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运行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2-10-08郝书池严辉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郝书池,严辉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过去的四十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加拿大的能力为本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提出“1+X”证书制度之前,职业教育领域就“双证制”有过诸多探索,但双证书的知识广度、结构和深度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发展体系与资格制度双轨制”“职业标准证书与学历学位两条线”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此,2019年2月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期望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环境、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来促进“书证融通”和“课证融合”。2019年4月,首批启动试点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年9月,教育部又启动了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批准15个试点领域16种证书;2020年确定6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7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第三批试点;2021年确定27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第四批试点。到目前为止,试点院校达到4953所,其中中职2970所、高职1340所、本科643所。物流管理专业成为首批六个试点证书之一,物流管理“1+X”证书将区域物流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对标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创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一、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研究概况

随着物流管理“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逐渐涌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者们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和意义展开研究。如,周建军通过把握职业标准、考核大纲、教材资源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理清物流管理“1+X”的运行逻辑,并认为“1+X”证书制度将引领职业院校推动“三教”改革,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供给力[1]。葛启文认为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能够开拓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局面,使物流类专业紧贴行业发展;能够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2]。可以看出,学术界高度肯定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但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行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物流“1+X”证书也一样,因此,学者们也对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李超锋发现“1+X”证书存在着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宽泛、等级证书与非学历教育间的融通机制不成熟、行业企业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提出培养具有“1专能+X赋能+N增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职业岗位迁移性,并在课证融通、师资培训和产教融合方面加大改革力度[3]。刘涛发现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课程与证书及竞赛脱节的现象,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岗课赛证融合[4]。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才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随后,学者们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路径展开研究。如,郭瑞伟提出通过构建能确保企业岗位群与实训基地的适应度、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匹配度、教学资源对教学实施的保障度、教学效果对教学改革的达成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书证融通[5]。施新平认为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应以目标重构为立足点,以功能优化为切入点,以内容调整为着力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关键点[6]。除了有效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学者们发现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推行也需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丁天明认为需要构建包括政府、企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营造全社会推广“1+X”证书制度的氛围,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来稳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7]。刘智提出“1+X”证书的实行需要出台相关制度来促进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推动校企合作,并鼓励物流行业、企业参与和推进“1+X”相关制度建设[8]。学者们还发现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推行特别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其涉及政府及委托机构、试点院校及在校师生群体、社会培训机构及社会考生群体、企业、行业等多个方面,如,蒙玉琴提出建立“学校+培训评价组织+企业”三站联动实训实践基地,建立高校、政府、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课程资源开发体系[9]。研究成果显示,职业院校是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因此,全国掀起了职业院校“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热潮,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第一批“1+X”证书试点专业,足以见得政府的重视程度,当然第一批也属于“尝鲜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也给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有学者把前期“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试点工作的做法或者经验进行了总结,如,赵亮发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在试点过程中存在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学校教学与培训考核分离、专业设备或场地不足、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政策支持、统筹协调、纳入人培、课证融通、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加强宣传、多方联动等对策[10]。杨倩以广东省高职院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例,认为存在教师和学生对“X”证书认知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不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准确定位“1+X”证书制度、有序推进书证融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11]。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近几年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同时也凸显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1+X”证书制度从开始试点至今才仅仅三年的时间,现有成果大多数为试点工作的做法或者经验总结,或者从某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没有系统性的“1+X”证书融入专业建设理论成果出现;其次,大多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书证融通、课证融合,而兼顾职业技能大赛来探讨“岗课赛证”融合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再次,专业特点不同,其他专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因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培训体系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系统性地探讨“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亟待研究。

二、“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运行逻辑

“X”证书注重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运用,“1”与“X”证书都是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相生相长的关系。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的职业能力测评、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作业方案实施等赛项融合了企业岗位需求和“1+X”证书的考核要求,也是检验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运用情况的有效方式。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参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仓储主管、运输主管、物流销售主管、物流客户服务主管、生产车间主管为职业面向,强调“四维度、六对接”,即从岗、课、赛、证四个维度,实现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考核标准的对接;职业功能、课程体系、赛项模块设置与证书培训体系的对接;职业技能要求、课程目标、评分要求与证书等级标准的对接;职业技能内容、教学内容、比赛内容和证书考核内容的对接;生产过程、教学过程、比赛训练过程和证书培训过程的对接;企业评价、教学评价、获奖评价和证书考核等级的对接,最终实现岗、课、赛、证有效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运行逻辑

三、“1+X”证书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物流管理“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团队、培训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组下设的产教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岗位调研、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实习实践、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保证;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三方考核的校企合作机制,也探索出了“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重构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标准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专业培养计划的纲领性文件,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大赛等级标准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最终都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

由图2可见,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主要岗位类别”描述,除了“生产车间主管”外,其他与证书(中级)中的职业岗位群匹配度较高。“培养目标”是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指引下,结合珠三角企业实际,考虑新技术的应用而提出的。“岗位能力要求”除了配送、运输、货代、仓储等基本要求外,也要求学生能将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来适应智慧物流发展的需要,匹配度也较高。

图2 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搭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体系对接

为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功能体系、证书培训体系、赛项模块体系的相互融合与对接,需要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能力等内容进行调研和分析,参照等级证书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理顺人才培养目标和X证书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兼容,按照“基础技能、单项技能、业务综合技能、拓展技能”的方式推进,并将各项职业技能通过X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岗课赛证融通,形成“三能兼容、四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三)推行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过程对接

要实现“1+X”证书中的“X”必须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这将倒逼教学方式、教学时空和教学载体发生重大变化,也推动了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做中学、在线学习、智能学习等多样化的主动学习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坚持“工作场所学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模块、项目、任务都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符合岗位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考核、1+X考证和技能大赛等方式来进行检验,最终实现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手段,实现时间维度上的课内与课外翻转、空间维度上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内容维度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主体维度上的教师与学生互动,资源维度上的校内与校外融合,组织维度上的项目与任务匹配,打造“六维”融合的信息化、智慧化、情境化的学习场域。课程采用“教—学—做—考—赛”五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岗课赛证”融合(如图4所示)。

(四)优化多元多维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对接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校以及教师评价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难以确定。在1+X证书制度下,为了促进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岗位能力的有效结合以及培养和提升,需要改变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的现状,构建适应性强、严谨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考核制度。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价兼顾实施主体、活动形式和任务载体,考查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两个方面构建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AI测评、行业专家评价等在内的“五位一体”多元评价体系。实现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在原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标准,考虑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制定了一套相对科学的,以实现价值引领下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多维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方面,构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

(五)打造育训结合的培训体系,实现要求对接

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一直重视“1+X”育训协同体系的构建,通过“教(企业教学)—做(顶岗实习)—赛(工匠技能周、职业技能大赛)—创(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路径来积极推进。一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实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环境、丰富实践经验;目前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2个协会合作,与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邮政物流广东分公司、奔力物流等著名企业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全新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搭建校企共育人才的平台。二是依托广东省物流技能竞赛、广佛肇物流技能竞赛和校内学术科技节物流技能竞赛等专业赛事来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三是通过“传、帮、带”形式,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将立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设计和创业,并组织参加“挑战杯”以及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实践项目。后期,将继续通过产业学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在内的专业培育路径,进一步创新“1+X”育训协同体系。

(六)开发产教融合的教学资源,实现内容对接

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宗旨,以“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方案为引领,以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开发实训资源、书证融通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等一体化产教融合教学资源。一方面要扩大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同开发和建立实训资源。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岗位实际技能需求,明确和细化实训内容,精细、精准、真实地设计每一个实训教学环节;要结合“1+X”证书培训评价要求,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证书考核、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教学资源。目前已建成物流仿真实训室、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和物流多功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以及大参林、怀远物流、嘉里大通、邮政物流等知名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开发一体化产教融合教材。以物流相关岗位工作能力为标准,以物流行业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考核纲要,将“X”培训内容融入教材。按“1+X”证书制度的中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按项目化、模块化的形式编制“项目活页”专业课程教材。再者,顺应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发展,开发包括电子地图、VR和3D模拟物流岗位实训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资源。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是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方向、新路径,能有效解决“双证制”下存在的“双轨制”“两条线”的弊端。在“1+X”证书制度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培训体系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的实践框架与路径,为实现精准育人、长效育人、高端育人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