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康城关方言中的“多”

2022-10-09金鸿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关句法副词

金鸿玉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东临南漳,北接谷城,西与房县、神农架交界,南与远安、宜昌、兴山毗连,县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1]。保康城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

关于保康方言的研究较少,我们能找到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不多,以往对于保康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词上。例如陈爽[2]研究了保康方言的后缀,王耿[3]研究了俚语助词“逑”,李辉[4]研究了助词“起”。本文研究的保康城关方言词“多”是实词,有[tuo34]、[tuo52]两个读音,“多”的两个读音与其句法语义有着对应关系,“多”为形容词、动词、数词时,读[tuo34];“多”为程度副词时,读[tuo52]。

“多”读为[tuo34]:

(1)现在需要担心哩事儿更多了。

(2)屋里咋多了个人?

(3)他到哩时候都七点多了。

(4)小芳穿这条裙子好看哩多。

“多”读为[tuo52]:

(5)她要多厉害有多厉害。

(6)那个小娃娃儿多可爱!我真是忍不住想捏他。

以上例子基本上包括了保康城关方言“多”的全部义项。由于“多”[tuo34]的语义内涵、语法功能等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本文主要对保康城关方言程度副词“多”[tuo52]进行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并试图探析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古汉语来源以及变化形式,这一部分提到的没标注国际音标的方言“多”都指“多”[tuo52]。另外,本文所列举的方言语料多次涉及“哩”[li55],“哩”在保康方言中十分常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合并。

一、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句法功能

由于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句法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作状语,因此本文在句法功能这一部分的分析主要从其组合能力入手。

(一)“多”[tuo52]对被修饰成分的词性的选择

1.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7)他买哩新沙发多好看,你要不要去看一伙?

(8)他是个多听话哩娃子。

(9)小王每次都把铅笔削哩多尖。

大多数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都可以受到程度副词“多”[tuo52]的修饰。以上三例“多”修饰的都是形容词,“多AP”结构分别作谓语、定语、补语。

2.修饰动词性成分

(10)你是不晓得,我心里边儿多难受。

(11)他每次接我们吃饭都搞哩多讲究。

(12)小李喜欢说些多打击人哩话。

表示连续性的动作量的心理动词,有程度高低之分,可以受“多”[tuo52]的修饰,如例(10)的“难受”。含有静态的性状义的动词,也可以受“多”[tuo52]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量,如例(11)的“讲究”。“多”[tuo52]还可以修饰部分动词性短语,如例(12)的“打击人”。上述三例,“多VP”结构分别作谓语、补语、定语。

3.修饰名词性成分

邢福义先生在《“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5]一文中提到了“很+名词”用法,如“很淑女”“很绅士”“很牛皮”等,进入“很+名词”结构槽的名词属于“词性活用”,活用为了形容词,保康城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多”[tuo52]也有类似用法,如:

(13)小王多男人,直接把行李从一楼扛到了十五楼。

(14)我怪喜欢他,因为我觉得他是个多绅士哩男人。

(15)她吃东西吃哩多淑女。

由于保康城关方言“多”[tuo52]与普通话的“很”意义相当,“很+名词”的用法被方言采纳,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普通话的变化对方言的影响。以上三个例子中,“多”[tuo52]都修饰名词,被“多”[tuo52]修饰的名词具有异感性,“多NP”结构分别作谓语、定语、补语。

(二)“多”[tuo52]与“逑”的搭配

(16)我去过一次,那个广场多毬大。

(17)她多毬贱,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多”在修饰中性意义的词语时,后面跟上“毬”加重了句子语气,使惊讶之情更为强烈,如例(16)。“多”在修饰消极意义的词语时,和“毬”连用可以加深说话人的厌恶、批评、愤慨等情感,表示厌恶之情达到很高的程度,如例(17)。

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句法功能这一部分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

其一,普通话中的“多”有范围副词的用法,表示大多、大都,保康城关方言的“多”[tuo34]和“多”[tuo52]都不能表示范围。

(18)喜欢喝奶茶的多是年轻人。(普通话)

* 喜欢喝奶茶哩多是年轻人。(保康城关方言)

其二,保康城关方言中,单独作补语的“多”读作[tuo34],作补语的“多”虽然表程度,但是是形容词,因此不读作[tuo52],而读作[tuo34]。

(19)她的态度比之前好哩多。

(20)他卖的水果甜哩多哩多。

以上两例,“多”[tuo34]都充当程度补语,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单独充当补语的形容词“多”[tuo34]一般用于比较句或包含比较意味的句子中,表示二者之间的差量,经常与“比”字共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插入“多哩”(相当于普通话“多得”)进行多次重叠,如例(20)中的“甜哩多哩多”。与之相反,“多”[tuo52]不表示两者的差量,不能出现在比较句中。

二、程度副词“多”[tuo52]的语义分析

“多”[tuo52]表示高量级的绝对程度,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除了限定程度外,“多”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包含说话人的情感因素,具有较强的主观评价义,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度量][+程度][+主观性],如:

(21)a:她很闲人,一直喊我给她拿这拿那。(“闲人”是“讨厌”的意思)

b:她多闲人,一直喊我给她拿这拿那。

说话人选择“多”表示程度高时,往往带有强烈的赞扬或贬抑的语气,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态度。例(21)的 b 句与 a 句相比,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说话人不仅表达了“闲人”的程度高,还主要表达了对“她很闲人”的不满。

由于“多”带有说话人鲜明的赞扬或贬抑的情感色彩,所以不能出现在转折复句中:

(22)*他上交哩方案多完美,但是还有一些可以改进哩地方。

例(22)句主要表达说话人对“上交的方案很完美”的赞扬和肯定,但前后分句有转折关系,后分句表示“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表达的态度与前分句相反,因此这个句子不成立。

保康城关方言“多”相当于普通话“多”和“多么”的合并,但与普通话并不完全相同。普通话“多/多么”的评价意义大多为正面的,保康城关方言“多”的评价意义没有倾向性,可以是正面的,如例(6),也可以是负面的,如例(21)。

程度副词“多”[tuo52]内部也有不同,感叹语气的“多”[tuo52]与陈述语气的“多”[tuo52]存在程度高低之分。“多”带有感叹语气时,表示程度的更甚,这在语言使用中可以得到印证。感叹句中的“多”[tuo52]一般会被重读并拉长,更加强调程度,隐含夸张的语气,已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超级”,而不是“很”了,如例(6)。

三、程度副词“多”[tuo52]语用价值

(一)凸显焦点

句子是表达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焦点成分和背景成分之分。句子焦点是话语表达的重心,在会话结构中,说话人传递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就是焦点,焦点的基本形式标志就是句子的重音位置。程度副词“多”[tuo52]一般作状语,置于中心语之前,用于凸显焦点,如“小王每次都把铅笔削得多尖”这个句子中,“尖”是焦点,“多”的作用就是凸显“尖”这个焦点。

在具体使用中,“多”[tuo52]大部分情况下会被重读,有时说话者还会故意拉长语音,句子的焦点就会发生变化,如:

(23)他每次让我提哩东西都多重。

汉语的自然焦点一般放在句末,如果不考虑语气因素,上例的语义核心是“多重”,“多”凸出了句子焦点“重”。但是,当“多”被重读并拉长时,句子语义核心就是东西重的“程度”,“多”的作用在于强调程度的更甚,句子焦点在“多”。因此,“多”[tuo52]对语义焦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多”[tuo52]的语用价值在于凸显焦点。

(二)程度表达的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种属性,即言语主体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所说内容的评价、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说话的同时留下自我的印记[6]。语言中的程度副词就有主客观之分,客观程度副词表示的程度高低往往有客观的检验标准,而主观程度副词表示的程度量级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与主观感受来衡量,常带有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更多的出现在方言用法中。保康城关方言的程度副词“多”[tuo52]在使用时,除了告诉听话人某物或某事的程度,传递信息外,还要告诉听话人自己对所说事物或事件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并试图通过话语对听话人产生影响,这种言语主体对言语内容的态度表达以及对言语事件的调控,就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

保康城关方言的“多”[tuo52]在使用时,说话人对所谈论的对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而听话人对所谈论的对象可能没有了解,也可能有所了解,如:

(24)你是不晓得,李妈妈做哩饭多好吃!

(25)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李妈妈屋里吃饭吗?我觉得李妈妈做哩饭多好吃!

上述两例都是表达“李妈妈做的饭很好吃”,但又略有不同。例(24)中,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对李妈妈做的饭没有了解,“多”的作用是向听话人传递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未知的信息,即告诉听话人李妈妈做的饭好吃的程度高,并用感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李妈妈做的饭的喜爱、夸赞等情感。例(25)中,说话人知道听话人对李妈妈做的饭有了解,“多”的作用就不是传递未知信息,而是告诉听话人李妈妈做的饭好吃的程度比听话人所认为的程度更高,并对情况发出感叹,表达自己对李妈妈做的饭的喜爱、夸赞等情感。因此,说话人使用“多”的主要目的是对情况发出感叹,从而表达自己对相关对象的情感和态度,而不只是为了传递相关对象“程度高”的信息,毕竟这一信息可能是听话人已知的。另外,“多”[tuo52]所表示的程度高主要是依据说话人的主观标准做出的判定,听话人在对相关事物或事件有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不赞同说话人的观点,如例(25)中,听话人可以回答“我觉得没那么好吃”,从而对说话人的观点进行反驳。

四、程度副词“多”的古汉语来源

保康方言的程度副词“多”大约产生于现代,由古代汉语“多”逐渐演变而来,其语义基础是“数量大”,句法基础是“多+V”式,演变路径是:“多”形容词(“数量大”义)——“多”范围副词(“大都、大多”义)——“多”程度副词(“很、非常”义)。

(一)范围副词“多”的产生

范围副词“多”的语义来源是“数量大”义,“多+V”式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句法基础,如:

(26)然多行不义,德馨弗闻。(《齐东野语·宋·周密》)

(27)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2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范围副词“多”的语法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在范围副词“多”未产生以前,“多+V”式仍是述宾结构,“多”仍是“数量大”义形容词。“多”表“数量大”义时,句中一般只出现一个论元,当句中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论元时,相同的句法形式就有可能发生重新分析,述宾结构就可能演变为状中结构,形容词“多”就可能引申出范围副词的用法。例(26)只出现一个论元“不义”,“多”仍表示“数量大”;例(27)出现“绝巘”“怪柏”两个论元,“多”既可以理解为“数量大”,即“绝巘生怪柏者多”,也可以理解为“大多、大都”;例(28)出现“人”“书”“余”三个论元,此时“多”解释为“数量大”即“以是人以书假余者多”就略显牵强,而且理解起来费时费力,相比之下,将“多”分析成范围副词“大多、大都”更加合适,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因此,在经济性原则以及重新分析机制的影响下,“多”产生了范围副词“大多、大都”义。

(二)程度副词“多”的产生

范围副词“多”为程度副词“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多+V”结构中,当“V”位置的词变化为心理动词或形容词时,句法层面就会发生“范围——程度”的变化。

1.“多+心理动词”式结构

(29)番官多恨狂王无道,却无异言。(《秦汉演义》)

(30)多尔衮生得乖巧,面貌也漂亮,文皇后格外多喜欢他些。(《清代宫廷艳史》)

本文研究的程度副词“多”大多出现在口语中,如果不考虑古代诗词中的“多”,“多+心理动词”结构大约出现在明清时期。例(29)中“多”的直接来源是“大多、大都”义的范围副词“多”,与形容词“多”有间接的联系,例(30)中“多”的直接来源是“数量大”义的形容词“多”,其后接的都是心理动词。“多+心理动词”式结构中,若主语为单个对象,“多”不能解释为“大多、大都”,在这种情况下,“多”的语义如果指向心理动词,那么它就具有了语法化的基础。由于心理动词表达内心的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多”可以理解为程度副词“很、非常”义,表达言语发出者内心对后一件事的强烈感受。

当代汉语中,“多+心理动词”式的“多”为确切的程度副词,我们在“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句法功能”部分已经讨论过,此处不再赘述。

2.“多+形容词”式结构

程度副词“多”的产生与“多+V”结构中“V”位置的词的扩展也有关系,当“多”的后加成分为形容词时,程度副词“多”的性质就凸显出来,如:

(31)又见灯花结了个如意儿,烧了多长,连忙用剪烛剪了一剪。(《七侠五义(上)》)

(32)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两种人才与他说得话着。(《二刻拍案惊奇(下)》)

本部分试图证明“多”的程度副词用法有其历时演变的过程,形容词“多”(“数量大”义)与范围副词“多”(“大多、大都”义)为程度副词“多”的产生奠定了语义基础,范围副词“多”又为程度副词“多”的产生奠定了句法基础。程度副词“多”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数量大”义与“大多、大都”义均突出[+量]的语义特征,程度副词突出[+度]的语义特征,[+量]与[+度]之间有相同点,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多”的语义可以由数量域映射到程度域,这为程度副词“多”的产生奠定了语义基础。句法上,范围副词可以作状语,置于谓词性性结构前,这为程度副词“多”的产生提供了句法基础。程度副词“多”语法化的句法因素是“多”后接成分语义类型的变化,当“多”后接心理动词、形容词、部分行为动词时,程度副词“多”就产生了。

五、程度副词“多”[tuo52]的变化形式——“多少”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多少”的解释为:名词,指数量大小;副词,或多或少;副词,稍微;疑问代词,问数量;疑问代词,表示不定的数量[7]。保康城关方言中的“多少”读[tuo52][ʂau55],表示“很多”,一般修饰名词性成分,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或单独使用。保康城关方言“多少”与普通话“多少”的区别如下:

其一,保康城关方言“多少”没有名词用法;普通话“多少”有名词用法。

(33)多少不等,长短不齐。(普通话)

* 多少不等,长短不齐。(保康城关方言)

其二,普通话“多少”可以表示“或多或少”;保康城关方言“多少”表示“或多或少”时,“多”读[tuo34],不读[tuo52],“多少”的“或多或少”义是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产生的,与本文讨论的“多少”不同。

(34)他家的事我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普通话)

他家哩事我多少还是晓得一点哩。(保康城关方言)

虽然存在这种用法,但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保康城关人很少用“多少”表达“或多或少”的意义。“多少”句末一般会出现“一点”“一些”之类表示“或多或少”意义的词语,有无“多少”并不影响句意的理解,因此,出于言语交际经济性原则的考虑,“多少”的“或多或少”义很少被人使用。比如,保康城关人一般会用“他家的事我还是晓得一点的”来表达例(34)的意义。

其三,普通话“多少”可以指“偏多”,也可以指“偏少”;保康城关方言“多少”只表示“很多”。

(35)秦始皇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多少代人才传承下来的书籍。(普通话)

秦始皇哩一场大火,烧掉了多少代人才传承下来哩书籍。(保康城关方言)

(36)他每天喝牛奶、吃钙片,也没长高多少。(普通话)

他每天喝牛奶、吃钙片,长高了多少。(保康城关方言)

例(35)的“多少”在普通话中偏向于表示“多”,在保康城关方言中也表示“很多”,意义相同。例(36)的“多少”在普通话中偏向于表示“少”,在保康城关方言中表示“很多”,意义完全相反。另外,保康城关方言一般用“好多”代替“多少”来表达例(36)中普通话句子的意义,即“他每天喝牛奶、吃钙片,也没长高好多”。

其四,普通话“多少”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保康城关方言“多少”只能出现陈述句中,不能出现在疑问句中,因为保康城关方言里存在一个由“多”[tuo34]组成的疑问代词“好多”,“好”和“多”[tuo34]是一个整体,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用来询问数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疑问代词“多少”,如:

(37)这条裙子多少钱?(普通话)

这条裙子好多钱?(保康城关方言)

另外,陈述句、感叹句中的“好多[tuo34]”不是词而是短语,“好”是程度副词,“多”[tuo34]是形容词,“好多[tuo34]”是“很多”的意思,与普通话用法一致。

保康城关方言“多少”表示“多”的意义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古代汉语中,“多”和“少”因对举常常连用,从而逐渐抽象为表它们上位概念(表量度或数量)的词。“多”与“少”在发展的过程中,语意突破了量度的范围,虚化为表程度。因此,在“多少”凝结成词后,它也走上了进一步模糊化的道路,引申出表程度的用法来。“多少”最初往往偏重于指“多”,古代文献中类似的用法很多[8],如北宋《朱子语类》:“且麒麟是不践生草,不食生物,多少仁厚!”,保康城关方言“多少”的“很多”义便来源于此。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多少”还可以偏指“少”表示最低限度,上文已经提及,但保康城关方言“多少”还没有发展出这一用法。

猜你喜欢

城关句法副词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浅议汉阴城关脱贫攻坚与山林经济关系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短句—副词+谓语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飞过城关完小门口的蜻蜓
副词和副词词组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