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豆豉前酵过程中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变化规律△

2022-10-10王奕博钟荣荣范亚楠周旭孙晓丛陈彦琳杜杰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脂肪酶缓冲液蛋白酶

王奕博,钟荣荣,范亚楠,周旭,孙晓丛,陈彦琳,杜杰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淡豆豉又名豉、淡豉、香豉、大豆豉等,是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之功,常用于治疗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1]。现代研究表明,淡豆豉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降血糖、调血脂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包括大豆苷元、γ-氨基丁酸、大豆低聚糖等[2-4]。淡豆豉的生产方式多为天然发酵,参与发酵的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酵母菌等[5],其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可有效分解大豆中蛋白质、脂肪油、纤维素等,进而产生淡豆豉的药效和特有风味。淡豆豉发酵过程一般分为前酵和后酵(再闷)2 个部分,其中前酵多为常温有氧发酵,传统认为发酵至“黄衣上遍”即可,一般需要4~5 d,后酵则多为高温无氧发酵。目前,研究多以黄酮苷元、γ-氨基丁酸含量等为指标对淡豆豉进行质量控制[6-7],对淡豆豉前酵过程关注较少,而淡豆豉前酵产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酵成品的质量。本研究拟对淡豆豉前酵过程中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活力,质量损失率、黄酮苷类成分变化进行动态分析,阐明前酵过程中淡豆豉相关酶活力的变化,为控制淡豆豉前酵质量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e2695-empower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Centrisart®A-14C 型微量离心机(德国赛多利斯公司);XS205 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HH-4 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Y-2 型往复振荡器(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T18 Digital 数显型分散机(IKA公司)。

1.2 试药

中性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批号:20201104)、酸性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批号:20201104)、碱性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批号:20201104)均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橄榄油(批号:20201204)、乳酸盐缓冲液(pH=3.0,批号:L05D11G133477)、磷酸盐缓冲液(pH=7.5,批号:L03F12G139378)、硼酸盐缓冲液(pH=10.5,批号:L01N11G129662)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容量分析用溶液(0.050 09 mol·L-1,批号:S4X1)、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pH=4.01,批号:L5X1)均购自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聚乙烯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30153160);甲醇(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自制淡豆豉前酵样品,发酵温度为26 ℃,相对湿度为75%,发酵至第5 天时外观呈“黄衣上遍”,到达发酵终点。分别在前酵第1、2、3、4、5天取样,45 ℃干燥,即得实验用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检测不同前酵时间(1、2、3、4、5 d)淡豆豉中3 种蛋白酶及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和质量损失率,每个时间节点平行制备2批样品,每个样品平行检测3次。数学统计均使用SAS 8.2软件。

2.1 酸性、中性、碱性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

以中性蛋白酶为代表,建立3 种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学。

2.1.1粗酶液的制备 淡豆豉粉碎,过三号筛,取粉末0.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缓冲液25 mL,摇匀,振荡10 min,取混悬液2 mL,12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4.5 cm),取上清液,即得。其中,乳酸盐缓冲液提供酸性环境,磷酸盐缓冲液提供中性环境,硼酸盐缓冲液提供碱性环境。

2.1.2酶活力测定方法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蛋白酶制剂》(GB/T 23527—2009)[8]确定方法:对照管中加粗酶液100µL,三氯醋酸溶液200µL,测定管中加粗酶液100µL,对应pH的酪蛋白缓冲盐溶液200µL,混匀,30 ℃水浴10 min后,对照管加入对应pH的酪蛋白缓冲盐溶液200µL,测定管加入三氯醋酸溶液200µL,混匀,12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4.5 cm),取上清液。测定管、对照管加对应上清液各200µL,空白管加蒸馏水200 µL,标准管加0.25 µmol·mL-1酪氨酸溶液200µL,4 种离心管中再均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 mL、福林-酚试剂200 µL,混匀,30 ℃水浴20 min,于680 nm测定吸光度(A)。

按公式(3)计算蛋白酶活力。每克样本每分钟催化水解产生1µmoL酪氨酸为1个酶活单位。

式中C标准品为标准品浓度(µmol·mL-1),W为样本质量(g),V1为酶促反应总体积(mL),V2为加入反应体系中粗酶液体积(mL),V3为粗酶液总体积(mL),T为催化反应时间(min)。

2.1.3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离心管,分别加入蒸馏 水,0.125、0.167、0.200、0.250、0.333、0.500 µmol·mL-1酪氨酸溶液各200µL,按2.1.2 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以A为横坐标,酪氨酸物质的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Y=0.104 0X+0.004 2(r=0.999 3),0.02~0.10µmo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4精密度试验 取2.1.3项下0.250µmoL·mL-1标准品连续测定6 次,RSD 为0.142%,说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1.5重复性试验 按2.1.1 项下方法制备6 批粗酶液,按2.1.2 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并检测,酶活力的RSD为3.530%,说明方法重复性较好。

2.1.6稳定性试验 按2.1.1 项下方法制备粗酶液,按2.1.2 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分别在0、10、20、30、60、120、180 min 检 测,A的RSD 为4.468%。实验发现,随着待测样品放置时间增加,A不断上升,180 min 后检测得到的A值较最初增加0.44,故认为样品应水浴立刻检测。

2.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2.2.1粗酶液的制备 淡豆豉粉碎,过三号筛,取粉末2.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25 mL,摇匀,振荡10 min,取混悬液2 mL,12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4.5 cm),取上清液,即得。

2.2.2酶活力测定方法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所载方法:对照管中加煮沸的粗酶液100µL,测定管中加粗酶液100µL,各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50µ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200 µL,混匀,50 ℃水浴30 min,取出后立即放入沸水中煮沸15 min,得糖化液。对照管、测定管中加入相应的糖化液100µL,各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150µL,混匀,沸水浴中煮沸,显色15 min,冷却,加入蒸馏水1000µL,混匀,540 nm处蒸馏水调零,测定A。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葡萄糖浓度,每克组织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催化产生1µg葡萄糖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按公式(4)计算纤维素酶活力。

式中1000 为单位换算系数,y为样本质量浓度(mg·mL-1),V反总为反应体系总体积(mL),V样为加入样本体积(mL),V样总为加入提取液体积(mL),T为反应时间(min),W为样本质量(g)。

2.2.3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离心管,分别加入蒸馏水,0.1、0.2、0.4、0.6、0.8、1.0 mg·mL-1葡萄糖溶液各50 µL,按2.2.2 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以A为横坐标(X),质量浓度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Y=1.033 9X+0.028 0(r=0.999 7),0.1~1.0 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4精密度试验 取质量浓度为0.45 mg·mL-1标准品连续测定6 次,A的RSD 为0.198%,说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2.5重复性试验 按2.2.1 项下方法制备6 批粗酶液,按2.2.2 项方法制备样品并检测,酶活力RSD为2.914%,说明方法重复性较好。

2.2.6稳定性试验 取2.2.4 项下标准品,分别在0、10、20、30、40、50、60 min 检测,A的RSD 为0.486%,说明样品在60 min内稳定性良好。

2.3 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脂肪酶制剂》(GB/T 23535—2009)[9]进行检测,粗酶液制备方法:淡豆豉粉碎,过三号筛,取粉末2.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25 mL,摇匀,振荡10 min,取混悬液2 mL,12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4.5 cm),取上清液,即得。加酶量为2 mL。

2.4 前酵过程质量损失率测定方法

取蒸熟的黑豆300 g,共10 份,分别进行前酵,每天取出2 份,35 ℃干燥,计算质量损失,前酵共5 d。

2.5 前酵过程中黄酮类成分测定方法

使用参考文献[10]中的检测方法。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4~72.00、0.410 4~20.520 0、2.88~144.00、1.272~63.600、0.206 6~10.330 0、1.314~65.700 μg·m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9%、101.17%、99.70%、101.60%、96.08%、101.99%,RSD均小于2%。

2.6 前酵过程中3种蛋白酶活力变化趋势

前酵过程中3种蛋白酶活力变化见图1~2。

图1 淡豆豉前酵过程中3种蛋白酶活力变化(, n=2)

由图1~2可知,酸性蛋白酶活力在前酵第2天即达到最高,但仍远小于其他2 种蛋白酶,后续趋近消失;碱性蛋白酶活力呈先快速增加后平稳的趋势,在前酵4 d 内活力高于其他2 种酶;中性蛋白酶呈稳定增加的趋势,在前酵第5 天时活力超过碱性蛋白酶。

2.7 前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趋势

由图3 可知,纤维素酶活力在前酵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仅前酵第3 天时有略微下降,和中性蛋白酶结果趋势接近。同时考虑到纤维素酶耐高温,在后酵过程中也可发挥作用,且其可将黄酮类成分有效转化为黄酮苷元,故认为纤维素酶可以作为淡豆豉前酵过程的一个控制指标。

2.8 前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变化趋势

前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先增加后略微下降,前酵第4天时酶活力达到顶峰(图4)。

图4 淡豆豉前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变化(, n=2)

2.9 前酵过程淡豆豉质量损失率变化趋势

随着前酵时间的增加,淡豆豉质量损失率逐渐升高(图5),说明在微生物作用下,淡豆豉营养成分在被不断分解消耗。

图5 淡豆豉前酵过程质量损失率变化

2.10 前酵过程黄酮类成分变化趋势

前酵过程黄酮类成分变化见图6,其含量已扣除质量损失。

图6 淡豆豉前酵过程中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变化(, n=2)

《中国药典》2020 年版以大豆素和染料木素作为淡豆豉质量控制指标,规定其总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04%[1]。由图6 可知,在前酵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不断转化为苷元。以大豆苷为例研究前酵过程中黄酮类成分转化损失,大豆苷相对分子质量为416.38,大豆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54.23。由图6可知,前酵过程中大豆苷的质量分数降低了0.83 mg·g-1,大豆素质量分数应增加0.507 mg·g-1,但实际增加量仅为0.26 mg·g-1,说明前酵过程中微生物会破坏黄酮类成分,提示前酵过程中适度发酵可保留淡豆豉指标成分。

使用SAS 8.2 软件对淡豆豉发酵过程中质量损失率,黄酮苷类成分、黄酮苷元类成分与3 种酶活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6 组数据均正态,故计算其Pearson 相关系数(r),对相关性显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其直线相关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j),结果见表1。

表1 前酵过程中其他指标和3种酶活力相关性

可以发现,中性蛋白酶和前酵过程中质量损失、黄酮苷类成分损失相关性强(∣r∣>0.98),纤维素酶、脂肪酶与其相关性较弱,提示中性蛋白酶可作为前酵过程中的1 个控制指标,其代表了微生物对淡豆豉的分解作用,在生产中可以通过检测中性蛋白酶活力侧面表征发酵程度,以便更好地量化“黄衣上遍”这一传统前酵终点指标。对于黄酮苷元类成分增加量,脂肪酶与其相关性较强,但R2adj仍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微生物对黄酮苷的分解有关。

3 讨论与结论

黑曲霉、米曲霉、担子菌和酵母菌等可分泌酸性蛋白酶,米曲霉和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可分泌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微生物,可分泌碱性蛋白酶[11]。因此,蛋白酶活力可侧面反映相关菌种的生长情况。从图2 可以发现,酸性蛋白酶活力增长速率前酵2 d后即开始负增长,说明可能此时黑曲霉、酵母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碱性蛋白酶活力增长速率在前酵第2 天达到顶峰后逐渐降低,说明可能此时枯草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也解释了为何淡豆豉前酵过程2~3 d时曲块较黏,翻曲可拉丝;中性蛋白酶活力增长速率始终较为稳定,说明米曲霉等中性蛋白酶相关菌在前酵过程中稳定增长,也符合传统前酵终点“黄衣上遍”,即米曲霉大量繁殖并产生孢子。纤维素酶活力在前酵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仅前酵第3 天时有略微下降,和中性蛋白酶结果趋势接近。同时考虑到纤维素酶耐高温,在后酵过程中也可发挥作用,且其可将黄酮类成分有效转化为黄酮苷元[12],故认为纤维素酶也可以作为淡豆豉前酵过程的1个控制指标。总体来看,前酵第5天时酶活力增长近停滞,侧面说明此时微生物生长已接近顶峰。

图2 淡豆豉前酵过程中3种蛋白酶活力变化速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蛋白酶制剂》(GB/T 23527—2009)[8]中仅对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进行要求,本研究在试剂盒原有粗酶液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稳定性、重复性的考察,以更好地适应淡豆豉样品。本研究对粗酶液提取倍量、振荡时间、每个样品平行测定次数等提取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和检测次数。纤维素酶活性测定过程中增加了对反应温度、反应pH、粗酶液及糖化液加入量的考察,确定最佳提取条件。脂肪酶活力测定中,为减少铜皂法以甲苯为溶剂的实验污染,采用滴定法测定脂肪酶含量。

猜你喜欢

脂肪酶缓冲液蛋白酶
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鸡肉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
pH(酸度)计的选择、使用及保养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MCM-41分子筛固载脂肪酶的研究
思乡与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