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海统筹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10-15李志勇郭庆宾

南海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海岸带陆海海洋

李志勇,郭庆宾

(海南大学 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通信作者]郭庆宾(1984—),男, 山东日照人,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陆海统筹起初是用来描述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统筹兼顾,后来慢慢演化为海洋与陆地的协调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从环境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以“陆海统筹”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文献的简单梳理常常无法全面把握某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情况,并且无法清晰展示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演化走向,因此,有必要以数据量化、可视化、网络化和动态化的手段展开深入探讨。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陆海统筹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整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为了探索陆海统筹的研究现状,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使用了普遍运用在社会科学研究里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版本为5.8.R3),对陆海统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数据量化、可视化、网络化和动态化处理。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的陈超美博士自主研发的一个基于可视性论文分析的java程序(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现阶段在各领域的科研热门与前线探索中应用较多。本文主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数量、高被引文献、发文作者所在单位、关键词等进行处理,形成相应的图表,并以更直白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二)数据来源

自推进陆海统筹的政策出台以来,与陆海统筹相关的文献数目逐渐增加。为了综合梳理陆海统筹的研究热点及进展,笔者选取了出版时间在2018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中文期刊,于2022年4月20日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上以“陆海统筹”作为主题搜索文献,剔除重要讲话、文件精神综述、研讨会综述、论坛综述、主持人语、工作年终综述、专访和论坛观点综述等,并手动逐个剔除与陆海统筹无关的论文,最终保留499篇论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二、陆海统筹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

(一)陆海统筹的研究趋势

对研究期间的发文量按年份进行统计,可以从全局角度探索有关陆海统筹研究论文的数量和时序变化的特点,进而深层次地了解其研究热度的变化趋势。图1展示了2008—2021年陆海统筹的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图1 陆海统筹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趋势图(2008-2021年)

2008年开始出现关于陆海统筹的相关文献,但2011年之前的研究热度都较低。2011年以后,陆海统筹的研究热度开始上升,并持续到2015年,这与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关系。2015—2017年陆海统筹的研究热度开始下降,而2017—2021年期间又持续上升,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关。

(二)陆海统筹研究中的高被引文献

高被引文献是一个研究领域中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对高被引文献的来源状况、机构状况、支持基金状况、发表年份状况的特征进行探索,对了解某领域的研究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被引次数排名进行文献搜索,取前20篇,并依据被引次数的多少进行整理,得出表1。由表1可知,陆海统筹的内涵及战略策略是高被引文献的研究重点,20篇文章中有8篇涉及这个问题,其中有1篇从空间视角对陆海统筹进行了讨论。另外,时空分异、生态网络的构建、空间规划和资源承载力等也受到广泛关注。

表1 陆海统筹研究中的高被引文献(2008—2021年)

(三)陆海统筹研究的重要作者

科研机构中的作者大多都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而研究团队的形式突破了个人能力的限制,通过多个团队成员的合作,可以融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并运用更多、更先进、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对研究团队情况的探索,是目前陆海统筹研究进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图2所示,作者名字前点的大小代表对应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有协作关系。通过对发文作者协作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部分陆海统筹的研究者们建立了协作关系,形成了协作团队,如李靖宇、姚瑞华、徐永臣、周鑫等,其中辽宁师范大学的李靖宇教授所在的团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但更多的协作是两人之间,如刘大海与李彦平、曹忠祥与刘保奎、杨萌凯与刘洋、刘雪斌与任淑华等,这表示部分陆海统筹的研究团队规模小、人员少。表2统计了重要作者及发文数量,研究样本里,以第一作者发表关于陆海统筹研究论文不少于3篇的有12个人,一共57篇,占样本总数的11.42%,此数据说明对陆海统筹的研究并没有集中于某个研究团队。

图2 陆海统筹发文作者之间的协作

表2 陆海统筹研究重要作者及其发文量表(2008—2021年)

(四)陆海统筹研究的重要机构

文献创作者任职单位发表文献的数量反映其附属单位的探索实力与科研领域的作用力。对文献创作者任职单位的发文量进行综合观察发现,自然资源部、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厦门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发文量大于10,为陆海统筹的重要研究阵地,其发文总量占样本总数的17.03%,其中自然资源部的发文量达到32篇,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见表3)。

表3 研究陆海统筹的机构及其发文量(2008—2021年)

(五)陆海统筹研究的主题变化

关键词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关键词的时序演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研究热点的演化,为了以时间演化视角探索研究热点的时序演进,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的time zone功能,整理制作了2008—2021年陆海统筹关键词的演化表(见表4)。

表4 陆海统筹关键词的演化表

根据对499篇论文的梳理和总结,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陆海统筹研究热点的演化随时间呈现阶段性特征。2010年之前,关键词只有陆海统筹和区域经济,说明当时学者们对陆海统筹在经济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始;2010年,海洋权益、海洋意识等问题进入学者视野,说明此时学者们对陆海统筹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化;2011年,研究领域范围扩大,拓展到海洋经济、海岸带、海洋强国、国民经济等领域;2012年,关键词有污染防治、国家战略和海洋产业等,学者们开始从战略的角度对陆海统筹进行研究,并深入到污染防治和海洋产业发展;2013年,关键词有生态文明、国土空间、产业结构等,学者们深化了在生态环境领域对陆海统筹的研究,并拓展到国土空间领域,这可能是受到党的十八大将海洋区域和陆地区域归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影响;2014年出现了南通市这个关键词,学者们将陆海统筹的研究区域细化为城市进行分析;2019年之后学者们将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到海洋安全、管理制度和自然资源等方面。

(六)陆海统筹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高度概括了论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因此制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可以明显地展示陆海统筹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谱中代表关键词点直径的长短,可以找出研究的热点及重点(点直径越长,相关的研究越多),进而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探索陆海统筹的研究主题,因此有必要对关键词特别是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

笔者首先启动CiteSpace软件,把Time Slicing设置为From 2008 JAN To 2021 DEC,并把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将从CNKI获取的数据进行导入并处理,再对其中相同意思的词实行合并,对保留的499篇研究论文形成的数据实行关键词分析,采用“keyword”为节点类型(node type),得到陆海统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

图3 陆海统筹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图3中,陆海统筹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全部有455个代表关键词的点,有843条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知识图谱的密度(Density)为0.0082,图谱的Q值(Modularity Q)为0.7072(>0.3),聚类轮廓均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为0.8649(>0.5),因此知识图谱的聚类布局明显,最后得出的结果合理。

为了深层次探索陆海统筹的研究热点,笔者进一步对图谱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得到陆海统筹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5),轮廓数值的高低直接说明了聚类轮廓中多个聚类节点之间的联系相关性与分散程度。

表5 陆海统筹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2008—2021年)

三、陆海统筹研究的主要成就

结合有关的科研论文,并以聚类中所包含的讯息为基础,可以把陆海统筹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所交集。

(一)陆海统筹的发展策略研究

1.陆海统筹发展路径研究。曹忠祥认为陆海统筹应以促进海洋大开发、加快海陆一体化、陆海全面开放和提高综合管控能力为战略思路,建立海洋的整体规划系统,在沿海经济带设立海洋委员会,提高与海洋相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陆海统筹示范区的带头作用(2)曹忠祥:《对我国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陈美慧认为中国是一个陆海大国,坚持陆海统筹有利于建设海洋强国,具体应该协调国外和国内、大海和陆地、海岸和陆地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海洋效能的同时对海洋加以保护(3)陈美慧:《海洋强国怎样才能强起来》,《前线》,2019年第1期。。王丽认为我国的陆海统筹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越来越关注海洋的重要性,与海洋相关重要领域的政策法规日益丰富,海洋经济和环境的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陆海统筹的顶层规划不完善,海洋经济依然明显落后于陆地经济,海洋的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等。鉴于此,应完善陆海统筹的政策体系,并增强其多样性、市场性和精确性,加强管理体制的宏观管理,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完善陆海统筹的法律法规(4)王丽:《陆海统筹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展望》,《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9期。。曹忠祥等认为近几年我国陆海统筹的发展面临海洋经济落后、海陆经济不协调、海岸带开发混乱和海洋经济开发不科学等问题,并提出了海洋大开发、海陆一体化、陆海“走出去”和提升宏观管控能力的战略发展思路,进而提出了如下建议:加速完善陆海统筹的规划,促进管理体制的变革,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创办陆海统筹示范区和推动四大战略工程。四大战略工程分别为南海海上开放开发经济区建设工程、陆海战略通道拓展工程、科技创新和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工程、大型河口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5)曹忠祥、高国力:《我国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内涵、思路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2期。。李彦平等从交通、资源、生态、经济等维度,建立了海岸带的多重系统,分析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协同、促进、抵御、损害等关系,并据此诠释陆海统筹的传导路径,然后提出陆海统筹的核心是改善对多重系统的流程控制,进而从系统的结构、空间位置、功能、输出内容提出了改善系统的措施,最后从空间格局、生态环境、产业融合、交通设施、资源的角度提出了陆海统筹的落实方向(6)李彦平、刘大海、罗添:《国土空间规划中陆海统筹的内在逻辑和深化方向——基于复合系统论视角》,《地理研究》,2021年第7期。。

2.陆海统筹经验借鉴研究。程遥等提到欧盟很早就进行了陆海统筹的相关研究,最初是为了解决海洋环境问题,后来逐渐拓展到资源利用、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等领域,并分析了英国、荷兰等欧盟国家对陆海统筹发展的空间探索,指出目前欧盟将海岸带当作单个区域,并赋予其海洋和陆地二重的管理权限,最后建议:应该把海岸带作为落实陆海统筹的基础区域,和国家、省、市的管理进行协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高效地提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深化国家为海洋、海岸带的战略统筹,创立整体的数据系统(7)程遥、李渊文、赵民:《陆海统筹视角下的海洋空间规划:欧盟的经验与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19年第5期。。英国较早通过颁布《海洋与海岸带准入法》的立法方式缓解了海洋管理低效的状况;比利时最初并未制定相关法律,仅依靠政策层面的支撑,后来颁布了《专属经济区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郭雨晨借鉴英国、比利时的陆海统筹发展经验,认为国内应在加大对海洋空间规划立法支持的同时辅以集中的海洋行政管理,并提出我国应建立目标清楚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通过进行持久、全面、深层次的数据统计调查,改善过时的数据问题,从而为我国海洋空间的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8)郭雨晨:《英国海洋空间规划关键问题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4期。。李彦平等借鉴英国的海洋空间规划经验,提出中国应补充陆海空间规划的政策列表,根据国家级、区域级规划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规划要点,并进一步促进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的共同合作,最后根据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和开发的特性确定陆海统筹的重点区域(9)李彦平、曹诚为、王鹏飞等:《英国海洋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经验与启示》,《规划师》,2021年第23期。。荷兰是进行陆海统筹空间规划的标准模范,其海岸带空间规划的实践具有国家统筹、综合经济-社会-环境多维效果、保障生态底线、上下协调的特点,其海岸带空间规划的管理模式具有集中化、多部门共同参与、动态监测评估和相关者普遍参与的特点。赵璐等以荷兰陆海统筹空间规划的发展为例,提出国内应推进各区域要素融合、加强生态保护、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全面对规划的过程进行检测(10)赵璐、胡业翠、张宇龙等:《荷兰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实践及启示》,《开发研究》,2020年第1期。。美国、加拿大很早就开展了海域环境治理,顾湘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如下经验:确立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保证政策规范的统一性;明晰海上执法人员的任务,保证执法队伍的互相合作,提升海上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提高与海域相关科学技术的科研及利用(11)顾湘:《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协调困境及国际经验》,《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

(二)陆海统筹的重点领域研究

1.陆海统筹资源开发研究。林坚等认为目前海洋资源的监管系统不完善,陆地海洋的监管体系未充分利用,应以完善海洋国土规划体系为基础,以创立信息互联的陆地海洋协同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对海洋资源监管体制进行优化,并提升其可执行性和合理性(12)林坚、李修颉:《论海洋资源监管、用途管制与规划管理》,《规划师》,2020年第11期。。郭庆宾等提出统筹开发海域资源对陆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等问题有重要帮助,应对陆域海域系统的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整理,从而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数据基础,并且应高效运用资源,提升对资源的合理开拓和有效配置(13)郭庆宾、安雨晴、潘友仙:《海南陆海统筹发展水平与提升路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目前,我国陆地和海洋的资源管理存在缺失,海洋渔业和国土部门管理权限重叠,面对这种情况,尚嫣然等提出应确定资源开采利用的“天花板”和资源保护的下限,建立“流域-海域-陆域”污染治理和综合修复的资源整治体系,在确定海洋生态环境承受“天花板”后进行适度、合理、有效的开发(14)尚嫣然、冯雨、崔音:《新时期陆海统筹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规划师》,2021年第2期。。丰富的海洋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开发价值,但是目前我国海域资源面临污染严重、开发成本高等困难,李彦平等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应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在利用海洋资源填充陆地资源缺口的同时也要避免污染环境,应综合考虑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并对填海造地进行严格管控;合理规划海沙的挖掘,避免环境污染;将陆域的科学技术向海域进行迁移,降低海水淡化、可燃冰等资源的利用成本(15)李彦平、刘大海、罗添:《陆海统筹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实现路径探究——基于系统论视角》,《环境保护》,2020年第9期。。

2.陆海统筹经济发展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具有海洋资源丰富、政策环境有利和发展底子厚实的优势,但也存在部分海域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灾害多发和海水入侵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良好发展。鉴于此,杨凤华提出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理念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并认为海陆循环经济系统由海洋循环经济、陆地循环经济与海陆循环经济组成,在陆地循环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中,应提高对海洋资源的使用效率,严格管控源自陆地污染物向海洋的排放;在海洋循环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应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综合测度体系,加快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落实,推进海洋经济在海洋企业、海洋产业和海洋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在海陆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应充分根据沿海各地的具体情况,推动临海产业的顺利发展,并构造展现地方特色、互相协作的海陆循环经济(16)杨凤华:《陆海统筹与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第3期。。张远鹏等认为陆海统筹可以整合协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上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和人文等的协作,进而促进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的协调发展(17)张远鹏、张莉:《陆海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3期。。张玉洁等以北海市为例,根据北海市经济发展的情况特色,提出北海市应建立现代的铁山港、沙田港和石步岭岗经济区,提升海水养殖区、渔港加工区和休闲渔业区的发展,并加快海域新兴产业聚集区的构筑(18)张玉洁、林香红、张伟等:《基于陆海统筹的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优化研究》,《海洋经济》,2016年第1期。。环渤海经济区属于中国三大海域经济区之一,谢天成等指出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阻碍,包括陆海功能区不协作、陆地海洋的产业分布不科学、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应建立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陆海统筹机制,加快产业基地及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并构建以港口为核心、各种运输途径互通的全局交通运输系统(19)谢天成:《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陆海统筹策略探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3.陆海统筹环境保护研究。目前,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很多挑战,海岸带、海洋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入海污染物防控体系并不健全,填海造陆、海底挖沙等原因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不全面,海洋生态灾害近几年呈现出种类多、影响久、损害区域逐年增大等特点,姚瑞华等提出应该坚持陆域和海域是一个整体,进行协同治理,完善海岸带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规划管理,减少陆源污染物在海洋的排放,进一步构造入海污染物的管理制度,并尽快构建陆海统筹综合评价体系(20)姚瑞华、王金南、王东:《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战略路线图分析》,《中国环境管理》,2020年第3期。;易爱军提出应进一步支持海洋基础研究,推动海洋关键技术的革新,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21)易爱军:《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探讨》,《环境保护》,2018年第11期。。海域和陆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生态系统,海域与陆域生态系统互相依托、互相支撑,姚瑞华等从陆海统筹的理念出发,提出现阶段应促进陆地与海洋功能区的协调,根据各个河口的自然特性确定适宜的环境标准,以氮磷为管控核心,严格管控入海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控制入海污染物的总量,以生态恢复为着力点,合理地分配海岸带资源,对海洋污染事件的来源进行仔细调查,并积极推进海域生态文明的建设(22)姚瑞华、张晓丽、刘静等:《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环境保护》,2020年第7期。。宋爽等以渤海为例,根据其污染防治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跨界协作的监管、促进河长湾长的融合、完善生态补偿的激励、促进陆地海洋统筹的建设路径(23)宋爽、郭丽峰、张辉等:《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21年第6期。。当下,存在很多阻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绊脚石,如海洋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彻底,不能制止海洋环境的恶化,相关法律内部的划分以及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划分不够明确,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况,尤其是临海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差异较大;在海洋环境的治理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但不同的临海部门相互独立,难以统一协调;海洋监管、评估、开拓等方面的海洋科技能力较低;等等。面对这些绊脚石,顾湘提出,我国应补充海洋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决涉海相关机构、沿海地方政府、涉海部门的交流障碍,创建高效的合作体系;主动吸引具有高新技术的海洋科技企业,构建相关平台来共享海洋环境治理的资料,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教育,加大对海洋科技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24)顾湘:《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协调困境及国际经验》,《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殷炳超等综合测度了闽三角城市群海岸带的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并提出在海岸带陆海统筹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生态网络作为纽带,把陆地和海洋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生态管理(25)殷炳超、何书言、李艺等:《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应用研究》,《生态学报》,2018年第12期。;唐迎迎等也阐述了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有负面作用的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并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提出了修复自然景观、恢复生态功能、增强抗灾能力的建议(26)唐迎迎、高瑜、毋瑾超等:《海岸带生境破坏影响因素及整治修复策略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年第9期。。

四、结 语

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陆海统筹2008—2021年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的协作情况与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探索,得知:第一,2008—2021年以“陆海统筹”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499篇,数量整体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第二,通过对陆海统筹重要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陆海统筹的内涵及战略策略、时空分异、生态网络的构建、空间规划和资源承载力等受到广泛关注;第三,部分陆海统筹的研究者们建立了协作关系,形成了部分协作团队,但研究团队规模小,人员不多,更多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协作,而且对陆海统筹的研究没有集中于某个研究团队;第四,自然资源部、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厦门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为陆海统筹的重要研究阵地,其中自然资源部的发文量达到32篇,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第五,通过对陆海统筹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分析,可以把陆海统筹这个热门研究主题划分为陆海统筹发展路径、陆海统筹经验借鉴、陆海统筹资源开发、陆海统筹经济发展、陆海统筹环境保护五个小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对陆海统筹的科研探索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第一,从陆地和海洋耦合协调的角度,对涉及陆海统筹区域的空间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继续深入探索;第二,中国海域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可以进一步对海域资源开发的成本及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第三,从海岸带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陆海统筹具体实施路径的措施与制度设计;第四,从合理性的角度,采用更多元的评价方法,对海岸带空间开发的合理性进行综合测度,进而提出增强海岸带规划合理性的有效建议;第五,目前关于陆海统筹的研究大多围绕资源、生态、经济等领域,较少关注科技创新领域,未来不妨聚焦于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探索海洋科技创新的推动路径;第六,可以尝试建立陆地-海洋复合综合韧性评价体系,并分别从经济、生态、创新等领域综合评价陆地-海洋复合系统韧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趋势,并探索影响陆地-海洋复合系统韧性的因素。

(本文为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资金资助成果。)

猜你喜欢

海岸带陆海海洋
陆海之纵
我国海岸带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动态特征——以东海海岸带城市为例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胶州湾海岸带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岸带产业成长机理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书评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