列作品中也形成了新的社会“审美趣味”,一时间全国各地形成了复排《东方红》的热潮。这一现象又内在地凸显了人民群众才是艺术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东方红》无论创作、编排、表演都代表着中国的革命艺术和社会主义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革命之歌》则是《东方红》的延续性突破,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思想解放,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群众对艺术的接纳度逐渐提升,指引舞蹈工作者深入生活,走进全国人民奋斗的火热生活中去,站在政治的高度,利用新的审美因素和形式,反映人民群众真实的奋斗史。

(三)文艺思想的解放

随着人们思想领域的解放,艺术精神得以张扬,舞蹈艺术进入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的创作阶段。《沂蒙颂》《草原儿女》等讲述革命历史、拥军故事的芭蕾舞剧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艺术尝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艺术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艺术是国家的“软实力”表现形式之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仅存的世界文明古国,与世界各国在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都有长期的沟通。多种艺术形式不断碰撞,在发展的浪潮中经历着时代冲击与社会变迁,为结出社会主义文艺的硕果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潮中,其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并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舞蹈艺术受此风潮影响,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如果说红色舞蹈是中国对革命年代的记忆,那么《复兴之路》这部音乐舞蹈史诗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伟大复兴的迫切心愿。《复兴之路》用艺术给予了时代深刻剖析,用音乐舞蹈传递初心和精神,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展现出社会主义艺术的伟力和决心。

(四)新时代与舞蹈艺术的共振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优化舞蹈艺术内环境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美育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形成文化传承的新样式。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在加强美育的大背景下多次举办“顶尖舞者进校园”活动,在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将舞蹈艺术融入校园的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品位,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国舞协实施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该工程在过去的16年里,曾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党史与美育工程中逐渐迈开脚步,将党史教育贯通于艺术,将艺术表达融入党史教育,有效实现了党的精神谱系与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度融合。

二、中国舞蹈艺术的当代使命

建党百年来,党的文艺方针从诞生到逐渐成熟,体系完善再到蓬勃发展,其中工作重心不断调整,但其服务对象却从未改变。中国文艺工作者始终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断创造人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尊重艺术规律,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其蓬勃生命力,使舞蹈艺术在当今时代创造出更多有社会影响,能引人深思的作品。“人民群众是文艺的创造者,文艺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

现今,大量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不断问世。如何深挖民族文化之根创造经典?新时代的艺术家们今后如何将艺术之小我融入人民之大我?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在未来如何找寻属于人民的创作动因?这一系列主题让舞蹈艺术发展有了新使命。

(一)树立文艺典型

应以追求真善美作为艺术的永恒主题,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唯自我、唯利益,那就有违新时代艺术家的使命。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创业史给予了艺术家们丰富的艺术素材。党的奋斗历史是艺术家作品的精神内涵的源头,不同时期的人民审美,也彰显了人民对文艺精神与历史语境表达的审美要求。百年来,艺术家们倾注心血,全方位探索我国舞蹈艺术,用对党的信仰与忠诚把握党性的光辉,“在宏大处着眼,在细微处落笔”,创作有道德、有温度、有情怀且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激荡而伟大的新时期下以政策为指引,以文化为导向,坚定文化自信,践行艺术人的初心与使命。

《八女投江》以真实抗日故事为文本,在艺术形象的诗化品格中烘托氛围。作品结尾叫出八个女英雄名字的同时,演员依次转身回望的瞬间将人物的“真善美”与“民族大爱”烘托到至高点。观众被这样的英雄人物形象感动的同时,作品完成了艺术升华。《我等你》舞蹈作品中融入艺术体验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肢体动作搬至舞台,用反复表现“等待、失落、期盼”形成“扶栏张望”“辗转反侧”的“军嫂”艺术形象,歌颂为大家舍小家的伟大精神,向世界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军人家属形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二)坚定文艺认同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当代艺术家肩负新时代的历史责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而艺术发展要立足于民族精神认同,艺术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底色。群舞《黄土黄》多以夸张的舞蹈动作表达对黄土的感情,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内在朴实、勤劳、乐观的民族精神。近年来,《国家宝藏》《舞蹈世界》等电视节目将舞蹈融入历史典故,使人们在艺术的美感中感受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我国的文化自信根植于几千年的文化厚土,舞蹈工作者们学习历史和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舞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积淀。

(三)创新文艺境界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若想繁荣社会主义艺术需要守正创新的内在精神动力。“艺术工作者‘应该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新时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在面对各种艺术作品时,有思考、有见解,不断创新作品和理论,推进艺术研究和探索,提升大众艺术审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优秀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不断涌现。

例如,民间舞《深山里的女高阿妈》《摆出一个春天》不断挖掘时代魅力,树立时代典型形象,在保留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古典舞《半个世纪的等待》《茉莉芬芳》都以红色故事为线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融入舞蹈创作之中,运用古典舞舞蹈语汇完成当代表达,将中国古典舞从“表现历史经典”带入“表达时代、歌颂时代”的新时期。

当代舞《远山不远》《许你一生》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文艺”中的舞蹈佳作。当代舞这一特殊的舞种在守正创新的艺术创作中显得“得心应手”,利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和艺术构思来叙述情境、书写情怀、表达现实,真正做到了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传统,为现代文艺开拓了表达情感的新样式。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井冈·井冈》在历史的凝练下展现了百年来的历史巨变,以红色艺术与红色精神的碰撞表达热血、家国、革命与理想。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满足了今天人们对古典高雅艺术的精神需求。

近年来的每一次大型舞蹈比赛、舞剧演出都会看到新时代、新气息、新气象,艺术家们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守正创新,在精神、文化、形式、表演中不断丰富舞蹈艺术讲坛上的美学元素。中国舞蹈思想不再唯书本论、唯专家论,不再一味仿古崇洋,也不再盲目地“顺应潮流”,而是在学术上开辟新视角,提出新观点,这正是文艺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文艺新境界的永恒追求。

(四)不忘艺术使命

“人民性”是当今时代艺术的根本属性,振兴社会主义文艺就要在时代的脚步中,用艺术的真实情感讴歌人民、礼赞时代,尊重艺术规律,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不断创造“人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新时期舞蹈艺术的发展拥有了更多新的使命,只有让中国的舞蹈艺术尊重历史、把握时代、走进人民,才能以虔诚之心践行“为人民而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舞蹈艺术的力量。

①1929年12月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规范的称呼是“1929年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为纠正党内和军队中出现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化等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在党的建设方面,古田会议决议案着重地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在着重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并且提出了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等要求。所以,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而在这一建设中,革命文艺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②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东方红》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该演出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该演出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于1965年10月摄制成彩色宽银幕影片,在全中国各地放映。1994年,该演出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作品金奖。2021年11月27日,长影旧址博物馆与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在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举行彩色歌舞影片《东方红》修复版首映仪式。

《东方红》是在周恩来的倡议和指导下,集中了全中国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各方面艺术家的智慧集体创作完成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大型演出,走出一条民族大歌舞的新路。8月1日,周恩来批准了报告,并亲自拟定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指示领导小组和全体创作及演职人员,要全力以赴,争取搞好,并在国庆期间上演。大歌舞名称也经周恩来同意确定为《东方红》。

猜你喜欢

文艺舞蹈时代
1942,文艺之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我和舞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