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中原贡献

2022-09-24阎铁成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中华文明中原

□阎铁成

现代考古学发现认为,中国已有百万年的人类史,1 万年的文化史,5000 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更为杰出,她不仅参与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全程,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主要成就,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主要基因,还以博大的胸襟将诞生在各地的不同文明融合在一起,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主根主脉的核心地位。

一、创建了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

中华文明一万年前从多地开始起源,历经5000 年孕育发展,终成世界重要古代文明。在她多姿多彩的体系中,中原地区的创造耀眼夺目,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在这里形成的。

创造稻粟种植农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诞生了稻、粟、小麦、玉米等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稻粟农业是中国创造的,而中原地区不仅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还是粟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在漯河贾湖遗址发现了人工培植的水稻,在郑州沙窝李遗址发现了大量粟的窖藏,同时,在这些遗址内还发现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工具、加工工具、窖穴等遗存,证明早在8000 年前,中原地区已由最初的采集农业发展为种植农业,完成了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创造天文历法。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时空”是人们必须认识和掌握的概念,中原地区最早开启了探索的历程。9000 年前,舞阳贾湖遗址已经有了类似“观象授时”使用的“规矩”。6500 年前,濮阳西水坡的人们用龙虎图摆出了天体的意象。5300 年前,荥阳青台的人们开始了对北斗星系的祭拜。5000 年前,郑州大河村的人们有了以12 个太阳、3 个月亮表达某种概念的意识。而登封嵩山地区的人们通过对天象周而复始的观察,有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形成了具有中原地区浓厚天象色彩的农历四时。中原地区的这些探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周的周公旦、唐代的僧一行、元代的郭守敬等都来到这里,以中原人们的观测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二十四节气、“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为影响至今的世界文化遗产。

创造彩陶瓷器。从一万年前新密李家沟人初创陶器开始,人们在充分享用其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便开始琢磨如何将它们打造得更美。7000 年前,中原人开始将陶器单纯红色的器身演变为彩绘,创造了色泽艳丽、纹饰丰富的彩陶,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大美的艺术构思。特别是庙底沟彩陶赢得人们的喜爱,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统文化形成的信使,形成了文化上的最早中国,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距今3800 年前后,中原人又创制出了瓷器,为世界贡献了至今仍在造福人类的伟大创造。

创造丝绸纺织。丝绸是中国对人类的重要贡献,目前发现的最早丝绸遗存在中原。8000 年前,新郑裴李岗和舞阳贾湖遗址中已经有了纺轮,原始纺织已经产生。5500 年前,荥阳青台遗址中就有了迄今时代最早的丝织品,不仅有纱和罗两个品种,而且经过颜色的炼染。还发现了麻纱、麻绳、麻布等麻织品,出土大量与纺织有关的工具。此外,在荥阳汪沟遗址也发现了丝绸遗存,在新密峩沟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7300 年前的陶制蚕蛹和 5000 年前的骨雕家蚕,证明5000 多年前的中原人已普遍掌握了养蚕缫丝纺织技术,书写了丝绸纺织的最早篇章,肇始了中国古代农桑文明。

创造青铜时代。中国并不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但是,一旦迈入门槛便迅速发展,并且由中原地区创造了中国的青铜文明时代。3600 年前,作为夏代王都所在,中原地区熔炼了青铜文明的初创与质朴。3100 年前,作为商代的王都所在,中原地区开启了青铜文明时代,2400 年前,作为周代的王都所在,中原地区演绎了青铜文明的经典与绝唱。中原地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冶炼炉具、最早的青铜铸造陶范,出土了传世的夏代青铜爵、商代杜岭方鼎和后母戊鼎、周代莲鹤方壶等自青铜器诞生到走向绝唱的所有时期的经典之作。青铜器作为王国时代的文明辉煌,普照江淮海岱、甘青大漠,推进巩固了形成中的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创造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中原地区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源起。3万年前,新郑赵庄就垒筑了原始祭坛,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建筑遗存。8000 年前,新郑唐户建造的半地穴式住房,开创了中国北方土木建筑架构之始。6000 年前,灵宝西坡建造的大型殿堂,开创了大型宫殿建筑之始。5300 年前,郑州西山建造的城池,开创中国版筑城池之始。从4100 年前开始,登封王城岗、洛阳二里头、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安阳殷墟等建造的夯土高台、梁柱斗拱、飘逸屋顶、中轴两翼、梁瓦饰件、建筑着色等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组织形式、艺术形式等经典特征,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体系的创造。

创造文字乐章。自9000 年前舞阳贾湖人创始契刻符号,中原地区对文字创造的步履从没有停歇。从仰韶文化器物上丰富多彩的各类符号,到新密黄寨夏代刻文甲骨的出现,到安阳成千上万片商代刻字甲骨的出土,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字在3300 年前已在中原地区创造完成。9000 年前,贾湖人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乐器——骨笛,自此,音乐便成为中原人的欢乐畅想,5000 年前郑州大河村的陶鼓、陶铃,3800 年前新密新砦的石磬,3700 年前洛阳二里头的铜铃,3100 年前安阳的青铜编钟,不仅让人们精神陶醉,还形成礼乐制度,创立了循循有序的社会仪象。

创造“最早中国”。至少在距今5000 年前后,中原地区的人们便产生了最初的宇宙观,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而自己的所在则是“天地之中”。尽管中原以外的一些地区或许也曾探寻和自称过“天中”“地中”,但最终得到天下公认的只有中原地区,人们将这里称为中土、中原,将建立在这里的国家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简称“中国”,形成了地理上的“中国”概念。随着夏、商、周王朝在这里的持续建都和一统天下,人们将它们以及继承了其政治衣钵的后世国家称为“中央王朝”,政治上的“中国”概念就此形成。《史记》记述范雎在为秦王谋划兼并天下之策时就说得很明白:“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将位居中原地区的韩国、魏国称为“中国”。显然,这个时期人们不仅有了“中国”概念,而且明确了其所在,即中原地区。“中国”一词既指建立在这个区域的某一个具体国家,也泛指建立在这里的多个国家。“最早中国”在中原形成。

创造国家文明。国家文明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原地区距今5800 年的灵宝西坡遗址、距今5500 年的郑州西山遗址和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已经出现规模巨大的环壕或城池,出现规模庞大的殿堂,出现高等级的各类文物,表明生产力已经有较高水平的发展,社会已经出现强有力的权力组织,中原地区开始了原始国家文明的创造。距今4100 年到2400 年,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开始王国时代,国家文明最终形成。夏王朝创立了影响中国4000 年的世袭传位政治制度,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了兵民一体的军队,制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禹刑”,开始划天下为九州的管理模式,搭建了国家文明的架构。商王朝建立宗法制度,创立分封制,刑法更加细化明晰,军队更加完备强盛,国家文明更加完善。周朝继承了夏、商衣钵,弱化了神治,强化了礼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郁郁乎文哉”中国文化传统,国家文明走向成熟。经过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初步的社会结构形成了,基本的军事制度形成了,能言的文明之规形成了,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中国最早的国家文明在中原王朝主导下最终形成。

二、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 是因为她内在的基因密码,这个基因密码包括开放包容的品格、“允执厥中”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创新的精神、一往无前的意志等,而这些基因密码大多源自中原文明。

开放包容的品格。中原地区居天下之中、八面来风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在迈向文明的过程中,中原地区既善于创造自己的文明,也善于吸纳其他地区的先进文明,兼容并蓄,形成更为先进的中原文明。从中原地区社会结构的具体内涵和各个时期获取的新资源、出现的新技术的内容来看,中原地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文化中,许多文明元素都能在周边文化区中找到更早的传统。多元文化的融合对于中原地区的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独特模式,这个模式也成为主要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和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就不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排除异端的宗教战争,世界3 大宗教都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但它们始终没能替代中华文明,最终还是被中华文化所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罕见现象,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品格使然。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兼收并蓄的包容中走向辉煌的,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民族相互包容中发展壮大的,中国是在包容中走向永恒的。

“允执厥中”的理念。中原地区形成的“天地之中”宇宙观,体现了对称、平衡、有度的辩证思想,这一思想演化为中原文明的核心要义。随着中原文明与其他文明融合为中华文明,“中”的理念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观察事物、处理事务、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时令以天地之“中”为基准,建筑以对称“中”轴为核心,治国讲究“中”道,做人讲究“中”正,争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为战略。由于“中”的理念讲的是不偏不倚,讲的是和谐发展,所以,“和谐”理念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华文明讲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人既要改造自然以满足生活需要,也必须规范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既要考虑局部的利益还要顾全整体的利益,这便是“家国一体”。民族和国家既要发展自己,又要尊重别人,在发展中共赢,这便是“美美与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是追求“和谐”的民族,我们没有带着枪炮和毒品去强行撬开别人的大门,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播撒的都是文明的种子,带去的都是为人类造福的发明创造。中华文明正是秉承了“中”的理念,高扬了和谐的旗帜,才成为长青之树。中国正是秉承了“中”的理念,沿着不偏激的“中道”之路发展,才青春永驻。

民本第一的情怀。在迈向文明的进程中,中原地区始终以民本为第一要义,没有将神权和军权至上。她的创造充满着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光辉,她的社会既没有大型庙坛的巍峨辉煌,也没有动辄上百件随葬品的奢华张扬,更没有对于神器至臻至精的无限追求。她注重的是规模适可而止的城池、不断完善创新的居所、质朴实用的生活用品、社会成员的平等和谐,这种以人为本、崇尚实用的发展模式,没有过分地消耗人力物力,没有把大量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向更高级文明社会的长久发展。中原文明的这种发展模式融入“多元一体”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成为历史中国在发展中自我修正、持续向前的根源所在。

创新创造的精神。在迈向文明的浩浩进程中,中原地区的人们锻造了创新创造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中国文字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丝绸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瓷器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乐器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青铜文明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建筑体系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医药医疗技术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古代国家文明是中原地区创造的,中国古代思想是中原地区创造的。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原地区创新创造精神深深融汇在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才使中华民族在实现理想世界的伟大奋斗中,始终在创造,始终在创新,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绵延5000 年仍生机勃勃的国家。

一往无前的意志。从现代人类诞生到今天,中原地区的人们走过了5 万年的漫漫长路,在这浩浩征程中,有冰期的严寒,有洪水的滔天,有外族的侵扰,有内部的纷乱,但她矢志不渝,坚定向前,肇始文化,创造文明,建立国家,完成一统,成为多元文明中唯一发展从未中断、从古国文明走向王国文明、从区域文明走向一体文明的拔萃一元。这些为什么会产生在中原地区,源于她一往无前、奋勇拼搏的意志,这意志,让她凝聚起了无穷的力量,让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她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创造,让她一步步迈向辉煌。在缔造一体文明过程中,中原地区一往无前的意志深深浸入其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引领性的发展模式和精神力量。2400 年前,河南人列子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对这一意志做了经典概括,千百年来,她激励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鼓舞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缔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一万年前在多地源起,5000 年前形成以多个古国为中心的多元文明,4000 年前随着王国时代的开始,多元文明融入一体,形成了绵延至今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中原文明影响推动了多元文明的形成,主导完成了一体中华文明的缔造。

多元文明的中原助推。距今一万年前,中华文明开始奠基。中原地区李家沟文化与北京东胡林、江西仙人洞、广西甑皮岩等文化携手开启了创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历程。距今9000 年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在李家沟文化的基础上,迈向崭新阶段,她不仅拥有同时代其他文化的所有创造,还以其独有的稻粟农业创造、文字创造、乐器创造、艺术创造、礼仪创造等,令其他文化难以比肩,使她成为多元文化群中的翘楚和引领者,这些堪称创世性的成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尤其重要的是,裴李岗文化影响并促进了陕西老官台文化、河北磁山文化、江苏顺山集文化、湖南彭头山文化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各区域文化沟通、碰撞和融合的平台,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范围的文化整合。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的创新创造和发挥的引领作用,具有奠基中华文明的意义。

重瓣花朵的中原花蕊。距今7000 年前,中华多元文明开始形成。由裴李岗文化发展而来的仰韶文化由于位居黄河中游的独特位置,形成了强大传播力,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全境。无论从其存在的2500 年时间而论,还是从其130 万平方千米分布的成千上万个遗址数量来看,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区域的文化,形成了文化上的巨无霸。在仰韶文化区的周边,分布有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更外层还有福建、广东、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文化区,这样的格局使得这一时期的新石器文化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盛开在中华大地,而仰韶文化位居花心位置,形成了最夺目的花蕊。尽管在历史的进程中,周边文化曾对仰韶文化进行过许多次袭扰,但她的花蕊地位从未被撼动,中原文化在全国文化发展大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就此定鼎。

文明绽放的中原璀璨。距今6000 年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向古国时代迈进。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基于其社会变革所迸发的强大实力开始强势崛起,不仅其核心区的聚落遗址数量倍增,涌现出数十万甚至超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具有了古国的雏形,而且开始向周边地区强烈扩张,东到海滨、西达甘青、南抵江汉、北越河套,到处都可以感受到庙底沟彩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庙底沟彩陶文化范围广大的传播,既是其蓬勃生命力使然,也是其他地区文化对仰韶文化的认可和接纳,这种浪潮般播散的结果,不仅将这种艺术形式和主题传播到诸多古国,更重要的是将所携带的文化传统带到了这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人们的信仰与信仰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面貌极为相似的局面。在这种前提下,逐渐开始以核心区辐射周边区,再从周边区扩散到边缘区等更大地区,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特征的“早期中国文化圈”,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

一统文明的中原缔造。距今4000 年前后,中华多元文明开始迈向融合。曾经辉煌无比的红山、良渚、海岱、甘青、屈家岭等文化,在逐鹿中原后,没能再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阔范围推进,消失在了历史硝烟中,而它们遗留下来的多元文明却在中原地区汇聚、碰撞后开始蝶变。中原地区开放包容的胸怀最大限度吸收接纳了各个文明中的精华,中原地区不尚奢华以民为本的情怀赢得了天下人们的尊崇,于是,一个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广域政治、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终于,融汇了各地先进文化因素、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夏王朝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文化认同上的正统和超越地域的大一统开始大踏步前行。夏王朝及随后在中原建立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利用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加速政治上、文化上、地域上的大一统,中国核心腹地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核心内涵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终于在中原王朝的主导下缔造完成。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中华文明中原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沁园春·赞中原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