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把论文写在赣鄱大地上

2022-09-28钟南清

国土绿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酸枣林农

钟南清

近年来,江西省一大批林业科技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与林农心连心,手把手传授林业科技知识。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林业科技成果应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林业科技的传播者、林业政策的宣传者、林农致富的领路人,为新时代江西林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江西省现有1个省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11个设区市和42个县(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科、股),县级以上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914人。刘蕾、姜晓装、林朝楷、王海霞、李桂香这5名“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就是江西省广大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员的优秀代表。

刘蕾:甘当“油茶科技保姆”

在赣南,许多油茶种植企业的负责人、种植户都认识刘蕾。

刘蕾(右二)在会昌县新造油茶基地进行油茶管护与修剪培训

刘蕾是江西省赣州市林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为传授高产油茶技术,她常年奔波在乡村油茶山地上。赣南18个县(市、区)、90%的乡(镇)她都去过,大到油茶种植企业,小到林农,她都到点上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多年的合作,刘蕾培养了一支有10名专家的技术队伍。每年6—8月最热的时候,她带着队伍上山,在大太阳底下嫁接苗木。

“看看我家的这片油茶林,长得好吧,都是‘赣无’系列的品种。多亏了刘主任推广这些优良品种,加上技术和管理指导,茶籽产量很高,估计一亩可以出油40公斤。我就等着丰收了!”在一片绿油油的油茶林中,81岁的兴国县永丰乡大江村村民陈正根开心地说。

“刘主任经常组织我们参加油茶学习,手把手教我们不少知识,她的授课很实用。我要把技术学好,做好山上的管理,让油茶真正成为我们家的摇钱树。我们一家人特别感谢她!”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原贫困户潘春秀和钟地长说。

每次技术培训,刘蕾从油茶良种选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到科学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再到修剪整形、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都精心制订计划,利用现场传授示范、巡回实地指导等“传、帮、带”形式,为林农、造林大户进行培训。她还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两部林业新型实用技术教学专题片。专题片在赣州电视台《农民讲堂》平台播放后,获得广大林农的好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刘蕾手机上有油茶企业、种植农户的电话3000多个,加为微信好友2100多个。

姜晓装:20余年潜心选育推广薄壳山核桃

“你看它这个壳一抓就破,壳薄是这个果品非常大的特点。在一些旅游点,人家摘下来马上就能吃。我觉得这是个好品种,特别适合现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只用几句话,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姜晓装就道出了薄壳山核桃发展的前景。在讲到品种选育的关键点时,她也总能用几句话让身边林农即刻理解透彻。这就是姜晓装在林业科技推广战线30年练就的好本领。

姜晓装(右)观察薄壳山核桃结果情况

薄壳山核桃又叫碧根果,除作为食用坚果发展外,还是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适宜在江西栽培。姜晓装意识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方面潜心研究20多年,成功申请到了赣选1—5号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省级良种认定,其中赣选1、3、5号成功通过审定。

“这是我们2008年种下的山核桃树。赣选1、3、5号,一棵树平均可以收50斤果。按每斤果50元来算,一棵树的收入就达到2500元。林农种四棵树就可以实现脱贫了。”永丰县旭林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旭林说,栽植山核桃树省时省力省打药,又抗旱,在山上也能种,不与水稻争地。

赣州市崇义县林投公司资源部经理王新宇说:“每当公司项目处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或者碰到技术难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姜教授。她有时间就会从南昌赶到一线,指导我们的工作。”

姜晓装是原国家林业局第一批科技特派员。30多年的努力与付出,让她成长为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她先后主持和骨干参加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原国家林业局中试、推广项目,国家948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推广项目,江西省星火项目等2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过梁希科普作品奖、江西省农科教奖等多个奖励,2010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6年以来,姜晓装接受了全省林业“良种良法”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十三五”期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人数5031人次。在她的组织、带领、指导下,广大林农用良种良法描绘绿色山乡,增收致富。

林朝楷:潜心研究南酸枣33年

崇义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南酸枣树栽植面积超过30万亩,是有名的“中国南酸枣之乡”。崇义南酸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林朝楷及其团队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科技推广。

1986年,林朝楷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植物学教学。1989年,他放弃高校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崇义县林业局从事南酸枣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经过深入调研,林朝楷发现野生南酸枣的产量不稳定、出肉率较低、捡拾成本高,要突破鲜果供应瓶颈,就必须人工种植。

林朝楷现场检查南酸枣大树嫁接成活情况

经过33年的努力,以他为首的南酸枣科研团队成功突破了南酸枣嫁接育苗、矮化丰产栽培、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技术难题,取得6项南酸枣科研成果、制定2项地方标准、培育了3个南酸枣新品种和1个良种,成为全国果用南酸枣研究的领跑者。2016年,鉴于林朝楷在南酸枣研究、推广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江西省人社厅破格评他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每年,来崇义县参观学习南酸枣嫁接育苗和矮化丰产栽培技术的人很多。作为关键技术的掌握者,林朝楷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崇义县从2000年开始开展规模化嫁接育苗,每年培育苗木10万株以上。目前,此技术已推广应用到5个省的20多个县,培养南酸枣熟练嫁接工人2000多人次,推广南酸枣优良无性系苗木500多万株。

如今,南酸枣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崇义,江西宜春、新余、萍乡,湖南浏阳、益阳,福建南平、龙岩,广西桂林等地都在学习崇义模式,千亿元产值的南酸枣产业正在形成。

王海霞:把小竹笋做成大产业

江西是竹业大省,全省竹林面积1567万亩,但笋用林比例不足10%,毛竹冬笋亩产量不足50公斤,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雷竹因出笋较早,经济效益好,赣东北地区群众争相种植。但过量施肥、管护不科学等,造成竹林退化,导致竹笋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供应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

王海霞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竹类所副所长、竹类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奋战在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推广服务一线。她将现有科研团队与科技推广服务有机整合,积极开展毛竹冬笋、雷竹笋高产培育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先后在弋阳、婺源、东乡、分宜等地实施一大批科技项目,建立高效培育技术体系,营建大面积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林。团队充分借助江西省林业局“百团千人送科技下乡”活动平台,累计举办笋用竹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2980人次,编发技术资料近2万份,录制“雷竹覆盖技术”“毛竹覆盖冬笋培育技术”等关键生产技术教学视频5部,在“江西林技通”等平台广泛传播,点击量超过45万次,有效普及了笋用林立竹结构调整、养分调节、林地覆盖等高效培育技术。

王海霞在弋阳县雷竹生产基地传授技术

在婺源县岭西村,王海霞积极探索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发展模式,引导婺源基地周边群众成立竹业专业合作社并参与项目,不仅有效促进了周边3万余亩毛竹林的毛竹冬笋培育和春笋生产,还带动了岭西村发展竹林生态旅游。2018年至2019年,岭西村竹林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基地周边贫困户因此户均增收52.12%。

王海霞团队探索推行“企业+农户”产业模式,有力推动了以弋阳县为中心的赣东北笋竹重点产业区的建成。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弋阳县雷竹种植面积从2万亩增至10.8万余亩,产值从2014年的2.8亿元提高到17亿元。

目前,王海霞已成功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在她建设的试验示范基地,雷竹笋和毛竹冬笋亩产量分别超过3100公斤和1000公斤。

李桂香:林业科技推广的有心人

李桂香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推广工作。30多年来,她主持或作为骨干参加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广、中央财政等项目20余项,所承担项目均通过验收或鉴定并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各项目共建示范林12.35万亩,育苗5087万株,新增产值1.13亿元;项目辐射推广面积137万亩,新增产值10.3亿元。

在创新研究中,李桂香总结出丛生竹“南竹北移”的快速繁育和栽培技术;推广BNP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技术,通过技术再创新推动了冰雪灾害受灾竹林的快速恢复;收集竹类研究成果10余个并加以推广。这些科研成果对全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竹类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李桂香主导的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技术获得成功

通过“油茶产业技术培训与远程科普网络建设”项目带动,李桂香和同事一起大力推广普及油茶良种繁育和丰产栽培以及油茶实用技术。作为培训主办人员,他们服务20个全省重点油茶产业县,举办了65期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

李桂香对接帮扶江西御润坊山茶油有限公司,推广良种油茶芽苗砧嫁接、油茶轻基质配方、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生产、空气修根、全光雾育苗和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造林等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不但提高了企业油茶造林成效,也解决了油茶无性系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较低、造林季节受限的不足和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李桂香对接帮扶于都县江西晨鸣纸业有限公司和兴国红土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广杉木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企业和林农有需求时,她不惧山高路远,总是克服困难赶赴现场指导关键技术,坚定林农栽植杉木良种的信心。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积极破解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广大林草科技推广工作者立足岗位,为江西林草事业、生态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酸枣林农
酸枣正确采收及土法退皮技术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酸枣刺》教学案例
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策略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酸枣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