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需要构建适配的审美文化生态

2022-10-09西沐

收藏·拍卖 2022年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建构

文:西沐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新时代经济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在快速发展与转型,新的审美文化不断生发、形成。特别是在审美主义、消费主义及都市化潮流的融合中,当代中国艺术在发展、解构与重塑过程中,使得审美文化的走向日趋世俗化、工具化、碎片化、时尚化、新奇化、娱乐化、快餐化,并且几乎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一步步实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重构,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文化概念。粤港澳区域内文化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形态多样、社会结构复杂,以岭南文化为基础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特征显著,同时因地域、历史等因素形成的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以及近代以来形成的外来文化交融衍生的港澳现代都市流行文化都为这片区域的文化体系增添了异常丰富的色彩和复杂特性。

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需要建构审美文化体系及生态?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发展地位、发展机遇及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决定的。概括来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的需要。发展从其本质取向上讲,其终极含义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与全面发展,是一个真善美的统一过程,这也是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向,是追求发展的初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向上又充满发展活力的审美文化来支撑保障,我们就难以有效保证这一战略指向的准确性与持续性。对这个问题,越是发展,越是快速发展,越是发展的格局与局面复杂化,就越要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战略的需要。大湾区首先是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是中国最大的都市群,承载着中国经济在两个一百年交际之时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沿实践与探索的历史使命,如何在经济多元化、科技化、文化艺术化等新的消费形态发展中,更加重视把握软实力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快转换新资源、新经济、新赛道,充分发挥新经济,特别是文化新经济的加速效用,全面提升新经济的战略地位与新动能的发挥,保持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向与强化发展战略定力,离不开审美文化的支撑融合。

精神培育的需要。大湾区不仅仅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先导区,更是先进文化的实验示范区。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没有文化精神与区域精神特征的区域,即使其经济与科技再发展,也是缺失灵魂与发展方向的区域,是没有前途的,难以持续,更难走远。所以,建构新型的大湾区审美文化,就是更好地培育与建构大湾区精神及其文化精神,为大湾区的持续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发展的需要。文化与新科技融合与跨界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战略趋势。大湾区作为文化先导与经济科技聚焦区,产业创新发展活跃度高,创新能力强。特别是对于文化新经济这一新业态的发展,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文化新经济是一个有灵魂有立场的经济形态,其发展离不开健康向上又充满活力的审美文化的沃土与基础。

生态发育的需要。大湾区的形成是根据国家大战略进行区域整合的一个结果。大湾区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多元且结构丰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科技发展状态和发展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等现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湾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整体效应,如何进行整体系统化的发展进程。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建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与体系,比如说经济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文化生态等等。其中,最为重要或者最为基础的就是要建构健康、充满活力又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而在文化生态的建构过程中,审美文化的建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在众多生态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引领作用。所以说,建构这样的审美文化生态,是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