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时代解读及提升路径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

2022-10-14郭慧慧

重庆社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领悟力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汉语中外来语的输入由来已久,而有关外来语输入的讨论则始于佛经翻译,从东汉一直到宋代,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此间关于译名的研究涉及了译名之难、音译之法、译名统一以及名实、名义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理论溯源

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领悟力”是人的内在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感性实践与理性思考相互作用的能力表征。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还是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建立新政权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伟大领袖们在提及干部必备的素质能力时,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内核就是政治能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而政治领悟力作为政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培育高素质领导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混凝土机械。混凝土机械是水利工程最常用的设备,主要有混凝土的生产、水平和垂直运输、碾压、振捣等设备。由于水利工程大多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施工场地狭小,混凝土方量较大,又不可能安装大型混凝土站,如果中小型简易站也能做成模块化设计的混凝土站,将更加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还有混凝土入仓设备,一般来说车载伸缩式皮带布料机机动性最好,效率最高,但如果其高昂的价格和高倾角输送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将是一个很大的局限。

(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期,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政治领悟力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作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斗争先驱,对整个人类历史向前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因此,受制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水平,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革命队伍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中直接提出“干部”“干部队伍”等字样,也没有在当时的条件下提出“政治素质”“政治领悟力”等相关概念,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中,在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在指导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活动中,曾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信件,从这些著作和书信的内容来看,很多是写给当时党的干部的,在这些内容中,内在地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期待和要求,这些要求中便内在地包含着干部的领悟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列宁深刻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他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新生政权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列宁指出:“无产者单枪匹马是无能为力的;无产阶级的百万大军才是万能的。”

在对干群关系的论述中,列宁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

列宁的这一提法就为领导干部正确领悟、恰当处理干群关系提出了要求;同时,正如列宁在“社会公仆”理论中提出的,如何使得领导干部不再是“老爷”,而变成负责的“公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审慎思考,正确领悟之后必须做出的选择。

(二)在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列宁揭示了政治领悟力的基本建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且必要。新时代,深入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神实质,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神要旨的指导下,立足实际、站稳立场,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我们探索如何提升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提供了全新的指导。

政治属性是干部的第一属性,政治素质是干部的首要素质。政治素质突出表现在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等方面。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敌对势力的打击和镇压下,在一穷二白的艰难起步时期,在国内人心飘摇的动荡时期,列宁领悟到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从而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庄严的信念!”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是为了这个理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而进行斗争的!为此,列宁正确认识到必须对工人群众做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明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把这个运动同合乎现代科学水平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

的目标。 同时,列宁还提及:“唯物主义自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正确领悟人民群众与新生政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自觉地同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上。

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列宁强调:“没有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建设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再一次意识到领导干部要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学习,还指其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此时的干部是“恰如其分的要求”。因为要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内在地要求领导干部学懂、学会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从而指导他们坚定地站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成为一个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但也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变成一种僵化的说教。在干部的专业知识方面,列宁曾言“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

。这都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为此他提出三个“学习”的口号,希望领导干部能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认真学习领导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正确领悟国家的治理之道。

如图2,等腰直角△PCD的锐角顶点P放在另一个等腰直角△PAB的直角顶点处,△PCD绕点P在平面内转动.

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干部正确领悟并坚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立身的时代,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面对对立势力的压迫、扼杀和包围,革命者尤其是革命领袖、革命的关键人物自身必须对未来革命发展的态势做出一个明确的预见,以此来帮助自身坚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理想信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先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就为广大干部提出了信念、信仰上的要求。为了使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马克思、恩格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严格规定党员的入党条件。明确规定凡是新加入共产主义同盟的人,承认并终身忠实于共产主义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信念。此外,在对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时,“廉价政府”和“人民公仆”的相关理论应运而生。“廉价政府”和“人民公仆”理论中也内在地包含着对干部能力尤其是领悟能力方面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诸如,马克思认为在新的国家中,必须限制国家的开支、精简机构,尽可能用更少的行政成本,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不至于使得“人民公仆”变成“人民主人”等等

,而如何将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合理的方式落到实处,这就对领导干部领悟力提出了政治层面的要求和期待。

(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代领导人丰富了政治领悟力的原则要求

三峡职院机制教学团队走访了全国大批机械制造企业与机电设备应用企业,并对一千多名机制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实地回访,总结、归纳了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所需知识及技能、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专业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和国家急需各方面的建设人才,这就要求广大干部拥有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诸如城市管理能力、军队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但是无论如何,在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多项政治能力中,毛泽东同志强调的依然是政治上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又红又专”方针的提出和“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

的论述中,而如何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政治上的要求落到实处,就需要领导干部立足现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并正确领悟党情和国情的需要,从而自觉地提升自身改造现实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强调干部在理想、信念、党性、个人修养等方面的表现。毛泽东同志就曾从政治、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对干部的素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193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这里所说的德才兼备既是选拔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项重要要求。此后我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各项要求,做出的各种不同的表述中都内在地蕴含着“德才兼备”的影子。当然,在革命战争时期特殊的现实状况下,党的干部还应该具有做好经济工作、军事工作、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而这种种能力都是建立在正确领悟国情的前提之下,从而转化为领导干部巨大的实践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许多新思想、作出诸多新论断,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化”方针。“四化”方针的提出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在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时始终强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二十一世纪初,党中央致力于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干部的素质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存在些许差别,但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及政治方面提出的要求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关键线索,其中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始终是潜含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政治领悟力的深厚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把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落到实处到“四个铁一般”的提出,从增强领导干部的“八大本领”到力求把干部队伍的“七种能力”提升起来,政治能力始终是蕴含其中的一条主线。

1.指导自学,注重预习。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学生只要完成老师下达的简单“学习指令”就行。但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一般的学生只是单纯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的作业就觉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有预习课本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升入初中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如何提升政治领悟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

简言之,这里我们可以将政治领悟力理解为,领导干部善于从政治角度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用意和要求,进而采取合适的行动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这就为我们理解政治领悟力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为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解读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层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

从“政治三力”的逻辑关系来看,政治判断力是政治能力形成的前提,它关乎政治方向的正确与否。政治领悟力作为政治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是政治判断力的深化和政治执行力的指引。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如何,既决定着政治判断的结果能否进入更深入的阶段,还关系着政治判断的结果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和执行,故而在政治能力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政治执行力则是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水平高低的检验尺度,是政治能力的外化显现。“三种能力”虽然功能不同,但本质上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由此,在“政治三力”中,政治领悟力向前追溯链接着政治判断力,向后推进沟通着政治执行力,处于三者逻辑上的支点。因此,政治领悟力直接影响着政治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政治执行是否有效率。

2019年的市场可能是“潜龙在渊”的一年,上证指数处于底部震荡期,难以出现趋势性或系统性机会;尽管从长期来看,估值回归是大概率,但在经济转型及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股市在低估值的状态下持续的时间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长。比如2012年至2014年,A股就曾经在低估值环境下震荡了较长时间。期待2020年出现“见龙在田”。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政治能力概括为三大维度,为我们当前解读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源头活水。

MG大约占CNS细胞总数的0.5%至16.6%,主要集中在脑白质中[17]。MG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清除凋亡及其他异物的能力,从而维持CNS的内稳态。在成熟的大脑中,MG处于以分枝状为特征的静息状态,时刻监测颅内环境[18]。当CNS发生损伤时,MG迅速活化,从多分枝状转化为变形虫样,趋化并聚集到受损区域,根据活化类型不同释放不同炎症介质[19-20]。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时代解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论。它从实践出发,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并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由浅入深的深化发展过程。这就为我们从实践的角度、认识的角度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分析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提供了科学的逻辑指引。

(一)依据主客体实践关系原理,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源于现实的政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立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认识的形成和产生,马克思主义在众多哲学流派独树一帜、在众多哲学思想集聚一堂的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鲜明观点。这就证明了人所具有的意识,最初也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意识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辩证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中,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的观点,认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只是“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审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首要的是肯定物质第一性及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拓展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视域下,便可以相应地理解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实践是第一性的,实践决定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从认识层面看,形成于现实的政治实践活动。现实政治实践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发展水平。纵观社会历史中关键人物尤其是重要事件的领袖人物群像,越是大变局、大乱局、大危局,越需要领导者具备卓越非凡的领悟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被定义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中国、对世界,更是对全人类的一次重大考验,不断变异的毒株、不断增长的感染人数、反复的疫情形势严重制约和干扰着国内外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

越是在危急险重、生死一线之际,越是呼唤悟性超群的领导者,因为在领导者个人领悟力的指引下,外化和对象化的主体行为直接关乎我国甚至世界疫情防控的总体成效。正如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到今天,始终牵动着党和人民的心,从疫情初期的惶恐不安、束手无策到如今经验丰富、精准防治,我国的疫情防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相应地,作为疫情防控过程中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领导干部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扮演的党和国家代言人的社会角色,其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政治能力尤其是政治领悟力也必将在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鲜活实践和全新的现实考验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得到实践的反复锻炼和检验,从而得到有效的提升。从广义上而言,作为政治能力中一项重要的要素,政治领悟力不仅仅局限于疫情防控中。世事如棋盘盘异、局局新,领悟力体现在面对新情况,对于问题的思考和领悟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无论是日常岗位工作的需要,还是当前疫情防控的现实需求,抑或是为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领导干部都应自觉主动地融入新发展阶段,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不仅坚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又要坚持高于实践,掌握并有效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对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以达到在细照笃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领悟能力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二)依据主客体认知关系原理,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反作用于政治实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桥梁,马克思在看到实践决定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否认“人”的能动作用,反而肯定了在主体能动作用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按照马克思认识论的逻辑,在实践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的多维度关系中,按照主客体的认知关系原理,作为认识的主体——人,是能动的方面,作为认识的对象——客体,是对象性的存在,认识即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不仅是作为主体的领导干部对客体的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解和感悟能力的集中体现。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当前,我党多次强调“讲政治”,实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和做事情中把握主动和先机,避免在复杂的形势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领导干部作为认识的主体,其对认识的对象即政治实践的理解和表现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体表现程度、认识工具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政治领悟力水平存在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认识主体认识能力的展现程度。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取得自由的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因此,由于客观实际状况、认识工具及个体认识能力存在诸多的差异而引发的领导干部在政治领悟力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领导干部对于同一政治现象、政治事件的理解往往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则会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政治事件的领会不同,进而影响主体之间行为选择的差异性。正所谓“千人乘船,一人掌舵”,作为领路人,领导干部不可能坐享清福,而须辨明方向、破解发展难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不同的领导在同样岗位应对本地区疫情防控采取不同的措施,造成的结果差异正是领导干部个人政治领悟力的外化显现。

(三)依据主客体感性理性辩证关系原理,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始终处于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可知论,它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就认识的过程而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主客体之间不仅存在感性关系,还存在着理性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曾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述,他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一描述既肯定了感性、理性这两种不同深度的认识的存在,还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为我们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理论内涵,深入解读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深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点。

政治领悟力作为一种认识能力,内在地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两个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感性阶段和处于理性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行为则是这两种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的不同水平的认识能力的外化。在感性认识阶段,作为认识主体的领导干部倾向于以环境为依据,倾向于从感觉、知觉层面来考虑从事政治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及采取的方法的可行性,这是领导干部较低层次政治领悟力的直接外显。正如马克思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随着现实政治实践的发展,领导干部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之后,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水平,这一时期领导干部从现实的政治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凭借着信息优势和在政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领导干部慢慢突破了对某一特定的政治事件的感性认识,开始倾向于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的思考方式,判断其自身政治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达到最终目标倾其所有,这是政治领悟力达到的最高一级的层次。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感性认识阶段领导干部所能达到的政治领悟力尚处于较低水平,是对客观事物较低水平的认识所达到的结果。相比较而言,理性认识阶段政治领悟力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和提升,越高层次的政治领悟力越可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层次越高转变和提升的难度也就越大。政治领悟力深化的过程也是对认识客体认识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更容易达到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正如列宁指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

按照这种认识模式,政治领悟力提升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的认识论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是一个从直观的政治实践上升到抽象的政治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运用到新的政治实践、改变世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从实践中重新获得的认识和领悟都是对现实的认识客体(即政治事务)的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反映,正如列宁指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政治领悟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实践中,不断地达到更高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列宁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对干部的素质能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新政权建立初期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当时干部严重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的现状,在巩固政权的长期实践斗争中,列宁更加重视领导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他针对领导干部的领导才能、群众工作能力、理论与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提出过诸多宝贵的论述,但着重强调的依然是政治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干部政治方面的能力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理论武装,在“深思”中感悟,夯实政治领悟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首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掌握的强有力的“武器”,只有深入理解、灵活地加以运用,领导干部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准方向、找到办法。但是,作为党和国家层层选拔出来的具备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领导职位越高,肩负的责任越重大,越须具备洞察时局、指明方向之悟性。但事实上,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知之较少、知之较浅、知之较窄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入、不全面,其理论水平、政治敏锐性不强,领悟水平自然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应对现实的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政治事件时,作为群众的领导者和主心骨,领导干部缺乏领悟力,缺乏拨开迷雾、指明前进方向的能力,其创业办事的响应能力、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也将受到制约。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首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灌输”原则,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法引导领导干部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掌握并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在学用结合中帮助领导干部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而达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的目标,提高政治觉悟。

(二)强化政治历练,在“体悟”中升华,积累政治领悟力提升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提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改变世界就是要把正确的理论转化为改造世界的行动,要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推动主体意志转化。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意志外化和对象化。正如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现实世界中,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事实层面的知行不一的问题,其本质就是主体认知并未转化为现实的实际行动,抑或是转化为了错误的行动,这就亟须增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现实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体认知和行为的有机统一并检验二者统一的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历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如今,我们强调坚持实践的观点,本质上就是在强调行动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强调的“体悟”就是投身实践,亲自经历和切身体会,通过自己真实的实践来取得大量丰富、感性的认识材料,建立政治领悟力提升的现实基础。此外,任何一项能力的提升都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政治领悟力的提升也有一个过程,它不是从虚无中来,而是靠领导干部自身不断从对社会、自然、世界的深化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得来,因此,领悟必然需要时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领导干部应自觉在应对复杂斗争的政治历练中磨砺意志、接受考验、砥砺前行;在经受政治历练中思考、总结,在实践中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真正使得自身的政治领悟力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而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广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自觉到吃劲岗位上磨砺意志,主动积极到基层一线锻炼增长才干,全面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和工作方法,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事物规律的目标,从而摆脱盲目,上升到认识上的自由状态,最终使得领导干部能在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前提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而服务。

首先根据公式⑷分别计算训练样本核映射矩阵H=(D)TD,其中,H表示核映射后的人脸人耳融合样本矩阵。然后根据公式⑸计算测试样本向量的核映射向量u=(D)Tφ(z)。

(三)密切联系群众,在“亲民”中涵养,凝聚政治领悟力提升的群众基础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历史观,要么以神为起点,把社会发展变化看成是“神的意志”;要么从“抽象的人”出发,把人性看作“衡量社会的尺度和解释历史的依据”

。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的人”,指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突破了以往各种观点对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局限性,达到了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二者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一切干部都是为民服务的

。此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都坚决贯彻这一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的讲话中无数次提及人民,他曾坚定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视群众事为己事;必须坚决地站稳人民立场、深入挖掘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在和人民紧紧相依中,依靠人民共筑伟业。

2010~2015年,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量呈现上升趋势,增长0.3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分别增长0.39人次、3.53人次和0.92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每日担负入院量在2010~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2012~2015年保持稳定,截止2015年底,相比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人均担负入院量减少0.05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增长0.15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长0.16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0.16人次。(见图1-2)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窗口,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双重任务。能否和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不仅关乎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从“格子”里走出来,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真正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尽可能地满足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合理诉求,不做高高在上的“纸片人”,真正做到研究往上走,调查往下走,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领悟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以及自身运用理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群众看得见的实绩,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凝聚起强大的群众力量。

(四)总结历史经验,在“反思”中清醒,夯实政治领悟力提升的文化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历史长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是一天形成的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领导干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是要“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其中包括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即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包括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即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包括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即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更包括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即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领导干部作为党政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奋勇前行。面向未来,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领导干部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作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政治领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不仅会对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为实现新时代新目标注入新的动力!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人民日报,2020-12-26(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2.

[4] 王强.马克思的思想轨迹——文本导读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17.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1.

[7]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8-379.

[8] 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1.

[9]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

[10] 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9.

[11]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9.

[1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2.

[14] 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6.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2.

[16] 黄红平.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理论架构[J].学习与实践,2021(5):22-29.

[17]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2):9-11.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62.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73.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23]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9.

[2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9.

[25]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88.

[28] 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6.

[29] 陈燕楠.党的群众路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

[30]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带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人民日报,2019-12-28(001).

[31] 李春勤.领导干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进行时”——从方法论与实践逻辑角度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8):160-169.

[3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33]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猜你喜欢

领悟力领导干部
市领导会见
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学生语文读悟意识的培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让依“标”扣“本”成为孩子语文阅读答题的“法宝”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