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2林月娟陈燕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重度学历成人

林月娟 陈燕珠

重度烧伤指烧伤总面积在31%~50%,或者Ⅲ度烧伤总面积在10%~20%,受伤原因以化学烧伤、电烧伤、热力烧伤为主,烧伤部位包括全身多处[1]。重度烧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康复周期长,可能会造成面容毁损和(或)身体残疾等,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巨大负担[2]。我国烧伤治疗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重度烧伤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不过患者受到瘙痒、功能障碍以及负性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近年来临床医学模式不断转变,重度烧伤患者救治已经由单纯生命救治转变成为伤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及家庭[4]。生活质量是一个新概念,它包含并超越了健康的概念,由多个领域组成,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功能等[5]。本研究探讨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旨在为提高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7例成人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年龄18周岁及以上;入院后诊断为重度烧伤,符合《烧伤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6];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等正常,均可有效沟通;一般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住院期间死亡或者中途转院者;存在意识障碍或者严重并发症者;存在肢体残疾等躯体功能障碍;既往精神疾病史;长期服用镇静药和(或)抗抑郁药、镇痛药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实施。

1.2 调查工具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一般资料收集表、中文版简明烧伤患者健康量表(BSH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部分内容。

(1)一般资料收集表:详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职业状况以及受伤原因等。

(2)BSHS-C:生活质量通过BSHS-C[7]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一般健康状况4个维度,共80个条目,其中躯体功能包括角色活动、手的功能及独立活动3个方面内容,共20个条目;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和体像2个方面内容,共30个条目;社会关系包括性生活及家庭与朋友2个方面内容,共15个条目;一般健康状况共15个条目。采取5级(0~4分)评分法,每个维度得分和BSHS-C得分换算为百分制,即维度原始得分/该维度满分×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2,具有较高可信度。

(3)SSRS:社会支持通过SSRS[8]评价,该量表包括社会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以及主观支持3个维度,共包含10个条目,总分66分,45分及以上为高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22分及以下为低水平,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3,具有较高可信度。

1.3 调查方法

于患者出院前 1 d以统一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当面发放问卷,调查前向研究对象阐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详细讲解问卷填写的具体要求,包括问卷填写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等,耐心解答疑问,在研究对象无疑问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7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BSHS-C得分情况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BSHS-C总分49.19±11.58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社会关系57.17±17.54分,得分最低的维度为心理健康40.77±13.68分,见表1。

表1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BSHS-C得分情况(分)

2.2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职业以及社会支持是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3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成人重度烧伤患者BSHS-C得分作为因变量,将性别(男=0,女=1)、年龄(<45岁=0,≥45岁=1)、婚姻状况(已婚=0,其他=1)、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0,高中及以上=1)、职业(工人=0,农民=1,其他=3)、社会支持(高水平=0,中等水平=1,低水平=3)赋值后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以及社会支持是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烧伤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突发病症,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外貌破坏性改变、心理创伤以及生理功能受损等。重度烧伤患者病情复杂严重,虽然近年来治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治愈后患者心理及生理仍然存在较大创伤[9]。临床中,生活质量是评价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临床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烧伤患者治愈后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参与度,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

重度烧伤患者由于突然遭受重大灾难,会对心理及身体造成沉重打击,特别是存在器官衰竭、面部畸形、躯体残损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患者需要长期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本研究中,87例成人重度烧伤患者BSHS-C总分49.19±11.58分,明显低于轻、中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得分[10]。BSHS-C 4个维度中,得分最低为心理健康维度40.77±13.68分,重度烧伤患者在受伤时一般会造成暴露部位的损伤,如上肢、面部、颈部等,瘢痕增生严重,修复难度较大,直接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等,因而造成患者承受较大心理负担,使心理健康维度得分相对较低。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以及社会支持是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①性别。女性患者BSHS-C总分低于男性,说明女性重度烧伤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低于男性。临床相关研究指出,相较于男性患者,女性烧伤患者社会适应性以及心理调适方面难度比较大,而在适应躯体功能方面有较大弹性调节[11]。有研究指出,女性烧伤患者更加注重自己面部,如果面部烧伤严重,心理健康得分会明显降低,而且其他维度得分也会不同程度下降[12]。因此,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颜面部烧伤的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深入了解其心理需求,尤其是对后期恢复的期许,与患者共同建立可行性目标;另外,要充分发挥同伴支持、健康教育、配偶等多方面作用,并积极引导,使患者得到正向的情绪体验,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和负性情绪,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及家庭,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②年龄。年龄≥45岁患者BSHS-C总分高于<45岁者,其原因可能为年龄<45岁者大部分是单位中坚力量、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家庭、社会责任大,参与的社会活动比较多,一旦受伤,会对社会交往、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而BSHS-C总分降低[13]。因此,临床上对于此年龄段的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采取团体教育、心理强化教育、典型病例教育等多种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加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以促使患者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14-15]。③学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水平患者之间BSHS-C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BSHS-C总分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学历水平反映了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水平越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眼界开阔,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关于烧伤治疗以及伤后恢复、心理调整、适应社会等相关信息,因而有助于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因而学历水平越高患者,其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越高。华皎等[16]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对重度烧伤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高中、大专及以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初中患者。因此,临床上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当结合患者的学历水平以及文化背景等开展护理工作,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等,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④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周围生存环境下,接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或帮助[17-18]。SSRS包括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以及主观支持,其中主观支持有助于促使患者积极面对不良事件,客观支持有助于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支持利用度能够给予患者有效途径获取支持、理解等,从而有助于减轻患者各种负担,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9]。相关学者的研究也得到相近结论,贾俊[20]的研究指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因此,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重点关注其社会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并采取医护人员支持、家属支持、社区支持等多种方式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以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受学历水平、年龄、性别、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进而改善生活质量。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属于横断面形式的研究,样本范围较局限且样本量偏少,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倚,随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干预性研究,为改善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重度学历成人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养大成人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成人不自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膨胀学历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知识无力感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