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对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创建的研究

2022-10-19樊鸿涛

皮革与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皮具皮革手工

樊鸿涛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0 引言

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是传统手工皮具作坊模式的升级,是一种将手工艺、美术、艺术创作等融为一体的微型手工皮具产品制作方式。与一般的手工皮具作坊相比,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更主张赋予皮革产品个性化、艺术化的特性,强调将皮革制品的内涵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进行融合来开展皮革制品的设计与创作。在我国农村地区创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有助于通过皮革产品将农村地区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技艺、元素等进行推广,在增强手工皮具个性化的同时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1-3]。然而,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创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尚存在文化内涵挖掘程度不足、产品生产产业化水平低及工作室宣传经营战略落后等问题,因此,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未来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思路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农村地区手工皮具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是小型皮革制品作坊、手工皮具工作室等与美术、艺术等深度结合的产物。这类工作室一般经营手工皮雕画、皮具或皮艺培训等业务。目前我国的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大多在城市中开办,较为典型的如丽江市锦匠手工皮具工作室。在农村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室建设案例较少,较知名的工作室更为稀有,如浮梁县原始人手工皮艺工作室一类的农村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除在当地或手工皮具圈内具有一定的名气外,很少被人所知。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皮革手工艺创作,逐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农村地区也开始逐渐出现一批以手工形式开展皮具制作、创作的小型作坊。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起步较晚,这些小型手工皮具制作作坊普遍无法达到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建设水准,大部分小作坊都是传统手工皮具生产业态的延续,其产品大多较为粗糙,艺术性、欣赏性等均较为一般,小作坊的发展也缺乏明确的思路。

1.2 存在问题

虽然农村地区开展手工皮具创作有其一定的先天优势,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在获取皮革原料方面较城市地区更为便捷,部分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保存较城镇地区更为完整,有利于设计人员开拓创作思路等。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创建现状来看,农村地区相关从业人员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对自身优势的利用,工作室的创建仍存在很多问题。

1.2.1 产品文化内涵挖掘程度不足

对于手工皮具产品而言,能够获得市场认可或促使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带来的个性化特征[4]。图1所示为我国农村地区某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所出品的两种手工皮具产品。其中,图1(a)的作品将手工皮具与塑型工艺结合,制备的眼镜盒、钥匙盒除了较为美观外,还具有结构稳定性强等特点,能够为眼镜提供较好的保护。图1(b)所示的作品是一个利用皮雕工艺制作钱包、手包的典型案例。该作品制作工艺复杂,外观精美,是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手工皮具作品。

图1 缺乏文化内涵的手工皮具作品

然而,尽管这两种手工皮具从外观及功能性来看都已较为理想,但其产品销量和市场认可度却极为一般。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手工皮具作品尽管造型美观、实用性强,但其创作根本思路是对其他作品的模仿,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较为欠缺,在投入市场以后很容易被淹没在同类型产品中。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手工皮具作品,更适合大批量机制生产,对于农村地区的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缺乏文化内涵的手工皮具作品完全无法与市场上的机制品进行竞争。

1.2.2 产品生产产业化水平较低

手工皮具工作室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之前,这一时期手工皮具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正面临被工业皮革产业完全取代的风险,此时手工皮具中尚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基本只有皮雕等产品;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6年,这一阶段电商开始飞速发展,一大批以手工加工为噱头的工作室逐渐出现,此时手工皮具在线上、线下的认可度均较为理想;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随着电商热度的逐渐稳定,消费者逐渐发现市面上的手工皮具大部分与机制品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手工皮具热度逐渐减退并稳定[5-8]。

较低的市场热度和手工加工这一工艺特征,直接制约了手工皮具工作室规模的扩大及其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而较低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又进一步压缩了手工皮具产品的利润,导致优秀审美的作品并未大量出现在市面上,质劣价低的手工皮具产品最终驱逐了真正的手工作品。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手工皮具工作室而言,这种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则更为明显。许多农村地区的手工皮具工作室受限于原料皮收购价格、产品生产周期和市场销路等,会选择以机制品假冒手工皮具的形式进行生产和推广,进一步影响了手工皮具产业的发展。

1.2.3 工作室宣传经营战略落后

手工皮具创作的本质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产品创作思路的融合。对于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如果其创作手法、思路等无法与其他皮革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就必须通过宣传推广等经营手段增强产品的知名度。然而,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产品宣传和工作室经营往往存在极大的劣势,这种劣势甚至比其产品劣势更大。

首先,大部分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不注重自身的宣传与推广。大多数工作室在经营淘宝等网店时不太会利用网店的算法机制等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推广,导致本就产量少、生产周期长的手工皮具产品更加无人问津。

其次,部分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宣传过于保守。手工皮具产品最大特色在于其手工创作的过程。然而,出于对手工创作工艺和图案的保密性需求,通常工作室不会将太多的创作细节进行公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对作品本身的不信任感,在产品推广时也无法形成更高的品牌溢价。

最后,农村地区缺乏网络营销等相关领域人才。尽管我国的手工皮具产业工作室都集中在内蒙、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但实际上工作室及相关人才仍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如丽江、北海等旅游性城市内,农村地区可用人才极少[9-11]。在如今普遍采用大数据、短视频等作为宣传经营主要手段的互联网时代,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宣传经营战略无法满足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一部分工作室只能将作品上架网络店铺以后,采取被动等待的形式开展产品营销。这种被动式的营销与经营策略,显然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创建与发展思路

2.1 皮革工艺美术文化内涵深度挖掘

农村地区创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使得手工皮具创作人员能近距离接触农村地区风俗文化、传统技艺等,有利于皮革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挖掘。造成皮具作品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手工皮具创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入手将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与手工皮具进行融合,导致作品本身缺乏文化内涵[12];另一方面,出于产品生产效率角度,创作人员认为文化内涵的挖掘过于复杂,会影响产品生产和销售流程。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创作技艺和文化元素两方面对皮革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进行了分析。

2.1.1 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手工皮具的融合

在各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中,绘画、刺绣等技艺能够与手工皮具产生较好的融合效果。图2所示是分别将绘画、刺绣工艺与手工皮具创作相融合的作品。

图2 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手工皮具的融合

图2(a)作品在“亭台望岳”的国画基础上融合了刺绣工艺,表面采用大幅刺绣的方式进行手工加工,使作品本身具有温文尔雅的气质,颇具古典神韵。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如果受限于自身的绘画或刺绣工艺水平,可以在这种创作思路的引导下简化一部分图案,但必须在创作人员中明确以我国传统手工艺进行皮具创作的思路,以增强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突出手工皮具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图2(b)作品以我国“国花”牡丹为创作灵感,以“倾城”为题材采用刺绣+皮雕的形式开展皮具创作,使作品本身破局雍容华贵的姿态,也体现了使用者优雅、大气的个人气质。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这类作品的创作难度更低,相较于图2(a)作品而言并不需要设计者具有极高的绘画能力。这类以我国传统的具有吉祥韵味的花卉、图案为创作题材的手工皮具创作,必须格外注重提升工作室创作人员图案设计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否则容易使作品本身显得俗气。

2.1.2 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手工皮具的融合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极为丰富,吉祥图案、壁画、文字等都可以作为手工皮具创作应用的素材。图3所示是将传统的纽扣结、舞狮形象应用于手工皮具中的设计思路。

图3(a)作品巧妙地将纽扣结作为连接和固定手包盖及包身的中间件,代替了一般的纽扣,以倾斜的包盖边缘设计模仿了我国传统的服饰纹样,作品本身极具传统文化特色,非常适合用于婚礼等喜庆场合。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这种设计是一种简单、直观,但是又能够很好地体现产品特色的设计思路,能够在较低的生产成本下更好地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

图3 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手工皮具的融合

图3(b)作品以极具我国本土特色的“舞狮”形象为创作灵感,设计了一系列名为“醒狮”的作品。从作品外观来看极具民族特色,“醒狮”的形象在一般舞狮的形象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使该手工皮具的外观更为时尚、可爱。对于我国具有舞狮传统的农村地区,例如河北、广东等地而言可以作为理想的旅游文创产品,也可以作为当地典型的皮革产品进行推广,对于该地区的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具有先天的产品营销优势。

2.2 拓展皮革产品产业链

农村地区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创建除了以手工皮具生产和销售为基本发展路径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将美术、艺术、传统手工艺与电商、短视频、教育等产业进行连接,通过拓展皮革产品产业链,提升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在农村产业经济中的地位[13-15]。尤其手工皮具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是能够带动农村地区手工皮具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导村民了解手工皮具的产业特点,掌握其生产工艺、美术创作等技能,在带动农村地区开展经济创业的同时实现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

湘潭县易俗河镇某手工皮具美术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主要以手工皮具的生产和网络营销为主,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工作室经营情况并不理想。之后工作室创始人开始尝试在手工皮具生产环节融入更多极具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和美术、艺术元素,在进行网络推广时也以民族风为主要推广特色,作品的网络热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工作室的经营情况开始好转。2019年底至今,受到疫情影响该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略显萎靡,此时该工作室负责人开始在工作室内部开展手工皮具教学活动,系统性地向村民传授手工皮具的创作、生产和营销知识,带动了当地手工皮具产业的发展,也显著提升了部分村民的收入。

2.3 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品牌化经营与传播

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品牌化经营与传播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第一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体系,突出手工皮具的传统文化特色,将更多民间技艺、美术元素等融入手工皮具产品中,实现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第二步,精准定位客户、铺设营销渠道。农村地区缺乏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方面的人才,可以由工作室与村集体牵头与专门负责网络营销的平台如“六个盒子”等开展合作,借助网络平台对自身的手工皮具产品进行推广,实现精准的客户定位。第三步,实现多渠道客户沟通,增加产品的转化。农村地区的手工皮具推广可以借助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与各种渠道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沟通,可以以手工皮具生产科普等为亮点,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增加产品的转化。

以成立于2010年的广东省番禹区钟村某皮具工作室为例,工作室创始人在成立之初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能自学手工皮具并主要模仿欧式工艺和国外大牌的设计。2016年以后工作室开始将更多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作品融入手工皮具创作中,如将广东、云南、四川等地的手工艺术、美术元素等与手工皮具创作进行融合,此时工作室亦将作品与消费者之间进行高度融合,工作室对作品本身的定位也更加清晰。近年来该工作室不断对手工皮具的创作进行优化,制作出了更多精品并投放市场,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和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尝试将工作室的产品生产、销售等“短视频”化,在产品营销中采用了抖音直播、淘宝直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营销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而言,产品设计能力薄弱、产品定位不清晰、产品营销水平低等问题较为普遍。这种通过科学、合理的逻辑进行产品设计、产品定位、产品营销从而实现工作室稳步发展的路径较为适合。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当下我国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布局。随着乡村战略布局的逐渐深化,我国农村地区创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皮革工艺美术工作室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其未来的发展需要从产品、产业、品牌经营等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以手工皮具产业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皮具皮革手工
做手工
皮革回潮
1923手工皮具:轻主义,奢生活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浅谈定制类皮具礼品的设计要素及定制模式
皮艺匠心尽在不言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手工DIY
皮革机制
为家增添一处hea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