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智能财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2021年调查问卷数据的例证

2022-09-30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吕晓雷

会计之友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功能模块财务人员对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杨 寅 刘 勤 吕晓雷

一、问题提出及调查背景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正冲击着财务工作的组织、人员、流程、职能和模式。2022年,《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强调,智能财务等理念以及财务机器人等自动化工具得到应用,优化了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拓展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提升了会计数据的快速获取与处理能力。智能财务研究已经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得到了广泛关注,不管是智能财务建设的体系架构,还是智能财务的应用实践,都产生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智能财务让企业交易数据和经营数据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加强企业与市场环境的数字化连接,借助数字预测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依靠数据价值给予业务发展更多维的空间,通过财务数字化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新技术创新迭代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智能财务已从理论研究延伸到了应用实践落地,进入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财务部门已经开始将会计核算、会计报告、费用报销、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业财融合等财务职能与新技术相互融合,探索与落地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虽然我国企业智能财务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起初阶段,未能全面实施,但不可否认,大量中国企业的部分财务职能已经具有智能化特征,取得了一定的智能财务应用效果,并开始考虑财务职能全面智能化。

为了让理论界和实务界更加全面地了解智能财务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我国企业财务职能应用智能技术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智能财务在我国财务部门成熟应用场景的特点,为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提供参考数据和建设依据,推动中国企业智能财务的建设和发展,智能财务研究院开展了“2021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活动,本文就是以此调查活动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调查问卷共设置了28个问题,采用单选、多选、矩阵打分、矩阵量表等多种选择、打分题,以及部分填空等开放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和分析企业财务智能化的现状。

从2021年10月28日开始到11月9日截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在问卷网发布调查问卷,并通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及智能财务研究院14家成员单位的相关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发放问卷,共收到1 901份样本,最后根据分析所需和一定规则筛选出有效样本1 730份。

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对智能财务的认知与应用

2021年,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相比2020年有较大提高。有35%的调查对象对企业财务信息化非常熟悉,50%的调查对象比较熟悉,2020年这两项数据则是33%、45%。从不同维度分析,熟悉程度与职位层次、学历、工作时间、企业人员规模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

与2020年调查数据相比,2021年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可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需要自动化,其中有39%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全面自动化”,59%的认为“至少半自动化”。在智能化改革的进程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人们逐渐从至少半自动化的要求逐渐转变为需全面自动化。

2021年,45%的调查对象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33%则认为“部分使用即可”,与2020年的数据相比,前者微增2%,后者降低了11%。有22%认为“只要能自动化,使用什么技术无所谓”。可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分歧。

2021年,8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这也是业界的主流观点,但低于去年的92%;两年均有3%的调查对象选择“取代人类专家”。

2021年,52%的调查对象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35%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必须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数据看这种观点两年基本持平。同样保持不变的还有81%的调查对象认为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是“标准化和个性化并重”,13%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提供“标准化服务”,只有6%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

89%的调查对象认为实现智能财务需要“从管理和组织上巨大变革”,9%的调查对象认为只要“从技术上改变”,两年持平的数据表示在这一选择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二)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按具体职能来区分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信息系统超过90%的比率已经得到普及,其余职能两年数据相比则是有微小的变动,最多为4%;从分布可以看出,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以50%左右的应用比率较为普及,受到企业所在行业、地域、规模、所有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另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平均应用了4.11个管理信息系统。上述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三)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采用情况、智能化程度及提升迫切程度

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从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业务环节智能化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如图1所示。各功能模块采用程度最大的是会计核算(3.69)、费用报销(3.21)和发票管理(3.09)模块;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是会计核算(3.13)、费用报销(2.82)和银企互联(2.75)模块;智能化提升迫切程度最高的是会计核算(3.83)、费用报销(3.73)和合同管理(3.73)模块。不难看出这些应用领域与业务发生的频率有着广泛的联系。

表1 企业已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单位:%

同时,从调查结果中看到,目前智能化程度不高的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需求也比较迫切,比如投融资管理、对标管理等。

(四)企业各项技术的采用及规划情况

在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时代,由于其迭代的速度和相应的支持资源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应用动力和领域也不同,如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通过企业的应用计划和规划,可以看到不同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成熟度。

通过表2可以看出,企业已经采用最多的技术是依次是电子发票(57.92%)、移动互联网(49.71%)和移动支付(44.62%);近期内打算采用最多的是会计大数据分析(51.73%)、数据挖掘(47.86%)和电子会计档案(46.3%);采用最少的技术是数字孪生(6.65%)、机器翻译(8.09%)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7.63%)。

从近期内打算采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电子会计档案这三项信息技术均作用于支撑企业通过大量的数据而有效提升决策质量,与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五)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通过表3可以看出,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27%)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21%)被认为是本次调查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同时,也可以看到2020年和2021年的数据波动不大,且未出现认识高度集中的选项,说明智能财务仍旧在探索阶段,虽然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需求及应用,智能财务主要收益基本保持一致。

(六)企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通过表4可以看出,“领导或管理层实施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决心”(4.41)、“领导或管理层对智能财务的价值认识”(4.37)、“企业信息化基础”(4.09)是本次调查得出的企业推动智能财务建设的最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21年比2020年的共识度有所提升。从关键因素的调查指标来看最重要的是“组织因素”,也看到了各调查指标的题项内容差异程度并不大,因此企业推动智能财务建设是一项影响面广泛的系统性工程。

四、调查结果差异性分析:基于2020年和2021年的调查数据

纵观2021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与202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既有相近的结论,也有差异性的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有所提升。2021年在“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两个选项的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33%和45%提升到了35%和50%,整体上提高了7个百分点。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的背景下,财务人员越来越重视财务信息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更加关注企业财务信息化在当前以及未来走向智能化的可能性。因此,2021年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相比202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图1 所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采用情况、智能化程度及智能化提升迫切程度

表2 企业对各项技术的采用及规划情况 单位:%

2.调查对象对财务信息处理方式的全面自动化需求有所提升。2021年在“需全面自动化”选项的占比由2020年的34%提升到了39%,而“至少半自动化”选项的占比由2020年的65%降低到了59%。企业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更需要借助智能技术完成相关财务职能工作,对财务信息处理方式需要全面的自动化能力。因此,较2020年相比,在财务智能化建设进程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财务人员逐渐从至少半自动化的要求逐渐转变为需全面自动化。

3.调查对象对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需求整体上有所降低。2021年在“必须大量使用”和“部分使用即可”两个选项的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43%和44%提升或降低到45%和33%,但这两项整体上降低了9个百分点。企业在财务智能化应用过程中对所使用智能技术的要求在降低,在对财务职能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所使用智能技术需求的调查数据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不再关心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只要能够使财务自动化和智能化,任何相关的智能技术都可以使用。

4.调查对象对智能财务背景下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在“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和“以人为主,智能计算机只是辅助而已”两个选项的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92%和5%降低或提升到85%和12%。企业在财务智能化应用场景中,财务人员已经认识到传统基础交易工作可以大部分交给智能计算机来处理,但是对于分析、决策、预测、分析、控制、评价等高附加值财务工作仍然需要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智慧。因此,相较2020年,调查对象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计算机“取代人类专家”和“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的比重都略有下降,认为“以人为主,智能计算机只是辅助而已”的比重略有增加。

表3 企业智能财务建设带来的主要收益 单位:%

表4 企业推动智能财务建设的关键因素

五、调查发现及启示

(一)调查发现

1.智能化背景下不同岗位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具有一定差异性

智能化背景下财务信息自动化处理能力是财务人员重点关心的话题之一,98%的调查人员认为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需要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本文也分不同财务岗位对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其中,财务报告、成本管理、税务管理、投融资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岗位的财务人员认为财务信息处理方式需要100%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投融资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岗位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全面自动化的比例需求最高,税务管理、成本管理、外部审计、会计核算、内部审计等岗位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全面自动化的比例需求最低,而最高的资产管理岗位与最低的税务管理岗位全面自动化的比例相差26个百分点,至少半自动化需求的最高岗位税务管理与最低岗位资产管理的比例相差26个百分点。虽然不同岗位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需要差异性很小,但全面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需求差异性较大,也体现了不同财务职能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能够落地应用的可能性。财务信息处理方式为少部分自动化即可的岗位需求差异性较小,主要体现在管理报告和外部审计两个岗位,这两个财务岗位职能智能化实现难度较大,因此财务人员认为少部分自动化即可。

2.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采用程度及其智能化程度与智能化提升迫切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采用较为全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会计核算、费用报销、发票管理、合同管理四个功能模块的采用程度最高,而对标管理、投融资管理、经营决策管理等功能模块采用程度相对较低。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智能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与各功能模块采用程度基本一致,充分说明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采用程度较高的各功能模块智能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但调查结果显示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采用程度高于智能化程度,说明这些功能模块要想大量实现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智能化提升迫切程度整体上明显高于采用程度及其智能化程度,说明企业希望更多的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能够实现智能化,从而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基础交易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高附加值财务工作。并且调查结果显示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智能化提升迫切程度趋于一致性,说明企业对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都有较为迫切的提升智能化程度需求。

3.企业对各项技术的采用及规划需求整体较低

信息技术的采用对智能财务的建设及其应用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29项技术的调查可以发现,调查对象所在企业对这29项技术均有应用及规划需求,其中电子发票和移动互联网两项技术的采用超过了50%,但有20项技术调查对象所在企业采用均低于20%。调查结果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信息技术在调查对象所在企业采用情况较低,将不能更好地支撑智能财务建设及其应用。这些采用排名靠前的技术对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使用商品化的软件或产品,而非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使用的技术,诸如深度学习、财务知识图谱、智能流程自动化等技术采用情况较低。与此同时,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短期内计划采用29项技术的比例位于30%到50%之间,结果相对集中。而对于29项技术不打算采用的调查结果显示,已经采用结果比例较低的技术,调查对象所在企业不打算采用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充分说明了财务人员对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未能认识到技术对智能财务建设及其应用的重要作用,智能财务之智能思维还需要在广大财务人员中进一步加强。

4.企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更加全面

企业智能财务建设及其应用的实现是由多关键因素共同推动,2021年的调查通过技术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财务因素4个维度17项展开。发现4个维度的关键因素推动企业智能财务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其中组织因素选项重要性最高为4分(满分为5分),最低的财务因素为3.86分,技术因素和人员因素分别为3.93分和3.88分。本次调查的17项关键因素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为“领导或管理层实施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决心”(4.41)、“领导或管理层对智能财务的价值认识”(4.37)、“企业信息化基础”(4.09),充分说明调查对象对所在企业智能财务建设组织因素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要以已有的信息化为基础开展智能财务建设。但纵观这17个调查选项,调查对象整体认为“新项目预算的执行能力”在关键因素中重视程度最低(3.89),与重视程度最高的关键因素4.41的差距相对不大,说明智能财务建设推动的关键因素更加全面,并不能由几个重要关键因素就能决定,而是一个系统性推动过程,考虑多种关键因素的共同推动作用。

5.智能财务背景下财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方向需要更加全面

智能财务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给财务人员带来难得一遇的机遇的同时,也将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基于此,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显得至关重要,而财务人员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快速适应智能财务建设和应用也是本次调查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现调查对象中有56%的人选择了“学习”,虽然学习是一个宏观抽象的概述,但是对财务人员认识、了解智能财务将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业财融合”“人工智能”“新技术”“管理会计”等提升自身能力方向是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学习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智能财务在帮助财务人员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向管理会计转型也是多数调查对象达成的共识。

6.智能财务背景下企业应用实践会有更多的担忧或顾虑

智能财务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了价值创造的可能,也为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不可否认,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引起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的担忧或顾虑。通过调查发现,“安全性”是调查对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企业财务工作是相当严谨的一类工作,财务数据、财务职能都需要在确保安全的环境下开展具体工作。与此同时,“失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基础”“资金投入”“实施效果”“人员素质”等因素也是调查对象主要担忧或顾虑的问题,诸如智能财务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财务人员对“失业”的担忧;企业在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如果未能达到“实施效果”,将会进一步影响财务转型升级。

(二)调查启示

1.各类技术将更全面地为财务工作所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各类技术在各行各业已经广泛应用。虽然本调查结果显示新技术在企业采用的比例不算太高,但考虑到智能财务在我国目前还是初始阶段,并且大量新技术被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所认识的程度尚浅,但不可否认这些技术的价值作用已经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得以验证。各类技术在财务工作中应用,使会计核算、会计报告、费用报销等基础交易工作更加自动化和少人化,而使财务的计划、评价、控制、分析、预测等场景的工作更加智能化。各类技术为财务工作所用将在释放财务人员工作强度的基础上,为企业基于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财务人员对新技术的认识更加全面,各类技术也将在智能财务背景下更全面地为财务工作所用。

2.智能财务将加速财务人员自身能力升级

新发展、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加速人们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需要不断提升各种能力以应对新的状态。智能财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对其是既陌生又希望积极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在精通已有财务知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学习“智能”相关的能力知识。因此,财务人员通过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思维,以及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经营决策等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应对智能财务建设及其应用对财务人员的冲击。从传统的财务核算到引入财务机器人实现财务自动化,再到财务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只是智能工具的优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无法完全取代财务人员的综合处理和判断能力。随着智能财务应用的深入,财务人员通过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得以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智能化背景下财务转型升级。

3.智能财务将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智能财务给企业带来的诸多收益已经得到财务人员的广泛认可,本次调查列出的9个收益均得到调查对象的一定认可。由表3可知,智能财务带来的各项收益较为分散,排名收益第一的“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也仅得到27%的认可度,但“协助财务人员完成决策支持和经营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支撑企业快速扩张”等收益的认可度均不超过10%。但随着智能技术创新迭代和应用场景不断落地,企业的财务智能化应用程度加强,智能财务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预期收益,尤其是基于财务价值链如何为企业赋能管理、创造价值将可能实现。虽然智能财务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可以预见的收益,但是想让更多的收益落地需要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诸如技术、组织、人员、流程、战略等共同建设才能实现。

4.智能财务建设使企业注重会计科技的输出应用效果

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及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认为,智能财务带来的企业收益主要集中在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不仅提升企业内部体验,也要提高生态圈的外部体验。企业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与应用实践中,在关注企业本身战略发展和内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应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供应商联系,根据客户和供应商需求,使用会计科技设计流程方案,加强客户和供应商的体验感。这与“双循环”的概念不谋而合,使智能财务服务企业内外双循环,从而创造企业价值。

5.智能财务工作模式将会稳步走向“人机协同”

智能财务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完成复杂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通过将智能机器和财务人员组成的人机协同体系,不断替代、模拟、扩大、延伸财务人员工作,从而实现业务支持、管理决策等价值创造工作。尽管智能机器可以替代部分财务人员工作,体现感知智能和运算智能的优势,但是财务人员在知识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此,智能财务的工作模式不会也不可能完全由智能机器所取代,而是在一种充分发挥智能机器和财务人员各自优势的前提下,以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模块财务人员对象
神秘来电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基于ASP.NET标准的采购管理系统研究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M市石油装备公服平台网站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