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检测在不同化疗疗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2022-10-20李雯雯周章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亚群淋巴细胞活性

李雯雯 周章军

厦门市海沧医院血液科,福建厦门 361000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 phoma,DLBCL)是当前临床发病率最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证实,DLBCL 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存在紧密关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 淋巴细胞”)亚群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免疫调节、抑制肿瘤异常增殖等功能;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则发挥免疫监视、杀灭肿瘤细胞等功能。此前研究证实:T 淋巴细胞亚群在DLBCL 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与患者疾病分期和化疗疗效反应密切相关。但有关NK 细胞在DLBCL 患者治疗中检测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T 淋巴细胞亚群和NK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在DLBCL 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初诊并接受化疗,且取得一定疗效反应(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80 例DLBCL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32~80岁,平均(58.24±8.51)岁;疾病分期: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30 例,Ⅳ期21 例。本组患者均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诊疗指南指导化疗,方案包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E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依据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Lugano 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n=44)和部分缓解组(n=36)。完全缓解组中,男25 例,女19例;年龄32~80 岁,平均(57.96±7.76)岁。部分缓解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龄32~80 岁,平均(60.06±8.44)岁。选择厦门市海沧医院同期40 例体检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例;年龄30~80 岁,平均(59.56±8.22)岁。三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厦门市海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LW-2022003)。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DLBCL 组患者均完善淋巴结或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DLBCL,患者诊断及分类符合WHO 2008 淋巴瘤新分类标准与Ann Arbor 临床分期标准。化疗后疗效评估符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标准;③DLBCL 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剂量的R-CHOP 或R-CHOEP 方案化疗。

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患者;②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③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贝克曼公司生产,型号:DxFLEX)完成T 淋巴细胞亚群与NK 细胞活性检测,使用配套试剂。取空腹静脉血样5 ml 并置于提前处理过的抗凝管中标记。将10 μl 单抗置于流式管中,与抗凝处理后的100 μl 外周血样混合,使用微型振荡器以2 800 r/min 速度混合均匀,静置20 min;加入500 μl 溶血素后使用微型振荡器混合均匀,静置20 min;加入500 μl 磷酸盐缓冲液,静置10 min。使用流式细胞仪完成对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与NK 细胞的检测,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的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其中DLBCL 组患者检测时间包括初治化疗前,化疗2、4 个周期后第10~14 天(骨髓抑制缓解后)。

1.3 观察指标

比较化疗前、 化疗2、4 个周期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以及对照组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化疗前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的比较

化疗前,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CD3、CD4、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化疗前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检测结果的比较(±s)

2.2 完全缓解组患者化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的比较

化疗4 个周期后完全缓解组CD3、CD4、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高于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后,CD8水平低于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与化疗2 个周期后完全缓解组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完全缓解组患者化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检测结果的比较(±s,n=44)

2.3 部分缓解组化疗前后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的比较

化疗前、化疗2、4 个周期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部分缓解组患者化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检测结果的比较(±s,n=36)

3 讨论

DLBCL 是一组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都具有极大差异性的恶性肿瘤。该病表现为肿瘤性的大B 淋巴细胞弥漫性增殖,正常淋巴细胞与组织功能受损,病情具有高度侵袭性,自然病程相对较短。而细胞免疫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T 淋巴细胞各个亚群的调节以维持人体免疫内环境的稳定性,已有诸多疾病被证实与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存在密切关系。T 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肿瘤的发病、进展和转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治疗反应也有深远的影响。NK 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则会引起机的免疫功能下降,同样是肿瘤进展和远处转移的一项重要原因。

CD3细胞反映体内总T 细胞水平,分为CD4T细胞和CD8T 细胞两大亚群,CD4T 细胞在人体中主要发挥辅助诱导功能,能够诱导其他免疫细胞增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功能。研究证实:CD4细胞参与激活体内巨噬细胞、B 细胞、NK 细胞、 细胞毒性T 细胞等多种效应细胞,并协同上述细胞共同发挥抗肿瘤功能;CD8T 细胞则对CD4细胞、B 细胞有抑制功能,能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体内抗肿瘤抗体形成。因此人体内CD8细胞水平与抗肿瘤免疫功能呈负相关性,CD8细胞水平升高即代表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处于持续增殖状态,疾病持续进展。CD4/CD8值降低,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即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增殖活跃。NK 细胞具有分泌多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直接细胞毒活性和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可杀灭体内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NK 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防止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防线。

本研究对DLBCL 患者和健康对象的T 淋巴细胞亚群与NK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T 淋巴细胞亚群和NK 细胞活性在DLBCL 患者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DLBCL 患者体内T 淋巴细胞数量与比例失衡,NK 细胞活性下降,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近;进一步对疾病组不同疗效反应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化疗4 个周期后完全缓解组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高于治疗前,并且高于化疗2 个周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化疗,随疾病状态的改善,患者免疫失衡得以纠正,体内T 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均有明显改善,NK 细胞活性上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亦有研究显示,疾病临床分期与T 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8水平、CD4/CD8比例有相关性,并且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更加明显,肿瘤负荷越大,NK 细胞功能也越差。在本研究结果中部分缓解组较对照组指标异常差异更明显,但组内比较化疗前、化疗2、4 个周期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D3、CD4、CD8、CD4/CD8以及NK 细胞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Ⅲ~Ⅳ期患者数量较多,肿瘤负荷更大,免疫紊乱状态更难纠正。因此对DLBCL 患者而言,T 淋巴细胞亚群与NK 细胞检测结果能够评估完全缓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不能很好地预测部分缓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T 淋巴细胞亚群与NK 细胞活性检测,对DLBCL 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均有一定价值,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活性简便易行,可以在更多的患者中推广应用,能更好地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疗效反应,指导治疗。

猜你喜欢

亚群淋巴细胞活性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
保卫人体的巡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