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2.09~2022.10)

2022-09-25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共同体学报

塔 娜 牛 平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20世纪墨西哥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张青仁//民族研究,-2022,(4).62~74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境遇、问题与旨向/黄小军//云南社会科学,-2022,(4).68~78

超越民族国家: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国家建设/励轩//思想战线,-2022,(4).48~62

从“贞元会盟”看唐朝的盟约与“法”/舒瑜//民族研究,-2022,(4).113~124

“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余莉,程丽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20~28

当代云南文山苗族通婚圈变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黄秀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26~32

都柳江流域多民族区域共同体生成的逻辑与结构/卢晓//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2~31

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困境与路径选择/钟贵峰//世界民族,-2022,(3).16~29

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话语与方略:基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关系的视角/严庆//民族研究,-2022,(4).25~36

二十世纪中期新加坡民族国家建构理念析论/齐顺利,曾少聪//广西民族研究,-2022,(3).122~129

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郝亚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4~33

构建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化机制/祖力亚提·司马义,蒋文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29~35

关于广西“三交”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在广西民族大学讲座上的讲话/徐杰舜//广西民族研究,-2022,(3).10~18

国家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徐黎丽,于洁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4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促进新疆各族民众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考察/王欣,洪玺铭//西北民族研究,-2022,(4).5~19

兰心大戏院: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变奏(1866—1945 年)/周术槐,张圣婷//贵州民族研究,-2022,(4).115~120

梁元帝《职贡图》与“西戎”诸国/霍巍//民族研究,-2022,(4).90~101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与启示/洪盛志//广西民族研究,-2022,(3).68~74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美国族群政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国华裔身份政治的实践及困境/陈筠淘//世界民族,-2022,(3).50~60

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哈正利//民族研究,-2022,(4).37~48

明朝隆庆三年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天下理想与经济理性兼顾/曾现江,张凯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6~24

明代云南治边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超,安学斌//广西民族研究,-2022,(3).152~160

清前期滇军入藏与川滇藏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周智生,李铭//民族研究,-2022,(4).125~138

情感与互动仪式: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周宣辰,程倩//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7~34

认同再造:农牧民合作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逻辑证成/高永久,杨龙文//广西民族研究,-2022,(3).1~9

儒家元典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11

数字技术社会化进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徐祥运,岳宗旭//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3).24~30

文化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冯月季,王丽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54~60

西魏北周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实践/崔明德//民族研究,-2022,(4).102~112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日常族际交往能力/马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48~53

音乐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路径:以音乐院校的育人实践为例/黄茜,刘旭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57~62

语言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共生”:基于印度语言多样性治理的考察/和红梅,周少青//广西民族研究,-2022,(3).112~121

知识分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以李文实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为中心/姚鹏,马成俊//西北民族研究,-2022,(4).20~30

中国家谱: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叙事:以青州、岫岩家谱为个案/何晓芳//广西民族研究,-2022,(3).47~59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徐科朋,冯泽亚,张姝玥等//广西民族研究,-2022,(3).60~67

中华体制下匈奴政治传统的延续与发展:以匈奴汉国的政治模式为中心/李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9~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人民性意蕴/刘姗,叶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9~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向/郝亚明//民族研究,-2022,(4).1~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根基与社会支撑/朱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27~3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扩散效应/吴开松,刘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36~47

二、理论研究

采风:一种文明生成方式的古今流变/祝鹏程//民俗研究,-2022,(5).17~28

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毛巧晖//民俗研究,-2022,(5).5~16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宗教事务治理:涵义、基本模式与现代化路径/杨鹍飞,孙纬//广西民族研究,-2022,(3).27~38

汉族丧葬仪式的研究与建构中国人类学知识体系/陈刚,郭锐//广西民族研究,-2022,(3).75~82

和而不同:费孝通的中华民族丛体概念解析/张亚辉//西北民族研究,-2022,(4).31~43

何为“事件”:萨林斯“结构史观”的拓展与挑战/刘海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7~66

林耀华民族学研究中的氏族问题/毛雪彦//西北民族研究,-2022,(4).44~55

论绘画构成形式与色彩的人类学意涵呈现:兼及象征与隐喻的研究/林建寿//思想战线,-2022,(4).39~47

论民族教育研究的空间结构:基于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路径/海路,李祎晨//西北民族研究,-2022,(4).56~68

“礼物”,抑或“毒物”?论人类学的人类世遭遇/付广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1~60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与逻辑依循/高永久,杨龙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3~21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当代进路:兼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工业民族志及其双重叙述/黄志辉//思想战线,-2022,(4).29~38

美国白人性的渊源、内涵与当代论争/牛忠光//贵州民族研究,-2022,(4).63~68

人类“它者”: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人类学的多物种关怀/陈彪,曹晗//云南社会科学,-2022,(4).161~170

身边的田野:我的珠江三角洲研究之缘/周大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12

“图像文本”研究范式的多学科讨论/李东红,魏金济//思想战线,-2022,(4).146~155

文化润疆:理论逻辑、现实意蕴与实践路径/徐安玉,陶文飞//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1~48

英戈尔德“新生态学”视角下的景观研究/舒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2~50

影响边疆经济运行的四维因素论析/杨明洪//云南社会科学,-2022,(4).79~8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与理论渊源探析/马冬梅,李吉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2~18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海路,杨柄//民族研究,-2022,(4).13~24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阿根廷福建新移民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网络:基于超市从业群体的考察/李善龙//民族研究,-2022,(4).75~89

巴东纤夫号子的文化解读/王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72~77

城市特色民居文化空间复兴研究:以青岛里院为例/王广振,徐嘉琳,于皓宇//民俗研究,-2022,(5).101~110

传说与社会:晚清三皇姑传说的重构与正统化/赵倩//民俗研究,-2022,(5).92~100

从“八仙传说”文化遗产到文旅产业集群: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邵伟航,张继焦//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3~37

从“祖灵崖”到“神龛”:广西隆林彝族的社会变迁与家屋逻辑研究/王琳淞//广西民族研究,-2022,(3).102~111

从边疆屯军到帝国农民:对洮州屯军“民化”的人类学考察/国曦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5~98

从媒介建构到多维表达:鄂伦春族影像志的发展脉络及思考/包学敏,王颖//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3).115~121

从升旗仪式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路径/王志燕,樊秀丽//西北民族研究,-2022,(4).83~92

从掌墨师群体看侗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特性/刘梦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37~144

村级治理中革新力量与风俗的博弈:以翟城新政迎神赛会停办风潮为例/察应坤//民俗研究,-2022,(5).129~138

傣族社会的“披拨”及其被驱逐的实践逻辑/周建新,赵长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0~78

当代日本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归因论:兼议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可能/张颖//民族学刊,-2022,(1).32~38

地方旅游符号的形成与调适:从文化遗产地到全域旅游空间/宋河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25~34

对口支援中的社会工作参与/严云鹤,高万红//贵州民族研究,-2022,(4).89~95

多学科视域下的侗台语和南岛语亲缘关系探究/杨文姣,邓晓华,王传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41

二元农业格局、生态金融化与山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从有机农业的类型与社会层级说起/谭同学//西北民族研究,-2022,(4).115~126

非遗保护管理机制的现实困境及疏解之道:基于湖南省300 名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易玲,刘双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78~87

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王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1~69

海外少数民族华侨的文化适应:以美国苗族为例/曾少聪,万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87~95

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的文化述考与数字化传播/黄琦//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3).134~139

环境认知对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忠诚度的影响研究:地方依恋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王屏,张冬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43~49

坚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导地位/张星,李涵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61~69

接触地带:乡村博物馆何以承载乡愁?/张茜,徐卫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33~42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构建/王克岭,谭心,龚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35~43

考古所见古代西南地区贵重物品的贸易传统:兼论贸易转型对汉藏茶叶贸易兴起的影响/段渝,龚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8

两性平权与婚前协商: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过山瑶婚俗/陈容娟,贾仲益//广西民族研究,-2022,(3).92~101

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生成机理研究/潘金玉,杨振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50~57

民俗重构与文化自洽:当代胶东地区乳山大秧歌的“非遗化”过程分析/张娅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45~151

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基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的调查/柏贵喜,李庆福//广西民族研究,-2022,(3).161~168

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组态效应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QCA)视角/杨毅,贺浩浩,张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5~44

民族经济发展的地方叙述及其人类学意义:基于广西京族地区的田野考察/吕俊彪//广西民族研究,-2022,(3).83~9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企村+N”模式:基于广东K村工业园个案调查/李俊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70~78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文化二重性矛盾与调和/李文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44~51

牧民专业合作社嵌入边境牧区治理的基础要素与逻辑链路/高永久,杨龙文,肖伟林//青海民族研究,-2022,(2).27~33

牧区汉族的在地化: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草原的多点民族志调查/罗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56

栖居生境的地势感知与弹韧性营造:凉山甘洛彝族地区的地志学考察/张原,汤芸//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00

钱、劳动与社会角色:基于儿童图像世界的民族志/张越//西北民族研究,-2022,(4).69~82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党员忠诚老实等价值观影响研究/李斌雄,兰培坤//广西民族研究,-2022,(3).130~137

社会变迁中强韧性的增幅化/张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6~91

史巫传统与孔子“游必有方”思想之生成/任树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79~86

探求灾害事件背后的“常识体系”:灾害民族志的可能性再考/王晓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9~85

文化共生视域下中华文化的生成逻辑与教育路径/海路,谢唯唯//广西民族研究,-2022,(3).138~144

文化空间视野下特色旅游小镇的民俗文化公共实践/黄龙光,杨晖//民俗研究,-2022,(5).121~128

文化资本视域下民族村寨文旅业的分化:基于湘西的考察/蒲钰希//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8~160

无相之相的自我钩沉:一份底层劳动研究的民族志反思报告/黄志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6~84

西南情境下的礼俗多维互动及其社会整合功能:以大理巍山彝族土主文化为中心的考察/董秀团,王丽清//思想战线,-2022,(4).63~74

乡村空间的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白杨,代显华//民族学刊,-2022,(1).39~45

乡村振兴视域下家文化与区域共同体再造:以晋陕豫黄河流域为例/郭永平,贾璐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63~71

向心思维:近现代少数民族先贤国家认同的学术脉络/许宪隆,王笑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43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目标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陈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4~26

新山游神纳入国家非遗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影响/胡超//世界民族,-2022,(3).84~93

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出路/杨宁,段小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73~180

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孙笑非//民俗研究,-2022,(5).150~157

玄鸟崇拜与华夏精神的起源/方弘毅,邵晓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11~119

以生态-旅游促进共同富裕:基于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实践/张奎力,肖金光//民族研究,-2022,(4).49~61

影视人类学视域下中国武侠电影武舞意象阐释/王晓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5~50

在华韩国人社会文化适应现状及其适应性策略研究:基于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社区的考察/祁进玉,许政//青海民族研究,-2022,(2).75~83

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贵州传统渔具的当代启示:以“百苗图”各抄临本中所绘渔具为对象/彭兵,徐婷//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38~52

中国神话“元叙事”的“元背景”与中华文化“元基因”/黄永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01~110

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的表达:打箭炉商货的类别、技艺与消费/田茂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9~2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黄孝东,张继焦//广西民族研究,-2022,(3).145~151

壮族服饰/樊苗苗,梁汉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65~166

宗族、乡约与地方社会重构:以山西上党仇氏为例/郭永平,曾伟//民俗研究,-2022,(5).81~91

走向人神的本主:大理白族地区的精神信仰/葛玉梅//民俗研究,-2022,(5).111~120

祖先叙事与宗族建构中的分合:基于莱芜城子县村朱氏宗族的考察/朱光涌//民俗研究,-2022,(5).139~149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现状、热点及趋势/杨超超,李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232~240

高原批评家肖像:祁发慧著《族裔、地方与话语》评介/张新赞//青海民族研究,-2022,(2).2

国外旅游表演研究动态:基于具身表演实践的多感官旅游体验/光映炯//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01~111

民族类工具书应注重民族性与区域性结合:《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评介/陈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89

人民民主研究的发展脉络、核心议题与反思展望: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张昕,张喜红//云南社会科学,-2022,(4).18~26

新时代语境下的“新乡土写作”现状及其未来进路研究/刘文祥//云南社会科学,-2022,(4).180~188

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郑泽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219~231

幸福悖论的破解之道与共同富裕的中国逻辑:基于1990—2018 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李燕琴,赵壮英//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3

中国边疆学研究及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宋才发//贵州民族研究,-2022,(4).35~41

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的新探索:《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研究》评介/张俊飚//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89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共同体学报
爱的共同体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致敬学报40年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