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观赏地被竹类在上海地区引种筛选和应用研究

2022-09-23唐东芹李宝昌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母竹基径翠竹

张 涵, 唐东芹, 李宝昌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699; 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无论种类、数量和分布面积都为世界之最,竹子在中国古典园林历来都占据一席之地,当前相关引种研究以孝顺竹、凤尾竹、刚竹等绿叶绿秆的常态竹种为主,与广大居民对竹子景观多元化的期望尚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对特色观赏竹种的引种栽培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包括彩叶竹种、彩秆竹种、异型竹、以及地被竹等,其中地被竹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前景值得重点关注。地被竹类是指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中枝叶密集、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的低矮灌木型竹类植物,地被竹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与其他非竹类地被植物没有本质区别,对地被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被竹资源、生物学研究、引种栽培与园林应用形式等方面,而对地被竹生态适应性、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以及营造竹文化园林景观意境的综合性评价和应用研究则相对较少。

为在上海地区顺利开展地被竹类引种筛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松江区、青浦区、徐汇区等区域园林绿地中观赏地被竹的栽培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引种种源地选择与上海市气候条件相似的浙江省安吉县,2016年引进栽培4种观赏地被竹类,其中白纹椎谷笹目前尚未见用于上海公园绿地。近5年持续研究4种地被竹对不同自然光照条件小环境的生长状况和生态适应性,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4种地被竹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地被竹种的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引种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地处31°1′N,121°13′E,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7.8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0 ℃,极端最低气温为 -10.5 ℃。年平均降水量1 103.2 mm,季节分配较均匀。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期,梅雨期过后形成伏旱;8月下旬到9月上旬多台风暴雨。试验地土壤pH值为7.2~7.7,地形平坦。

2 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材料

2016 年10月,采取引进小苗的引种手段,引进铺地竹()、翠竹()、菲黄竹()、白纹椎谷笹(f.)等4种地被竹(基本情况见表1)小苗各600丛,每丛6~10株。4种地被竹小苗分别栽植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4处不同小环境,4种每处各150丛,自然光照条件分别(近似)是荫蔽、半阴、半日照和全日照(表2)。每处设置12个小区,每个小区栽植地被竹小苗各50丛,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表1 4种地被竹基本情况

表2 4种地被竹引种试栽位置自然光照条件

地被竹按10 cm×10 cm的丛行距进行定植,定植前适量施基肥。定植后,为保证其成活,首先对小苗进行适度修剪,失水严重或上部干枯的进行重剪,定植后1周内给竹苗浇3次透水,以后进入正常管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获取与指标测定 在地被竹引种定植6个月后,即2017年4月统计竹苗成活率,以丛为单位统计成活率,每丛成活3株以上即统计为成活(图1);2020年10月统计竹苗保存率,以丛为单位进行统计,每丛成活3株及以上即统计为保存成功;运用SPSS 22.0软件,对各竹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2018—2020年连续3年调查地被竹的抗寒性、抗高温干旱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观察记录1月低温、7月高温时期竹苗的受害情况,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2020年4月调查地被竹的新竹基径和繁殖倍数。

2.2.2 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等级 从地被竹园林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用于筛选出生长健康、性状表现稳定、适应性强、观赏保持稳定的地被竹种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地被竹的生长状况、生态适应性和观赏特性为主要评价要素,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地被竹的生长状况与生态适应性是基础,权重各占40分;观赏性占20分。

生长情况的评价标准。A(35~40分):平均成活率在80%以上,繁殖倍数大于10;B(20~34分):平均成活率为60%~80%,繁殖倍数大于5;C(20分以下):平均成活率在60%以下,生长较差,秆径逐年变小,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现象,直至全部死亡。

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标准。A(35~40分):没有病虫害发生;低温时期没有遭受冻害;高温时期竹子叶片为绿色且无卷曲或轻微卷曲。B(20~34分):偶尔受到病虫害的轻度危害;低温时期只有叶片和当年新竹的秆有轻微的冻害发生,翌年可以恢复生长;高温时期竹子叶片为灰绿色但严重卷曲。C(20分以下):病虫害危害严重;低温时期发生严重冻害;高温时期叶片呈现黄绿色,甚至叶片竹秆干枯死亡。

观赏性的评价标准。A(15~20分):秆形、秆色、叶色及株形别具特色,能稳定保持母竹固有观赏特性;B(10~14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或特色,基本能保持母竹固有观赏特性;C(10分以下):观赏价值或特色普通,不能保持母竹固有观赏特性。

综合评价等级确定:总分在85分及以上的为Ⅰ级,Ⅰ级的地被竹可在上海地区广泛种植应用;总分为70~84分的为Ⅱ级,Ⅱ级的地被竹可以在特定小气候环境栽培应用;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为Ⅲ级,Ⅲ级的地被竹不适合在上海地区栽培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移栽成活率

由表3可知,竹苗定植6个月后,在荫蔽、半阴和全日照条件下,白纹椎谷笹的成活率为86%~94%,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地被竹;在半日照条件下,白纹椎谷笹和菲黄竹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2类地被竹;翠竹的成活率最低,在66%~76%之间,在4种光照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其他3类地被竹。4种地被竹在全日照条件下的成活率均低于其他光照条件,表现出较好的耐阴性。

表3 4种地被竹引种成活率(引种定植6个月后)

3.2 引种保存率

由表4可知,竹苗定植4年后,在半阴和全日照条件下,白纹椎谷笹的保存率为84%~88%,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地被竹;在荫蔽和半日照条件下,白纹椎谷笹和菲黄竹的保存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2类地被竹;翠竹的保存率最低,在56%~68%之间, 在4种光照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其他3类地被竹,与成活率的表现一致。最初2年冬季低温导致翠竹部分竹苗地上部分死亡,翌年虽萌发新竹,但保存率相对较低。4种地被竹在全日照条件下的保存率均低于荫蔽和半阴条件,表现出较好的耐阴性。

表4 4种地被竹引种保存率(引种定植4年后)

3.3 生长状况

新竹与母竹的基径比,别称粗生长,可以反映该竹引种后的生长状况。2020年4月调查地被竹的新竹基径。由表5可知,栽植于不同自然光照条件的4种地被竹,其新竹基径都达到母竹基径的75%以上,表明4种地被竹种在引种试验地生长良好。新竹与母竹的基径比最高的是白纹椎谷笹,新竹基径达到母竹基径110%;新竹与母竹的基径比最低的是翠竹,新竹基径达到母竹基径的75%,新竹与母竹的基径比表现为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翠竹。

定植4年后繁殖倍数均在8.0以上,表明这4种地被竹的繁殖性较好,4种地被竹中,繁殖倍数最高的是白纹椎谷笹,繁殖倍数达到12.8;繁殖倍数最低的是翠竹,繁殖倍数为8.2,繁殖倍数表现为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翠竹,与新竹和母竹的生长量排序一致。综合分析4种地被竹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可以得出,4种地被竹在新的栽培立地条件下能生长良好且繁殖正常;同时观察4种地被竹在不同自然光照条件下,种间相对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

4种地被观赏竹繁殖性较好意味着延展迅速,枝叶稠密可迅速覆盖裸露的地面,譬如铺地竹3个月可覆盖地面90%左右。目前草坪应用由于水、肥、药、养护人工等投入太大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地被竹替代草坪,病虫害更少,养护成本更低,特别是应用于林下、林缘、花坛、花境,地被竹独具特色的叶型叶色和质感在满足绿量的同时增加了园林绿化景观层次的丰富度。

3.4 生态适应性

3.4.1 抗寒性 2018—2020年上海地区极端低温分别为-7.0、-2.8、-6.7 ℃,根据4种地被竹在低温时期的受害情况及恢复能力评价其抗寒性。观赏竹的抗寒性等级分为4级:Ⅰ级为未发生冻害;Ⅱ级为叶片和秆出现冻害,但能短时间恢复;Ⅲ级为地上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冻死,但翌年仍能发笋成竹;Ⅳ级为地上部分全部冻死不再发笋成竹。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竹没有发生冻害,抗寒性为Ⅰ级;翠竹叶片和秆出现轻微冻害,且短时期可恢复,抗寒性为Ⅱ级,同时观察4种地被竹在不同自然光照条件下,种间相对抗寒性表现基本一致。

3.4.2 抗高温干旱能力 根据地被竹在高温时期的受害情况及恢复能力评价其抗高温干旱能力,观赏竹的抗高温干旱能力评价实行5分制:5分为叶片绿色且无卷曲或轻微卷曲,4分为叶片灰绿色且严重卷曲,3分为大部分叶片呈现黄绿色或1/3以下枝叶干枯,2分为1/3~2/3枝叶干枯,1分为2/3以上枝叶干枯。2018—2020年上海地区极端高温分别为37.4、37.7、37.6 ℃。栽植于不同自然光照条件的4种地被竹在荫蔽、半阴、半日照条件下其叶片基本保持为原有绿色度或条纹色彩,同时叶片无卷曲;在全日照条件下部分叶片有轻微卷曲,翠竹叶片卷曲较为严重,故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竹抗高温干旱能力均为4.8分,翠竹抗高温干旱能力为4.5分。

3.4.3 抗病虫害能力 关于抗病虫害能力,观赏竹的抗病虫害能力评价实行5分制:5分为没有病虫害发生;4分为受到病虫害危害的枝叶占总枝叶量的25%以下;3分为受到病虫害危害的枝叶占总枝叶量的25%~50%;2分为受到病虫害危害的枝叶占总枝叶量的50%以上;1分为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导致死亡。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竹没有明显病虫害发生,抗病虫害能力评价得分均为5分;翠竹局部受到病虫害侵染,侵染枝叶数量低于总枝叶量的5%,抗病虫害能力为4.8分。同时观察4种地被竹在不同自然光照条件下,种间相对抗病虫害能力表现基本一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地被竹大多易繁殖、覆盖力强、适应能力强、地被竹根系发达,杂草难于侵入,养护管理粗放,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园林应用地被竹要注重充分利用地被竹的生态适应性,譬如用地被竹代替纯观赏草坪,养护成本更低,城市植被层次更丰富;地被竹抗性强和易修剪的特点,非常适合配置于道路隔离带等不便养护工人频繁进出的场地;同时地被竹根系深度为20~30 cm,分蘖能力很强,根系抗拉强度高于大多数草本植物,应用于水边缓坡和土山坡面,可很好地发挥地被竹的水土保持作用。

3.5 观赏性

在新竹生长发育充分期,观察地被竹种的观赏性,4种地被竹与其母竹对照,均能稳定地保持其在原产地固有的观赏特性。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翠竹等4种地被竹叶色基底虽然都是绿色,但绿色度和条纹有差异,菲黄竹嫩叶黄色具绿色纵条纹(老后变绿色),白纹椎谷笹具白色纵条纹,铺地竹则偶具白色或黄色的纵条纹;叶片形态为披针形,明显区别于其他非竹类地被植物叶片,形成鲜明的景观特征。

园林绿化应用地被竹首先是挖掘利用地被竹的人文美。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以竹文化为基础,融合历史典故、诗画书印等精神性建构,通过景名、竹文化雕塑等艺术手段烘托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使游人领悟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和情节空间,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竹文化意境。

同时园林绿化应用地被竹要注重发挥地被竹独特的自然美。地被竹叶型、叶色、绿色期、季相、丛态等观赏特性独树一帜,地被竹耐阴性较强,适合配置为林下地被、林缘花境、廊隅墙角或与自然散置的景石组合成竹石小品,营造自然雅致的情趣。

3.6 对地被竹的综合评价

根据地被竹引种筛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表5),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竹的综合评价为Ⅰ级(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属于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和生长健康的竹种,可在上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翠竹的综合评价为Ⅱ级(综合评分为75~84分),这一等级的地被竹可以在上海地区选择性地应用。

表5 地被竹引种筛选结果

4 结论

根据综合分析评价,综合评价总分表现为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翠竹,其中白纹椎谷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竹的综合评价为Ⅰ级,翠竹的综合评价为Ⅱ级,4种地被竹在不同自然光照条件的试验地均生长正常、适应上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可在上海地区园林绿化等领域推广应用。菲黄竹、铺地竹和翠竹目前在上海地区园林绿化有所应用,而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白纹椎谷笹却未见用于上海地区公园绿地,白纹椎谷笹叶型优美、叶色白绿相间、观赏期长、适应性强、质感独特,建议相关设计、施工、管理部门予以重点关注。

以上结果仅根据上海市松江地区试验地的气候环境研究得出,其中地被竹的生长表现还与竹苗质量、光照强度长短、土壤质地营养、病虫害管控等养护措施相关,实际生长表现与本研究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差异。

猜你喜欢

母竹基径翠竹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翠竹飞歌
高季笙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
不同施肥处理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大别山野生杜鹃基径与年轮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
黄花倒水莲播种育苗的影响因子研究
红花翠竹摇篮曲
毛竹母竹移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