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热清颗粒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0朱春晖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粒细胞证候支气管

徐 晗 张 帆 朱春晖

1.江西省儿童医院儿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江西南昌 330000;3.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 330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指主要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起,发生在支气管壁和肺泡的感染性疾病,多数起病较急,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等,若未及时治疗,严重者甚至引发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等危重疾病。目前临床常用抗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能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降低药物疗效。小儿肺热清颗粒的组成成分为麻黄、石膏、苦杏仁、桑白皮、甘草等十味中药材,功能主治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既往研究表明该药物在治疗痰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方面有较好效果,但对于药物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选取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84 例痰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小儿肺热清颗粒治疗对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84 例痰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4 例;年龄1~84 个月,中位年龄22.50(11.75,40.50)个月。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4 例;年龄1~84 个月,中位年龄12.00(4.00,37.00)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江西省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JXSETYY-YXKY-20220069),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9 版《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儿科学》中痰热壅肺型的辨证标准,主症为壮热烦躁、喉间痰鸣、咳嗽、痰黄白腻,次症为气促喘憋、鼻翼煽动、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者;②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者;③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④对本次用药严重过敏者;⑤近期使用过类似药物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对症基础治疗,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12,生产批号:150809449,规格:15 ml∶0.6 g)5~10 mg/(kg·次)。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Laboratoire Unither,注册证号H20150158,生产批号:4982024,规格:0.25 mg∶2 ml),每次1 个单剂量小瓶,2 次/d。

观察组患儿口服小儿肺热清颗粒(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3001,生产批号:07211010,规格:4 g)治疗,用法用量为开水冲服,1~3岁4 g/次,>3~7 岁6 g/次,>7~12 岁8 g/次,3 次/d。

两组疗程均为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疗效标准 参照《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进行评估。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及其他检验临床特征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90%,为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其他检验临床特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70%,为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其他检验临床特征有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30%,为有效;患儿的临床体征、体温及其他检验临床特征均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喉间痰鸣/咳痰、咳嗽、气喘气促、发热)进行评分,最高为3 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3.3 外周血指标 治疗前,所有患儿均于使用小儿肺热清颗粒前采集静脉血2 ml,使用仪器迈瑞血液分析仪BC-6000 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目。治疗后再次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指标水平。

1.3.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胸闷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hapiro-Wilk 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P)]表示,不同分组的比较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 检验,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用非参数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5 d 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喉间痰鸣/咳痰、咳嗽、气喘气促、发热等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喉间痰鸣/咳痰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咳嗽、气喘气促、发热等方面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分,M(P25,P7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比较[×109/L,M(P25,P75)]

2.4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损伤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与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及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多种个人因素相关。祖国医学古籍没有支气管肺炎这一疾病名记载,但传统中医学理论依照其临床症状表现可归属为“喘嗽”的范畴,发病多与寒温失常、外邪入侵以及小儿正气不足、痰热雍盛相关,治法应以扶正祛邪、止咳平喘祛痰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喉间痰鸣/咳痰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刘应科等的研究报道部分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小儿肺热清颗粒中含有多种止咳、平喘、祛痰的药材,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示小儿肺热清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且对喉间痰鸣/咳痰效果更优。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血常规检查项目,能够直接反映出机体免疫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数值高于正常状态说明机体存在感染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 后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儿肺热清颗粒能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与帅金凤等的研究报道结论部分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桑白皮具有抗炎的作用,丹参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机体组织活性、清除机体自由基、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提示临床应用小儿肺热清颗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免疫水平,进而缓解病情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应用小儿肺热清颗粒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能够调控机体免疫水平,改善患儿中医证候,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治疗期间安全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研究因样本数量较少,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小儿肺热清颗粒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采用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粒细胞证候支气管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