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流体力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

2022-09-23刘凯磊施信疑王洪昌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体力学沿程阻力

陈 宇,刘凯磊,施信疑,张 陈,王洪昌

(1.江苏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2.南京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随着航空工业、汽车工业及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然而,高等学校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流体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既具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工程应用学科的特点,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从而能够识别和判断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参数,并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计算与分析[1-3]。因此,在“流体力学”课程建设中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流体力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4-6]:颜秋艳[7]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对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E)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究了CAE技术协调优化的实现方法;郭攀等人[8]基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开展统计、分析;杨嵩等人[9]以“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为例,开展了“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并优化了考核评价体系;戎瑞等人[10]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法,对传统实验平台教学进行了改进与拓展。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开展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多元化融合的研究,综合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特点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工程应用,进行多元化教学探索。在此基础上,以“管道沿程阻力损失”为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如图1所示,将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引入传统教学中,对“流体力学”课程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1)在课前预习中采取线上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制作并上传学习视频,辅助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预习,视频中包括PPT、语音讲解以及视频动画等内容,该过程可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2)在过程学习中采用线下教学方式,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实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能力。(3)增加CFD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与计算方法,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设计与数值模拟以分组讨论的模式进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并开展工程实际背景下的团队合作训练。课后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具体包括提交课后作业(建立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实验报告(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仿真报告(对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图1 多元化教学方法

此外,围绕教学大纲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一环节中的知识点布局、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性分配。采用课前监督、课堂问答与讨论、实验设计、数值模拟、期末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方法,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为乐,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2 教学案例设计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程讲授的重要环节,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建立“流体力学”网络资料,将课程教学相关资料上传到课件库中。本文以“流体力学”课程中“管道沿程阻力损失”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如图2所示,课前在“雨课堂”平台上建立课件库,上传PPT课件以及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端口选择上课的班级,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微课视频中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沿程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黏性流体的两种不同流动状态、不同流态下管道沿程损失的计算方法)与难点(圆形管道与非圆形管道当量直径的计算),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观看、学习,并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图2 课前预习网络教学资源

2.2 过程学习

过程学习是指学生线下课堂学习阶段,在过程学习中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相关实验设计以及数值模拟计算三个环节。

2.2.1 基础理论知识讲解

与理想运动状态不同,在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分子自身黏性作用的影响,流体分子之间会发生碰撞产生沿程阻力,沿程阻力的产生导致能量损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管内流动中。随着流体黏度、密度、流速等参数的变化,流体可呈现出不同的沿程阻力损失,而沿程阻力系数决定了沿程阻力损失的大小。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分析,选取水平放置圆管内不可压缩的定常流体为研究对象,由雷诺数判断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11-12],表达式为:

图3 沿程阻力分析模型

式中:v为管道平均流速;d为管道内径;μ为运动黏度。

图3中,截面1-1和截面2-2分别为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点1和点2的位置高度分别为z1、z2,压强和流速分别为p1、p2、v1、v2,由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13-14]可知:

式中: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f为能量损失。

由于流体位置高度不变,故z1=z2,由此可知:

由达西-魏斯巴赫定理可知沿程阻力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λ为沿程阻力系数;L为两横截面直径的距离。由此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与流体流动参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2.2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设计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基于本节内容的理论知识,进行沿程阻力损失和沿程阻力系数实验设计。针对沿程阻力系数测定的实验主要面向沿程阻力系数λ的测定以及影响参数(雷诺数Re)的分析。如图4所示,为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台。实验装置由实验台、供水系统、实验管道、压差板、计量水箱以及回水管等组成。通过阀门控制水流流速,进而获得不同流速下的沿程阻力损失大小和沿程阻力系数。

图4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学生分组开展不同流速下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实验测试,并采用体积法测定管道中流体的流量。如图5不同流速下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实验结果显示,流速和流体流动状态对测压管内液面高度影响较大。将测量结果代到式(6)中,可得到管道沿程阻力系数,进而获得管道沿程阻力损失大小。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深入感知流速、流动状态以及沿程阻力系数之间的关联特性。

2.2.3 数值模拟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沿程阻力系数的认知,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式进行工程实例扩展训练。本文选择三通圆形管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流程计算和流体动力学特性分析。如图6所示,基于CFD技术对三通圆形管道的流速、管道斜度等进行参数化分析。如表1所示,为仿真参数。

表1 三通管道计算相关参数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效应,对计算模型作如下假设:(1)流体在管道内部流动,可看成不可压缩流体,且流态为定常流动;(2)流体和管道壁面之间无相对滑动,且流体的惯性力忽略不计;(3)流体流动过程中不考虑温升变化对其黏度的影响。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不同几何参数及不同介质对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影响。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夹角的改变对流体压力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压力值下降幅度较快。

图7 不同角度下水流管道内部压力分布图(v=0.5 m/s)

图8 不同角度下润滑油管道内部压力分布图(v=0.5 m/s)

如图9所示,为不同工况下沿程阻力系数。对于水介质来说,在管道分叉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压力值变化,使压力值突变较为明显,回流和急变流特征变化明显。由不同介质流体沿程阻力系数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流体沿程阻力系数逐渐减小,但夹角的增加会引起系数增大。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流体与沿程阻力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图9 不同工况下沿程阻力系数

2.3 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以及仿真分析报告三个部分。如图10所示,在“雨课堂”平台建立试卷库,试题可以包含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分析题等多种类型,通过课后习题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点。学生可直接在“雨课堂”平台答题、提交答案,查询得分和解析;班级内小组之间进行实验数据共享,学生合作撰写实验报告和数值仿真分析报告,分析数据结果,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团队合作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0 网络习题库资源

3 教学效果及评价

如图11所示,为线上教学资源和课程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中教师可以上传PPT、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观看、学习,与教师进行平台互动,增加课程学习交流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在线上上传试卷、作业和答案解析,学生在完成练习或作业后,可以自己查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知课前、课中、课后任意时间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图11 线上教学资源及课程管理

如图1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线上进行自我评价,获得更为合理的评价值。图12显示:学生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成绩较好,这说明通过多元化教学,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部分得分较高,表明“做中学,学中做”方式的引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自我评价中,理论知识与实验能力的评分分别为83.4分和89.1分,说明学生对这两项掌握较好,教学效果显著。然而,有11.9%的学生数值模拟成绩在60~70分之间,他们的自我评价也较低。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运用专业工程分析软件以及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准确分析,而过程学习中由于受到课程时长的限制,因此对于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过程学习中缺乏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学生对自身综合技能的评价(86.3分),这说明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方式较为认可。

图12 学生掌握程度及教学评价

4 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特点和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流体力学”课程中“沿程阻力损失”内容为例,进行了“流体力学”课程建设。研究结果表明:

(1)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基于工程实际问题,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数值模拟技术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理实相结合的能力。

(3)通过教学效果的合理性评价,教师可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进。

猜你喜欢

流体力学沿程阻力
不同微纳米曝气滴灌入口压力下迷宫流道沿程微气泡行为特征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典型生活垃圾炉排焚烧锅炉沿程受热面飞灰理化特性分析
基于井下长管线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研究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基于改善水流特性的超声波热量表设计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探析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胜利油田回注水沿程水质变化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