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伏古树救治和复壮技术初探
——以济宁市300余年古流苏树为例

2022-09-28王华军

国土绿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济宁市古树名古树

王华军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绿色文物、是树种资源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古树名木对生物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园林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自身立地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古树出现倒伏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制订科学方案和保护措施,运用技术手段,对倒伏古树进行救治和复壮,恢复古树景观效果,更能发挥古树的综合效益。

一、济宁市倒伏古流苏树救治

流苏树是木犀科流苏树属的植物,俗称六月雪。据《济宁直隶州续志》记载,清末时的“荩园”是济宁市38处著名园林之首。园内现存的两株古流苏树,植于清朝乾隆年间,树龄均已超过300年。古流苏树不仅见证了济宁市园林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其中一株古流苏树树高15.8米,枝下高3.6米,胸径48厘米,冠幅东西长10.2米、南北长9.6米。在2021年持续强降雨的恶劣天气下,这株古流苏树突然倒伏。事情发生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倒下的古树进行临时保护,避免其在阴雨天气下发生二次损害。为确保救治效果,救治方案经过专家多次论证,采取对树干扶正、修剪枝条、根部消杀、设立固定支架等措施,同时增施生物菌肥、喷施叶面肥、树体营养输液,改善根部透气环境,为古树提供良好生境。

二、造成古树倒伏的原因分析

土壤密实度过高。流苏栽植区域为开放空间,人流密集,活动量大,保护措施不到位,仅有围栏保护,且空间较小,仅相当于树冠外围投影面积的四分之一。古树周边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地上与地下部分气体交换,古树根系环境透气性差。

光照因素影响。由于树木生长的向阳性,导致该树木偏冠严重,造成树冠重心倾斜,南重北轻,缺少有效支撑。

天气因素影响。2021年,济宁市汛期降水分布不均、强度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日照时数偏少。全市总降水量837.8毫米,较常年同期(476.4毫米)多361.4毫米(75.9%),较2020年同期(550.5毫米)多287.3毫米(52.2%)。汛期出现济宁市范围大风天气4次,极大风速28.8米/秒(风力11级)。汛期出现明显降水过程20次,其中较大范围暴雨过程11次。过程降雨量200毫米以上15站次,100毫米以上402站次,50毫米以上720站次。

倒伏后的流苏树体

连续强降雨天气造成土壤饱和,根系附着力降低,再加上伴有短时大风,造成古流苏树的意外倒伏。

立地环境影响。倒伏的古流苏树栽植在裸露地,主根系不发达。土壤为潮土、厚度中等,偏碱性。地势平坦,没有排水系统,自然渗水,易积水。

三、救治原则

专业性原则。相关部门联合古树修复专家召开座谈会,制订修复救治方案,聘请全国古树名木修复专家进行会诊,对古树进行紧急抢救,避免对古树造成二次伤害。

立地保护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派专人驻地督导古树修复和保护工作,积极对接协调相关部门,给古树修复专业队伍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信息畅通原则。积极协助电视台开通云直播,及时发布古树修复的实时进展。

四、救治措施

树干扶正。制订古树扶正方案,由现场古树复壮专家统一调度。在保护其他古树的前提下,根据古树栽植位置及现场作业环境合理选择吊车位。在吊装时,对吊点位置进行保护。用草绳缠绕吊装树干2圈外面再用多个竹片进行包裹,起吊时采用吊带进行捆绑吊装,防止损坏古树树皮。吊点位置选择在平衡点稍上树冠开阔位置,使得古流苏树在完全起吊后能够竖直。吊起后在原来的位置进行扶正栽植,向阳朝南,与原方位保持一致,朝南树冠较重,栽植时适当向北倾斜。古树回填营养土后及时在不同方位打缆风绳固定。

修剪枝条和根系。对古流苏树加以修剪,修剪时考虑保持整体树冠平衡、控制古树整体高度、利于树木生长、树体稳固等因素。对于主干、大枝直径有三分之二以上被折断、撕裂的,从撕裂、断裂伤口下10厘米处截断;小于直径三分之二以下被折断、撕裂的枝条,根据实际情况短截,截面略斜向下,不积水即可。与倒伏方向相对一侧的古树根系由于受恶劣天气瞬时巨大风力的挤压撕扯受伤严重,应适当修剪受损根系。

伤口处理。截面树皮部分涂抹伤口愈合剂保护,木质部涂抹熟桐油密封防腐,外套锡箔罩。撕裂面涂抹伤口愈合剂后,实施打箍固定,在树箍内部加橡胶衬垫物。然后将两个半弧固定件用螺栓连接,以便随树木的加粗生长而逐渐放松。

根部消杀。用杀菌、杀虫混合粉剂稀释喷施根系,同时配制生根剂,采用对古树有良好促进生根作用的发根药剂,按800—1000倍的药液进行稀释,将生根剂喷施根系并浇灌到古流苏树的植株根部,以确保古树的迅速生根且生根量多。这样既能消杀、除虫,又能为古树复壮。

增施肥料。对古树增施生物菌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根系,抑制土壤中病菌及有害微生物繁殖,增强固氮、解磷、解钾作用,活化土壤。对树冠喷施叶面肥和树体营养输液,促进古树根系发达,能在主根周围快速形成大量爆发式新生毛细根,形成新生主根。增强光合作用,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新芽、新叶生长。

架设喷淋系统。古树扶正发生在9月份,温度较高,根系和枝条部分损坏,树下的土壤水分散失及蒸发严重。为了保证古树的成活,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对古树进行喷淋,往树冠及枝叶上进行喷雾。

流苏树复壮后现状

搭建遮阴网。搭设遮阴网是高温季节古树保护的一项降温、防蒸腾措施。通过遮挡部分阳光以及辐射,营造一个小的气候环境,使树木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处于相对合适古树生长的状态。

砌筑预埋件、设立固定支架。结合古树自身情况及周边环境因素,保证树体结构稳定,同时不伤树干。以支柱作为支撑支柱底端连接预埋件深埋,上端连接树体或枝干重心上方的稳固受力点。连接处安装可调节大小的托板和保护垫层,保障古树不会因连接点而畸形生长。

树木浇灌。流苏树喜湿润环境,栽植后根据土壤水分适时进行浇水。天气干旱降水不足时应及时浇水。增设排水系统,大雨后还应及时将积水排除。

竖立标识牌。标识牌提醒广大市民,不得在古树旁边新建扩建建筑物或构筑物、非通透性硬化地面、挖坑取土、动用明火、堆放和倾倒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刻划、钉钉、剥皮挖根、攀树折枝、悬挂重物等。

健全古树保护机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进一步强化古树日常管理保护。对古树名木落实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夯实管护义务和责任;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日常巡查和养护监督,对古树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管,及时记录并整改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健全完善济宁市古树名木基础信息,建设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五、结语

古流苏树树龄长、立地条件差,树洞、倒伏、病虫害等现象严重,应加强古树保护复壮技术研究,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完善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古树名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济宁市古树名古树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小学五(1)知行中队
八一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