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22-10-05陈丽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动度肩部肩关节

陈丽华,周 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 衢州 324000)

肩周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因反复发作时的局部疼痛而致肩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现阶段,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炎、止痛药物,并配合以神经阻滞疗法、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等,虽可使肩部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不够理想[2]。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病位在肩,多在正虚的情况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肩部经络痹阻,致使气血不畅,导致肩部失养,不通、不荣则痛[3]。扶阳罐治疗本病在减轻局部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4-6]。循经远取充分利用经穴远道作用,可有效地祛除疼痛部位所在经络的瘀滞而通络止痛。笔者将循经远取针刺与扶阳罐联合应用对肩周炎开展治疗,发现二者合用在提升疗效、减轻患者肩部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为扶阳罐治疗对照组及扶阳罐加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7~65岁,平均(54.51±5.67)岁;病程4~16 周,平均(12.12±3.35)周。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49~63岁,平均(55.01±5.58)岁;病程4~15周,平均(11.53±3.29)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骨科诊疗常规》[7]《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8]中肩周炎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8]属风寒湿型;3)分经辨证标准根据肩部主要疼痛的部位与经脉循行的关系,辨为手阳明型、手少阳型、手太阳型、手太阴型[9];4)年龄45~65 岁;5)病程在6个月以下;6)愿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合并肩背部疼痛者;2)肩部存在软组织创伤、骨折、脱位、肩关节畸形、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等;3)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4)近两周服用镇痛药者;5)拟针刺或施罐部位存在皮肤疾病、感染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扶阳罐温通法治疗。1)操作前准备:扶阳罐(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CLHG-1)常规消毒,将点燃的艾柱按照说明书固定于扶阳罐内,待罐底温热后开始进行具体操作;2)患者取坐位,指导其放松肩部并充分暴露肩部,在待操作的部位涂以适量润肤油;3)采用温推结合温刮的操作手法:根据疼痛的主要部位,按照循经的原则,手持扶阳罐使用走罐手法,分别选取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由躯干向手臂沿着所选经脉的循行线路回旋温推,每条经3 遍;再行温刮,手持扶阳罐分别对已实施过温推的经络,按照由轻到重、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反复刮拭, 每条经2遍。在操作期间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控制好扶阳罐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上述治疗3次/周,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经远取针刺治疗。1)分经辨证选穴:手太阴型选鱼际穴;手阳明型选合谷穴;手少阳型选中渚穴;手太阳型选后溪穴;2)操作方法:患者取端坐位,选用规格 0.25 mm×40 mm 针灸针(安迪牌),穴位、医生双手及针具常规消毒后,速刺进针,进针深度25~30 mm,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 min,10 min行1次捻转手法,1次/日,6次/周,连续治疗2周。

2.2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积分降低≥95.0%;显效:症状积分降低≥70.0%;有效:症状积分降低≥30.0%;无效:症状积分降低<30.0%或增加。注: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疗总有效率指痊愈、显效及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积分 对肩部窜痛、肩部沉重、畏风恶寒症状进行评分,无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

2.3.2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后伸、前屈、外展、内收,采用量角器对活动度进行测量。

2.3.3 肩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国际通用的Constant-Murley量表[10]、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11]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Constant-Murley评定量表共计100分,ASES评分共计30分,得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肩周炎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12],中医学又称为“肩凝症”,统属 “痹证”范畴,按其发病部位可以称为“肩痹”。本病病机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逐渐不足,腠理极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肩部气血因此痹阻,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筋脉失养而发为本病。治疗上应以祛风、散寒、除湿为原则,尤其重用温热的力量去温通经脉,达到快速祛除局部的风寒湿气,恢复局部经脉气血运行来濡养肩周经筋,从而实现通络止痛的效果。在治疗方面,西医临床上多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局部封闭、手法松解、康复运动、关节腔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虽可使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需长期用药,不仅远期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相关副作用较多[13]。各种中医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在肩周炎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实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等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4-16]。中药治疗周期较长,针刀及推拿治疗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多有恐惧心理而影响依从性,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相对治疗感较为舒适的扶阳罐和远端循经单穴针刺治疗。

辨证循经取穴是在人体某个脏腑或部位发生病变时,选取病变部位循行所过的本经穴位进行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治疗局部病变的效果,可以近端取穴,也可以远端取穴,本研究所用的是远端取穴方法[17]。肩部疼痛根据部位分可以分为四经(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手太阴),手阳明型是以肩峰穴、肩髃穴及三角肌中点等处疼痛为主;手太阳型表现为以腋窝、肩后廉、肩胛骨处疼痛为主;手少阳型是以肩峰后侧及三角肌后缘处疼痛为主;手太阴型是以前胸壁外上方、手臂内侧疼痛为主[18]。循经远取针刺所取穴位中,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是针刺镇痛要穴,可活血化瘀、舒经通络而止痛;后溪、中渚分属于三焦经、小肠经,二者均为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且后溪穴为治肩臂挛急疼痛经验穴,中渚穴亦善治肩臂背痛;鱼际穴可调节经气,活血止痛。结合患者肩部疼痛的不同部位,辨经取穴,精简有效,可达到良好的针对疼痛的不同部位调节不同经络气血,散风寒而止痛的效果[19]。扶阳罐是一种新型医疗器械,以“扶阳理论”为基础,通过罐疗、刮痧、灸疗等方法的综合功效推动气血运,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治疗目的。通过在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以及肩关节周围的推拿刮摩,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经气, 进而促进该条经络的气血运行更为畅达,从而达到祛风除湿、温阳驱寒、通络止痛的效果[4-6]。通过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温通法治疗本病,两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可进一步提升活血止痛、温经行气的效果,切中肩周炎病机,可有效对肩周炎患者的肩部气血进行调和、舒经活络,使肩部气血得以正常运行,从而促进患者肩关节疼痛、沉重等症状缓解,进而达到提升肩关节活动度的效果,提升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肩部窜痛、肩部沉重、畏风恶寒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予以肩周炎患者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温通法治疗可促进症状进一步缓解,进而提升临床疗效。肩周炎未及时予以治疗可致使炎性病变扩散进入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内,并引发粘连、狭窄性腱鞘炎等,加重关节损伤,致使肩关节功能严重下降,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活动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四个方面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温通法可更加有效地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除此以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定量表、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温通法治疗可更显著地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采取循经远取针刺联合扶阳罐温通法治疗本病取穴少而精,操作简便,可显著提升整体疗效,缓解症状,同时具有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等优势,适合临床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肩部肩关节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