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2022-09-30刘海鸥马士锦周颖玉苏妍嫄范力洁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创客分布式区块

刘海鸥,马士锦,周颖玉,苏妍嫄,范力洁,3

(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互联网+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秦皇岛 066004;3.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区块链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区块链+”在创新创业及人才培养领域的应用[1]。作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推动社会化进程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创客空间凭借独有的质量创新、资源整合、技术转移以及创业孵化等功能效应,正演变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在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但目前我国创客空间的人才培养面临学生个体“双创”思维不足、“双创”主体系统性问题和校企合作不足、联动不及时以及产权归属等困境[3],亟须开发新型的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代表,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与去中心化的典型特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1+N”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有利于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使信息流动通畅、快捷,便于分享和获取人才培养的经验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因此,本研究在分析我国高校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1 我国创客空间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1.1 个体“双创”思维制约人才培养发展

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仍存在不足。首先,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创新创业的最后结局是开公司创业、自己当老板;部分学生对创业只有三分钟热度,在某一时刻某个节点受到某种启发想去创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将此事搁置;还有很多学生虽有创业想法,但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实施[4]。其次,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虽然有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或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因各种理由错失了大量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而导致其对社会的了解不足,无法得到有关创新创业的确实可行的想法[5]。最后,高校虽然会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但高校学生并未有效地利用课程塑造创新思维、理论联合实际的能力较弱,阻碍了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

1.2 主体能力缺失阻碍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但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双创”师资匮乏以及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双创”人才的培养。首先,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1998 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代表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6]。20 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双创”教育,积极建设高校创客空间,但高校创客空间项目在落地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项目转化需要对创新创业政策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但许多院校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部门协调不充分,阻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部分高校管理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致使学校对创客空间的宣传不足,学生更多地需要通过外界的力量去实现创业想法,导致高校创客空间的发展迟滞[7]。其次,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多数高校教师缺乏成功的创业经验,学生不能从其身上获取提高自我创新水平的知识,加之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属于个性化较强的课程,但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课程效果较差[8]。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较为落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模式,期间穿插几个老旧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教学课程单调枯燥,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启发,也无法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1.3 创客空间的体系结构矛盾导致人才发展迟滞

创客空间应通过及时分享信息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所需资源,但高校内外部缺乏协调沟通,创客空间尚存在体系结构矛盾。首先,校内院系间交流不通畅。创客空间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不同院系的教师共同合作参与,但教师间信息交流较少,学院之间的政策、资源以及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阻碍了教师间的合作[9];创客空间不能起到有效的中介作用,不同院系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面对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要通过朋友牵线搭桥寻找搭档。其次,学校与学院交流不足。一方面,学院不能及时了解学校最新创新创业政策,导致学院创客空间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学校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缺乏解决院系创客空间不协调问题、关注学生创新障碍等方面的主动性[10],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校企之间交流不足。即便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但双方对合作关系认识不足,合作流于表面。企业相较于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把创客空间当作一种“应急空间”,不能有效参与学校创客空间的日常管理[11],校企之间交流闭塞,阻碍了“双创”人才的培养。

1.4 效益纠纷引发创客空间合作危机

在众创空间建设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意图通过创客空间来促进自身发展,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而高校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基本权益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利益,然而,创客空间产生一个成熟的创新想法需要一段时间,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实现企业与学校双方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向[12]。其次,存在高校人才在企业提供帮助下实现了创新想法但因合作双方信息记录不完整、交流闭塞,容易就项目的归属权、项目产生的收益产生冲突。校企合作是多方位合作,但在现阶段尚未形成多方主体协同联动的多元共治格局,如何划分多方的利益由此会成为关注和争论焦点[13]。最后,合作双方较少全心全意地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在多方合作体系下,每个个体都有核心技术,为了防止在合作过程中核心业务外泄,各合作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隐瞒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给创新创业项目的实现增加了难度。

2 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构建及人才培养机制

2.1 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的构建

“1+N”分布式创客空间是指在原有创客空间的基础上,根据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创建由1个学校创客和N个院级创客空间组成的“1+N”分布式创客服务模式[14]。该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全局统筹管理的能力,形成学生、创业导师、学校、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多主体协同的环链式创客空间,营造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N个学院创客空间既能单独运行,又能利用其共享性、聚合性、协同性实现与学校创客空间的整体运行,激发各参与要素的潜能、培育创客空间人才。针对创客空间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区块链所具有的技术特性及其在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方面的技术逻辑,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以下简称“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见图1),其中网络层和共识层为核心环节。分布式创客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参与主体间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能力,参与主体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信息交互、追溯查询,破除创客空间的人才培养瓶颈。

图1 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

(1)数据层:使用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和时间戳来保证整个数据中的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被追溯。

(2)网络层:本质上是P2P 网络,即对等计算机网络[15]。网络层中每个参与者地位相同,每个节点在享受其他参与者服务的同时向其他参与者提供服务,以此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

(3)合约层:主要体现了智能合约这一重要内容。智能合约使得众创空间各参与主体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实现有效且可靠的交易[16]。智能合约内容具体包括协议条款、脚本代码以及自动实现等环节。各参与主体根据提前约定好的协议条款,在系统中制定脚本代码,当条件达成时交易自动实现,有效减少了交易成本和提高了交易效率。

(4)共识层:主要包括共识机制。通过投票在各节点选出对每一个节点都有利的方案,推动学校、学院、政府以及企业等多主体共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想法的落实,实现多方共赢。

(5)应用层:实现分布式创客空间的应用,推动创客空间的信息共享。

2.2 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

为确保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要构建分布式创客空间,充分串联参与主体,提高各节点之间的交流能力。在创客空间的新模式下,从创新创业体系、学生课程体系以及基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得高校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加良好的创业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共识机制的保证下,可以确定分布式创客空间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保证各节点之间是相互信任的。

1.学生明确体育训练目的,形成正确的体育训练动机。体育训练的目的与体育训练的动机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应重视加强体育训练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启发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只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训练动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1 分布式创客空间

分布式创客空间由1 个校级创客空间和N个院级创客空间组成。其中,校级创客空间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及时获取企业资源及政府的实时动态,积极协调各参与主体;院级创客空间则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基于学科特点建立专业的平台,及时更新学院创客空间的人才储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区块链的作用下,创客空间网络中的各节点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院级创客空间的发展不会受到高校的制约,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自我发展。在此模式中,创客空间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获取者[17]。新模式下的分布式系统中,每个创客空间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层实现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在平台上公开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合作协调性,提高沟通流畅度。但是,该培养机制下区块链的公开不是没有隐私的公开;同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而是一种多中心共存的模式[18]。多元主体下的创客空间要利用好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共同培养“双创”人才,建成完整的分布式创客空间。

2.2.2 基于创客空间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高校要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分布式创客空间增强校内创新创业氛围。学校与学院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团队,利用区块链建立导师数据库,汇集校内优秀导师以及创客空间其他节点中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二是进一步健全学生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创客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试卷和论文中,更要通过分布式创客空间进行实践。可通过开设形式、内容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邀请校外导师授课、培训,促使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课堂中所学知识的用途[19]。三是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创客空间各节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并确保有关交易数据可靠且有效,采用数据时间戳技术避免数据遭到篡改,提高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度。参与节点通过共识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而去中心化系统中的共识节点本身是自利的,因此最大化自身收益是其参与数据验证和记账的根本目标[20]。

2.2.3 基于分布式创客空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分布式创客空间中,各节点共同促进数据层的建立。在数据层中,分布式记账完成记录信息加工后加上时间戳、产生区块数据,由此在区块链中建立完整有效的数据库。学生可以在数据库中追溯查询到可靠、有效、覆盖面广的历史创新创业经验,并借鉴、汲取相关经验和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可通过个节点之间共享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队友参加创新创业的比赛,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分布式创客空间有利于高校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具体而言,通过链接高校、学院以及企业等建立导师库、项目库、资源要素库等数据库[21],如将创新创业行业专家、创新创业实战专家等纳入导师库,便于学生根据不同主题的创新创业活动在相关数据库中匹配合适的导师,并从项目库和资源库中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

2.2.4 基于创客空间建立创新创业的共识机制

3 实例研究——Y 大学创客学院人才培养实践

为了验证分布式创客空间的有效性,本研究以Y 大学创客学院为例进行分析。依托Y 大学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区块链专业人才、智力与科技资源,Y 大学创客学院结合当地创新创业要素打造了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1 所校+n个学院”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应用效果显著,人才培养率显著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Y 大学创客学院的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创客空间体系趋于完善

在探索学校、学院多元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Y 大学创客学院进一步完善新模式下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创客学院与学院创客空间多元主体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互补优势,形成“多元一体、校企共建、协同创新”格局,推动“专创、科创、产创、思创”高效融合,融合已有和已规划的“双创”教育、科研、实践空间,不断更新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库、项目库、资源要素库,建成了融合“双创”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实践体系、孵化服务体系为一身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如图2 所示。

图2 Y 大学创客学院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结构

3.2 创客空间主体能力得到提升

Y 大学创客学院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生的普遍认可。Y 大学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分别与多家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协议并挂牌共建。近两年的实践效果也表明,Y 大学创客学院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交流互通,通过积极邀请优秀“双创”人才进入校园,与学校教师积极合作,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实现“双创”资源有效分配,推动多个创新主体投入产出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综合效率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障了创客空间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层促进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且溯源可追踪特性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创客学院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课程、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等,从而促进了创客空间内的合作创新,提高了协同创新效率。

3.3 学生“双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Y 大学创客学院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培养了学生从专业技能、技术开发到创新应用和创业实践的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自2018 年以来,Y 大学创客学院通过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育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创新创业活动,截至2021 年6 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覆盖率为97.5%,共承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8 项(国家级项目17 项、省级项目33 项),项目共累计有450 余人次参与,超过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总数的80%[23]161-181。在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的支撑下,Y 大学创客学院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智能车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截至2021 年6 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覆盖率为97.5%,共承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8 项(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33 项),项目共累计有450 余人次参与,超过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总数的80%获奖75 项,其中本科生获奖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45.4%[23]161-181。通过各类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Y 大学创客学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跨学科跨层次交流、项目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4 毕业生创业实践与就业质量得到改善

Y 大学创客学院通过分布式创客空间多元协同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不断提升毕业生创业实践与就业质量,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部分毕业生经过在Y 大学创客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已具备创办企业的能力,在互联网信息化、医疗电子器械和智慧健康产业等领域进行创业。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提供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Y 大学创客学院毕业生的中期发展情况较好,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月薪从2015 届的4 273 元提升至2017 届的5 712 元,高于Y 大学2017 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5 273 元)[23]161-181,薪酬水平显著提升,从市场价值的角度来看,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上升。根据笔者走访座谈和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用人单位对Y 大学创客学院毕业生的职场表现评价颇高,认为其创新思维活跃度较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同时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等。

3.5 成果受到国内高校广泛关注与推广

Y 大学创客学院的分布式创客空间新模式受到了国内多所高校的关注。Y 大学创客学院的3 名创新创业导师先后受邀在本校教师培训会、教学沙龙、新教师入职培训等活动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分享。与Y 大学合作企业多次将Y 大学创客学院的分布式创客空间成果在杭州、哈尔滨、青岛等城市的创新创业培训会上进行推广,先后有多所国家重点、省重点骨干院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到Y 大学交流学习经验,且一致认为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值得借鉴与推广。目前,Y 大学创客学院的众创空间人才培养机制相关成果已推广应用到当地部分高等院校,并将为更多其他高校的创新创业服务提供参考借鉴。

4 结论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和数字信息时代对“双创”教育变革的诉求,搭建效率高、流通快的高校创客空间是必要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创客空间的搭建将有效地促进各高校之间的资源调动,Y 大学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区块链研究所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结合当今创客空间的发展趋势,推行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人才数据层、网络层、智能合约层、公式层以及应用层5 个层级。通过构建区块链数据库,便于学生从中收集准确完整的数据;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所创建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环境;结合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特点,保证各节点之间相互信任,以此保证基于区块链的“1+N”分布式创客空间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分布式创客空间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发挥了高校学生、创业导师、学校、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多主体的潜能,厘清了合作各方的利益界限,显著提升了协同创新效率,最终多层次、多维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新素养,改善毕业生创业实践能力与就业质量,为我国高校创客空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然而,虽然区块链技术得到国家大力推动,但创客空间部分参与主体对该技术了解甚微,从而加大了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创客空间的难度,而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创客空间平台尚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创建分布式创客空间生态系统[24],因此,各参与主体应积极掌握区块链知识,推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分布式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实。

猜你喜欢

创客分布式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