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案例的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实现路径研究

2022-09-30亚,刘越,施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锂电重构实验室

盛 亚,刘 越,施 宇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创新环境不断变化,科技创新态势已由单个元素逐步转变为整条创新价值链之间的比较,链条上每个环节层层递进,促进价值创造[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在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解决知识创新“最先一公里”与技术创新、商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衔接,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因此,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静态分析已经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亟须理清其价值创造的过程和动态能力的提升,以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从发展背景、概念演化和内涵特征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梳理,从组织分类和形成动因解析科技创新平台的内在运作机理,从资源配置、创新效率和制约因素剖析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路径,但在实践中不同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产出依然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与业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本研究将聚焦以下问题: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什么?科技创新平台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以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为此,本研究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探析不同类别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的过程与实现机理。

1 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1.1 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 年,是指由知识、人才、技术、政策和信息等多种创新要素融合而成的支撑系统[2]。创新平台具有整合集聚科技资源以及资源开放共享的特征[3]。近年来,我国衍生出一批由政府或者其他组织牵头,由科学研究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构成的综合创新平台,也即科技创新平台。吴芹等[4]、毛义华等[5]研究指出科技创新平台有以下特征:具有创新属性,注重创新开发和价值创造;关注前沿科学问题,追求理论突破和知识攀升,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创新任务,开展关于科技重大突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创新活动;具有交易属性,注重服务交易和需求匹配,实现价值创造;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进行集成创新,与外界互动保持资源的交换和更新。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主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分类探讨其价值创造的过程,以发现共性和差异。科技创新平台一般兼具创新和交易两种属性。创新属性注重知识创造,创新开发的基本流程构成了价值创造的过程;交易属性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促进价值获取。根据上述两种属性在表现程度上的不同,可将科技创新平台分为偏创新属性的平台和偏交易属性的平台[6]。由于科技创新平台不进行产品生产,其交易属性主要表现在服务上[7]。

1.2 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分析框架

学术界对于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经历了最初的以概念特征分析为主、对其运行模式和发展定位进行讨论,到探讨评价指标,如何帅等[8]通过区域数据样本以及案例研究对影响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但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和组合协同的复杂动态过程,现有研究多局限在静态过程以及单个因素对价值创造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而对多因素联合下价值创造过程的内在结构仍然不清楚。

Teece[9]和焦豪等[10]的研究指出,动态能力是组织为了跟上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而感知、获取和重构自身内外部能力的能力。根据动态能力理论,整合、学习、重构的能力能够帮助平台把获得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的异质性资源,并应用到组织的价值创造中[11]。在复杂多变的科技创新环境下,价值创造者的核心竞争力减弱,甚至对组织具有促进作用的资源也可能产生阻碍作用,而动态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高阶能力,能够从改变操作常规来影响价值创造过程。平台伦理视角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组织逻辑的结果,是平台特定资源和能力的聚合以及组织结构的体现,通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获得需求实现价值创造[12]。从这个角度看,平台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力是组织能力,即平台能力。组织通过动态能力的提升影响其价值创造的过程,且其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转换能力对组织价值创造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Schilke 等[13]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对组织管理和创新过程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能够实现组织创新资产的有效组合;Warner 等[14]在此基础认为这一行为能够实现价值创造。

综上,本研究认为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经历从感知需求到捕获机会再到重构配置资源,最终实现价值,因此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进一步剖析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识别其中的作用因素。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 案例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原因在于本研究旨在回答“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进行价值创造”,属于“如何(how)”的问题,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讨[15],且其中涉及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因此适合采用纵向对比和多案例分析方法。

2.1 案例选择

依据理论抽样的方法对案例进行选择有助于理论发展和案例间的比较[16],因此,基于研究主题,选取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下属4 个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磁材实验室”)、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锂电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以下简称“初创产业园”)和公共技术中心。由于宁波材料所作为浙江省首家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之案例对象均属于宁波材料所,有助于进行嵌入式案例分析。4 个案例由于平台属性不同,其价值创造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论将更具普适性。

其中,磁材实验室筹建于2007 年,面向国家在新能源领域、节能减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磁性材料和器件的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解决磁性材料与器件在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已经形成了前沿探索与科学研究并重的科学布局,成为我国领先的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机构;锂电实验室创办于2013 年,前身是纳米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和动力与储能电池技术研究团队,2017 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其目标是根据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围绕动力锂电池技术开发方面急需解决的热点和“卡脖子”问题,旨在成为一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平台,努力推进储能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初创产业园是为了推动资本与“智本”的有机结合,由宁波材料所借鉴硅谷和以色列的研发和投资创业模式于2015 年成立的,以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天使资金、技术集成的“最先一公里”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最后一公里”为宗旨,帮助企业完成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迭代,培育了大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公共技术中心是宁波材料所内独立核算的部门,有财务和人事的独立管理权,由测试中心和网络信息中心构成,不进行创新研究,以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为主,负责全所科研相关的技术支撑工作,为全所提供科研条件保障。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为尽可能避免研究出现偏差,笔者通过实地访谈和检索有关媒体信息,如案例平台的官网相关报道、媒体采访、外部合作者信息和地方新闻媒体报道等途径获取了有关案例平台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及其外部合作者资料(见表1)。

表1 案例平台的主要相关资料

基于相关文献梳理与理论推演,确定关键构念定义和分析维度,如表2 所示。

表2 关键构念定义

3 单案例分析

3.1 案例对象的功能定位

基于平台的交易属性和创新属性以及科技创新平台的类型特征,对4 个案例平台进行分类:磁材实验室、锂电池实验室创新属性强、交易属性弱,定位为强创新属性;初创产业园、公共技术中心交易属性强、创新属性弱,定位为强交易属性。典型证据援引见表3。

表3 案例平台功能定位的典型证据援引

表3 (续)

3.1.1 强创新属性平台

强创新属性平台的主营业务以创新开发为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产出以论文、专著、专利技术为主,以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技术突破以及成果产业化等情况为平台绩效考核目标。这类平台主体间的创新交流与合作频繁,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如磁材实验室面向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科学导向型的研究;锂电实验室针对产业化应用环境平衡产品品质和性价比要素,进行产业化导向型的技术开发和研究。

创新方面,磁材实验室部署了稀土永磁、非晶软磁、磁性纳米和磁电子与器件4 个研究方向,为国家战略布局项目和企业长远布局进行创新研究;锂电池实验室致力于石墨烯电池技术、石墨烯复合功能材料和石墨烯电子器件的研究,围绕锂电技术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部署了“科学研究—小试制备—中试研发—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链条。

交易方面,磁材实验室和锂电池实验室按照国家科技计划要求和企业发展需求承担项目,获得经费支持;同时,为合作平台和企业提供小试、中试服务,锂电池实验室还会派遣工程师到企业调试生产线、安排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挂职。

3.1.2 强交易属性平台

3.2 磁材实验室价值创造过程

磁材实验室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如图2 所示。在感知创新需求上,磁材实验室会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交流等一系列举措收集大量的信息。例如,实验室通过参加磁性新物态及相关效应学术研讨会获取专业信息;通过与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美国戴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进行访问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此外,磁材实验室对于需求的关注度主要放在前沿技术攻关和国家重大战略计划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也集中在长远布局上,力求实现“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为此,磁材实验室布局了稀土永磁、非晶软磁、磁性纳米和磁电子材料与器件4 个前沿方向的研究团队。

图2 磁材实验室价值创造全过程

其次,为了获得创新机会、完成项目的申请,磁材实验室要求各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并与相关企业不断沟通,与测试服务平台等外部组织有效协调,尽快进行研究任务分配,加强与其他合作伙伴的互动交流,修改研究方案;同时,整合自身资源,为大项目提供定制化的资源。通过从各研究团队抽调研发人员组建新的研究组织,依照项目要求引进外部人才等完善资源配备,从而进入创新研究的环节:或是从理论出发,进行全环节的自主开发;或是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形成专利技术并进行试验开发。创新研究结束之后,会有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检查通过的成果既创造了社会价值、获得了社会影响力,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宁波材料所官网数据显示,2021 年7 月24 日,磁材实验室与浙江蓝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300 万元的液体敷料技术转让协议[22]。在知识创新方面,磁材实验室研究团队从非晶合金带材的材料特性出发解析了疲劳裂纹产生的温度、压力等各种影响因素,揭示了铍铜合金在冷却辊工作环境下的裂纹产生机理,为解决冷却棍出现裂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技术创新方面,磁材实验室在关于水等环保介质换热技术方面,使完全摈弃氟利昂制冷剂成为可能,现已形成专利。

最后,磁材实验室十分重视项目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举办中期会议讨论目前进展,不断吸收新的建议以优化研究成果;每年都会对研究成果和科研进展进行总结,并结合前沿需求部署新的研究计划,如在“基于复杂氧化物表面界面的量子调控及其动力学研究”2020 年度总结会上,专家们表示下一步工作要更加聚焦项目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在利用氧化物的关联性发现新物态及利用已知新物性开展器件探索两方面进行深入布局[23]。此外,磁材实验室十分重视创新体系的重构和激励:依据项目研究内容重新构建研究组织,主导团队人员担任负责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大多走科学序列,依据科学研究产出成果评定综合因子进行打分、核算绩效。通过不断地重构配置创新资源,磁材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磁材实验室通过外部活动、利益相关者、创新环境以及自身创新实力评估等多种途径感知创新需求,根据项目需求配备定制化和标准化的资源,并通过跨组织、跨职能的合作获得创新机会进行创新研究,经过不断对创新资源的重构,逐步调整研究计划,以便和前沿需求对接解决科学问题;同时,按照科学产出以及成果获奖情况核算绩效,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3.3 锂电实验室价值创造过程

锂电实验室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如图3 所示。首先,为识别创新需求,锂电实验室会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化需求,持续关注竞争者、合作者以及石墨烯材料领域内学者的研发成果,并注重市场环境的改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用户对石墨烯使用方便和性价比的要求,展开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同时对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进行评估和需求相匹配。锂电实验室在识别创新机会时集中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力求有效解决企业工艺问题和影响当前生活的现实问题,如针对护目镜起雾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一问题,锂电实验室进行防雾膜的公关研发;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电动汽车生产一线、了解产业难题。

图3 锂电实验室价值创造全过程

其次,为捕获创新机会完成项目,锂电实验室会与合作企业的管理团队不断沟通,要求宁波材料所内各平台密切合作,与下游厂商等外部组织有效协调,并与大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行定制化资源配备,或是以技术委托的方式与小企业合作创新。锂电实验室注重应用问题的工艺研究和技术研发,以石墨烯项目为例,实验室以品质和成本为双重考量,开发出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同行高度关注,提高了实验室的影响力,而且以技术作价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生产线,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通过技术授权和自主创业的形式实现技术转移。

最后,锂电实验室重视创新成果的管理。通过参加产业博览会以及技术市场活动推介创新成果,注重成果优化,与企业合作落地的项目,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服务,原创团队跟随进入企业,工程师帮助企业调试设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同时,更加关注实验室队伍人员的工程师序列的发展,采取十因子的绩效考评方法,依据成果转化成效进行打分、实施激励,负责前期孵化的技术总工程师如果留在企业任职则可以其为核心重组新的技术开发团队、开展新项目。通过不断重构配置创新资源,锂电实验室技术研发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fairnessi=α0+α1pensioni+α2medicali+α3c-pensioni+α4c-medicali+

锂电实验室通过感知并识别锂电市场中企业产业化应用的需求以及日常生活亟须解决的工艺问题,并且与企业深度交流和跨组织合作捕获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开发,以及不断重构自身的创新资源,优化工艺研发成果,发挥工程师对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线改进以及设备调试等积极作用,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研发产出的论文、专利等成果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有效提高实验室影响力和声誉。

3.4 初创产业园价值创造过程

初创产业园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如图4 所示。首先,初创产业园通过“双创”派对、专家研讨会等外部活动关注创业生态及企业潜在需求,并通过与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竞争者构建的网络体系搜集信息;以走访调研的形式发现融资、股权设置等企业紧迫需求配备相应培训活动,并积极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同时,初创产业园还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定期举办协会内部会议,了解为园区企业在技术攻关、学术交流、项目引进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情况,并积极召开建设评估会评估自身服务能力。此外,初创产业园时刻关注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坚持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创新创业服务,如在宁波材料所内部开展创客中心宣讲会鼓励科研人员创业,通过园内企业交流识别宁波中科孚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宣传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图4 初创产业园价值创造全过程

其次,为了捕获服务机会和需求相匹配,初创产业园通过头脑风暴活动鼓励在孵企业畅所欲言,并进行深入交流。园区内的融资平台、管理平台和营销平台也会积极进行配合园区工作,为园内企业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园区不仅紧邻高校资源和材料所测试平台,而且配有独栋写字楼、书吧会议室和足球场,基础设施优越。在企业服务上,产业园既对企业提供标准化基础服务,保证项目经过筛选、评估以及专家评审答辩后才能入驻,也对融资情况进行摸查调研,提供有针对性的“牵线搭桥”服务。目前初创产业园已培育出富理电池、中科毕普拉斯等一批高端新材料企业,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影响力与日俱增。

最后,为提升服务能力,初创产业园围绕“专精特新”搭建创新载体,推动内部创新,并邀请专家对园区项目进行点评,优化项目方案;同时,与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春集团等展开联合创新,共建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此外,初创产业园还对服务网络和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构,例如与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等合作发起新材料产业孵化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孵化。

初创产业园通过感知并识别企业孵化过程中蕴藏的服务机会,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问题。初创产业园将自己定义为专业性开放式孵化平台,通过不断地重构配置服务资源和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以在孵企业为中心,快速掌握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与合作者、投资机构等共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服务能力的提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和孵化共同体,帮助多家企业实现了服务优化。最终,初创产业园提升了孵化企业所需的动态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效的需求解决方案。

3.5 公共技术中心价值创造过程

公共技术中心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如图5 所示。公共技术中心通过持续关注现有和潜在需求,帮助识别客户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的研究方向,关注学界测试器件应用以及功能开发情况,例如,在与博威集团研发中心的交流中发现对方测试量大、实验师经验不足以及急需实验师培训的需求;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作报告、参加NMR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应用论坛等方式,了解研究热点以及时调整仪器配备;对宁波材料所全体科研人员征集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等;积极承担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和测试资质认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图5 公共技术中心价值创造全过程

其次,为了获得服务机会,公共技术中心深入客户生产第一线了解问题所在;为了解决客户问题,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配备与所内学科布局一致的专业设备,依据测试服务和功能开发需求引进专业人才。针对客户需求,一方面为客户提供管理技术培训、仪器设备原理和使用讲解等服务;另一方面为客户新产品开发提供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对于复杂需求采用定制化服务,建立综合测试项目,由专人开展测试工作,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对于项目成果,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并促进技术成果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公共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宁波市制造业重点服务平台[24]。

最后,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公共技术中心例行在年度总结会议上对项目进行总结评议;通过加入浙江省大型仪器协作网,拓展高校培训服务,拓宽了服务网络;同时与第三方测试平台展开合作,开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培训,构建半开放式的测试分析体系,其中专业测试部门对材料所内部开放,公共测试部门则对全社会开放。通过持续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重构服务创新体系,公共技术中心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公共技术中心通过感知客户的测试培训需求,为客户进行问题分析、新产品开发测试、解决方案提供等;通过重构配置服务资源和能力,不断拓宽自身服务的边界,并通过收取服务费保障自身自负盈亏的良好运营;发挥网络信息中心和测试中心的积极作用,基于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提供相应测试分析服务,与客户、第三方测试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动态能力和服务能力,并不断优化自身服务质量和内容,为客户开发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如提出企业装备平台建设方案、台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管破裂问题分析等解决方案。

4 案例比较分析

基于4 个案例平台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特征,本研究将其进行分组(见表4)。

表4 案例平台分组情况

4.1 组Ⅰ比较分析

4.1.1 感知创新需求阶段

磁材实验室和锂电实验室识别的创新需求和具体举措有显著差异(见图6)。在外部活动感知时,磁材实验室逐渐聚焦于国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节能领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磁性材料的战略需求,解决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因为不仅有磁性材料创新的潜在需求,还有磁材制备工艺以及器件使用需求;而锂电实验室面向技术成熟度高的创新活动,主要关注于现有需求,通过聚焦产业技术研发需求,紧密跟随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的趋势,关注现有应用方面的工程化关键工艺、装备和电池功率、寿命及安全性等问题。在利益相关者感知时,磁材实验室主要关注的是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德国莱布尼兹固体材料研究所(IFW Dresden)等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的行为举措,关注国际研究前沿;而锂电实验室关注的侧重点在于合作伙伴和创新主体的需求,因而通过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来了解产业发展需要。在环境感知时,磁材实验室关注的重点在于科学研究社会环境的变化,随时把握学术界研究动态;而锂电实验室则对性价比、客户使用反馈等市场环境获取的信息更为重视。在创新能力感知时,磁材实验室主要解决“能不能用”的问题,侧重于研究员的配备,而锂电实验室则针对“好不好用”的问题,侧重于工程师的配备,最终,磁材实验室逐渐感知到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需求,锂电实验室则识别出技术开发和改进的机会。由此发现,强创新属性平台中,感知的需求与平台的研发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且研发性质影响着平台内科研人员的类型结构。

图6 组Ⅰ案例平台在感知创新需求阶段的比较分析

4.1.2 捕获创新机会阶段

磁材实验室和锂电实验室各自捕获的创新机会和具体举措有明显差异(见图7)。磁材实验室针对磁性材料与器件的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专注于科学研究,并围绕项目需求定制化地配备研究资源,侧重于材料结构和新型磁材设备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虽然也进行试验开发活动,但技术成熟度较低。锂电实验室主要围绕提高电池续航性能开展电池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研发,通过和企业深度交流与合作,基于市场应用技术开发需求配备工程师和实验线,同时还会协调技术承接厂商以免因接口不对称影响产业化效果。除技术创新与开发外,锂电实验室还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总体而言,强创新属性平台捕获的创新机会与其要解决的目标问题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价值获取方面,磁材实验室创造的社会价值更多,如在发出高质量文章、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锂电实验室则注重经济价值的创造,产出多为发明专利技术和产业化项目,并通过技术授权、技术作价入股以及自主创业的形式取得经济收益。因此,强创新属性平台获取的价值受到其创新开发活动的影响。

图7 组Ⅰ案例平台在捕获创新机会阶段的比较分析

4.1.3 重构配置创新资源阶段

磁材实验室和锂电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重构创新资源的举措有显著差异(见图8)。在创新成果管理方面,磁材实验室更注重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不断将研究内容与学术界有关磁性新物态研究的进展相结合,实现研究成果的优化和延伸;锂电实验室则更注重技术与市场的匹配,实验室人员深入企业第一线,为与企业合作项目配备工程师调试设备以实现成果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验室的研发性质也会影响其创新成果的转化。在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磁材实验室主要按科学活动实践序列,以科学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来考核研究团队的绩效;锂电实验室主要按工程师实践活动序列,以发明专利产出、技术开发产出和产业化项目情况为考核标准。在创新网络构建方面,磁材实验室采用的是矩阵式组织结构,根据研究内容将不同团队的研究人员组合起来,项目完成后研发团队立即解散并根据新的项目重新匹配;锂电实验室允许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任职企业或者停薪留职、在企业挂职,推动项目产业化。

图8 组Ⅰ案例平台在重构配置创新资源阶段的比较分析

4.1.4 价值创造实现

磁材实验室和锂电实验室价值实现的形式明显不同(见图9)。磁材实验室提升了感知磁材领域科学研究需求的能力,并将创新与需求相匹配,通过重构配置知识创新资源实现科研能力的提高。锂电实验室提高了感知市场需求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重构配置技术研发资源提升了技术创新以及试验开发的能力,进而实现价值创造。

图9 组Ⅰ案例平台价值创造实现的比较分析

4.2 组Ⅱ比较分析

4.2.1 感知服务需求阶段

初创产业园和公共技术中心感知的服务机会和具体措施有显著差异(见图10)。通过外部活动,初创产业园聚焦创业生态,感知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并通过举办专家研讨会识别在孵企业的服务需求;公共技术中心则更为关注潜在需求,通过学者访谈、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了解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趋势,据此识别未来咨询测试方向及仪器功能开发布局。在利益相关者感知时,初创产业园主要关注的是客户需求,一方面通过识别材料所技术开发项目的产业化需求为科研人员创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感知在注册、商业模式设计、融资、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宁波材料所所外项目的服务机会;而公共技术中心则关注合作平台的测试水平以及国外测试中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客户需求则分别以公开征集、参观交流等形式获得宁波材料所所内外客户需求。初创产业园为企业孵化流程进行服务,对“双创”市场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通过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感知服务需求;公共技术中心则注重国家研发计划和新材料创新战略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服务提供能力感知时,初创产业园关注的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注册融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销售等服务的能力;而公共技术中心主要关注自身代理测试服务的开发与提供能力。此外初创产业园聚焦于对企业孵化的一系列流程提供服务;公共技术中心则聚焦于为客户代理测试提供服务。可见,强交易属性平台的服务内容受到多种需求来源的影响。

图10 组Ⅱ案例平台在感知服务需求阶段的比较分析

4.2.2 捕获服务机会阶段

初创产业园和公共技术中心获取的服务机会和具体措施有显著不同(见图11)。初创产业园专注于为企业创业孵化的全流程进行服务,园内融资、管理和营销平台围绕企业项目开展合作,并根据孵化流程配备资源;同时依托宁波材料所的资源及影响力,基于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方向评估项目,围绕企业商业模式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金融、培训、财务、法务等多种定制化服务。公共技术中心主要围绕客户问题,通过现场观察、与一线人员交流沟通以及跨职能跨组织的合作,为客户提供产品优化及代理测试服务,如帮助客户找到冷凝管冻裂的原因等;同时依托宁波材料所发展布局以及新材料技术研发水平更新设备,整合中国科学院补贴、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提供测试服务收益资金以及广纳实验师人才,推动服务升级,并依据客户需求难度评估项目,除帮助测试客户样品外,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产品开发和失效原因分析等服务。在价值创造方面,初创产业园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量以及企业项目产业化进展;公共技术中心注重完成企业综合性测试项目带来的经济收益。可见,强交易属性平台的服务性质影响其捕获的服务机会,但其获取的价值与服务性质具有内在一致性。

图11 组Ⅱ案例平台在捕获服务机会阶段的比较分析

4.2.3 重构配置服务资源阶段

初创产业园和公共技术中心的服务能力和重构服务资源的措施具有显著差异(见图12)。在服务知识管理方面,初创产业园更注重提高基础服务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加快服务转移;公共技术中心重视代理服务的优化和转移,不仅为客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而且跟踪客户研发流程、实地解决问题,同时将服务拓展到高校课堂,为学生提供仪器功能培训。在服务创新体系构建方面,初创产业园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内部创新系统,与其他孵化器合作开展共同孵化,形成开放式的孵化服务创新体系;公共技术中心与第三方测试企业合作拓展服务范围,同时内部搭建测试数据管理系统,对测试方案统一管理,形成半开放式代理服务创新体系。在服务网络重构方面,初创产业园围绕企业孵化流程中所需投资、管理等服务,与相关创业公司、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孵化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孵化,并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由协会统一管理;公共技术中心则加入外部合作者的服务网络,在宁波材料所内部自成单元、独立核算。由此可知,强交易属性平台资源重构方向受到需求来源和服务性质的影响。

图12 组Ⅱ案例平台在重构配置服务资源阶段的比较分析

4.2.4 价值创造实现

初创产业园和公共技术中心的价值实现形式明显不同(见图13)。其中,初创产业园提升了感知企业创业孵化流程需求的能力,通过重构配置流程服务资源,实现流程服务能力的提高;公共技术中心提升了感知客户研发过程中代理测试服务机会的能力,通过重构配置代理测试服务资源,实现代理测试服务能力的提升。

图13 组Ⅱ案例平台价值创造实现的比较分析

4.3 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模型

4 个案例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有着明显的共性:都需要多种微观基础的参与以提升感知需求、捕获机会和重构配置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动态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来实现价值创造;然而,由于属性偏向不同,强创新和强交易属性平台的相关具体举措在侧重点和方向上具有的差异性形成了平台之间独特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推导出两类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模型(见图14、图15)。

图14 强创新属性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模型

图15 强交易属性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模型

(1)在感知需求阶段,通过感知识别竞争者、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相关行为举措,重视自身内部能力提升以及外部环境的探索。科技创新平台可以感知到环境的变化,搜寻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系统分析识别问题和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感知、环境感知、提供能力感知是动态能力中识别能力所要求的微观基础[25]。科技创新平台可以通过识别外部活动中的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为研发和服务做准备。

(2)在捕获机会阶段,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整合配备定制化的资源,进而开展评估项目可行性、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检验成果、创造价值。在这一阶段,互动合作、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开发、价值获取是动态能力中要求的微观基础[12]。

(3)在重构配置资源阶段,科技创新平台通常通过举办研讨会和交流会对产出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可以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深研究以提升服务,并利用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推动产出更优的成果[26];同时,科技创新平台还需要与组织内外的其他相关平台合作,学习、吸收其他知识,提高自身实力;此外,还会重构组织结构和网络。在这一阶段,知识管理、创新体系构建、绩效评价以及网络重构是动态能力中重构配置资源阶段要求的微观基础,通过不断对资源进行重构配置,科技创新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和服务的能力,有效解决研发、测试以及孵化问题。

此外,虽然同一属性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所需的微观基础基本相同,但在解决不同类别的问题时,科技创新平台采取的举措及其所拥有的动态能力也不同,且由于需求的独特性,每类平台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包含的要素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科技创新平台需要构建不同的动态能力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这些差异并不是由于微观基础不同带来的,而是因为科技创新平台基于相同的微观基础采取的具体措施存在方向性和侧重点的差异,导致其动态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各自属性的平台类型。

5 结论与讨论

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微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中,通过提升多种微观基础能力,强创新属性平台经过感知创新需求、捕获创新机会、重构配置创新资源3 个阶段实现自身动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强交易属性平台则经过感知服务需求、捕获服务机会、重构配置服务资源3 个阶段实现自身动态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从外部活动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环境感知、互动合作、资源整合等微观因素方面探索了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和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对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实现价值创造尝试做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的阶段是一个动态复杂、不断探索的过程,且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未来可以就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关系以及平台价值创造的不同阶段进行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锂电重构实验室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锂电自行车:破除技术瓶颈 延长使用寿命
创新,让锂电自行车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