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使用意愿调查

2022-10-13陈秋婉,程卫珍,吴晓珍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重度居家程度

随我国老龄人口增加,患慢性病、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多,失能不仅对老人自身造成危害,也给其照护者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1-2]。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服务模式,经历了数十年的实践,证实了这一服务模式的可行性[3]。本研究调查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及使用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提供针对性服务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金华市8个区域的社区中选取失能老人500例进行调查,共收集到308份完整数据。纳入标准:(1)社区失能老人,年龄≥60岁;(2)生活不能自理,需由他人提供部分或全部照护;(3)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相关文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精神性疾病者;(2)存在听力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3)难以配合本次调查,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

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采用一般资料表进行基线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主要经济来源、慢性病的种类、失能程度、是否有子女、亲属探望频率、居住地、居住方式、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疼痛、跌倒经历、家庭人均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费用支付方式、城区GDP等,并根据城区GDP将8个区域分为三类,L城区:GDP<300亿元;K城区:300亿元≤GDP<650亿元;J城区GDP≥650亿元。(2)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4]:FIM 量 表 得分范围是18~126分,得分>71分者不属于本研究范围;得分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其中重度、极重度、完全依赖者归入重度依赖。(3)曹培叶等[5]编制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问卷:该问卷共含38个条目,涵盖日常生活照料需求(11个条目)、基础医疗护理需求(4个条目)、专科医疗护理需求(5个条目)、健康指导需求(8个条目)、精神慰藉需求(7个条目)、社会参与需求(3个条目)共6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不需要”至“非常需要”赋值1~5分,得分范围是38~190分。得分越高说明需求程度越高,得分≤121分为需求程度较低,122~139分为需求程度中等,140~190分为需求程度较高,其中需求程度中等、较高认为有需求,需求率=(需求程度中等例数+需求程度较高例数)/总例数×100%。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53,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89~1.000,总问卷Cronbach's α为0.948,重测信度0.846。

2.2 调查方法。课题小组成员经过统一培训,对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者询问患者填写或由其照顾者代为填写,在问卷调查完成后进行核对。研究覆盖社区内约有9.3万失能老人,共发放问卷500分,占总失能老人的5.38%,其中无法完成问卷的192份,最终获得308份数据。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采取χ2检验。社区失能老人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社区失能老人失能分级。308例社区失能老人年龄在60~94岁,平均79.11±8.05岁。其中FIM量表分类中度、重度、极重度、完全依赖者分别占42.53%(131/308)、41.88%(129/308)、12.01%(37/308)、3.58%(11/308)。

2.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失能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的需求较高,对专科医疗护理及社会参与的需求较低。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总得分为137.25±12.06分,其中需求程度较低、中等、较高分别占比20.13%(62/308)、58.77%(181/308)、21.10%(65/308),需求率为79.87%(246/308),见表1。

表1 社区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3.不同失能程度社区老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分析。中度与重度依赖的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专科医疗护理、社会参与方面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失能程度社区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s,分)

表2 不同失能程度社区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s,分)

失能程度 中度依赖(n=131)重度依赖(n=177) t p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38.74±3.89 43.88 ±4.42 10.611 <0.001基础医疗护理需求 13.27±1.35 15.73 ±1.59 14.299 <0.001专科医疗护理需求 10.12±1.05 10.31 ±1.09 1.536 0.125健康指导需求 20.42±2.16 24.70 ±2.53 15.604 <0.001精神慰藉需求 15.27±1.56 17.33 ±1.78 10.576 <0.001社会参与需求 5.56±0.57 5.65 ±0.58 1.356 0.176合计 97.31±9.76 118.26±12.05 16.325 <0.001

4.影响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将需求程度较低者纳入需求较低组,需求程度中等、较高者纳入需求中高等组。单因素分析发现,需求中高等组年龄、慢性病的种类≥3种、失能程度、无子女、居住地为农村、独居、慢性疼痛、跌倒经历、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每月医疗费用≥3000元、城区GDP为L城区的比例高于需求较低组(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社区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1 以需求程度为因变量(需求较低=0,需求中高等=1),以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按表4进行赋值,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慢性病的种类、失能程度、居住方式、慢性疼痛、跌倒经历、家庭人均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城区GDP为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表

表5 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4.2 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使用意愿。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方式主要有家庭、居家、机构照护三种,以家庭照护为参照,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1(居家照护/家庭照护)及模型2(机构照护/家庭照护),方程式分别为:

P0、P1、P2是家庭、居家、机构照护的概率,α0、α1截距,β1i、β2i回归系数。评估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方式的使用意愿。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无子女、与配偶同住、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的失能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见表6。

表6 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使用意愿

讨论

近年来随空巢(含独居)老人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口内部结构变动加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升高,突出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我国失能老人的比例也呈升高趋势[6]。“互联网+护理服务”很好地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作用,将护理服务的供需进行高效对接,将护理服务领域从院内拓展延伸至院外,满足群众特别是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7-8],然而,目前关于社区失能老人对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及使用意愿的调查研究较少。

本次接受调查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在79周岁以上,随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将呈高龄化趋势,但很大一部分寿命增加的失能老人健康状态并不好,失能程度严重[9]。本次308例社区失能老人FIM分类中度、重度依赖者分别占42.53%、57.47%,说明调查的社区失能老人多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在互联网+长期照护需求中,失能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的需求较高,对专科医疗护理及社会参与的需求较低,与国外研究[10]相似。究其原因可能为目前多数养老机构照护模式主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侧重于提供基本日常生活照料,而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受疾病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自身健康也较为关注,积极寻求健康指导和基础医疗护理以延缓失能或恢复部分自理能力[11-12]。需求排第4位的为精神慰藉,分析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自理能力降低,对他人依赖增强,使其尊严丧失,对精神慰藉的需求也低于日常生活照料等的需求。有研究[13]显示经济缺乏独立的老年人尊严需求更高,这提示在互联网+下可积极开发设计老人产品如电动轮椅、地面安全传感器等,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作为子女也需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需求基础上,满足其精神需求[14-15]。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开设的社会参与活动,多适应于自理老人,失能老人因无法久坐、外出需陪同、视听力降低、尿频尿失禁等原因无法参与,导致积极性降低,继而对社会参与需求较低[16]。中度与重度依赖的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失能老人存在多方照顾需求,且不同功能障碍的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呈现个性化特点,社区及相关养老机构应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居家照护服务[17]。

年龄、慢性病的种类、失能程度、居住方式、慢性疼痛、跌倒经历、家庭人均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城区GDP为影响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独立因素,表明影响社区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因素很多。年龄高的失能老人其生理机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日益衰退,其照护需求相应增多。此外,慢性病病程长,有较高致残性,长期发展将严重影响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失能老人慢性病的种类越多其自理能力越差,失能程度越重,相应的照护需求也增多[18]。慢性疼痛可造成社区失能老人焦虑、抑郁、无力等负性情绪,其身体活动受限、步行功能降低且伴随睡眠障碍、社交活动减少,因此其照护需求也增加;而跌倒为全球老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可引起长期疼痛、功能障碍、残疾及死亡等,失能老人更易发生跌倒,并出现并发症,其照护需求进一步增加,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19]。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每月医疗费用高的失能老人,其经济压力相对较大,长期护理保险及医保报销结合的方式是减轻失能老人经济负担的有效举措,需积极搭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费用进入医保报销,经市场化改革整合支付方式,减轻失能老人养老负担,促进长期照护需求得到满足。地区的经济水平与需求呈负向线性关系,可能是因为经济水平较低城区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及发展相对较缓慢,不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及人力物力支持提供相应服务,老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可见经济因素不仅影响失能老人主观需求也影响社区支持服务的客观供给。

长期护理服务包括家庭照护、居家照护及机构照护,其中居家照护与机构照护统称为社会照护。家庭照护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以非正式照护为主。居家照护一般为将社会照护服务递送至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家中,老年人不必离开住所便可接受所需的服务。机构照护为以全天候住院的方式向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复健、个人与生活照护等。失能老人均对长期照护有所需求,但所需求的强烈程度及照护方式偏好有所差别,因而本研究中长期照护意愿为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及长期照护的意愿。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无子女、与配偶同住、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失能老人越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因此,在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照护功能弱化并行的趋势下,建立多元化的长期照护模式是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必然选择,尤其随着共享经济的广泛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创新就医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验与需求。未来,建立以家庭照护为基础、居家照护为依托、机构照护为支撑的长期照护体系将是其长期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社区失能老人存在多方面的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且多处于中高重水平,尤其应重点关注高龄、文化程度低、慢性病种类多且独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失能老人群体,建立以家庭照护为基础、居家照护为依托、机构照护为支撑的长期照护体系。

猜你喜欢

重度居家程度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居家的日子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宫斗剧重度中毒
微生高的往事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