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中椎管内麻醉应用不同剂量麻黄碱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2-10-08林资根郭灿红肖丽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麻黄碱椎管低血压

林资根,郭灿红,肖丽芳

1.漳州市中医院麻醉科(福建 漳州 363000) 2.漳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福建 漳州 363000)

剖宫产术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分娩方式,可救治合并各种并发症的产妇,保护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联合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可靠、肌松良好、安全性好等优势[1],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均具有良好镇痛作用。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剖宫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率随之增加,然而术前禁食、禁饮以及手术创伤可使产妇液体大量丢失,腰麻阻滞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容量重新分配,此外分娩疼痛引发的情绪波动可导致容量血管的进一步扩张,造成机体容量不足,引起产妇术中心动过缓、血压骤降等的发生,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2]。在此背景下,加强剖宫产的麻醉管理,提高母婴安全已成为妇产科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麻黄碱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强α受体兴奋和弱β受体兴奋作用。相关研究表明[3]在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能有效抑制剖宫产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关于麻黄碱在剖宫产术中的最佳剂量临床尚未形成统一。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麻黄碱在剖宫产术中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剖宫产术提供安全的应用指导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漳州市中医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50例,产妇年龄21~35岁,体质量55~84 kg,身高1.53~1.72 m;孕周37~40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为Ⅰ~Ⅱ级。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围手术期间未服用镇静、镇痛类药物;③孕前及孕期产妇无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且为第1次行椎管内麻醉自愿入选的初产妇;④产妇本人知情同意且签署麻醉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因椎管内麻醉反复穿刺失败改为其它麻醉方式者;②精神药物依赖者;③术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有既往手术病史者;④主动退出未能完成实验者。50例产妇按麻黄碱剂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体质量、身高、孕周及ASA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1.2麻醉方法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并植入套管针开放静脉通路。在穿刺之前快速输入500 mL胶体液羟乙基淀粉130/0.4(国药准字H20065430)补充容量。左侧卧位,麻醉穿刺点选择L1~2或L2~3间隙,穿刺成功后予0.5%重比重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20020570)+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溶液2.2~2.4 mL于蛛网膜下隙匀速注入,20 s内注射完毕,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3 cm后改平卧,手术床左倾30°。使用钝针测定麻醉平面,麻醉平面不超过T6水平。恢复平卧位后,两组立即注射麻黄碱(国药准字H32021530),A组静脉注射8 mg,B组静脉注射5 mg。如若产妇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时,静注麻黄碱2~3 mg/次,必要时重复使用。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产妇麻醉前(T0)、麻黄碱给药1 min(T1)、10min(T2)、胎儿娩出时(T3)、术毕(T4)时刻无创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②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SBP<基础血压的80%)、心动过缓(HR<60次/min)情况。③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脐带血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碱剩余(BE)值。

2 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比较T0~T1时刻两组产妇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4时刻SBP、DBP显著高于B组,而T2~T3时刻HR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同时刻SBP、DBP、HR比较

2.2产妇不良反应A组低血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n=25,n(%)]

2.3新生儿情况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pH值、PaO2、PaCO2、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各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可保障异常分娩者母婴安全,降低死亡率。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影响,晚婚晚育已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临床妊娠率快速增加,剖宫产率也逐渐增加[4]。考虑到剖宫产术中产妇的生理性改变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威胁母婴安全,为减少产妇术中血压波动以及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椎管内麻醉成为剖宫产术的首选,可有效避免运动阻滞,且药物用量少、易于给药、起效快,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镇痛要求[5]。但值得注意的是,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常并发低血压,同时可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因脑部供血不足产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6]。

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原因,目前临床一致认为是由于阻滞平面高于T4,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小动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同时松肌后血管受肌肉的挤压作用减弱,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并进一步降低血压[7]。因此,在剖宫产的椎管内麻醉管理期间,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产妇血压情况,合理应用药物防治术中低血压的出现。麻黄碱是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产妇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基础心率偏快的产妇的心输出量,从而达到纠正低血压的目的[8]。既往临床已有较多关于麻黄碱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研究报道,但没有对其剂量浓度进行探讨,尚未明确不同剂量麻黄碱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A组T2~T4时刻SBP、DBP显著高于B组,而T2~T3时刻HR、低血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提示相比于5 mg麻黄碱输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预防性输注8mg麻黄碱,更有利于维持产妇内环境稳定,减少低血压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研究发现[9]麻黄碱的使用可能导致胎儿动脉脐血pH值降低,增加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胎儿生命安全,临床应予以重视。本研究中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pH值、PaO2、PaCO2、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预防性输注8mg麻黄碱并不会增加对胎儿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安全的用药剂量。

综上所述,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应用8mg麻黄碱,能产生更为有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纠正术中低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建议后期展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麻黄碱椎管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麻黄碱对PC12 细胞内BDNF、PSD95 和synapsin1 表达水平的影响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小剂量甲氧明、麻黄碱联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