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8魏倩倩

哈尔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状况产后产妇

魏倩倩

(遂平县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100)

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HIP)作为产科常见的疾患,是指妊娠与血压升高同时存在,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及全身多处脏器损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威胁产妇及围产儿健康,也是导致产妇与围产儿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文献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HI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即便在产后仍可使产妇处于长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远期心脑血管、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等疾病发生率[2]。因此,探讨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动脉硬化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探究将分析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制定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HIP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46±3.73)岁;妊娠次数1~6次,平均妊娠次数(2.83±0.92)次;分娩次数1~3次,平均分娩次数(1.15±0.28)次。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HIP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5)》[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认知能力正常且无精神功能障碍;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35岁,≥3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index,BMI)(≥30kg/m2,<30kg/m2)、糖尿病(有,无)、高血脂(有,无)、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mg/L,<10mg/L)水平。其中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相关标准;高血脂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收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水平,以hs-CRP≥10mg/L为异常。

1.3.2 动脉硬化标准:采用AE-1000A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产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数值,取平次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以患者四肢左右两侧baPWV最大值进行对比分析,将baPWV≥14m/s定义为动脉硬化。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125例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共37例,发生率为29.60%。

2.2 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的单因素分析: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不受BMI、高血脂、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年龄、糖尿病、BMI、hs-CRP水平的影响(P<0.05),详见表1。

表1 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糖尿病、BMI≥30kg/m2及hs-CRP≥10mg/L是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详见表2。

表2 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状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HIP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胎盘、孕妇及胎儿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且该病被认为是女性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动脉硬化是HIP产后常见的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产后恢复[6],故对HIP患者产后早期动脉硬化发生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BMI≥30kg/m2及hs-CRP≥10mg/L是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逐条分析原因可能如下:BMI≥30kg/m2。体质量越高则表示受检人体型过胖,而肥胖体型已被认为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主要的危险因素,腹腔内脂肪的堆积能够提高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7]。此外,内脏脂肪细胞中腺素受体β1、β2及β3呈高表达,其对脂肪具有分解作用,导致游离脂肪酸形成,在进入门脉循环后肝脏游离的脂肪酸加速运转增加脂质的沉积及胆固醇合成,为粥样硬化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针对此类产妇应及时更换饮食方案,减少对油脂摄入,控制BMI范围正常以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糖尿病。糖尿病主要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三大能量物质的代谢紊乱有关,糖尿病患者血液运送脂肪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形,在运输过程中易发生沉积于血管内壁形成脂肪块,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年龄≥35岁。随着妊娠产妇年龄增长,血管内的皮脂肪沉积增多可引起粥样硬化,且年龄越大则机体免疫功能越低、机体退化较为严重等导致运动量减少且偏肥胖而提高动脉硬化发生率[8]。针对年龄较大患者可通过积极宣教、适量运动、改善饮食等方式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hs-CRP≥10mg/L。hs-CRP作为肝脏在受到炎症刺激、组织损伤等产生的急性相蛋白,其能够诱导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激活机体单核细胞,促进组织分泌因子凝血机制启动,加速内皮细胞中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动脉硬化发生[9-10]。

综上所述,HI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可能与年龄≥35岁、糖尿病、BMI≥30kg/m2及hs-CRP≥10mg/L有关,临床应根据上述指标积极制定相应诊疗方案,以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猜你喜欢

状况产后产妇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安全感,你有吗?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恢复健康进行 产后恢复3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