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基于CLDS2018数据的实证检验

2022-10-20陈明妤

南方农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宅基地意愿劳动力

唐 超 , 陈明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0 引言

如何稳就业、保就业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正在进行的农村宅基地确权为统筹防疫和稳定就业提供了新契机。作为农村“三块地”改革(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中最活跃和最滞后的领域,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是多重的,其中之一就是对农村劳动力配置尤其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效应[1]。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就业尤其是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形式的非农就业,是新形势下就业领域的关键问题。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资产,黏附了养老、医疗与就业等多种权益[2],宅基地确权为其流转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宅基地财产权利的实现,也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宅基地确权的政策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并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基于此,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研究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对新形势下各级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有重要指导价值。

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趋势的不断凸显,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将非农就业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和内在因素两大类[3-9]。外在因素主要有休耕[9]、金融发展[8]、国家通用语言能力[4]等;内在因素主要有劳动力禀赋[5]、职业培训[6]、互联网技能[3]、收入渴望[7]等。可见,在当前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中还较少关注到宅基地确权这一因素,尤其缺少宅基地确权对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实证研究。宅基地确权能否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对进一步发挥宅基地确权劳动力配置效应有重要启发。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在克服农户宅基地确权自选择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宅基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完善宅基地确权政策、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有益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宅基地确权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

依据产权理论,市场交易的前提是产权明晰。确权后的宅基地产权强度更高,具有明显的产权保障、经济和社会效应[10],为宅基地流转、退出和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宅基地是农户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为农户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对维持农村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充分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基于此,笔者认为,宅基地确权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和风险降低效应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取决于二者总效应之和。

首先,宅基地确权后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产权安全性和可交易性也得到增强,拓展了宅基地产权权能[11],有助于促进宅基地的流转和退出[12]。随着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宅基地的变现渠道越来越广,宅基地的流转和退出将更加便利。而不论是流转获得租金还是退出获得补偿,均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增收,从而为他们非农就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为求职信息获取、技能培训以及交通费用等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宅基地确权后,也为农户抵押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便利。宅基地作为农户最重要的资产,确权之前,由于宅基地使用权交易受法律限制,抵押权无法完全发挥作用[13],很多银行对农户住房抵押贷款是不受理的,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资一直面临抵押品缺少的约束。确权后的宅基地在法律上有了抵押的基础,有助于增强宅基地的融资属性,也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次,宅基地确权缓解了看护房子对农村劳动力的束缚,降低了他们非农就业的风险。目前,异地务工仍是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选择,家里一般也会留人看护宅基地和房子。而确权颁证之后,宅基地保护有了法律上的证明,安全性得到增强,减少了村庄调整宅基地的频率,保证了宅基地关系长期稳定,巩固了农户在宅基地调整或征用中的谈判地位,有利于降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后宅基地被强占、收回的风险[14],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

综合来看,在非农就业收益大于农业收益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意愿本就强烈,宅基地确权又为宅基地流转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宅基地的融资属性和变现能力,使农村劳动力无须担心失地风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据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说。

H1:宅基地确权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

1.2 宅基地流转的中介效应

宅基地确权为其流转、退出提供了法律支持,有利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提高宅基地流转的可易性,防止宅基地频繁调整以及促进宅基地地权稳定的持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宅基地确权降低了宅基地流转的风险,通过强化农户宅基地“私有”的观念和提升产权安全性感知,进而让农户更愿意、更敢于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去。从法律层面看,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但实际上有相当比例的农户认为宅基地属于个人私有,而宅基地确权将进一步强化这种认识。按照产权理论,私有产权强度越高,交易意愿越强,宅基地确权可以让农户在主观层面更认可自己能相对自由地处置宅基地使用权,从而促进宅基地的流转。其次,宅基地确权提升了宅基地融资价值,从转入方来看,其流转宅基地大多需要融资,宅基地确权后有助于增加获得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从而增强转入方意愿,促进宅基地流转。最后,宅基地确权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为宅基地流转提供了平台,从而促进了宅基地流转。

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为他们非农就业提供资金支持。首先,宅基地流转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为他们非农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流转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宅基地束缚得到缓解,如女性劳动力因看护房子无法非农就业等,有助于消除农户外出务工的担忧和阻碍,促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最后,宅基地流转后,进一步增加了农户从事农业的经营成本,如流转后,农业生产设施无处存放,经营成本上升等[14],倒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据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说。

H2: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1.3 不同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以不同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背景,分析宅基地确权对不同村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作用路径的影响。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在增加村庄非农就业机会方面,促进宅基地功能由福利保障向财产增值转变方面均有直接影响。对非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来说,确权后的宅基地更方便交易,反过来也会促进村庄非农经济发展,增加村庄内非农就业机会。另外,非农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村庄,其宅基地流转市场更发达,确权后的宅基地更容易流转出去,也更容易拓宽宅基地利用方式:通过流转可以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通过自主经营变现可以增加农户非农经营性收入等,这些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增强。据此,提出本文第三个假说。

H3:宅基地确权对非农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增强作用更显著。

2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模型介绍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的问卷调查,该数据库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持,样本包括广东、江西等全国29个省市,样本覆盖范围广、代表性强。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家庭和村居三个层面的信息,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对原始数据做了如下处理:首先,对个人、家庭、村居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其次,因本文主要聚焦宅基地确权和农村劳动力的研究,故删除4 797个城市样本数据;最后,删除宅基地确权、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等核心信息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1 268户数据样本,具体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1)因变量。本文模型中因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借鉴赖俊明等[15]的研究,本文选取农村劳动力未来五年是否有务工打算作为因变量来衡量非农就业意愿。

2)自变量。本文首先分析的是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另外,本文还试图探讨宅基地流转的中介效应以及宅基地确权如何影响不同非农经济发展水平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借鉴钱龙等[16]的研究,本文采用是否获得宅基地证书作为第一个自变量来衡量宅基地确权,选用房屋产权是否发生变化作为第二个自变量来衡量宅基地流转。

3)控制变量。借鉴Janvry等[17]的研究,选取家庭收入、土地面积、家庭是否有党员、户主学历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反映家庭特征;参考潘明明等[18]的研究,选取是否大中城市郊区、村庄是否有非农经济、是否有非农集体经济、地形特征、到镇政府的距离以及基础设施情况作为控制变量来表示区域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N=1 268)

2.3 模型介绍

由于因变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是二元分类变量,为了检验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公式为:

式(1)中pi代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概率,yi为因变量,表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way表示宅基地确权,Dni表示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方面的控制变量,a0为常数项,a1和a2n为待估计系数;ςi为随机扰动项。

另外,为验证宅基地流转的中介效应,参考了温忠麟等[19]的研究成果,建立如下的中介效应模型:

式(2)(3)(4)中Y、X、M分别表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宅基地确权与宅基地流转;Dni表示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方面的控制变量;a0、b0、c0为常数项,a1、b1、c′、c1、a2n、b2n、c2n为待估计系数;ε1、ε2、ε3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具体模型检验步骤如下:首先,对回归系数c1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如果显著,则继续进行检验,否则,停止检验;其次,检验回归系数a1和b1的显著性,如果通过,则对回归系数c′进行检验,如果不显著,表明M是完全中介效应,如果显著,且c′<c1,则M是部分中介效应;最后,如果回归系数a1和b1的显著性中有一个不显著,则建立Sobel检验统计量Z=a1b1/Sa1b1,其中,和Sb1是a1和b1的标准差。如果Z显著,则表明M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其中a1b1/c1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本文主要运用Stata15.0软件的sgmediation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

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影响的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水平显著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土地面积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假说H1得以明确,总体而言,宅基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这是因为宅基地确权后,产权安全性和可交易性得到增强,不论是流转获得租金还是退出获得补偿抑或是抵押获得贷款,均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增收,从而为他们非农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宅基地确权还保障了非农就业农户家庭的宅基地权益,缓解了他们非农就业的宅基地约束,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后宅基地被强占、收回的风险,从而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家庭收入越高,非农就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就越多,如交通费用、培训费用等,越有利于增强他们非农就业意愿;而土地面积越多,农业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就越多,从而会削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

表2 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影响的模型估计结果

3.2 PSM估计结果

如果存在同时影响宅基地确权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不可观测)因素,可能导致前文的估计产生内生性问题。比如,乡村民规既会对宅基地确权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通过转变农户意识、提升农户人力资本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为此,本文进一步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重新估计了宅基地确权的非农就业效应。运用倾向匹配模型之前,需要先对样本数据是否适用于该模型进行检验。如表3所示,运用最小邻域法检验结果表明,宅基地确权组和非宅基地确权组经过匹配后的样本均值大致接近,匹配后的样本均值偏差率降低,匹配结果适用于倾向匹配得分模型。

表3 最小邻域法匹配平衡性检验

如表4所示,利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估计宅基地确权对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影响的平均净效应ATT。结果显示:实行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劳动力与没有实行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分别为0.652、0.159,ATT为0.493,且在统计上显著,说明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前文的估计结果一致。

表4 宅基地确权倾向匹配得分模型的估计结果

3.3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结论是否稳健,本文用城镇定居意愿替换因变量,代入方程做回归,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宅基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村劳动力城镇定居意愿,表明核心变量的影响比较稳健;在控制变量方面,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显著增强了农村劳动力城镇定居意愿,与前文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控制变量的影响稳健。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4 机制验证

4.1 宅基地流转中介效应检验

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模型3中,宅基地流转的Sobel检验、Goodman1检验、Goodman2检验结果均显著,表明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作用;并且,由中介效应系数和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的结果,可以得出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关系中充当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假说H2得到验证。一方面,确权为宅基地流转退出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助于降低宅基地流转风险,也提升了宅基地的融资价值,通过强化农户宅基地“私有”的观念和提升产权安全性感知,进而让农户更愿意、更敢于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去。另一方面,宅基地流转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在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束缚的同时,也间接增加了他们从事农业的经营成本,倒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表6 宅基地流转中介效应检验(N=1 268)

4.2 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分析

宅基地确权对有无非农经济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影响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显示:宅基地确权对有无非农经济的村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无非农经济村庄的影响程度更高;表明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受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宅基地确权更有利于促进非农经济发展水平低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假说3得到部分验证。整体来看,宅基地确权进一步提升了宅基地的利用效率,有助于促进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增加村庄非农就业机会,但对非农经济发展低村庄的农户来说,宅基地确权进一步缓解了宅基地对其非农就业的束缚,从而对其非农就业的影响程度更高。

表7 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分组回归结果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重点关注分析了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宅基地确权增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宅基地流转在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村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在宅基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效应中具有调节作用,宅基地确权对非农经济发展水平低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影响程度更高。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理解宅基地确权的劳动力效应具有科学意义,也为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应加快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构建全国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和土地要素交易市场,为宅基地流转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应加快发展村庄特色产业,以村庄产业发展带动闲置宅基地开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最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乡参与农村宅基地开发,拓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渠道。

猜你喜欢

宅基地意愿劳动力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子女不是农村户口能否继承宅基地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