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概念的国外研究向度和构建理路*
——基于SSCI数据库(2000年至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2022-09-24谢程远

情报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献概念国家

谢程远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国家都会关注和追寻的永恒命题。如今,国际环境的复杂性、联动性和不确定性[1]促使着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国家安全建设,但是一些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过程中,和其他国家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和矛盾。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历程是由其所遵循的国家安全概念决定的,而不同国家对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和理解认识,深受其自身历史文化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这就导致不同国家对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必然存在些许差异,最终为国家间矛盾的爆发埋下伏笔。各个国家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方式,将深刻影响其国家安全体系的制定、确立和实践,若是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就会挑起更多的国际问题和争端。为了寻求各国国家安全概念之间的共性,缓解“国家之间因国家安全概念认知差异而产生冲突”的问题,让国家安全概念更好地赋能于国家安全实践,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理解各国合理的国家安全概念内涵,回应和抨击那些“通过刻意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来攻击其他国家”的现象,本文致力于探析国外国家安全概念的主要研究向度,进而归纳、阐述一种统一的国家安全概念构建理路。

1 国内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研究综述

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学者李文良教授指出,这种界定方式将国家安全看作是“中国国家利益和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的总和”,能够避免安全意识的僵化和滥用武力的危机[3]。诚然,这种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方式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我国综合性思考当下的国家安全隐患。但是,安全是一张活着的皮囊,它能根据应用的时间和环境差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形式和内容。国家安全概念也自然受制于不同的时空场域,并非单一的、停滞的。正因如此,了解“如何构建起国家安全概念”比认识国家安全概念本身更为重要。

从制度角度构建国家安全概念是目前广受认可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出发,分析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组织体系的变迁[4],最终能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概念及其基本问题的解释,另一方面,基于政治法律化的考量,探究国家安全的政治活动上升至法律高度的具体路径,尽可能在履行法律的过程中实现“政治回归”的效果[5]。从国家战略高地来剖析国家安全概念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从战略过程出发,能够对国家安全的概念、目标、管理体系等进行宏观地、长远地分析和总结[6],提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完善方案[7]。然而,单从实践层面构建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并不充分,增添话语体系等文化层面的构建思路才能相得益彰,例如,有学者针对美国话语体系中的国家安全进行了解释,指出美国如何让“国家安全概念”发挥“一言可以兴邦”的实际效益[8]。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对国家安全概念的认识和构建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开阔的分析路径,无论从制度、战略、文化等任一角度出发,都将国家安全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和讨论。当下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更是置身于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之中,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也应致力于针对基本概念假定来构建相对统一的理论框架[9],形成系统性的国家安全概念构建理路,但是目前国内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尚未完成这一工作。与此同时,要善于从国外学界吸取养分,当代西方主流的国家安全理论受到“冷战和外部威胁”思想的深远影响,将更多的目光都放在“国际安全”上[10],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内学界了解国外构建国家安全概念的理论范式,掌握国外尤其是西方对国际安全格局、国家安全体系的看法,进而从学术上做出有效地回应。

2 国家安全概念的国外研究向度分析

为了能更清楚、透明、聚焦地分析国外的国家安全文献,本文选择了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在选取一定数量的论文并组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这一数据库的内容进行采集和编码,进而理清国外学界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研究向度,形成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整体性认识。

2.1 研究方法和文献的遴选

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系统性文献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RLR)能给予研究者更具参考意义的研究思路,从参考文献的选择、评估,到总结归纳,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分析模式。文章的阅读者也能凭借这一综述方法了解更透明的文献样本来源和筛选过程,有助于这一方法可复制性的提升。对本文而言,系统性文献综述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数据的采集、选取过程进行了全透明的公开,这对于总结、归纳、聚焦国家安全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

“国家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且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定义也有些许偏差,为了尽可能将更多的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总结,本文在外文数据库中选择SSCI数据库(2000年以来),并从中择取相关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选择这一数据库的原因在于:SSCI数据库的文献质量较高、且广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因此,在这个数据库中选择的文献数据将具有更强的学理性和代表性,同时,国家安全概念的时代性和变化性特质是广大学者的共识,为了分析更贴近当代意涵的国家安全概念,且考虑到文献的可及性问题,本文选择了2000年以来的文献数据。在SSCI数据库中,以“标题:national security”路径进行搜索(搜索时间为2022年2月4日)。为了尽可能保证文献的聚焦性,系统性文献综述优先选择了刊登在公共管理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等期刊的英文文献。

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文献的筛选有较高的要求。在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缩小文献范围。第一,对文献的类别进行挑选,从现有的数十个类别中剔除不合适的类别,包括农学、医疗服务、心理等弱相关性类别,确保文献对“国家安全”这一问题是在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内。遴选过程:在中文文献中选择“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litical Science、Public Administration、Social Issues”等几类。第二,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确保文章谈及的国家安全是唯一核心关键词。第三,对剩下的文章进行全文浏览,保证文章对国家安全进行研究的聚焦性。最终的数据库一共选择了112篇文献,其中,来自SSCI的原始文献为1323篇,具体筛选过程见图1。

图1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文献遴选过程

2.2 数据库文献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编码,可以主要获取文献的发表情况(发表时间、发表期刊)、文献的研究主题等描述性内容,有助于把握国家安全领域的国外学术研究境况。

2.2.1文献的发表情况

总体来看,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近五年甚至出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这进一步表明,目前国家安全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收录两篇以上数据库论文的期刊进行了统计(共21个),其中排名前四位的都是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类的期刊(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International Affairs、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Washington Quarterly),在21个期刊中,绝大多数期刊都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除此之外,社会学、管理学(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等)、法学的期刊也收录在列,这也说明了国家安全概念的跨学科属性。

2.2.2文献的研究主题

从研究主题的层次来看(图2),国家机构、国家战略、国家制度都是国家理论中较为宏观的分析视角,这也成为分析国家安全概念、问题、策略的主要路径。军事力量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类别,预示着国外将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研究的高度结合,认为只有强劲的军事力量才能维护国家安全。情报管理、数字技术等类别的兴盛也证明,国家安全领域正处于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是其主要趋势。而全球化、多边关系、恐怖主义、环境治理(国际)、对外关系等研究主题则佐证了国外学术界依旧偏好于将国家安全置于国际格局视阈下分析。政治领袖、公私合作、国际贸易等便是相对微观的国家安全研究视角,他们从国家安全的执掌者、国家安全的保卫者、国家安全问题的发生领域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丰富了国家安全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

图2 数据库文献的主题

2.3 国外学界对国家安全概念的主要研究向度

国外学术界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国家安全概念,这些概念大多从环境、力量、战略等角度出发进行界定,既有实践层面的也有意识层面的,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在理论学术角度上看,这有助于国内从多个维度出发来了解国家安全,深入分析国家安全概念的多重界定视角,进而形成国家安全学的国内外理论对话。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国家安全并不能仅仅依靠本国力量来实现,诸如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跨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还是需要借助国际合作才能予以缓解,为此,了解国外的国家安全概念研究向度也有助于我国分析别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关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格局。

2.3.1国家安全是一种高度依赖军事干预的环境

根据描述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国外对国家安全的研究往往热衷于与军事力量挂钩。在他们看来,国家安全与军事是高度维系的[11],更有甚者直接将国家安全部门和军事部门彻底划上了等号[12]。至于要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干预,学者们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有的学者从国家安全问题的突发性特征出发,认为军事干预主要是一种紧急避险的措施[13],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军事干预是聚合了政治、外交、科技等诸多资源的复合型军事力量[14]。除此之外,建立军队也是进行军事干预的主要手段,而要“建立什么样的军队来施加干预”这一问题也被学界所关注,受到不同国家历史和环境差异的影响,军队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也迥然不同。但是这些“借助军事干预”的行径都有共同的最终目标,即打造良好的国家安全环境,确保“国家不受军事攻击,个人生存不受威胁”的基础上[15],“既能免受外部的武装力量冲击,也能够抵御内生型风险”[16]。

2.3.2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内外利益的中坚力量

一直以来,国家利益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一个国家的国内利益、国际利益[17],乃至全球利益都是国家安全所覆盖的领域。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大致基于以下三个维度,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第一,从国家安全的性质上出发,国家安全被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所有人的公共品,能根据每个人的自身需要,满足社会各界在海内外的利益诉求[18];第二,从国家安全的实践性能出发,国家安全成为一种“通过协调国家力量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19],处理、保护国家及其重大利益不受其他国家攻击;第三,国家安全被直接视为一种“底线思维”,认为只要是触碰到这一底线,便是对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进而督促国家安全部门来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20]。综上所述,无论在性质、实践,还是作为一种“底线”的形态上,国家安全都是维护国家内外利益的中坚力量,在稳定和实现国家利益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3.3国家安全是囊括国家所有领域的系统性战略

作为战略的国家安全往往被视为一种政府职能,因为政府职能往往是系统性的,能够作用于国家的所有领域当中[21],这就便于让政府来承担充分的国家安全责任。如何构建一个囊括所有领域的系统性战略,国外学者从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展开了争辩。源于结构视角:首先,在权力结构上,国家安全必须要集合所有的权力工具,包括军事力量、援助和外交、国内外情报、警察和其他机构,协调国防、外交政策和贸易等传统领域,以及通讯、能源等非传统领域[22];其次,在制度结构上,国家安全必须要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结合体[23],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共同发力,进而纵深作用于诸多领域;最后,在组织结构上,国家安全必须要经过国家领袖和专家代表间的不断磋商,才能最终形成一套囊括联邦、地区和地方机构的协调一致、科学合理的措施[24]。源于功能视角:首先,国家安全的内容需要囊括物质性的产品服务和意识性的知识领域,并将其提供给相应的国家安全机构,帮助其决策和履职[25];其次,在时间视域下,作为战略的国家安全既要考虑长期趋势问题,也要思虑短期内引起意外的突然、剧烈变化,保证国家安全功能的灵活性[26]。最终,国家安全衍生成一种能够战胜各类威胁的战略[27],系统性地囊括了国家的所有领域,并针对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发挥出相应的结构性作用和功能性作用。

2.3.4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国家对话国际社会的先决条件

国家安全也是一个跨境的国际概念,不仅是国家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立足于国际社会的前提。首先,国家安全本身就具有国内、国际双重属性,界定好国家安全,能够进一步平衡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更好地明晰本国的国际地位[28]。其次,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动标准,既要根据自身利益诉求,对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的敌对扩散者采取有力的进攻行动[29],也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30]。但是,随着霸权主义思潮的弥漫,国家安全也成为一些国家向国际社会表达本国意图的一种策略,作为头号强国的美国更是以国家安全为口号显露自己的野心,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由于美国头号敌人的消失而出现的真空期,涉及美国公民或世界任何地方财产的恐怖事件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袭击[31]。

2.3.5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都需贯彻的道德意识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自上而下都需贯彻的意识,是人人都需拥有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32]。首先,国家安全高度依附于民主价值,作为公意的集合体,国家安全是人们在不断磋商中形成的共识[33],是最大程度的民主,因此,国家安全既要保证自身的民主本性,也要受到广泛的民主监督[34]。其次,法治思想是国家安全的道德准绳,每个国家都将国家安全提高到与法律比肩的高度,并要求“像维护法的尊严那样去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和诉求”[35]。最后,面对无数的国家安全风险和外来的非安全因素的冲击,国家安全也被视为一种察觉、抵御风险和危机的“韧性”,这种韧性不仅存在于国家安全的制度、国家安全的体系当中,更是对国家的每一位公民提出的意识上的要求,借此来提高国家和公民对抗国家安全问题的能力[36]。

3 国家安全概念的构建理路

众说纷纭的定义维度使得国家安全概念变得愈发诡谲。通过对国外诸多研究的挖掘,我们能进一步理清这些概念的构建共性,进而提出一种相对统一的分析理路,围绕本体—功能—价值的分析方案,形成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整体性理解。首先,从本体上认识国家安全的本质为何物;其次,从功能上判断国家安全概念需要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最后,从价值上明确国家安全在意识层面的形态和样式。

3.1 本体论:国家安全是国家以实现安全为目标而自然形成的制度体系

目前,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者们已经形成了“以实现安全为目标”的共识,他们普遍认为,安全不仅仅是一种免遭伤害的状态,更是一种不受威胁的意识。但是,研究者们对国家安全本体的概括仍然存在诸多不同的声音,国家安全是一种战略、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环境,这些说法都有其相应的道理。总的来说,国家安全囊括了多象限的意涵,无论从任一视角出发进行探讨,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是,从更为宏观和整体的层面来看,国家安全更像是一种制度体系。一方面,国家安全具有显著的制度属性,只有立足于相应的制度,才能让国家实现安全的理想和目标,实际上,早在各个国家建立之初,便提出了蕴含国家安全理念的制度内容:美国的《独立宣言》诉诸于消除外来侵略之患,防范发生内乱之忧;英国的《权利法案》更是将常备军、武器的配备等内容纳入法则范围。另一方面,正如研究者们所言,国家安全本身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概念,只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囊括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一般来说,一个制度体系,是由诸多“类别健全且相互关联”的制度链条所构成。显然,通过总结现有的国家安全理论能够发现,学者们对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既包括了国家安全的组织、规划等实践型制度内容,也包括国家安全的法律等法理型制度内容,这些制度间联系紧密,相互作用。譬如,随着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各级国家安全局、提出了数个领域的国家安全战略、颁布了多个类别的《国家安全法》,这些现状也进一步佐证,国家安全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制度链条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制度体系的国家安全是自然形成的。首先,在法律意义上,国家安全源于“国家能够维护公民安全”的自然契约。原因在于,安全和不受侵犯是自然法赋予的个人权利,因此,每一个城邦、国家都必须保障个人的天赋权利,与每一个公民缔结“国家能够维护公民安全”的自然契约。而在城邦、国家诞生以前,计划建造城邦、国家的团体,也必须向愿意成为国家公民的人做出“维护安全”的约定,譬如在中国的朝代更迭过程中,下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前,掌权者必须承诺疆域内的安全和稳定。其次,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力量也是自然形成的。在古代,每一个计划建立国家、城邦的团体,必然掌握着稳定政权的武装力量,在设立国家或是城邦之前,武装力量是这些团体的私人财产。一旦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团体通过战争、契约等方式建立了国家,那这些武装力量就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每一个自然人在加入城邦和国家并成为一个公民之时,就自然要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例如在古希腊的城邦,每一个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战争、维护城邦安全的义务,“护国安邦”也成为一种至高的价值观,时至今日,这种价值通过文化、道德等载体,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每个国家公民的思想意识,维护着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效能。

3.2 功能论:国家安全是评判国家利益和衡量安全能力的尺度和标准

从功能性角度来看,国家安全是评判国家利益的重要尺度,国家利益是一个颇为宏大的概念,只要牵扯、影响到某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甚至是这一国家的国民,都会被定义成国家利益。而国家安全则提供了一种简易的判断尺度:若是触碰到国家安全的,就必定影响了国家利益。也正因如此,学者们通常都将国家安全视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认为只要损害了国家安全,就是对国家利益的侵犯,这一说法也受到广大政客的追捧和认可。然而,这一功能也被国际社会中别有用心的政客所利用,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尝试将国家安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在贸易、学术等领域频频打出“国家安全例外”的标签,这就异化了国家安全作为“评判国家利益尺度”的本质,反过来将国家利益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认为“凡是牵涉到国家利益的,就都是国家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也是衡量安全能力的标准,一般来说,一个处于安全状态较为稳定的国家,都有较为强大的安全能力。这里的安全能力不仅仅是军事能力,尽管一些国外学者长期将国家安全赋予军事意义,但是在现代社会,军事能力在国家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变得更加隐晦,一方面,尽管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但是总体和平的国际局势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单从物理域的军事力量出发予以化解显然已经不足,例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活动场域从物理空间拓宽到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的安全问题便是军事难以触及的。除了简单地衡量安全能力的强弱之外,国家安全也能有效推动安全能力的建设。例如,随着诸多新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国家为了维持稳定的安全状态,必须要培育出化解这些安全问题的新兴力量,包括组织机构、专业人才、新兴技术等,进而间接助长了国家的安全能力,为化解未来潜在的国家安全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价值论:国家安全是立足于国家意志而形成的安全意识

国家意志是国家生存和发展诉求的化身,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内容,而国家安全则是国家根据当下生存和发展需要,形成的安全意识。作为一种意识的国家安全,其必须要有强大的抗压性和韧性,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安全诉求。例如,在国家话语体系上,国家安全被诸多国家塑造成符合本国国家意志的话语表述:在美国大选中,总统的候选人们都乐于将国家意志进行利益化的改造,最终将这些曲解国家意志的话语归结到国家安全领域,其中,一些强硬的美国政客便擅长立足于利益诉求去构建“假想敌”,将“铲除假想敌”上升到国家意志高度,最终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发动一系列战争,也正因如此,美国的“国家安全”成为被曲解的国家意志的产物,一小瓶洗衣粉、一段假视频都成为“证据”和借口。再例如,在教育体系上,国家安全便是借助“能够贯彻国家意志的教育”而形成的安全意识:从目前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学者们都将“爱国教育”视为一种能够“贯彻国家意志的教育”,而爱国教育也成为本国教育体系的主要构建脉络。正因如此,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接受了国家意志,并基于自身对安全环境的渴求,形成了国家安全意识。在不同的背景下,这种爱国教育的具体内容也随着国家意志的变化而改变,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做出了调整和反应。综上,无论是国家话语体系还是教育体系,都建立在国家意志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安全诉求,形成了对国家安全的基本价值认识和判断。

4 结语和展望

从目前国外对国家安全的研究来看,有较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第一,国外对国家安全的研究类别较为丰满,善于将国际事务作为切入口,对国家安全进行研究和剖析;第二,国外对国家安全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尤其是在定量方法的运用上,跨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受到了国外的国家安全学者的广泛追捧;第三,国外在研究国家安全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跨学科优势,诸如能源、环境等主题,深化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深度。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第一,国外对国家安全的研究重心放在国际事务上,对国内安全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第二,国外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仍然倾向于从军事力量出发,导致国外的国家安全理论发展出现思维惯性,不利于为国家战略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三,国外热衷于研究宏观的国家安全问题,如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等,缺乏对微观安全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因此,对国家安全的研究依旧前路漫漫。根据当下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等恶劣的现实问题,以及目前国外对国家安全研究的现状,本文尝试提出以下研究展望:第一,每个国家应在保持良性的国际合作基础上,着眼于分析本国国内的国家安全问题,尤其是加强对一些微观国家安全问题的学理性讨论;第二,未来应尝试将国家安全的研究重心从军事力量上转移至其他领域,防止霸权主义、激进主义等思潮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蔓延;第三,国家安全领域中的诸多概念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提出的概念构建也仅仅只是一种讨论和尝试,这就需要国内外诸多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商榷和探究。

猜你喜欢

文献概念国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幾樣概念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把国家“租”出去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