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的细分研究

2022-10-15张利敏张俊飚谢添任颜廷武

食药用菌 2022年5期
关键词:食用菌出口贸易

张利敏 张俊飚 谢添任 颜廷武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在满足基本温饱消费的前提下,越来越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作为绿色食品,食用菌因其营养与保健功能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仅2020年,各类食用菌产品出口就达到64.72万吨左右,创汇近27.3亿美元。然而,因国际市场拓展不够及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中国食用菌的出口增速变得平缓[1]。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国食用菌出口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就食用菌出口问题,近年来有国内学者对中国食用菌的贸易现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2-5];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探讨促进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创新发展的新思路[6,7];也有学者基于扩展引力模型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探究如何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8]。上述研究一致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食用菌出口带来新机遇,能够给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便车”[9]。但如何抓住机遇,有效促进食用菌出口?市场细分作为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切入点[10],显然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市场细分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将具有异质性需求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求大致相同的消费者群类小市场[11]。现有研究对市场细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以产品为导向,从产品的适用场所、目标市场等方面入手;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行为定势、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市场细分广泛应用于农业研究,如乡村旅游[12,13]、休闲农业[14]诸方面,关于国内农产品方面的市场细分,有学者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国家的水果市场进行了细分,发现目的国GDP总量、耕地面积等因素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重要因素[15];也有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中国柑橘鲜果出口市场进行细分,并根据细分结果提出对策建议[16]。

纵观已有食用菌出口贸易研究,缺少对中国食用菌市场竞争情况和出口潜力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综合分析。虽有部分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分析了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及进出口特征,但未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予以讨论。从市场细分角度讨论食用菌进口国的基本市场竞争情况及其进口潜力,有利于中国准确定位食用菌目标客户,便于促进中国食用菌更好地进入市场。本文基于市场细分理论,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考察中国食用菌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细分情况,并分析现有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形势,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或为中国企业的食用菌出口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来源

市场细分通常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考虑,即地理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根据地理环境因素划分在国际贸易领域市场细分中最为常见,但这种划分方式忽略了同一地区目的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因而不符合现实情况;贸易连续体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一个集合中的各贸易国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序,有利于制定差异化的贸易策略。本研究正是采用贸易连续体谱系分类方法,参考伍佳文[16]的指标构建,选择产业发展、经济水平、市场环境与贸易规模4个维度共计8个指标,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1)产业发展维度。资源决定了一国食用菌生产的禀赋优势,由于食用菌生产不以传统的土地为生产要素,而对培养基所需材料木屑的依赖度较强,故本文选择林业面积、农业从业人员两个指标以反映资源的比较优势。林地面积越大,农业从业人员越多,食用菌生产所需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越充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国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潜力越大。

(2)经济水平维度。经济水平能够反映出购买力的强弱,本文选择能够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作为代理变量。人均GDP、GDP总量越大,消费水平越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相应较多。

(3)市场环境维度。东道国的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和双边距离两个指标,其中双边距离为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度越高,双边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中国食用菌对该国的出口。

(4)贸易规模维度。贸易规模能反映一个国家进出口食用菌产品的能力或愿景,本文选择食用菌的进、出口额作为指标。食用菌出口额越大,表明该国的食用菌的贸易量越大;食用菌进口额越高,表明对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大。

此外,中国出口的食用菌以新鲜、冷冻及干货为主,本文食用菌的进、出口额根据联合国食用菌出口种类的六位HS编码(表2)计算总额,选取的样本时间点为2020年,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取48个样本国(表3)。

表2 食用菌进出口产品HS编码

表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

2 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研究的方法

为消除所选指标在单位上的差异,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目前常见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极值化、标准化、均值化及中心化4种[17],而只有极值化方法能够保留原始数据中由标准差所反映的潜在权重关系,故本文使用极值化方法。具体公式为:

其中Xij表示第i国中第j指标的数值。在进行市场细分之前,基于贸易连续体的概念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综合评价,即用一个综合指标代替多个分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关键为权重选择,本文利用熵值法进行计算。假设第i国中第j指标的权重为Pij,其计算公式为:

而j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样本个数取对数后的倒数,经计算得到其结果为k=0.258。最后根据熵值确定指标的权重qj:

n为指标个数,本文取8。从公式可知,熵值越大,指标的权重越小。从表4的权重排名中可以看出排名先后顺序依次为林地面积(第一)、农业从业人员(第二)、食用菌出口额(第三)、食用菌进口额(第四)、GDP(第五)、人均GDP(第六)、双边距离(第七)及营商环境便利度(第八)。因此,中国食用菌出口的市场综合评价指标中,林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食用菌出口额和食用菌进口额是需要主要考虑的4个指标。

表4 各国指标熵值与权重

最终根据权重得到各国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

2.2 综合评价指数

计算得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综合评价指数及排名如表5所示,其具有以下特征:

表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综合评价指数

一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出口市场综合评价指数存在明显差距。最高的国家为俄罗斯,其数值为0.395 74,较指数最低的吉尔吉斯斯坦(数值为0.013 393),高出约28.55倍。48个国家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为0.103 011,其中有15个国家高于均值;33个国家低于均值,占大多数,符合当前中国对此类国家的出口比重相对较小的现状[18],而这些国家也正是未来可深入挖掘的出口潜力国。

二是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地理区位特征明显。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属于欧洲的国家有8个:俄罗斯、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波兰及意大利;属于亚洲的国家有6个: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韩国、越南及泰国;属于非洲的国家仅为埃及。由此可见,中国食用菌出口到欧洲及亚洲国家更具有地理优势,总体竞争力明显。

三是中国食用菌的出口市场发展情况与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名基本一致。分析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可以看出,评级指标权重靠前的林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食用菌进出口额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排名靠前的国家,如俄罗斯、德国均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与较大的贸易规模。

2.3 市场聚类分析

2.3.1 聚类分析市场划分

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食用菌出口的细分市场,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中的加权平均联结法,运用STATA17软件对收集的8个标准化处理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借鉴已有研究将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划分为4个大类,分别为主要贸易国、次要贸易国、贸易潜力国和贸易拓展国[15,19,20]。

(1)主要贸易国。此类国家食用菌出口市场的发展水平较高,要素禀赋、贸易规模、经济状况及综合评价指数等排名都很靠前。主要贸易国的划分有利于中国了解食用菌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并为其他出口市场提供经验借鉴。

(2)次要贸易国。次要贸易国综合评价指数均在平均水平之上,各方面的指标也相对靠前,中国对此类贸易国的食用菌出口整体处于增长态势,有望成为主要贸易国。

(3)贸易潜力国。此类国家的综合评价指数有的处于平均水平之上,也有的略低于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个别指标上存在滞后现象,因此需要找到阻碍与此类国家进行食用菌交易的主要因素,从而增加与此类国家的贸易,提高出口水平。

(4)贸易拓展国。此类国家整体的综合评价指数基本都低于均值且排名靠后,同时在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发展中处于较低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经济水平落后、双边距离较远、绿色贸易壁垒、资源禀赋优势缺乏等。但其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进一步探索与开拓。

2.3.2 聚类结果分析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国家的归类情况与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大致相同,详细结果见表6。下面就4种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

表6 中国食用菌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聚类分析结果

(1)俄罗斯为中国食用菌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贸易国。食用菌是俄罗斯居民的传统食材,每年的消耗量巨大,仅2014年俄罗斯食用菌总消费量就高达138.4万吨[21]。虽然俄罗斯本国也有食用菌人工栽培,但其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市场上80%的蘑菇依靠进口。据中国海关统计,俄罗斯进口的中国食用菌产品以罐头为主,2020年进口中国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属HS200310)约1.26万吨,占中国总出口量的31.53%,进口额约4 072万美元。

对于主要贸易国俄罗斯,要巩固、发展与其的食用菌贸易往来,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贸易合作关系,建立平等互利的经商贸易协定,为中国食用菌出口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注意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拓展多元化的营销模式;第三,提升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2)次要贸易国为日本和德国。日本是亚洲食用菌强国,其木生食用菌科研水平与工厂化栽培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尽管日本居民的食用菌消费水平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年消费量超过5千克。但日本本国食用菌产量较多,进口量并不大。德国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是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国之一,但在食用菌消费方面,以本国生产为主;且其食用菌的主要进口国为与其距离较近的波兰、荷兰和匈牙利。中德地理距离较远,限制了食用菌贸易的发展。

对于次要贸易国,首先,要进一步了解此类国家对于食用菌的消费偏好、市场需求等,及时调整策略与出口计划;其次,积极谈判,在“一带一路”基础上构建自由贸易区,改善贸易环境条件,提升中国食用菌出口便利化水平。

(3)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为贸易潜力国。9个国家各有特点,以巴基斯坦为例,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因素,大量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于食物他们注重温饱而不是营养,加上外汇短缺,进口食用菌量较少。

对于贸易潜力国,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中国食用菌的优点、激发市场潜力的同时,要谨慎对待贸易风险,优先选择综合评价指数相对较高且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

(4)贸易拓展国有蒙古、马来西亚、泰国等36个国家。以韩国为例,虽然与我国的地理距离较近,但因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中国对韩国的食用菌出口的种类及出口量都很少。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缘由,设置一系列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阻碍和巨大挑战。

对于贸易拓展国,首先要树立中国食用菌产品品牌形象,逐渐打开市场;其次,对于综合评价指数偏低且自身经济水平有限的一些国家,可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开发一些低价食用菌产品,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拓展市场;再次,加大农产品贸易谈判,破除可能存在的相关壁垒,促进双边贸易的顺畅发展。

3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主要结论

本研究选取产业发展、经济水平、市场环境与贸易规模4个维度共计8个指标,运用熵值法等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沿线48个国家进行市场细分,得到如下结论:(1)沿线进口国的林地面积、农业从业人数、食用菌进出口额是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水平最重要的三个维度分别为产业发展、贸易规模与经济水平。市场环境维度即营商环境便利度与双边距离,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依然对食用菌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如两国距离增加会增大食用菌出口的交通成本与保险成本;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低,如贸易国进口关税过高也会阻碍出口;(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出口水平差距较大,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具体表现为综合指数最高与最低的国家之间相差约28.55倍,按照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前15位国家中属于欧洲和亚洲的国家有14个,仅有一个国家属于非洲;(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中国食用菌存在两极分化,主要贸易国仅俄罗斯1个国家,贸易潜力国有9个,而贸易拓展国则有蒙古、马来西亚、泰国等36个国家。

3.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加强政府层面的政策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潜在需求不同,因而处于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的不同类别之中。其中,贸易潜力国和贸易拓展国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因此需要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力度,在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帮助其平衡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打开海外市场。此外,还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政府层面的政策沟通,扩大与沿线国家在物流、海关等方面的深层合作,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建立更加规范、稳定和有序的贸易环境。

(2)加快食用菌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与贸易国之间的“设施联通”。距离是影响食用菌贸易成本、阻碍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德国,主要从周边国家进口食用菌,因距离原因,少有从中国进口食用菌。目前我国与周边邻国的陆路交通设施建设依然不足,与沿线国家的交通仍有不便。未来要在线下与线上同时推进中国食用菌产品的贸易: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节省运输成本与劳动力成本;建立电信、电网与互联网等互联互通网络,打造横贯欧、亚、非的国际大通道,推动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

(3)食用菌生产对接世界标准,规避技术贸易壁垒。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国内食用菌产品要按照国际检测标准进行规范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避免因未达到进口国标准而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导致出口受阻。鼓励产品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发掘食用菌国内市场消费潜力。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价值,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用菌药用价值极高,除作为餐桌美食与休闲食品外,还可以积极开发其药用保健价值,如提取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保健品或者中成药。除此之外,还可将我国传统文化与食用菌结合,打造独特的中国食药用菌品牌,加强宣传,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一带一路”食用菌贸易中发挥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食用菌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给情绪找个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