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和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10-15汪彪陈见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粒细胞白蛋白比值

汪彪 陈见红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2]。ACS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或者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和远端血管栓塞,导致心肌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近年来,尽管各级医院胸痛中心逐渐规范、大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得到及时开通,但仍有不少ACS 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4]。寻找ACS 早期和预后的相关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意义。ACS 是内皮损伤、脂肪浸润与炎症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4-5]。近年来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基于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与脂质代谢产物、细胞代谢产物和碎片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血管内皮免疫细胞浸润,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很多报道证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albumin ratio,NLR)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7]。另外,Zhang 等[8-9]证实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远期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与白蛋白血的水平呈负相关。至于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to albumin ratio,NAR)、血小板和白蛋白比值(platelet to albumin ratio,PAR)和单核细胞和白蛋白比值(monocyte to albumin ratio,MAR)与ACS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选择2018 年1—12 月于本院就诊的ACS 患者164 例为研究对象,匹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05 例为对照组。根据Killip 分级将ACS 患者分为重度心衰组(Killip ≥3)和非重度心衰组(Killip<3)。比较各指标在ACS 患者和对照组中的差异,用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CS 的诊断价值。分析各指标与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比较各指标在ACS 亚组中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64 例在2018 年1—12 月于本院就诊的ACS 患者164 例为研究对象,匹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05 例为对照组。ACS 纳入标准:年龄20~77 岁;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颁布的指南,且胸痛发作。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2)肿瘤、严重感染、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等。对照组纳入标准:无心血管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等。进一步根据Killip 分级将ACS 患者分为重度心衰组(Killip ≥3,n=63)和非重度心衰组(Killip<3,n=101)。本研究已经取得柳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编号:KY2022-031-01),已获取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基线资料收集:性别、年龄等。检测指标: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血生化、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等。并进一步计算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NAR、MAR、PAR 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n(%)()表示,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采用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ACS 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NLR、MLR、PLR、MAR、NAR 和PAR 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和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CS 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

表1(续)

表1(续)

2.2 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CS 的诊断价值

ROC 分析结果显示 NLR、MLR、PLR、NAR、MAR、PAR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1(0.816~0.906)、0.840(0.792~0.888)、0.689(0.626~0.752)、0.914(0.875~0.952)、0.829(0.779~0.879)、0.770(0.714~0.827),其中NAR 的AUC 值最高。NAR 的最佳截断值为0.126,其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721,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1.9%。见图1、表2。

表2 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CS 的诊断价值

图1 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CS 的诊断价值

2.3 各指标与CKMB、cTnT 和cTnI 的相关性分析

NLR 与CKMB(r=0.217,P=0.005)和cTnT(r=0.186,P=0.022)呈正相关,MLR 与cTnI(r=0.261,P=0.001)呈正相关,NAR 均与CKMB(r=0.323,P<0.001)、cTnT(r=0.278,P<0.001)和cTnI(r=0.188,P=0.017)呈正相关,MAR 与cTnI(r=0.285,P<0.001)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指标与CKMB、cTnT 和cTnI 的相关性分析

2.4 各指标在ACS 重度心衰组和非重度心衰组中的比较

比较各指标在ACS 重度心衰组和非重度心衰组中的差异,结果显示重度心衰组的NLR、MLR、NAR、CKMB、cTnT 和cTnI 明显高于非重度心衰组(P<0.05)。见表4。

表4 各指标在ACS 重度心衰组和非重度心衰组中的比较()

表4 各指标在ACS 重度心衰组和非重度心衰组中的比较()

表4(续)

3 讨论

近年来,尽管各级医院胸痛中心逐渐规范、大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得到及时开通,但仍有不少ACS 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寻找早期诊断ACS 和监测ACS 预后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ACS 患者及重度心衰ACS 患者中NAR 的水平均明显上调,并与心肌梗死相关血液指标密切相关,对ACS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进一步补充了NAR 在ACS 发生和发展过程重要作用的认识。

ACS 是内皮损伤、脂肪浸润与炎症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10]。NLR、PLR 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ACS 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NLR、MLR、PLR 均高于对照组,ROC 分析结果显示NLR、MLR、PLR 的AUC 值分别为0.861(0.816~0.906)、0.840(0.792~0.888)、0.689(0.626~0.752),NLR 与CKMB 和cTnT 呈正相关,MLR 与cTnI 呈正相关,和既往的报道一致[11-12]。

白蛋白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远期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报道称白蛋白为ACS 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对ACS 患者在院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预测作用,且有报道称PAR 与癌症的预后有关[13-14]。至于NAR、PAR 和MAR 与ACS 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ACS 组中的MAR、NAR 和PAR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ROC 分析结果显示NAR、MAR、PAR 的AUC 值分别为0.914(0.875~0.952)、0.829(0.779~0.879)、0.770(0.714~0.827),其中NAR 的AUC值最高。NAR 的最佳截断值为0.126,其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721,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1.9%。NAR 均与CKMB、cTnT 和cTnI 呈正相关,MAR 与cTnI 呈正相关。本研究中分析了NAR、MAR、PAR 对ACS 中的诊断价值,并发现NAR在ACS 患者及重度心衰ACS 患者中明显上调,与ACS 相关血液指标密切相关,对ACS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AR 的升高与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和白蛋白的降低有关,中性粒细胞作为受损心肌区域中发现的第一种类型的白细胞,与血管损伤、凝血途径激活、微血管堵塞和肌细胞坏死有关[15-16]。至于白蛋白降低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炎症过程中产生大量炎症递质作用于肝脏抑制血清白蛋白的表达;(2)严重应激状态下肝脏因优先合成急性期蛋而降低白蛋白的合成;(3)应激的同时基础代谢率也明显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增大[17-18]。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病例数太少,未分析相关指标在ACS 治疗前后的差异,未分析相关指标与ACS 预后的关系。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系统分析相关指标与ACS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NAR 在ACS 患者及重度心衰ACS患者中明显上调,对AC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ACS 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结果为ACS 后期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粒细胞白蛋白比值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