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人孤独感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以大连城市社区为例

2022-09-30关持循郑舒影张子扬马浩然姜宇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条目中老年人

关持循,郑舒影,唐 远,张子扬,马浩然,姜宇婷

(大连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5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8%。中老年人作为社会、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其生活质量、提高其身心健康程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孤独感是目前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现存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孤独感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别,但对孤独感突出特征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孤独感体验是一种负向情绪状态,是一种个体主观上消极的、不愉快的自我体验[1]。孤独感水平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2-3],对中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4]。

大连是全国人口深度老龄化城市之一[5],研究大连市区域性中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区域性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5月至7月(新冠疫情低风险时期),现居大连市市内四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年龄≥45岁,自我认知能力清晰的中老年人群。本次共发放问卷492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8.6%。

1.2 研究方法

参照RUSSELL等[6]编制的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3)(第三版),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受试者对于社会交往的渴望以及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在东西方文化下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量表内容包括:(1)基本状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共居状况、自理状况、养老经济来源、子女数、与子女亲密度、婚姻状况。(2)孤独感评价,共包括20个条目,其中9个题目采用反向措辞描述、11个题目采用直接措辞描述。量表按照“从不、很少、有时、一直都是”划分四级,依次计为 1~4 分, 反向条目相反。量表条目相加分数为孤独感总分,总分范围为 20~80分,分数越高代表孤独感程度越高,对应评价级别为Ⅰ~Ⅳ级,其中,Ⅰ级(<34分)、Ⅱ级(34~49分)、Ⅲ级(50~65分)、Ⅳ级(≥65分)[8]。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大连市市内四区中老年人群发放问卷,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缺失、问卷条目完整率不足100%、答案随意填写、回答问题有矛盾情况等作为无效问卷判定标准。调查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本课题组成员,在发放调查问卷前均取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两人共同录入,两人独立核对,保证数据录入准确性。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s描述分数,以t检验比较两组均数,以方差分析比较多组均数,若总体比较结果显著,则采用TUKEY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孤独感评分的影响因素,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485位中老年人,年龄以45~75岁为主;男女比例相当,男性占48.7%,女性占51.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占45.4%,初中及以下者占54.6%;68.5%的人已婚;月收入5 000元以上者占37.3%,5 000元以下者占62.7%;44.5%的人能够完全自理;80.8%的人居家养老;41%的人和老伴一起生活;45.4%的人有2个子女;38.4%的人与子女亲密度较高;60%的人会使用手机。

2.2 大连市中老年孤独感现状

孤独感最大值63分,最小值20分,总体均值为45.33±8.67。在各级孤独感者中,Ⅱ级孤独感者所占比例最高,约占49.1%(238人),其次为Ⅲ级孤独感者,占36.3%(176人);Ⅰ级孤独感者占14.6%(71人),Ⅳ级孤独感者0人。

2.3 孤独感影响因素

2.3.1 不同维度对孤独感的影响

参照孤独感的三因子模型,孤独感20个条目可分为集体联结、关系联结、疏离感三个维度[9]。各条目及维度对孤独感影响重要性(由上至下)及每个条目中各等级选择人数占比见表1。疏离感为正向计分,1分表示“从不”,2分表示“很少”,3分表示“有时”,4分表示“一直”。集体联结、关系联结维度均为反向计分,1分表示“一直”,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很少”,4分表示“从不”,这两个维度涉及条目对孤独感影响较大,中老年人对集体联结、关系联结维度涉及的问题如“性格友好、自己是朋友群中一员、被理解、与周围人融洽”等选择“很少、从不”的占比总和均达到50%以上。

表1 孤独感各维度人数占比

续表

2.3.2 不同状况的中老年人孤独感

(1)以不同状况作为自变量,以孤独感作为因变量,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职业、婚姻状况、共居状况、自理状况、养老经济来源、子女数、与子女亲密程度以及是否会使用手机的中老年人孤独感情况,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状况的中老年人孤独感分析表

续表

(2)参考相关孤独感影响因素资料,分别将年龄、性别、养老场所、养老经济来源、子女数、与子女亲密度、共居状况、婚姻状况以及是否会使用手机这几个自变量代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养老经济来源、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婚姻状况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P<0.05)。具体而言,与退休金养老的中老年人相比,以房养老者孤独感显著增加;与子女疏远者相比,与子女非常亲密者孤独感显著降低;与已婚者相比,离异者孤独感显著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与45~50岁人群相比,75岁以下(51~74岁)人群孤独感显著降低。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孤独感状况

由图1和图2可见,中老年人孤独感总体均值为45.33±8.67(疫情低风险、城市刚刚恢复正常流动时期),其中,49.1%中老年人处于Ⅱ级孤独(孤独体验明显),36.3%中老年人处于Ⅲ级孤独(较为强烈孤独体验),14.6%中老年人处于Ⅰ级孤独(轻微孤独体验)[10]。与王予等[11]对大连市中老年人孤独感研究结果——“Ⅱ级+Ⅲ级”孤独感比例为(57.7+36.0)%相比,本次调查结果“Ⅱ级+Ⅲ级” 孤独感比例(49.1+36.3)%稍低。可见,在疫情高风险时期刚刚过去的短时间内,中老年人群体孤独感状况与以往正常无疫情状况相比持平或稍低。与蒲城城、王梦雨、柴枝楠等研究相一致,即多数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呈现长期性(特质性)孤独特点,而疫情带来的孤独感增高等心理问题[12-14]可呈现一过性、情境性的特性,通过良好、及时的干预有望获得良好恢复。

由表1可见,有一半以上(57%~60%)的中老年人在集体联结维度“认为自己性格友好、是朋友一员、与人有共性、与人融洽”中表现很少或从不;约一半(50%~57%)的中老年人在关系联结维度“与人亲近、有人可以说话、被理解、被帮助、能够找到同伴”方面表现很少或从不。可见,目前大连市部分中老年人孤独感较为明显或突出。相关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性格孤僻、与人疏离感等这些常见表现,与其社会隔离、个人经历、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抑郁等心理因素相关[15-16]。针对目前中老年人孤独感现状,社会、家庭、养老机构等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利于减轻社会隔离、改善认知障碍、减轻抑郁的中老年人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理解与关注,帮助中老年人减轻或战胜孤独。

3.2 中老年人孤独感相关影响因素

由表2可见,职业、月收入、自理状况、养老经济来源、婚姻状况、子女数、与子女的关系、共居状况、是否会使用手机这些条目,均是影响中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这与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11,17]。结合表3,要重点关注无退休金养老、与子女亲密关系一般或疏远、特殊婚姻状况的中老年人群。

3.2.1 继续推进养老金制度发展,提高社会支持

以房养老的老人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以退休金养老人群,没有退休金养老的人群更容易感觉孤独,这与目前研究结果一致[18]。孤独感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孤独感评分越低,这与中老年人退休金经济来源是否独立更为相关[19],养老金制度的大力推行,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在促进中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党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指引下,各地不断发展、完善养老金制度,如调整、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全面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切实增进民生福祉[20-21]。

3.2.2 促进子女与老人亲密联结,提高家庭支持

无子女的人,其孤独感显著高于子女数为2或3的人,与子女关系亲密会使孤独感水平显著降低,这与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8]。基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文化背景,部分城市中老年人退休后,告别众多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小家”,一时还不能完全地接受和适应,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忙或长期居于国外等原因,与老年人长期分居两地,缺乏联系与交流,也会引发中老年人孤独感。子女肩负充实中老年人精神、情感需求的重任,子女应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多关心父母日常起居生活,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孤独感现状。社会层面应多开展服务活动,关注失独、空巢老人,填补其子女缺失所带来的孤独感。

3.2.3 关注中老年人群伴侣状况,增进家庭情感陪伴

与已婚者相比,其他婚姻状况者的孤独感均不同程度增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婚姻状况对于心理孤独感的影响显著,婚姻状况越好,孤独感越弱[22-23]。年老有“伴”是一个人晚年幸福的保障,不良的婚姻状况如丧偶、离异等会使人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及心理问题,孤独感就是其中之一[24]。离异、丧偶中老年人群的孤独感问题更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促进中老年人陪伴服务产业发展,对于提高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减轻孤独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孤独感明显或突出的状况下,应充分重视社会、家庭对中老年人的精神支持,推进养老金制度发展,增进子女与老人的联结程度,促进婚姻完善,提高独居、自理能力降低人群的社会服务水平,减轻中老年人孤独感,全面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条目中老年人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