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大别山精神 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2022-10-10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学习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别山先行根据地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也是新时代新阶段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大别山精神的基本内涵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以及大别山精神的肯定,为我们更好研究认识大别山精神指明了根本遵循。

大别山精神通常被界定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倾向的总和,其本质上是一种革命精神。在基本内涵方面,大别山精神是一种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斗争精神,是一种爱党爱国、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勇挑重担、勇当前锋的担当精神,是一种顾全大局、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弘扬大别山精神,赋能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大别山是一座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大别山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大别山精神是我们砥砺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不竭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实现“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奋斗目标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激发勇当先锋的闯劲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率先在大别山地区建立党的组织,并以此为起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创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一次又一次地走在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前列。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区之一。1921 年11 月,陈潭秋等在黄冈陈策楼建立的党小组不仅是大别山地区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也是全国范围内建立最早的农村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不仅在规模上是仅次于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从这块根据地走出的红二十五军,作为北上先锋第二先遣队,率先长征到陕北,为迎接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做了大量前期性战略性的准备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创建的新四军第五师始终站在华中抗战的最前沿,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又成为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当下,湖北作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湖北高质量发展开始步入新阶段、迈入新征程。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勇当前锋的闯劲,紧紧围绕“1669”(“1”即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总体目标;“66”分别为六大要求、六大目标;“9”即九大举措任务)目标体系,勇往直前、争创一流:努力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先行,在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上先行,在推动内陆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上先行,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治理能效上先行。

(二)激发艰苦奋斗的韧劲

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大别山地区经历了四次大的挫折。第一次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国民党政府开始颁布反动政令,鄂东、豫南、皖西党的组织遭受重大破坏。第二次发生在黄麻起义遭受挫折后,潘忠汝、刘光烈、王志仁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在起义斗争中牺牲。第三次发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苏区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大为削弱。第四次发生在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当时国民党调集了约17 万人对鄂豫皖苏区实行“限期剿绝”政策,根据地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险恶。面对苦难,中国共产党人既不抱怨、不逃避,也不悲观。他们高唱“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白军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最终战胜苦难、成就辉煌。在苦难与辉煌的转换之间,共产党人充分彰显了艰苦奋斗的韧劲。

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经济发展质效有待提升,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还未充分转化,科教人才优势发挥不够,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等等。战胜困难挑战,取得更大辉煌业绩,更加需要我们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知重负重、事不避难,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站得出来、成得了事。

(三)激发不胜不休的拼劲

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靠的就是彻底的斗争精神——不胜不休,其本质是执着坚韧、自强不息。大别山人民群众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坚韧的进取精神,才能无论革命在高潮还是低谷之中,都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不断将革命推向前进。即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在数倍于己的强敌反复的“会剿”“围剿”“清剿”“扫荡”的严峻形势之下,也不灰心、不气馁,化挫折为动力,积小胜为大胜,顽强地坚持和发展革命。为了革命的胜利,整个大别山地区有两百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英雄儿女牺牲。革命战争时期,红安仅仅是一个只有48 万人的县城,却为革命牺牲了14 万人。“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当年大别山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勇于革命、敢于斗争、不胜不休最生动的注解。

新时代,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深入学习领会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以不胜不休的拼劲沿着革命前辈的拼搏之路披荆斩棘,一以贯之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直至目标实现、蓝图化作实景!

猜你喜欢

大别山先行根据地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东临楼”日常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走进红色大别山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窗台上的妈妈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柳大华先和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