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要素及融合过程

2022-09-30于志勇李北伟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要素创新能力

吕 鲲,于志勇,李北伟

(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2.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1 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溯源性,可以对食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追溯,提升信息透明度,保障食品安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物相连,应用在智能家居上,实现人与物互联互通,提升家居便利性和安全性;人工智能(AI)技术在政府办公领域中的应用使服务更加简便、透明,提高了政府的工作运行效率。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在推动现实生产经营与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企业为了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纷纷进行技术创新,将数字技术融合到硬件产品中,例如,智慧门禁、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生产设备等,而这些数字化产品的普及与应用打破了原有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改变了商业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发展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显然,单一的技术创新并不能满足数字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对目标市场、用户群体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方太厨具的调研信息化平台、沃尔沃的服务平台。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数字化产品,进而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数字企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与之匹配。因此,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有效融合是数字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

2.1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信息化变革及产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融入传统产业之中,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对企业的创新也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在企业技术创新方向与创新发展模式两方面。其中,在创新方向上,温湖炜等[1]认为数字技术推动了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繁荣;张国胜等[2]研究发现数字化的普及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在创新发展模式上,学者针对数字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也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张省等[3]通过构建数字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提出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邢小强等[4]从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互动视角出发,构建起数字技术与金字塔底端(BOP)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进包容性市场建设的理论框架。

所谓商业模式,是以自身关键能力为基础,通过对产业价值链某环节的增减、整合和创新,试图实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以及价值分配[5]。众多学者针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其中,Foss 等[6]站在经济角度,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为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模式;Guo 等[7]站在运营角度,认为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说是阐述了企业运营的形成过程;Carayannis 等[8]从战略角度出发,认为商业模式是以企业实践、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为基础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和驱动力。此外,由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代代独特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不竭的盈利源泉,因此许多学者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因展开深入研究,指出政府政策、消费者需求、技术环境、知识创造及大数据驱动是促使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其中,Richter[9]、Souto[10]、吕东等[11]从商业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指出积极的政府政策、明确的消费者需求和动态的技术环境等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因;云乐鑫等[12]指出基于网络行为的知识创造机制是诱导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李文莲等[13]基于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维视角,通过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探究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发现,虽然有关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各自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探讨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过程及融合要素的研究较少,且在科研领域及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从引导数字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出发,针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问题,运用扎根理论探索其融合要素,再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有关融合要素对融合过程的影响,以期为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思路参考。

2.2 “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概念

“融合”的概念在20 世纪70 年代被提出,最早指产业的融合,如今发展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如“互联网+制造业”“大数据+医疗”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上也是一种融合现象。其融合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结合,而是一种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的融合是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借鉴肖彬等[14]提出的两化融合理论,本研究将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以下简称“创新融合”)定义为:在各种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随着数字企业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需要在宏观环境下进行。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任何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在市场环境下进行,企业一旦脱离大环境就会出现信息闭塞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政府政策能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宏观环境因素是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背景。

第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需要微观环境因素支持。微观因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资源。任何企业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包括整合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资源包括人才、资金等方面。企业可以创造性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微观环境因素是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基础。

第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是一个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数字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其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而较好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拉动市场需求,增加数字产品的需求量,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生产能力,以实现技术创新。由此可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状态,而是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见图1)。因此,相互渗透是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表现。

图1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动态过程

3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新融合要素分析

3.1 创新融合要素提取

3.1.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研究较少,而且二者要素融合的内容复杂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体系不够完整。而扎根理论是一种优秀的定性研究方法,能够从现象或者实践中提炼观点,适用于研究体系不完善的领域[15]。因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来提取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二者融合要素。考虑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相关性以及资料获取的便利性,最终选择8 家数字企业(以下简称“样本企业”)作为扎根研究对象(见表1),用来提取创新融合要素。

表1 样本企业名称

3.1.2 数据来源

扎根理论认为一切皆为数据,强调数据的多元化和多样化[16]。为了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一手数据与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样本企业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二手资料,一手资料的获取则是在企业调研过程中对数字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员工进行了深度访谈之后整理而来;另外,充分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并在各大搜索引擎上获取了相关网络资料,也通过当地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及行业报告,获取了相关数据资料;其他二手资料来源于样本企业官网、企业年度总结和企业相关新闻等。

3.1.3 数据分析

参考Jantunen 等[17]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整理好的文字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从下往上建立实质性理论。首先,通过开放式编码识别出概念范畴;其次,通过主轴式编码归纳出主范畴;最后,通过选择式编码从主范畴中提炼出高度抽象的核心范畴。主要依靠手工

(1)完成编码,同时也借助定性研究软件NVivo11.0 作为辅助工具。

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细化解读,即对资料进行逐行分析,为每一个现象贴标签,将标签化的结果进行梳理归纳,发现概念类属并加以命名,从而得到初始范畴。如表2 所示。

表2 样本企业数据的开放式编码

表2 (续)

(2)主轴式编码。完成开放式编码后,比较、审视、分析各个初始范畴之间的联系,将意思相近的范畴合并,从而得到更具有代表性的主范畴。本研究在开放式编码得到21 个初始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归纳,得到11 个主范畴,如表3 所示。

(3)选择式编码。样本企业数据经主轴式编码得到企业创新能力、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数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运作模式创新、顾客资源、数字信息等11 个主范畴的基础上,采用选择式编码选择出高度抽象的核心范畴,即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可进一步概括为创新要素和资源要素。

3.2 创新融合要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创新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创新;资源要素包括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顾客资源、数字信息。

3.2.1 创新要素

(1)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能力、技术能力、整合能力等方面。企业可以整合资源,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从而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提升数字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数字技术升级、创新产品研发等内容,是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搭建数字服务平台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数字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数字企业研发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即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在创新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间进行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数字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4)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的创新平台,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引导下,数字企业的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对于数字企业来说,协同创新平台能够帮助数字企业解决在战略合作及运作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为数字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5)运作模式创新。打造智能营销模式、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都属于企业运作模式创新的内容。智能营销模式指导数字企业在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营销决策,从而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创新要素的有效传递,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2.2 资源要素

(1)数字产品市场。数字产品市场在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中发挥市场支持作用。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族群数量高速增长,使得传统技术产品与数字化产品的市场结构迅速改变,数字产品市场逐渐取代传统产品市场。

(2)政府扶持。政府扶持在整个创新融合过程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会直接影响融合的效果。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政策、研发投入、政策激励等无形手段推动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数字企业进行深度的技术创新研究。

(3)资金与融资。资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资金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资金支持,一旦没有可以流通的资金,数字企业就无法继续运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融合的效果,决定着数字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数字化人才队伍。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数字化人才队伍是参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制定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创新融合速度与融合效果。

(5)顾客资源。顾客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蕴含丰富价值的资源,如果数字企业只有技术和资金,却没有顾客资源,那么企业的一切活动将成为无效活动,发展也将极大受限。顾客资源有助于数字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以及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有效融合,获取更多的现金流入。

(6)数字信息。数字信息是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工具,精准的数据、信息能够加快创新融合的步伐。在新一代数据信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数字企业可以分析获取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策略和方向,支持企业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最大化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

综上所述,可将创新融合过程中11 个融合要素的融合路径概括为:在数字产品市场与政府扶持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的交叉融合,多个创新要素主体相互作用,最终实现顾客满意度、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态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结构

4 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融合过程分析

4.1 复杂网络理论相关概念

网络由各个节点以及与节点相连的边构成,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表示有关各个要素,与节点相连的边表示各个要素之间的某种关系[18]。根据王先甲[19]和刘铭等[20]的研究,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复杂网络可以分为以下4 类: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本研究将以小世界网络为主来研究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过程。1999 年,Newman 等[21]引入了WS 小世界模型,后来又进一步完善为NW 小世界网络模型。NW小世界网络模型是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结构,具有平均最短距离小和聚类系数高的特点[22],同时也更贴近复杂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将网络节点表示为融合要素、与节点相连的边表示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创新融合小世界网络的公式定义如下:

(1)平均路径长度:网络中所有节点最短路径之和的平均值。平均路径长度是复杂网络中的重要标度之一。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N为创新融合要素的个数;i和j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创新融合要素;为创新融合要素i与j之间的最短路径。

L值越小,表示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2)聚类系数:反映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聚集程度[23]。用各创新融合要素聚类系数之和的平均值来表示。公式如下:

当C=0 时,网络中的所有创新融合要素互不相关;当C=1 时,网络中的任意两个创新融合要素都存在联系。聚类系数高代表两个创新融合要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各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

(3)节点的度,即融合要素的度,反映节点在网络中的连接情况和重要程度。如果一个创新融合要素的度越大,则表明该创新融合要素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越高,与周围其他创新融合要素的联系越紧密。所有创新融合要素的度的平均值称为网络的平均度,由公式(3)决定。同时,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还会有权重,节点的加权度就是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相连的边的权重之和。所有节点的加权度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加权度”,由公式(4)决定。

式(3)中:kp为融合要素i的度。

4.2 创新融合过程分析

4.2.1 创新融合过程模拟

参考林莉等[24]的研究,采用WS 小世界网络模型研究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效果。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构造是在规则网络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化重连,即以概率P随机重新连接网络中原有的每一条边。其中,规定任意两个不同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一条边,并且每个节点都不能有边与其自身相连;另外,P=0 对应于规则网络,P=1对应于随机网络,通过调整P值大小可以实现从规则网络到随机网络的过渡。具体形式如图3 所示。

图3 小世界网络模型从规则网络到随机网络演化示意

根据图3可见,假设节点1为企业创新能力要素、节点4 为数字技术创新要素、节点5 为资金与融资要素、节点6 为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当P=0 时,从节点1 到节点4 需要经过节点5 和节点6,可得最短路径dij=3,即在规则网络下,企业创新能力要素必须通过资金与融资要素和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才能与数字技术创新要素建立联系;当P增大到某一值时,从节点1到节点4中间不需要经过任何节点,可得最短路径dij=1,即在小世界网络中,企业创新能力要素和数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直接存在联系。将P=0 和P增大到某一值时的两种情况分别代入式(1),可得到P增大到某一值时的平均路径长度小于P=0 时的平均路径长度,由此可知,当P增大时,节点1 和节点4 的联系越紧密;将P=0 和P增大到某一值时的两种情况分别代入式(2),可得到P增大到某一值时的聚类系数大于P=0 时的聚类系数。换言之,当P进一步增大时,两节点之间的捷径数目就增多,网络中各节点的集聚效应就更明显,所以P值大小就可以反映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效果可通过小世界网络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来反映。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越松散,说明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越弱,从而导致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效果不明显;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越紧密,说明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越强,从而反映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效果越好。当P=0 时为规则网络,其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弱,不利于研究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当P=1 时为随机网络,其任意两个创新融合要素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但本研究中并不是任意两两要素之间都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不取P=0 和P=1 两种情况,而选择从P=0到P=1 之间的情况,即小世界网络模型。

综上所述,采用小世界网络模型研究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过程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可以清晰地从模型图中观察融合效果,从模型图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融合过程。

4.2.2 创新融合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

以小世界网络模型为基础具体分析各创新融合要素对创新融合的影响。其中,网络的平均度可称为融合广度,平均加权度可称为融合深度。借鉴刘凤朝等[25]的分类方式,可将创新融合要素分为以下4 种类型:高广度高深度类型,即涉及的创新融合要素多,融合强度也大;高广度低深度类型,即涉及的创新融合要素多,但其融合强度小;低广度高深度类型,即涉及的创新融合要素少,但其融合强度大;低广度低深度类型,即涉及的创新融合要素少,融合强度也小。将扎根编码得出的样本企业各创新融合要素根据式(3)(4)进行具体分类,如表4 所示。

表4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分类

再根据上述方式分类,将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坐标轴中加以表示,如图4 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相对融合广度(即相对节点度),纵坐标表示相对融合深度(即相对加权度);符号“*”代表节点;坐标点A~K分别对应为企业创新能力(A)、数字产品市场(B)、政府扶持(C)、数字技术创新(D)、技术创新战略合作(E)、协同创新平台(F)、资金与融资(G)、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H)、运作模式创新(I)、顾客资源(J)、数字信息(K)这11 个创新融合要素。

图4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区间分类

由图4 可知:在高广度高深度区间,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运作模式创新等5 个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相互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中,资金与融资为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化人才队伍、运作模式创新提供基本保障;数字化人才队伍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进行数字技术创新的基础;运作模式创新保证企业创新和数字技术创新的正常运作以及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因此,这5 个创新融合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起主要促进作用。

在低广度高深度区间,技术创新战略合作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必要资源,说明这一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较大;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信息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创新平台以及数据资源,说明这两个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过程中,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发挥的作用大于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信息。

在高广度低深度区间,数字产品市场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联系并不紧密,即数字产品市场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影响较弱;在低广度低深度区间,政府扶持、顾客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弱。即政府扶持要素与顾客资源要素的变化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影响不大。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可得出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网络结构,如图5 所示。其中,大圆代表11 个创新融合要素;小圆代表每个创新融合要素之下细分的各具体要素;大圆之间的边代表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合作关系。图中具体要素与标号对应如表5 所示。

图5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网络结构

表5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与标号对应关系

由图5 可知,在创新融合要素网络结构中,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运作模式创新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相对来说顾客资源和政府扶持与其他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较少;网络中存在节点度较大的节点,如资金与融资,说明其在推动创新融合过程中资金与融资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节点度比较小的节点,如顾客资源、政府扶持等,说明在推动创新融合过程时这些要素较为边缘化。

4.3 仿真验证

根据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结合MATLAB 仿真对样本企业的创新融合过程进行验证。由于该创新融合过程涉及的创新融合要素有11 个,根据复杂网络聚类方法可知,每个要素与其他4 个要素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最为合适[26],则可设N=11,k=4。创新融合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具体的细分过程如图6 所示。

图6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的动态融合过程

为便于研究,选取其中具有显著性特征的4 种状态进行分析:

(1)当P=0 时(见图7),该模型为规则网络,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长,各创新融合要素只能与其相邻的4 个要素之间直接产生联系,而不能和其余6 个要素直接产生联系,因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同时,该模型的聚类系数小,即聚集程度低,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者没有进行融合。

图7 状态一下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的融合过程(N=11,k=4,P=0)

(2)当P增大到0.1 时(见图8),该模型下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相较于P=0 时略有缩短,在P=0 的规则网络基础上断开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与数字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要素和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资金与融资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和资金与融资要素支撑了企业创新能力要素,但其余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如数字信息要素与运作模式创新之间要建立联系必须通过顾客资源要素、资金与融资要素才能实现;同时,网络的聚类系数略有增大,即各创新融合要素的聚集程度高于规则网络时的聚集程度,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出现融合现象。

图8 状态二下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的融合过程(N=11,k=4,P=0.1)

(3)当P增大到0.4 时(见图9),该模型下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相较于P=0 时有明显的缩短,在P=0.1 的基础上断开一些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并建立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素与运作模式创新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企业创新能力要素与数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协同创新平台要素与数字信息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等,因此,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同时,网络的聚类系数增大,各创新融合要素的聚集程度提高,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向中心融合的现象逐渐明显。

图9 状态三下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的融合过程(N=11,k=4,P=0.4)

(4)当P达到1 时(见图10),该模型下的网络为随机网络,其平均路径长度较小,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紧密,但由于随机网络的随机性,要素之间的连接不符合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P只能无限接近于1 但达不到1,故P=1 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图10 状态四下样本企业创新融合要素的融合过程(N=11,k=4,P=1.0)

根据从图7 到图10 的变化过程可知当,P值较小时,协同创新平台、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数字信息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由于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信息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相关资源,而技术创新战略合作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相关资源,因此在创新融合过程中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大于商业模式创新发挥的作用;当P值逐渐增大时,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运作模式创新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融合,而顾客资源、政府扶持、数字产品市场这3个创新融合要素较为边缘化,主要是辅助其他创新融合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融合,其自身在推动创新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换言之,网络中某创新融合要素能通过一定数量的中间创新融合要素与另一要素建立联系。而P的引入使网络中产生捷径,从而缩短平均路径长度,使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紧密起来,在P从0 增大到1 的过程中产生的捷径数目增多,网络中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集聚效应逐渐明显,因此,影响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各要素逐渐向中心聚拢,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5 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优化措施

根据创新融合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不同影响,可将影响较大的归为主要创新融合要素,即在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影响较小的归为次要创新融合要素,即在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

5.1 主要创新融合要素优化措施

在高广度高深度区间,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这5 个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影响力较强;在低广度高深度区间,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信息这3 个要素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影响力适中。因此,数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产学研融合。

5.1.1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企业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企业的很多活动都将难以开展,而融资是企业聚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企业可通过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务融资、海外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从而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提高融资效率。

5.1.2 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缺失人才会限制企业的创新发展,而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企业可设立人才引进制度,主要是通过内部员工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进行招聘;同时,企业应给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其制定专属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此外,企业可以与当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能力出众的数字技术人才。

5.1.3 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缺乏创新能力容易导致企业发展滞后,而提升创新能力是促进数字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政府应该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此外,企业应该强化员工的创新意识,把创新融入日常工作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人才、设备来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5.1.4 加强产学研融合

产学研融合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中,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承担着组织和推广的职能;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者,承担着孵化和培养的职能;科研机构作为技术的提供者,承担着开发和维护的职能。数字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整合企业资源,而科研机构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培养专业人才,二者优势互补,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或联合开发中心;另外,企业也可以与高校签订契约达成合作,以高校为依托,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高校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5.2 次要创新融合要素优化措施

在高广度低深度区间,数字产品市场要素对创新融合的影响力较弱;在低广度低深度区间,政府扶持、顾客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较弱。因此,数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适当优化产品市场结构、适度利用扶持政策、合理调配顾客资源。

5.2.1 优化产品市场结构

数字产品是数字企业的主要产品,优化数字产品的市场结构显得至关重要。数字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手段充分了解自身数字产品所处的市场环境,预测市场需求,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数字企业也应关注竞争者的动态,制定相应的战略,保持并不断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份额,进而在市场中维持竞争优势。

5.2.2 适度利用扶持政策

政府扶持是企业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但对企业的激励作用比较有限;同时,企业过多依赖政策扶持容易限制自我发展能力的发挥。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战略计划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经营绩效,加强自身独立性,避免对政府过度依赖;另外,企业的发展应建立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更好地了解市场,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5.2.3 合理调配顾客资源

顾客资源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包括顾客基础、顾客关系、顾客权益等,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与顾客有关。企业应该合理划分顾客类型,为不同类型的顾客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系统,从多个维度分析顾客信息,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并挖掘潜在顾客,开发新的顾客资源,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27]。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1)通过扎根理论层层编码,得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11 个创新融合要素,概括分类为创新要素和资源要素。其中,创新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和运作模式创新;资源要素包括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顾客资源和数字信息。创新要素与资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数字产品市场与政府扶持的双重作用下,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交叉影响,多个创新主体相互作用,最终实现顾客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2)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仿真过程中,当概率P=0 时,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聚集程度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没有进行融合;当P增大到0.1 时,各创新融合要素的聚集程度高于P=0 时的聚集程度,二者开始进行融合;当P增大到0.4 时,各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聚集程度也提高,二者融合的现象逐渐明显;当P无限接近1.0 时,创新融合要素之间的联系显著增强、聚集程度也明显提高,逐渐达到融合的状态。

(3)创新融合要素可分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和低广度低深度4 种类型。具体而言,资金与融资、数字化人才队伍、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对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影响力较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信息的影响力适中;数字产品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政府扶持、顾客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较弱。因此,数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分配更多精力进行资金投入、数字化人才资源协调,同时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源投入,合理调配顾客资源,准确利用数字信息,保持并不断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实现效益最大化。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提取的数字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要素较少且分析角度仍显单一,样本企业都是数字企业,缺少其他类型企业案例支撑,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论证各类创新融合要素的合理性,并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要素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从0到N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