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崆峒区河道生态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10-18冉浩然

地下水 2022年5期
关键词:河堤水系河湖

冉浩然

(平凉市崆峒区河道养护站,甘肃 平凉 744000)

1 崆峒区概况

平凉市崆峒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地理位置在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邻平凉市泾川县,南依平凉市华亭市、崇信县,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泾源县、原州区接壤,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庆阳市镇原县毗邻。地形地貌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区域内可划分为三种地貌类型:黄土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中低山区,平均海拔1 540 m,总面积1 936 km2。气象条件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四季较为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大雨少,冷热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干燥多暴雨;秋季雨量多,降雨集中;冬季干燥少雨,多西北风,寒冷时间长。崆峒区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5.3℃,极端最低气温-24.3℃;多年平均降水量520.6 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3%。崆峒区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有泾河干流及其支流颉河、后峡河等8条区级河流,四十里铺河、月明河等20条乡级河流,132条支沟,崆峒水库、北杨涧水库两座水库,共同构成了全区水系网络[1]。

2 崆峒区河道生态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随着崆峒区河道治理工程步伐加快,主要河流泾河、颉河、大岔河河堤治理已基本完成,其它区级河流河堤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申报,河流防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从以往的河堤治理理念看,河堤治理在规划设计上,还是“大弯就势,小弯裁直”,在工程效益上突出“保护农田,与河争地”,忽略了河道的生态赋性及水系连通和护岸的景观价值。建成的护岸工程,多是砼挡墙式结构,“渠化”“硬化”过多。河流水域岸线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河道治理规划没有做到系统统筹,一些河流沿线乡镇、村社未经许可建设交通桥梁,甚至私搭便桥、私设取水口、拱水坝,造成河道纵坡人为改变。加之泾河、颉河过度采砂,河床裸露空旷、河道自净能力退化、抗冲刷能力下降,部分河道河床呈现土质化,一遇洪水,河床下切严重,洪水频繁改道。经对颉河景家庄桥段调查,该处河道在5 km范围内修建了“一事一议”便桥三座,均为漫水桥,由于没有备案审批,漫水桥的设计仅仅考虑了通行要求,没有充分考虑防洪要求,漫水桥的修建人为束窄了河道、改变了河道自然坡降。加之两边引桥挤占河道,且为土质,一遇洪水,河床下切严重,漫水桥基础淘蚀严重,桥孔淤堵,桥面悬空,桥上游造成淤积,桥下游河床下切严重,漫水桥成了“悬桥”、“断桥”,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

3 加强河道建设管理对策

目前崆峒区河长制工作正在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一河一策”方案正在实施,水域岸线划界及河湖健康评价已经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正在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正在抓紧设计遴选。如何吸取以往河道治理及管理的教训和不足,补齐河湖监管的短板弱项,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治理和管理。

3.1 高度重视河湖水系连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河湖水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解决水问题的模式已改变,已由解决单一的水安全问题发展为解决综合性水问题,由目标单一的工程措施发展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治理的区域由局部或部分河段问题向区域性、甚至整个流域性发展,治理的理念由水量调控以解决洪涝灾害向生态治理、系统治理以解决水环境综合性水问题转变[2]。

崆峒区农村水系虽经多年治理,有了很大改变,但农村河道仍存在部分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河流水体连通性差、水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水污染防控风险较高、局部岸坡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崆峒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水系连通项目已在积极申报,如何实施好水系连通项目、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助力乡村振兴,在今后治理中应突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在总体布局上应以“山、水、绿、水文化”作为主题理念,充分利用湖库的蓄水调水功能,灌区骨干输水渠道的水网功能;通过水系连通、河沟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流管护,特别是河床生态修复、河岸绿化美化、特色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塑造,打造山青岸绿、水系连通、形态自然、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河湖。

3.2 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

以往河道治理单纯把河堤当成一道防洪墙裁弯取直,治理后对河床不加修整,甚至建筑废料乱堆乱放,致使汛期河流对护岸顶冲严重,甚至冲毁,河流对河道冲刷严重,主河床随意变迁,甚至形成一边倒,对河堤构成威胁。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要深入调查走访,充分尊重沿河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按照保护对象重要性分段确定治理方式、防洪标准,切忌一种形式治到底,一个断面治到底的方式。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河道自然禀赋保护,尽量不伤湿地生态及岸边林地、耕地,修河如河、宜弯则弯、宜滩则滩,坚决避免硬化、白化、渠化河道。要重视河道生态的修复机理,对扰动的河床要因地制宜,种植当地宜生的紫花苜蓿等耐旱草种,背水坡要种植黑麦草并用遮阴网覆盖,适当增加护岸宽度,在护岸坡肩及坡角栽植柳树、油松等树种,这样既能防止出现雨淋沟,又能稳固堤防、绿化美化河堤。要高度重视河道的整体性,对上游水库的下泄流量的管理纳入河道生态管理范围,主汛期要在确保水库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下泄流量,达到消峰滞洪的目的;非汛期要严格保证生态基流,确保河道水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3.3 注重护岸的景观价值

景观是一个生态的概念,也是一个美学概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主要矛盾,人们对水以及承载水的水利工程观赏要求及品位越来越高,人们的亲水天性,包括对的亲近、接触、感受以及精神和心理的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人水和谐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河岸是人们接近河流水体的媒介,是人们亲近自然和感觉自然的主要场所。从以往建成的护岸工程来看,大都是钢筋砼的生硬面孔,结构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白、直、硬的砼护坡,河道“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规划导致河道结构单一,景观多样性消失,破坏了河道与河堤外水系的连通,建成的河道失去了自然美感,毫无观赏价值,更无亲水性[3]。为了维护人们与河道之间的天然和谐的关系,满足人们亲水、爱水的自然天性,在河岸设计中的应该考虑河道的景观特性和生态特性,尽量利用当地材料,比如块石、条石、卵石、毛石等生态材料,这些材料和结构有利于水边植物的生长和鱼类栖息,有助于维护河道自然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具有缓冲消能、防洪减灾、水质净化等功能。另外从水与美学的角度来看:清水胜于浊水、动水胜于静水、曲水胜于直水、跌水胜于流水,可以根据当地河道治理条件,在必须修建过水桥的河段,可结合工程修建过水浅坝、滨水游步道、亲水平台等亲水设施,满足人们爱水、亲水需求,进一步营造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认可、向往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让沿河群众切实感受到幸福河湖的文化魅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笔者从近几年河道治理采用断面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铰接式生态护坡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建议在今后河堤建设中推广应用。从景观的角度出发,除了石作岸外,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还用土作岸、石作岸、林作岸等,都可以在在防洪工程中加以应用和推广。附不同护坡材料对比表。

表1 不同护坡材料对比表

3.4 发挥水文化元素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水文化指的是在人水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律,未来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努力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水环境只有突出文化品位,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水景观只有注入文化内涵,才能展示水的个性与魅力;水工程只有发挥审美效应,才能更生动,更和谐,更富有活力[4]。在河岸设计中一定要突出水文化元素,使建成的护岸不仅具有防洪作用,还要有水文化的品位,要与沿河周边环境协调融合,既符合安全性、又兼具观赏性。要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提炼河湖文化、治水精神、地域人文、特色风貌、农耕文化等流域特色亮点,丰富提升河湖文化内涵和品质。要把河道生态建设同乡村振兴相结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带动周边乡村生态农业、民宿、文创、康养、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3.5 加大河道管护资金投入机制建设

我区河堤治理项目建成后,管理的主体不尽明确,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资金来源来确定管护主体,这就造成管护主体多元化,管护责任不清。比如:水利资金建成的河堤项目由崆峒区河道养护站负责管理,管护相对较好;由乡村社自筹资金建设的河堤工程由所在乡村社管护,还有国土、交通、旅游、林草等部门实施的河堤项目,大多管护主体不清,管护责任缺失,工程质量标准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河道养护部门没有相关工程的施工档案,造成底子不清、遇有险情难以确定防汛抢修方案。同时,长期以来,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特别是河堤治理工程投入管护的经费几乎为零,汛期水毁的河堤多是洪水得不到导流、损毁的段落得不到及时修复,从而造成河堤损毁严重。河堤项目和其他水利工程一样也是三分建、七分管,一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屏障,因此政府需要列支河湖管护经费、争取公益性岗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的长效机制。

3.6 重视涉河项目的审批监管

河道有其自然属性,任何涉河建设项目都不同程度影响河道行洪及生态安全[5]。特别是跨河项目,人为改变了河流的流向及河道的自然比降,造成河床淤积,严重时造成洪水堵塞、冲毁河堤,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高度重视涉河项目的审批尤为重要。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重大涉河项目要请相关专家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影响评价,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项目实施单位,按评价报告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方案。

4 结语

近年来,崆峒区不断加大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力度,区域内的主要河流的河堤治理已基本完成,个别区级河流河堤建设也在不断谋划设计,整个河流防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掌握区域河流治理中的问题,远期可有针对性地按照新时期的治理要求,“一河一策”,将生态治理、系统治理融为一体,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打造山青岸绿、水系连通、形态自然、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河湖。

猜你喜欢

河堤水系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像在众多的苦中刨出那一点糖
早春的河堤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