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呃三针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

2022-09-26李宝国张东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中枢性三针针刺

李宝国 张东淑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五山门诊中医科,广东 广州510095;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靳三针”是我国已故著名针灸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教授及数十位博士、硕士经过反复、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而总结、创造出来的,被针灸界誉为“岭南针灸新学派”。靳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很多疾病常常可以用三针便能解决;而靳老认为,《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靳三针”也寓意着该疗法能够源远流长,后人可据此发扬下去[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长期实践运用“靳三针”疗法,根据靳瑞学术思想及靳三针疗法的组穴处方特色、针刺手法特色,拟“呃三针”治疗顽固性呃逆,和传统针刺法、穴位注射法比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和南方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患者,经胃复安或654-2肌肉注射无效后请针灸科会诊。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呃三针组、传统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其中呃三针组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27~76岁,平均(49.68±13.82)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个月;其中中枢性呃逆(脑血管病、脑外伤等)23例,非中枢性呃逆(继发于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胃癌、腹部术后等)17例;中医辨证属实证30例,虚证10例。传统针刺组男性36例,女性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1.80±11.80)岁;病程最短2 d,最长2个月;其中中枢性呃逆28例,非中枢性呃逆12例;中医辨证属实证32例,虚证8例。穴位注射组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93±11.87)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个月;其中中枢性呃逆24例,非中枢性呃逆16例;中医辨证属实证29例,虚证11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中医证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呃逆的诊断标准;在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基础上,呃逆持续时间>48 h,用常规药物治疗亦不能彻底缓解[3]。

1.3 纳入标准 (1)呃逆持续发作48 h;(2)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3)对某些治疗如屏气、惊吓、压迫眼球、刺激迷走神经等无效。符合以上3 条标准者均为治疗对象[4]。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80岁以上者;有意识障碍者;合并精神病患者或脏器功能衰竭者[5]。

1.5 治疗方法

1.5.1 呃三针组 选穴:迎香、睛明(迎香透睛明)、足三里穴。操作:采用1.5寸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环球牌),针尖从迎香穴处进针,向睛明穴方向斜刺,行捻转泻法以患者睛明穴处有得气感觉,或患者出现眼球湿润为度,停止行针,留针40~50 min;留针期间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法,采用维生素B6、B12注射液各1 mL,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头缓慢刺入肌层,达到一定深度并有“得气感”且无回血后,便可将上述药液注射入穴位内,每穴注射0.8~1 mL。以上操作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2 传统针刺组 选穴:中脘、膻中、膈俞、内关、足三里穴。操作:诸穴常规针刺,膈俞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3次为1个疗程。

1.5.3 穴位注射组 选穴:足三里穴。操作:同呃三针组足三里穴位注射法。3次为1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治愈:呃逆消失,愈后2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6]。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安全性评价 记录试验期间患者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并记录发生时间、程度、处理经过及转归,并判断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呃逆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中枢性呃逆患者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χ2=6.71,P<0.01);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11.90,P<0.01);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P>0.05)。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P>0.05);呃三针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P>0.05)。

非中枢性呃逆患者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P>0.05);呃三针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P>0.05);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05)。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05);呃三针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05)。

中枢性呃逆患者3组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枢性呃逆患者3组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中枢性呃逆患者3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呃逆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2 不同中医证型呃逆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实证患者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χ2=7.75,P<0.01);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15.21,P<0.01);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P>0.05)。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05);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9.43,P<0.01);传统针刺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4.16,P<0.05)。

虚证患者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呃三针组与穴位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总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比较(χ2=0.13,P>0.05);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05);呃三针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

实证患者3组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证患者3组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传统针刺组均优于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虚证患者3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呃逆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3 3组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组治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χ2=6.24,P<0.05);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14.07,P<0.01);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

3组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χ2=4.11,P<0.05);呃三针组优于穴位注射组(χ2=11.25,P<0.01);传统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

3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呃三针组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表3 3组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呃三针组1例患者在第3次治疗后出现鼻根部肿痛,传统针刺组有1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时出现晕针,穴位注射组未见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呃逆症状持续发作48 h 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其多由器质性疾病所引发,长时间的呃逆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进食,继发引起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贲门部食管及胃底黏膜撕裂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抑郁、体质量减轻、失眠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顽固性呃逆在男性患者中更常见,且年龄大于50岁、体质量较重、身高较高等均为危险因素[7]。笔者在临证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过程中,运用靳瑞学术思想及“靳三针”组穴处方特色、针刺手法特色为指导,拟“呃三针”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取穴简洁、操作简单。

中医学认为,呃逆虽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等多种因素所致,但基本病机则是胃失和降,气逆动膈[8]。《灵枢·口问》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呃逆中医辨证分虚实二型:实证多因情志郁怒或中焦受寒;虚证多见于久病或重病患者,脾胃阳虚或胃阴亏耗。不论虚实,其总的病机皆为胃失和降,逆气冲喉。

故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宜根据经脉循行组穴处方[1],从足阳明胃经脉气始发之处论治,《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足阳明胃经经气起始部的穴位分别为迎香、睛明两穴,两穴虽不归属于足阳明胃经,却位于本经的循行路线上,其中迎香穴功擅祛风通窍、理气和胃;睛明穴除常用于治疗眼疾外,还可降逆除浊、理气止痛。迎香透睛明可加强刺激,共奏降逆理气之功。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下合穴,为足阳明胃经经气汇合进入脏腑之处,功擅调理脾胃。三穴合用,起到上下相迎、远近结合之治疗作用,这种组方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治疗方法。

同时,“靳三针”十分强调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在疑难杂症的论治中重视有效刺激量是取效的保障。顽固性呃逆因病情顽戾,常有复发,故需较大、较长的刺激量方能起效。迎香穴常规针刺法为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9],“呃三针”中迎香透睛明采用透刺法,既可增强刺激量,针感容易扩散、沿经传导,起到分别针刺两穴所不能起的作用;又因头面部穴位皮肉浅薄难以深刺,用透刺法既可催气导气,又免招致意外;且透刺法可减少用针数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足三里穴使用穴位注射疗法可对穴位产生较长的物理刺激,增强并延续针刺和药物的效能,也是为了达到有效刺激量。

本研究证实,“呃三针”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穴位注射组(P<0.01或P<0.05)。不同类型的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中枢性呃逆患者呃三针组治愈率优于其他2组(P<0.01);不同中医证型的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证患者呃三针组治愈率优于其他2组(P<0.01)。表明呃三针功擅通窍理气、清泻胃经实邪而降逆止呃,更适用于中枢性呃逆及实证患者。笔者临床观察到,中枢性呃逆多由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或脑瘤术后引起,容易复发,常规取穴和针法难以奏效,呃三针采用迎香透睛明催气导气,加强刺激量,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延长针刺和药物的效能,故疗效较佳。值得注意的是,呃逆虚证多见于久病、重病患者,或多由实证迁延日久不愈耗伤正气所致,故往往迁延难愈,因此,无论何证型都应尽早治疗以提高效果。

猜你喜欢

中枢性三针针刺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针灸大师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