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的演化进程

2022-10-10朱解放

学习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条件生产经济

●朱解放

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的演化是社会再生产内在规律作用的必然趋势。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缩小再生产、均衡再生产四种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已经得到或正在经过社会实践的验证,而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目前正处在探讨、摸索、酝酿和尝试的阶段。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一种更高级层次的社会再生产模式,它是后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社会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相互协调发展、经济资源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相互协调发展、自然资源总量与可持续利用相互协调发展、非经济部门发展与经济部门发展相互协调、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社会经济改革与社会经济稳定相互协调,它是各种社会和经济要素错综复杂的结合体,亦是迄今为止最为理想的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

一、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

所谓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就是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发展模式。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是同物物交换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自然经济延绵数千年,其间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经济形态。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生产者的生产成果,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所必要的部分之外,几乎无有剩余,也就是说,只有必要产品,没有剩余产品。虽然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产品会有所剩余,但这些剩余的产品也会通过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和傜役地租的形式,被封建主和封建制国家所剥夺。因此,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始终是自然经济时期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典型的发展模式。

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人类经济史上产生的第一种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一是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完全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再生产模式必须是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因为其他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不适应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是最佳的科学结合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条件下,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产者离开生产资料就无法生存,生产资料离开生产者就无法发挥相应的效用,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还不是一个自由人,还无法摆脱生产资料的束缚。三是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生存需要。当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生产目的也就达到了;当遇到自然灾害年份时,这种生产目的也无法达到。

简单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取价值,因而剩余产品的交换是简单的、个别的和偶然的,交换价格也是约定俗成的。由于没有复杂的、整体的和经常的交换过程,因而也就没有固定的交换场地。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换场地,因而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法律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家并没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制,更没有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经济发展的指向是不明确的,也不需要对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市场也起不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处在紊乱、无序、随意和漫无边际的状态之中。

二、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

所谓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就是生产规模在扩大基础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发展模式。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是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行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的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形态。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生产关系条件,产业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生产力条件。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之后,由于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过早否定了市场经济,因而走了一段弯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使之又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无论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下,生产力都得到极大地提高,剩余产品大量增加,这样就为扩大再生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因此,扩大再生产始终是这一时期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典型的发展模式。

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人类经济史上产生的第二种社会再生产发展模式。一是经济规律发展的趋势充分说明,再生产过程必须是扩大再生产。因为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向前发展的生产力无疑会给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二是在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条件下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始终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分离是结合的前提,二者只有在分离状态下,才能实现结合;而二者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三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同的。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是为了获取价值,不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而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产品数量,通过产品的出售获取更多的价值。扩大再生产发展模式充分说明,再生产过程已经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行列。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设有专门的社会和经济管理机制,制定全面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配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市场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可以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发展速度与消费发展速度结合起来,并建立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但是,由于早期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趋利性和无序化的弊端,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常常被打折扣、被弱化。

三、缩小再生产发展模式

所谓缩小再生产发展模式,就是一个不完备的和有缺陷的再生产发展模式。马克思认为,简单再生产只“是一种奇怪的假定”,实际的“再生产不是在比以前更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就是在更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后者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出现一个不完备的——有缺陷的——再生产”。缩小再生产是同不成熟和欠发达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处在高涨阶段时,需要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经济发展处在低级阶段时,需要减少投资,缩小再生产。因此,缩小再生产不是一种经常的现象,而是经济周期运行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偶然现象。

缩小再生产发展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经济危机的发生。马克思指出:“强烈的严重危机,突然的强制贬值,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现象,经济危机迫使已有的经济规模发生贬值,从而导致再生产规模的缩小。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马克思指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由于各个产业部门的再生产周期不同,得到的利润回报也不同,这样必然引起资本的转移,从而使某些部门的再生产规模缩小。三是供求关系的变化。马克思指出:“在这里,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生产的产品能否全部实现,关键取决于产品总量是否符合全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数量的需求。生产的盲目性会导致大量产品积压,企业不得不作出缩小再生产的选择。

缩小再生产发展模式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是有利于重组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再生产发展模式干扰了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阻止和迟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二是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是由许多不同的生产部门组成的,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周转时间不同,因而在制定国民经济规划时,必须协调好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发展的相互关系,对周转时间长短不同的生产部门,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三是为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供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使物质财富得以极大的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库存增加,此时缩小再生产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说明,只有在适度的速度下,才能真正提高效益。同时,在我国经济增长目标逐渐实现的情况下,适当放缓经济的增长速度,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目标,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

所谓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就是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之间必须保持均衡生产的再生产模式。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是同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之间保持相适应的比例关系的成熟的和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们在长期的再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再生产过程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深刻地认识到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是保证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只要相互适应,即便是投资规模较少,也能取得较多的经济收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要是不适应,即便是投资再多,也难以取得较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各种生产要素相互适应就是一种生产力,就是高效益。同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信息、统计、测算等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各种经济管理思想的创新和完善,都为均衡再生产的实行创造了重要的手段和条件。但是,由于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的条件特别高,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个别年份出现过与之相近似的现象。

马克思对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条件下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适应作了一个总体设计。一是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二是第I 部类内部各个生产资料部门之间和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之间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三是第II 部类内部的必要消费资料部门之间和奢侈品部门之间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四是固定资本每年更新的数量和每年提取的折旧基金数量之间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五是两大部类之间的积累率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六是货币积累和实际积累之间必须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从马克思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的总体设计可以看出,均衡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这是一项标准很高、难度极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实行的主要条件如下。一是经济发展规模要同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经济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经济发展规模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经济发展规模超越了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均衡再生产的规律就遭到破坏。二是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是保障均衡再生产发展模式实行的顶层设计条件,这个条件是一个基础性的核心条件。三是加强市场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和计划调控。由于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无序化现象,必须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计划性,而且还要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计划调控。四是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种经济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行为必须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和约束。同时,在市场活动中,新生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法规体系。

五、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

所谓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就是根据经济资源供给的可能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保障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长远需要而进行的再生产模式。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是同后现代经济条件下,完全成熟的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这一模式是各种社会发展规律和各种经济发展规律综合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创造匀速再生产的各种条件,逐渐向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过渡。但是,由于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的条件还难以达到,目前还处在尝试和探索的阶段。

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过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的概念,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设想,是符合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的内涵规定的。一是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要求,应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切生产要素都将用最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都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二是社会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能够得到平衡。社会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是否平衡和合理,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面。平衡和合理的各种比例关系,直接地决定社会可支配总劳动时间按比例地分配。正如马克思指出:“正象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三是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用最小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产品,这是经济发展的方向。正如马克思指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四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生产必须以消费为目的,经济发展不以满足消费为目的,就偏离了经济发展的方向。正如马克思指出:“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所制成的产品增长到能够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日益得到满足的程度。”

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具备以下基本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两者在内涵、性质、作用和发展趋势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二是经济资源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而经济发展规模总是不断扩大的,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三是自然资源总量与可持续利用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总量总是有限的,而经济却需要永续地发展下去,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四是非经济部门发展与经济部门发展必须相互协调。非经济部门发展是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经济部门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五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必须相互协调。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六是社会经济改革与社会经济稳定必须相互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改革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社会经济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匀速再生产发展模式要求两者之间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平衡发展关系。

猜你喜欢

条件生产经济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阿宽的生产小组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