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

2022-10-11吴达文郭雪平谢丽媛

医学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阳上亢钩藤全血

吴达文,郭雪平,谢丽媛

(万安县中医院急诊科1,康复科2,江西 万安 3438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是一种由机体后循环系统短暂性缺血或脑梗死而造成的以眩晕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缺血,可由相对供血不足或绝对供血不足引起,均表现为脑组织的血流低灌注状态[1,2]。当前以倍他司汀等药物为代表的西医疗法治疗PCIV 后临床失效的病例时有发生,或标本不治,或治标不治本[3]。中医研究表明[4],PCIV 多因阴阳失衡、肝阳上亢所致,中医药治疗PCIV 优势突出。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PCIV 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万安县中医院2018 年8 月-2021 年8 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PCIV 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PCIV 的相应诊断[5];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的相应诊断[6],主症:耳鸣、眩晕、易怒;次症:头痛、头晕、头胀;舌脉:舌苔薄红、脉细数。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有脑部手术史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⑤不配合本项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63.59±4.08);平均病程(6.55±2.48);合并高血压12例。研究组男16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64.43±4.12);平均病程(6.57±2.51);合并高血压10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国药准字H41024697,规格:2 ml∶10 mg)治疗,肌内注射,10 mg/次,1~2 次/d,疗程1 周。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组方为天麻9 g,川牛膝、钩藤各12 g,石决明18 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 g;头痛甚者加柴胡、香附各10 g;烦躁失眠者加茯神15 g、夜交藤30 g;气血两虚者加何首乌15 g、熟地黄20 g;水煎服,1 剂/d,早晚分服,疗程1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黏度、TCD检查结果和眩晕评分。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且无复发;有效为患者症状体征有所缓解;无效为患者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血液黏度:采用毛细管法检测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③TCD 检查: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科进,KJ-2V6M)检测基底血流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血液流速,具体操作严格依照仪器说明书;④眩晕评分:该量表分值0~100 分,评分愈高表明患者眩晕愈严重[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液黏度比较 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液黏度比较(,mPa/s)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液黏度比较(,mPa/s)

2.3 两组TCD 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基底血流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TCD 检查结果比较(,Vm)

表3 两组TCD 检查结果比较(,Vm)

2.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后循环是机体椎基动脉的供血循环,主要包括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当该供血系统受损时,便会发生PCIV[9,10]。PCIV 是一种脑血管相关的眩晕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该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该病起病急骤,病程漫长,且治疗后易复发,目前针对该病尚未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11,12]。相关文献表明[13],眩晕是中医最早研究的疾病之一,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可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减轻肝阳上亢型PCIV 患者眩晕症状,优化其临床效果。探究其机制,中医认为PCIV 属于《诸病源候论》中的风眩症,肝阳上亢型PCIV 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年老体虚、饮食所伤、寒凝血淤而导致肝肾阴亏、阴阳失衡、肝阳上亢,从而造成气火冲顶、冲于头目,最终表现为眩晕[14,15]。天麻钩藤饮加减可从中医整体角度、辨证施治原则出发,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功用,可对证治疗肝阳上亢证与肝风上扰证[16],有效消除肝阳上亢型PCIV 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而改善了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基底血流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丽华等[17]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降低肝阳上亢型PCIV 患者血液黏稠度。中医研究表明[18,19],肝阳上亢型PCIV 多因肾阴不足、气血两虚而导致肝阳上亢、气火淤顶,从而表现为血凝痹阻、窍失所养、痰浊壅髓,即表现为现代医学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高。而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含有的天麻、钩藤、益母草等药可起到活血通经、祛风活络的作用,方中的桑寄生、朱茯神等药可起到补肝益肾、益气活血的功用,各药对血液流变起到了协同作用[20,21]。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优化肝阳上亢型PCIV 的临床效果,降低其血液黏稠度,减轻其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钩藤全血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