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小关节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2022-10-17周妮王盈

颈腰痛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源性腰椎次数

周妮,王盈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湖北荆门 448000)

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推拿、热敷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小关节阻滞具有见效快、治疗方法相对简单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运用[1]。近年来,随着肌骨超声的快速发展,其在各类介入治疗辅助穿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2]。本研究纳入76例患者,通过与盲穿法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关节阻滞治疗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图1a:超声探测关节突关节(LFJ:关节突关节;LF:黄韧带;TP:横突;IL:棘间韧带;PD:背侧硬脊膜;SC:椎管;AD:腹侧硬脊膜;LV:腰椎椎体;虚线为超声引导线经过关节腔);图1b:超声下箭头显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质破坏;图1c:超声下腰椎棘突、关节突,横突横断面”阶梯状”排列,箭头示超声引导下注射针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小关节阻滞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盲穿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确诊为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保守治疗3个月效果不明显;治疗前介入诊断性治疗为阳性。排除标准: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引起的腰痛;既往有腰椎骨折史、手术史或合并肿瘤、结核等;严重肥胖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盲穿法进行小关节阻滞治疗。开放静脉通道,取俯卧位,确定阻滞的节段,在术前正位X线片测量并标记治疗节段的正中旁开至小关节距离,标记相应关节腔外皮肤投影,确定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后局部麻醉,使用22G的腰椎穿刺针于标记点皮肤垂直进针,CT扫描确认针尖位于关节腔内,注入阻滞液2 mL。阻滞液按1∶5∶5的甲钴胺注射液、2%盐酸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配制。拔针后按压止血,休息1 h后无异常可离开治疗室。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进行小关节阻滞治疗。术前检查以及手术准备同对照组一致,采用Sonosite超声系统,高分辨率(1×105MHz)线性超声探头,先于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贴无菌手术薄膜,在薄膜外将无菌超声引导架固定。超声探测到相应的关节突关节后使屏幕上超声引导线经过关节腔(1a),随后固定超声探头,局部麻醉后使用22G的腰椎穿刺针,经引导架穿刺针隧道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后在超声屏幕上能够根据肌肉组织的牵拉情况确定穿刺针的进入过程,穿刺针沿引导线准确刺入关节腔(1b~1c)。药物注射和术后处理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患者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穿刺次数,记录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的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3]、疼痛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4]评价综合治疗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时 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术后1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0;P>0.05),见表4。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报道显示,对于介入诊断性治疗为阳性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阻滞治疗无论是见效时间、近期疗效还是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传统保守治疗[5]。但随着临床运用的增多,X线、CT透视无法实施显影,盲穿准确性较差等不足逐渐凸显,如何准确穿刺成为关注的热门课题[6]。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时的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5.35%以及93.02%,证实了小关节阻滞治疗的有效性。阻滞液中局麻药物利多卡因能够起到直接镇痛作用;复方倍他米松作为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小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神经水肿,抑制局部炎症渗出及浸润;甲钴胺具有神经修复及营养作用,修复小关节周围神经及神经末梢损伤。但术后1 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常规盲穿法存在多次穿刺的情况,造成新的软组织损伤,超声引导小关节阻滞能够减少穿刺时间与次数,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当天的疼痛症状。

关于超声观察腰椎小关节的基础研究中,王晓刚等[7]发现超声图像下能够实时观察到各腰椎的关节突关节,这为超声引导进行小关节阻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笔者根据关节腔与脊柱中线的位置,在超声探头上固定了无菌超声引导架,并且沿超声引导线前行,进入皮下组织后在超声屏幕上能够根据肌肉组织的牵拉情况确定穿刺针的进入过程,穿刺针可沿引导线准确刺入关节腔[8-9]。超声实时显像能够帮助术者轻松穿刺进入关节腔,以节约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小关节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能够缩短穿刺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术后当天疼痛及功能障碍显著减轻,无辐射、使用便捷,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源性腰椎次数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最后才吃梨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