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地区高中生急救知识掌握现况与紧急情景救护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2022-10-20杨翊清周勤学

智慧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意愿普及高中生

杨翊清,周勤学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杏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5;2.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公民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急救医疗水平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意外事件发生后最初的10min左右是急救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实施急救可缩短抢救时间或提高抢救成功率[1]。信息时代,电脑、电视、报纸、媒体等各种宣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生存质量,关注意外伤害事件,能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急救常识。但我们学生的急救方法知晓情况差、动手能力不强,说明公众急救技能普及不佳,在急救操作方面的培训不够。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培训指南[2]进一步指出,心肺复苏已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并成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基本急救技术之一。但是,复苏成功率不高仍然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且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差异较大[3],提示提升存活率的空间很大,其中施救者的技能水平是重要环节。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依照不同年龄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中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作为未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具有活力、接受知识快、能在周围产生联动效应等优势,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高中生对急救知识知晓程度和紧急情景救护意愿的关系,为培养专业急救科普人才提供依据,构建合理的急救科普体系,提高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为了解本市高中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参与院前急救的意愿及其相关性,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6月,以本市高中生为研究总体,随机抽取5所高中,再按年级进行分层,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共抽取680人学生,其中女310人,男370人,年龄16~21岁,平均(17.34±3.09)岁。

1.2 方法

在参考周燕林等[4]研究的基础上,自编高中生急救现状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年级、班级、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以及是否有兴趣等)、急救知识测试、参与院前急救及培训意愿三部分。其中急救知识测试包含依据2015年《心肺复苏(CPR)及常见急救伤害指南》编制的需更新的急救知识点,共10个选择题(7题基础生命支持范畴,3题进一步生命支持范畴),每题4个选项,选择正确得1分,满分10分;参与院前急救及培训意愿部分涉及遇到需紧急复苏人员的态度、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估计(采1~5分标尺评级法)、是否愿意参加急救培训以及急救普及培训意愿等问题。问卷经5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定,CVI为0.886。方便抽样60名高中生填写该表,得出该表Cronbach's α值为0.795。本研究通过学校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调查前获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高中生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如有遗漏请其补充,填写时间为20min。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问卷进行编号并核对,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某市5家中学问卷调查基线资料

共发出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30份,有效回收率92.65%。高一年级188人,高二年级252人,高三年级190人,男340人,女290人(χ2=0.287,P>0.05)。将不同意愿参与救护的学生分为两组,即强意愿组,2种情境下均意愿参加救护,和低意愿组,仅参加1种或均不参加。2种情景分别为:路遇冠心病或脑卒中病人予以施救以及遇到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行胸外按压。低志愿组与强志愿组AHA基础生命支持培训(χ2=77.404,P<0.05),低志愿组与强志愿组对医学的兴趣(χ2=29.531,P<0.05)。

2.2 高中生对急救知识得分情况

630人高中生急救知识得分最高评分9分,最低2分,平均(5.18±0.718)分。

2.3 高中生参与不同情境院前急救的意愿

216名(34.2%)高中生表示遇到冠心病或脑卒中病人时会给予急救处理,其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高于无意愿组(t=2.989,P<0.05);271名(43.01%)高中生表示在遇到呼吸心跳停止病人时会给予胸外按压,其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高于无意愿组(t=3.95,P≤0.05);326名(51.7%)高中生表示担心现场救治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涉及法律等相关问题,304名(48.3.6%)高中生则表示对此不确定或认为不会引起此类事件,两者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得评分无差异。

2.4 情境紧急救护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

参加紧急情境救护意愿受到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兴趣和急救知识分数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见表1。

表1 情境紧急救护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

2.5 高中生参与急救再培训及普及急救知识的意愿

调查显示96.8%高中生认为急救知识培训必要性,88.6%高中生愿意参加AHA的基础生命支持课程;83.5%希望参加急救队伍并向社会普及培训。97.6%高中生认为有必要向社会群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见表2。

表2 高中生参与急救知识培训及对社会普及培训的意愿[n(%)]

3 讨论

3.1 高中生急救知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随着教育的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但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其问题的分析能力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掌握、累计和提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遇到急救突发状况后,人才会对经历过的实践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总结思考的体现也只是强化了个人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仍存在不足。急救教育[5]旨在通过教导大众正确的紧急救护知识,使大众面对突发伤害时能够自救互救,从而减轻伤害、挽救生命。有学者[6]指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应强化和完善校园急救教育,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作为高中生健康教育重要内容,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高中生作为未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活力、接受知识能力强,所以对高中生急救技能培训意义深远。本研究显示高中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分为(5.18±0.718)分,处于中等水平,提示高中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34.2%~43.01%的高中生在紧急环境中有意愿为有急救需要的人员提供紧急救护,独立样本t检验和ANOVA单因素分析显示这组人群对自身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分高于没有意愿参加者(P≤0.05)。高中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参与或不参与急救,其对自身急救能力能否应对目前的紧急环境的判断是原因之一。此外,51.7%的高中生担心在救护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或法律事件,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证公众积极参与院前急救培训。

3.2 高中生急救知识评分高者参与情境紧急救护意愿更强

调查显示34.2%~43.01%的高中生在紧急环境中有意愿为有急救需要的人员提供紧急救护,独立样本t检验和ANOVA单因素分析显示这组人群对自身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分高于没有意愿参加者(P≤0.05)。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同时是环境的产物和营造者”。一般而言,当面临不同环境时,个体选择自认为能加以有效应对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高中生在院外不同的情境下选择参与或不参与急救,其对自身急救能力能否应对目前的紧急环境的判断是原因之一。反之,愿意参加急救的高中生有可能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51.7%的高中生担心在救护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或法律事件,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既能保证公众积极参与院前急救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还应能有效地保障施救者的权益,从而减少第一目击者在施救时的“后顾之忧”。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政府部门对非医院情境急救越来越重视。

3.3 紧急情境救护意愿受到多因素影响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参加紧急情境下救护意愿受到是否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对专业的兴趣以及急救知识自评得分等影响。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对专业兴趣强和急救知识自评得分高者其紧急情境救护医院更强。可见,高中生经过专业培训,拓展急救知识,能够提升急救综合技能和素养,增加紧急救护意愿。因此,我们开展高中生急救能力的培训,在各项急救技能培训和强化的同时,不仅提高了高中生抢救应急能力,培养了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更重要的是面对突发意外时也能积极主动参与救援。

3.4 高中生有积极的态度接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开展普及培训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中生96.8%表示认同针对高中生开展急救技能专项培训,88.6%有意愿参与AHA基础生命支持课程,97.6%认为有必要在社会公众中开展普及培训,83.5%表示愿意参与急救医学专业队伍开展社会普及工作。以上结果反映了高中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兴趣。通过系统培训,一方面能有效改善本地区中学生对突发意外事件的认识程度及应急处理能力,可以提高我国高中生的急救复苏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公众中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技能,能有效降低我国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所带来的就医负担,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人员伤害,最终达到提高我国院外急救患者生存率、逐步推动我国院前急救培训规范化建设。同时在系统培训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帮助中学生提高急救能力,改善救护能力,能促进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急救水平是促进我国院前急救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个人发展、学校培养、政策支持等途径多元化提升综合技能和素养,为面向社会公民普及奠定基础,进而完善社会公众救护培训体系,提高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为维护公众生命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意愿普及高中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当代诗词创作的普及和提高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