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在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2022-09-28林佛龙王旭波劳建昌

哈尔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症候腹痛疗程

林佛龙 王旭波 劳建昌

(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湛江 524038)

功效性腹痛好发于小儿人群中,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且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部分患者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泻等症状,影响儿童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功能性腹痛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发病多与心理因素、内脏感觉高敏、胃肠动力失调等有关。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功能性腹痛以西医治疗为主,如镇静、解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及心理治疗等,但是患者远期预后较差,病情反复发作[2]。祖国中医认为[3],儿童功效性腹痛属于“腹痛”、“心腹痛”范畴,疾病涉及脏腑以六腑居多。根据儿童功效性腹痛的疾病特点,结合小儿生理,将其概括为“不通则痛”。因此,中医对于儿童功效性腹痛的治疗主张疏通经络、调理气机[4]。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通过相应的推拿手法和中药热透作用,能直接作用于腹部病灶,达到疏通气血、消食化积作用,有助于减轻患儿疼痛,实现临床治愈的目的[5]。因此,本研究以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为对象,探讨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在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64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8岁,平均(4.56±0.61)岁;病程1~7d,平均(3.69±0.63)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13例,重度5例;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9岁,平均(4.61±0.65)岁;病程1~8d,平均(3.73±0.67)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6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儿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腹痛诊断标准[6]。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每次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21g,口服,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推拿治疗。具体操作手法为清肺平肝、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揉一窝风、按揉足三里15分钟,并以顺时针方向完成腹部按摩,每次3~5min,并对腹阴阳推100次。选择胃俞穴及脾俞等穴位完成6次捏脊。小儿推拿时以滑石粉作为介质,每次推拿2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d(1个疗程)。中药热奄包治疗。中药热奄包顺时针摩腹5分钟,7天为一疗程,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12个月随访。

1.4 观察指标:症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从发作频率、腹痛持续时长、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及舌象进行评估,每项总分3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7];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分别从精神健康、躯体疾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8];安全性及复发率。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皮肤微痛、瘙痒及肝肾异常发生率;两组治疗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统计患者3、6、12个月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症候积分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发作频率、腹痛持续时长、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及舌象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发作频率 腹痛持续时长 恶心呕吐 腹胀观察组 治疗前 2.13±0.692.06±0.672.17±0.722.14±0.71治疗后7d 0.78±0.12#* 0.95±0.17#* 0.83±0.15#* 0.82±0.14#*对照组 治疗前 2.15±0.702.04±0.632.16±0.712.12±0.68治疗后7d 1.52±0.45* 1.59±0.41* 1.55±0.43* 1.72±0.48*便秘2.19±0.750.74±0.10#*2.21±0.771.62±0.44*舌象2.02±0.620.88±0.17#*2.05±0.651.69±0.52*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7d精神健康、躯体疾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精神健康 躯体疾病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观察组(n=32) 治疗前 68.42±5.5671.15±5.6370.44±5.6169.08±5.6072.51±5.67治疗后7d 87.98±7.41#* 89.34±7.47#* 85.42±7.38#* 86.75±7.39#* 84.37±5.62#*对照组(n=32) 治疗前 68.45±5.6171.19±5.6670.32±5.5869.14±5.6372.41±5.65治疗后7d 75.34±6.54* 78.47±6.41* 77.09±6.35* 78.51±6.71* 80.32±5.63*

2.3 两组安全性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皮肤微痛、瘙痒及肝肾异常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疗程后3、6个月复发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安全性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儿童功能性腹痛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胃肠动力因素、环境与心理因素及肠道微生物等因素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功能性腹痛在4-18岁儿童中发生率为0.5%~7.5%,潜在患儿基数大,年龄跨度贯穿幼儿到青春期,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西医对于儿童功能性腹痛除了以口服用药外,亦重视心理行为干预、饮食结构调理等,但是上述治疗方法预后较差[9]。

中医针对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病因提出“不通则痛”的病机,发病后病因与感受外邪、胃脾未全、情志失调及气机失调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干预儿童功能性腹痛取得一定进展,在临床应用中使用较多,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7d发作频率、腹痛持续时长、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及舌象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能降低儿童功能性腹痛症候积分,利于患者恢复。目前,中医用于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方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拔罐及物理治疗等,上述治疗方法均能缩短疼痛时间、腹痛发作次数,缓解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小儿推拿学是中医儿科与推拿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患儿的病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儿童相应的穴位,能实现疾病治疗。而中药热奄包则具有芳香走窜性味的中药磨粉后加热,配合小儿推拿手法并作用于患儿疼痛部位,借助热力与中药渗透、嗅觉刺激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发挥临床治疗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7d精神健康、躯体疾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有助于提高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儿童功能性腹痛属于“腹痛病”范畴,结合儿童“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通过选穴清肺平肝、清胃经、清大肠,配合揉板门、揉一窝风并按揉足三里,借助中药热奄包顺时针摩腹能发挥健脾助运及消滞止痛功效[10]。本研究中,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意义;两组疗程后3、6个月复发率无统计意义;观察组疗程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用于儿童功能性腹痛中安全性较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热奄包用于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中能降低症候积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症候腹痛疗程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治前列腺增生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治好了30年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