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目标下高等学校课程标准研究与应用

2022-10-10高纯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高纯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一直是高等教育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国家在新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育人要求。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开始全面推开“三全育人”引导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

一、 现行课程大纲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等学校现行的课程教学标准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课程的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教学要素,是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界定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流程、设定了章节知识比例,主要强调在本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其次,现行的教学大纲通过理解、掌握、熟练等词语描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把握程度,虽然在通过逐步递进的程度对学习重点部分予以描述,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但没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技能的情况进行描述。现行的教学大纲中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没有量化指标,更没有对获得的预期教学效果进行要求,不符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要求人才标准同步调整的实际需求。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兼顾服务中等职业师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重社会职责。学校办学以工科为主,还涉及艺术、文理、经管等学科方向。学校需要参加职业师范教育认证、中学师范认证、工程认证3大类质量标准的认证工作,现行的教学大纲同推行需求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质量标准认证理念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进行调整。

二、教学与学习效果并重,将“三全育人”全面融入

结合对现行教学大纲的分析可知,高等教育与岗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种双向促进的关系。通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情况反向促进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断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高等教育同岗位需求的无缝契合正是实现了科技领域高速发展对建设者的实际需求。当下,毕业生仅完成教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时刻调整的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并在经过分析判断后使用正确的方式不断完善知识、技能,以包容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课程标准的设置应该从单一的学科视角向兼顾符合岗位需求的立场出发。课程标准应该按照行业标准、规范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将相关专业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高等学校课程标准应该包含“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效果标准”。是“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学校的专业课程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引导下,基于OBE理念,形成了由毕业要求对应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细化成培养过程中形成的4方面能力,即知识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思政、职业素质,再由能力指标拓展成培养目标,最终根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知识的4层构架。通过质量评价与学生接受效果来体现课程目标定位与能力素质培养是否科学准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三、基于三全育人目标下课程标准的实践工作

当今社会需求从业者具备满足岗位的综合能力,从就业市场反馈的实际情况看,综合能力应该包含品德修养、职业素养、知识储备、行动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就以上综合能力的构成元素来说,它涉及价值观、世界观、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内容。它应该养成正确的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形成辩证客观的方法论;形成支持岗位发展需求的知识、技能储备,并能通过自主学习不断适应技术发展推动的岗位需求变化;养成诚实守信、包容团结、积极向上的岗位认同感;在客观分析下,形成综合的判断、反思及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在评价周期内是相对稳定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它需要明确课程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必备要素,所有必备要素的描述应该科学、严谨,并且是可以操作、检测评价的。只有这样,才能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形成一个包含学习成果及评价标准的完整的课程标准体系,使现有课程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晰,真正成为指导课程教学的风向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设置的课程标准目标包含5个方面内容,分别为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条件及课程考核。课程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组织中加入了基于就业岗位需求提出的各项能力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及要求主要包含6个方面,为讲授内容、知识重点、培养目标、具备能力、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时分配,是课程标准设置的核心部分,见表1。

表1 课程标准设置模板

“具备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设置中的关键环节,是链接岗位需求同人才培养的纽带。“具备能力”的具体设置需要基于OBE理念,由就业岗位需求得出个人品德修养、职业素养、专业素质、自我学习等方面能力标准,并基于获得以上能力设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这个环节,主要设置了知识能力目标和要求、职业能力目标和要求、思政育人目标和要求、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4个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只细分量化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标准的描述方式,而将思政育人、职业素质培养也通过能力标准细化进课程培养过程,即首次将全方面、全领域育人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无缝链接。新课程标准的设置采用的是目标导向法,由培养目标确定知识重点,即能够体现章节教学的关键内容,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性知识,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的关键性技能。这里要求按照工程设计、工业生产流程组织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容及教学顺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对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并在讲授内容中明确讲授的知识及顺序。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组织部分里需要具体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并且详细描述每部分讲述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具体途径,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模式。

四、结语

根据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需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投入,做到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将育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方面。将“三全育人”精神融入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同就业岗位需求的联接纽带。新制订的课程标准同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同时具有教学内容和具备能力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为预先设定的进行课程教学的内容,而获取技能为经过教学后获得的结果,并且应该是可量化的指标系统。在新制订的课程标准模板中,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具备能力两个部分的对接,真正地建立了人才培养同岗位需求的无缝链接。目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已经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程新版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即将参加的工程认证、职业师范认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博物馆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