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网络嵌入与创新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2-09-30顾建平房颖莉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战略性相关者韧性

顾建平,房颖莉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1 研究背景

在后疫情时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比以往更复杂,各种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快速的、持续性的、难以预料的变化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组织韧性作为企业重要的组织能力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在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的环境下应对危机,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组织韧性,帮助企业在逆境中生存、快速恢复甚至实现新的发展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往大多研究将组织韧性定义为组织减少外部冲击带来的损失并快速恢复到原来水平的能力[1];近年,Dai 等[2]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反超的能力,即超越危机前的水平并取得新发展的能力。本研究采用最新研究中的定义,将组织韧性定义为企业在遭遇外部环境冲击时生存、恢复并取得新发展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已有关于组织韧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概念和理论的分析,基于企业现实数据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3]。由于组织韧性是组织综合能力的体现,已有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其前因变量展开。影响组织韧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如Sajko 等[4]、Buyl 等[5]和段升森等[6]的研究表明,主要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特质,例如管理者贪婪、自恋型领导和员工工匠精神等;组织层面,如Dutta[7]、Gao 等[8]和Desjardine 等[9]的研究表明,主要包括组织特性以及组织与外部系统的交流与关联,例如组织成员多样性、社会声誉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然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内在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缺少对其中介变量的探讨。因此,研究组织韧性的前因变量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有利于丰富组织韧性的理论研究,为企业提升组织韧性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战略行为,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能够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或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10]。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仅需注重股东利益,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则要求企业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还有利于企业财务和市场绩效的增长[11];同时,与利益相关者亲密和信任的关系能够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合作[12],有利于加速信息和知识等无形资源在关系网络中的流动和共享[13],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14],以及提高企业对动态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本研究选择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变量,并引入网络嵌入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梳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机制。其中,网络嵌入是指企业在过去的运营中与其他个体或组织形成的稳定关系[15]。企业在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指导下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之构建亲密稳定的关系网络,并从网络中获取创新所需要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以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下维持运营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2 理论阐述和假设

2.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首先,企业通过为股东创造利润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促使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以度过环境危机。其次,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组织关怀感知,增强员工面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16];另一方面,企业关心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17],促进员工的组织承诺,加强员工与企业共同进退的勇气和决心[18]。再次,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维系消费者。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信任度[19],减少危机期间消费者的流失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政企关系。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响应政府号召,建立发展良好的政企关系,有利于企业在危机中优先得到政府的援助。综上所述,企业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加强了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有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在行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持,促进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获取和维持,增强了企业对外部冲击的吸收能力。Sajko 等[4]的研究表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较高的企业能更快地从经济危机中恢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网络嵌入与组织韧性

企业始终处于一个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网络环境之中。学术界通常将网络嵌入划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维度。其中,关系嵌入维度主要强调网络成员间的信任程度以及联系的频率和持久性[20],体现了企业获取、运用以及整合信息与资源的能力。Jones 等[12]和Parmar 等[21]提出战略性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更好地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种利益满足能够加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因此,当企业遭遇危机时,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利益相关者会给予企业及时的帮助以减少利益共同体的损失;同时出于对企业的信任,利益相关者也更相信企业有能力度过危机进而维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结构嵌入维度主要强调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体现了企业对信息与资源的获取以及掌控能力[22]。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有利于为企业积累良好的社会声誉[17],吸引更多个人和组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更广泛的关系网络。除此之外,基于互惠互利原则,被实现需求的利益相关者也更愿意将企业引荐给其他个体或组织,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建立直接联系、占据优越的网络位置,拥有获取更多可选择的信息与资源渠道[23],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网络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H2a:关系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H2b:结构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2.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与组织韧性

创新能力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激活、整合和运用,从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以获得一定收益的能力[8]。一方面,如马苓等[17]、Donia 等[24]的研究指出,在组织内部中形成一致的对社会负责的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组织认同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组织学习并乐于提出创新想法,而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创新失败的风险与责任;另一方面,战略性社会责任行为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政府的支持,提高组织的合法性,使企业更容易获取银行贷款、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25],为企业创新提供物质支持和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较高的组织合法性也能提高其他组织对企业的认同度,促进企业与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26],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是影响组织提高组织韧性,发展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27]。首先,在危机的情境下,通常企业能够使用的资源相对匮乏,较高的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灵活运用现有资源以应对当前的困境;其次,创新氛围下的组织内部员工及管理人员更倾向于主动从过去的危机中学习新知识,更乐意也更有能力了解环境的新特征,从而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应对困境[28];最后,创新能力较高的组织对新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作出反应[29],在造成更多损失之前提出应对的新方案。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2.4 网络嵌入和创新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一方面,网络关系嵌入体现了利益主体间高度的信任和频繁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的稳定关系[30],以及加深合作双方的亲密信任、承诺互惠以及信息知识共享[31]。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对显性知识的吸收,也有利于隐性知识在合作双方间的传播[22],而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关系嵌入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创新想法和对策,例如用户价值共创。另一方面,在社会网络中占据较好位置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掌控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32]。究其本质,创新实质上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网络规模越大,可供企业利用的资源就越丰富,企业也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异质性信息,因此实现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大;而优越的网络位置又给企业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渠道[23],大大降低了组织获取资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15],为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建立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作用过程中,网络嵌入和创新能力共同发挥着作用。战略性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凭借其嵌入的关系网络获取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在危机中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和重塑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从困境中脱身,甚至实现新的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网络嵌入与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H4a:关系嵌入与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H4b:结构嵌入与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理论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随着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科技型企业面临着更加快速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对组织韧性的提高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的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校友会及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获取相关企业联系方式,在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后,以邮件的方式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送电子问卷,在邮件中向被试者解释了本次问卷调查的学术意义,并要求采取匿名的方式回答,以保证问卷回答的真实可靠性。为减少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采用了两阶段调查法收集数据,第一阶段的电子问卷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回答企业基本信息、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网络嵌入和结构网络嵌入的相关问题,第二阶段的电子问卷由上述调查者回答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的相关问题,两个阶段调查间隔1 个月。两阶段发放问卷共计600 份,剔除问卷填写不完整、填写时间过短以及所有选项都填写一致等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共362 份(以下简称“样本”),有效回收率为60.3%。样本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主要特征统计

3.2 变量测量

参考国外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所使用的成熟量表并采取标准回译程序处理,以形成准确的中文表达。除控制变量以外,本研究调查问卷中的其他问题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1 表示“完全不同意”,3 表示“不一定”,5 表示“完全同意”。各变量测量方法如下:

(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SCSR)。借鉴Ong 等[33]的测量量表共设置8 个题项,如“企业会给慈善机构足够的捐款”,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α,α)值为0.924。

(2)网络嵌入。借鉴Gilsing 等[34]、Peng 等[35]对网络嵌入的测量量表,从关系嵌入(RE)与结构嵌入(SE)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关系嵌入维度从网络成员信任程度以及成员间联系的频率和持久性等方面进行测量,共设3 个题项,如“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更频繁”,变量的α值为0.863;结构嵌入维度从网络规模、密度与中心性等方面进行测量,共设4 个题项,如“本企业在关系网络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变量的α值为0.898。

(3)创新能力(IC)。借鉴Gemünden 等[36]对创新能力的测量量表,共设6 个题项,如“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能够作出快速的市场反应”,变量的α值为0.919。

(4)组织韧性(OR)。借鉴Kantur[37]对组织韧性的测量,从稳健性、适应性与完整性3 个维度进行测量。其中,稳健性维度共设4 个题项,如“面对危机,本公司从不轻易放弃”等;适应性维度共设3 个题项,如“本公司能够在需要时灵活地采取必要的行动”等;完整性维度共设2 个题项,如“所有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就其位”等。上述3 个变量的α值分别为0.903、0.866、0.837。进一步地,为检验组织韧性3 个维度是否能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二阶三因子模型结果为χ2/df =1.389、RMSEA =0.033、IFI =0.995、CFI =0.995,表明拟合度优秀,说明组织韧性可以看作一个整合的二阶潜变量。组织韧性变量的α值为0.840。

(5)控制变量。考虑到企业基本特征可能会对上述研究变量产生影响,例如,年龄越大的企业在处理危机时更有经验等,故选取企业的年龄、性质、规模和类型作为控制变量,以更有效地测量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4 实证分析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考察共同方法偏差对假设检验的影响,运用单因素法对研究变量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的总变异量为75.517%,其中未旋转前的第一个因子的变异解释量为30.285%,小于临界值50%,因此没有出现单一因子解释所有变量绝大部分方差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4.2 区分效度检验

为考察主要研究变量的区分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包含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的五因子模型拟合效果理想,拟合指标优于其他所有备择模型,表明研究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2 研究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4.3 描述性统计

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性分析如表3 所示,主要研究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控制变量选择较为合理;同时,本研究所关注的变量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研究所提出的预期假设得到初步验证。

表3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4.4 假设检验

4.4.1 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

运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主效应假设进行检验,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的中介作用如表4 所示。其中,模型1 至模型4 分别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作为因变量,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变量,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模型5、模型7 和模型9 分别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变量,将组织韧性作为因变量,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模型6、模型8 和模型10 分别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变量、组织韧性作为因变量,以检验中介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影响。由模型4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H1成立。由模型1 和模型2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5 和模型7 结果可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均对组织韧性存在正向影响。由模型6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关系嵌入对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仍然显著,且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系数从0.267 下降至0.202,故关系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H2a成立。由模型8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结构嵌入对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仍然显著,且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系数从0.267 下降至0.174,故结构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H2b成立。由模型3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由模型9 结果可知,创新能力对组织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模型10 结果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能力对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仍然显著,且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系数从0.267 下降至0.153,故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H3成立。

表4 主要研究变量的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检验上述主效应检验结果的稳健性,运用Amos24 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中的偏移校正(bias-corrected)法和百分位(percentile)法对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表5 显示,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创新能力中介效应的取值范围不包含0,即这3 个变量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综上,H2和H3成立。

表5 研究变量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4.4.2 链式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SPSS 进行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分析。由表6 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关系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2 000 的95%置信区间为[0.014,0.083],不包含0;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2 000的95%置信区间为[0.029,0.122],不包含0;关系嵌入与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16,Bootstrap=2000 的95%置信区间为[0.005,0.034],不包含0。表明关系嵌入和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H4a得到验证。

表6 研究变量的关系嵌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由表7 可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其中,结构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2 000的95%置信区间为[0.028,0.122],不包含0;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2 000的95%置信区间为[0.032,0.122],不包含0;结构嵌入与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15,Bootstrap=2 000 的95%置信区间为[0.004,0.032],不包含0。表明结构嵌入和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H4b得到验证。综上,H4成立。

表7 研究变量的结构嵌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响应了Huang 等[38]的倡议,以国内科技型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的“黑箱”,获得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Desjardine 等[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从而减少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并加快恢复原有的水平。

第二,网络嵌入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网络位置、拓宽企业获取信息及物质等无形和有形资源的渠道,增强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积极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意愿并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第四,网络嵌入和创新能力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韧性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企业所处的社会网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获取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渠道,帮助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准确把握创新方向、降低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实践启示

第一,企业无论是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还是在危机情况下都应该重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目前,我国企业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在整体上仍然不高,许多企业依旧将视线聚焦于短期的利益获取,忽略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短视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韧性,使企业在危机中变得脆弱不堪。

第二,企业应当摒弃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积极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信奉“股东至上”理论,仅聚焦于满足股东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当下的环境背景下,企业除了要关注股东利益,还需要关注其他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外界系统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发展。

第三,企业在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发展自身的社会网络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组织韧性。目前许多企业家仅仅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当成一种企业良知,而忽略了其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的益处:一方面,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加强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能够帮助企业在危机环境下分散自身风险并获得外部资源;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增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样本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可以扩大样本来源范围以验证该结论的普适性;此外,调查问卷均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未来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战略性相关者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