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经督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2-10-05谈太鹏孟祥蕾武英超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肾阳虚尿糖督脉

谈太鹏, 孟祥蕾, 武英超, 张 静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由于笔者本人所处东北地区属风寒凌冽闭藏之域,冬季较长,春秋气温较低,加之当世之人不知顺应自然养生,起居无常,不慎风寒以护卫气;笔者于多年的诊疗过程中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常伴见“脾肾阳虚”的症状,遂临床尝试从“督脉”论治,调节一身之阳气的同时结合灸灸干预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 2020年7月在本院针灸七科住院并且符合脾肾阳虚型辨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 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由于个人原因脱落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WHO(1999年)制订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8]执行,辨证分型符合中医“消渴”病脾肾阳虚证标准:症见面色晄白、神疲畏寒、食少纳呆、腰膝酸冷、夜尿频多或小便清长、肢体浮肿、舌淡有齿痕、脉沉迟无力等任意5项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20~75 岁;3)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2)严重的脏器病变或其他消耗性疾病者;3)有或已经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象的患者;4)精神疾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5 剔除标准 1)对针刺以及艾灸耐受差者;2)对本次研究依从性差影响观察结果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为住院患者,均采用住院患者血糖调控措施,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配合适当体育锻炼,给予迪化唐锭-盐酸二甲双胍片(澳大利亚艾华大药厂,批准文号:H20050540)0.5 g 日3次随餐口服,10 d为1 个疗程,总计4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穴位针刺联合艾灸。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选用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0.30 mm×40 mm),取胃脘下俞、肺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9],平补平泻,每次治疗40 min;同时将带有艾灸架的艾灸盒(10 cm×20 cm,内置艾绒200 g)置于患者腰背上方一定距离,点燃艾绒并对上述背俞穴进行艾灸,期间调整艾灸盒位置以患者腰背部皮肤微红能耐受为度,防止烫伤,每次40 min,10 d为1 个疗程,总计4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循经督刺法联合艾灸。具体操作如下:患者端坐位,选用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0.30 mm×40 mm),先针刺百会穴,取得针感后俯卧位取督脉穴位,在命门、腰阳关、筋缩、至阳、灵台、神道、大椎穴,沿脊柱向上斜刺15°~30°进针,取得针感后施以苍龙摆尾及循摄手法,使针感向脑部传达,每次40 min;艾灸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操作方法。10 d为1 个疗程,总计4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7.0 mmol/L或24 h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80 mmol/L或24 h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50%~30%;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空腹血糖<8.60 mmol/L或24 h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实验室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标准。

2.3 观察指标 1)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按照中医症状分级标准[10]对脾肾阳虚证候进行有关症状评分,包括面色晄白、神疲畏寒、食少纳呆、腰膝酸冷、夜尿频多或小便清长、肢体浮肿按4 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症越严重。2)实验室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060)及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美康,UF-100)检测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24 h尿糖定量。

3 结果

3.1 两组糖尿病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3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24 h尿糖水平变化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1c、24 h尿糖水平比较

4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合成及分泌异常,或经血液循环时血中胰岛素拮抗物质,又或是在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时靶细胞存在缺陷,特异性受体数目及亲和力下降[5]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而发生的疾病,长期的紊乱状态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泌尿以及神经等系统。中医认为糖尿病所造成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最终与肾有关。其病机演变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末期累及脾肾,导致肾不主水,脾失健运,故而引起类似于浮肿、小便频数等代谢紊乱的症状,该阶段其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本研究选取61例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患者常规血糖调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平补平泻联合艾灸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循经督刺法,运用苍龙摆尾及循摄手法联合艾灸的治疗方法。2组患者治疗4 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后组内比较中医面色晄白、神疲畏寒、食少纳呆、腰膝酸冷、夜尿频多或小便清长、肢体浮肿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神疲畏寒、腰膝酸冷、夜尿频多或小便清长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都可改善脾肾阳虚症状,但在温阳散寒方面,循经督刺的方案治疗效果更优。另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糖定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降低患者血糖的功效。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这一结果表明应用循经督刺结合艾灸治疗效果更为满意。分析其原因督脉为“阳脉之海”,可统帅一身阳气,足太阳膀胱经又称“巨阳脉”,本研究干预重点在督脉进行针刺,以苍龙摆尾及循摄手法,使针感向脑部传递,不仅可激发督脉经气,而且可激发其旁的膀胱经及其背俞穴以及夹脊穴经气;加之在此基础上对阳经施灸,气血得温则行,艾灸的温热效应透达督脉、膀胱经皮部、络脉,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患者所虚之阳的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高血糖状态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与微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11]。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干预中,如何有效保证血糖水平的平稳下降而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成为治疗的重点。大量文献表明,针灸可以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12]。于兆华等[1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推拿捏脊疗法能有效松解僵硬组织,减少脊神经根的刺激,从而增强改善胰腺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许泽福等[14]利用针刀神经触激术以及切割、松解粘连椎旁组织,解除骨性压迫刺激及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和前纤维,来纠正自主神经紊乱及内分泌紊乱从而调节胰腺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总有效率高达100%。本研究循经督刺以督脉作为论治中心,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中枢系统刺激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综上所述,循经督刺结合艾灸的治疗模式能有效地改善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这为临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血糖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新思路。但本研究仍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弊端,后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数,探讨其作用机理。

猜你喜欢

肾阳虚尿糖督脉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尿糖与血糖也会不统一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最方便的健身
督脉循行考
数字“尿糖计”上市
糖友检测尿糖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