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IP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以唐代女性形象特征为例

2022-09-22荣宇洁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胡服男装妆容

荣宇洁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唐代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源于当时的唐代妇女处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时期[1]。唐皇室对于胡风的推崇以及在当时空前繁荣的民族融合的影响下,伴随胡风而来的胡人审美便在唐人中十分流行,唐代女性服饰文化便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显现出唐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

1 唐代女性形象特征

1.1 身形审美

少数民族尤其是当时的西北游牧民族对于唐人的影响极大,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时唐周边少数民族与国家都保留着一部分母系制度的遗风,女性地位相对较为尊崇。此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多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女子可以外出从事生产活动,她们骑马射箭、放牧打猎,形成了强悍壮硕的身姿风貌。再加之少数民族认为壮硕的女子易生产,对于繁衍后代更有优势,不易难产,因此少数民族女子多以壮硕为美。受到胡人的影响,唐朝女子的生活逐渐变得丰富自由,她们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穿着胡服或女扮男装参加打球射猎,到郊外、街市上游玩,踏青,这使得唐代女子的性格逐渐变得勇敢强悍,身形审美也逐渐变为以壮硕、长白为主流。

2.2 服饰

唐代女子服饰在唐前期沿袭前朝,流行窄袖短上衣,裙子也比较修长,如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中所绘制的女子身着窄袖间色长襦裙;随着民风开放,逐渐流行女子着胡服以及女着男装。盛唐时期妇女衣裙趋于宽肥,袖口逐渐加宽,袒胸襦裙逐渐流行。中唐以后宽肥之风盛行,妇女衣裙肥阔,大袖宽裙,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身姿丰腴,身着宽袖曳地襦裙,鲜明地体现了中唐的典型穿着风范。

唐代女子服饰主要分为日常服饰以及特色服饰。日常服装主要为襦裙,即上衣下裙。上衣较短束在长裙内,上衣主要有衫、襦、袄,袖口也有窄袖和宽袖,领型有交领、圆领等,还有半露出胸脯的领口式样。还流行半袖上衣,称为“半臂”,多套在窄袖上衣外,既可保暖,又起到装饰作用。长裙通常为多幅拼制,大多为六幅,裙色除了常见的单色裙以外,也有两种或多种颜色间隔拼制而成的,称为“间裙”。裙腰束在腋下,长裙长度有时可曳地,显得身形修长,有的长度在脚踝处。披帛在唐代女子间也较为普遍,即一种长披巾,或绕于双臂自然垂下,或将一侧束于裙带中,另一侧搭在肩背自然垂于腰间,起到装饰作用。妇女特色服饰主要为身着胡服,穿胡服、戴胡帽、穿胡靴是当时唐代女子的流行装扮。胡服是指除去本土服饰以外其他西域服饰的总称,唐代胡服风潮遍布各个阶级,不仅影响到了贵族贵妇,普通百姓也身着胡服。唐代女子着胡服为翻领或圆领窄袖长袍,腰间系着腰带,可挂刀子配件等物品,袍内穿条纹窄口裤,裤口系到皮靴内。女子穿成套胡服活动方便,十分适合在外出进行娱乐活动时穿着。戎装、男装也是属于唐朝女子独特的装扮,女子身着男士袍衫,腰间佩戴戈带,头戴幞头,脚穿靴子,与男子装扮无异。初唐时期的女着男装表现为几乎完全复刻男子装扮,到武则天时期,女性在身着男装时会在领口以及袖口位置做出改变并加以点缀;女着男装最为盛行的开元天宝时期,从贵族女子到民间百姓均流行着男装;中晚唐时期,女子不再成套的穿着男装中的幞头以及靴子;安史之乱后女着男装便不常见。

2.3 发式

唐代妇女发式花样繁多,主要有髻、鬟、鬓三种。髻与鬟不同在于鬟中空,以双鬟为主。根据女子年龄以及身份,髻分为单髻和双髻两类:单髻多是在女子成年后或者嫁人后将头发向上梳于头顶形成的一种发式;双髻在未婚女子以及幼女或婢女中最为常见,即将头发从中间分开,在左右盘成对称的螺式样或角状的发髻,称为“丫髻”。根据位置,髻又分为顶髻、平髻与垂髻。顶髻将头发梳于头顶再向前或后翻绾,高耸于顶,视觉上显得人极高,称为“高髻”,高髻在初盛唐时期的壁画以及陶俑中非常常见,流行时间一直从初唐延续到盛唐以后,可以说是流行于唐代女性中最具代表性的发式之一。平髻指平梳于头两侧或后侧,并不高耸于头顶,也并不下垂。垂髻指发髻下垂于头的一侧或双侧,有名的垂髻为“倭堕髻”,流行于盛唐,发髻有单个或者多个,由后向前垂于头顶,如同堕下。鬓主要垂于脸两侧,唐末盛行的“堕马髻”即为两鬓抱面,鬓发垂于脸部两侧,发髻偏于头部一侧。

2.4 妆容

唐代女子妆容式样丰富,且具有其独特的时代风格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为胡风浓郁,表现为妆容风格不同于以往流行清水出芙蓉式淡妆,唐代女子妆容审美浓艳俏丽,妆饰纷繁[2]。

初唐时期,妆容风格受到前朝影响,妆饰风格不同于后期的夸张繁杂,相对简单朴素,妆面清淡秀丽,含蓄收敛,眉形流行纤细或短小,唇形小巧淡雅。唐高宗时期,民风逐渐开放,妆容逐渐由清淡向复杂化发展,面靥、斜红、花钿齐全的华丽妆面出现并开始流行,眉形也逐渐变为粗阔浓烈。武周时期,女子的妆面越发得华丽复杂,胭脂的面积逐渐扩展为半张脸侧,花钿斜红的造型更加丰富。开元初期,由于受到统治者的影响,刚继位的唐玄宗倡导朴素,严禁奢靡华丽之风,女子妆容也逐渐回归收敛朴素的风格,浓烈复杂的妆面变为相对朴素,面部的复杂妆饰也不常见。直到开元后期,或是国力强盛,或是统治者喜好的转变,当时的社会奢靡之风强盛,妆容风格也越发的繁杂华丽。胭脂涂抹越发浓重,甚至除了额头、鼻子以及下巴处以外的整个面部均涂满了胭脂,眉形样式也越发的丰富起来。到了中唐时期,女性妆容发展的更加夸张、怪诞,“险妆”“血晕妆”均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妆面。

2 当今IP 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作特点

2.1 IP 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以某种文化或者实体为基础形象创作出的具有辨识度的独特形象,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传播性,IP 与传统文化结合使得IP 拥有建立在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传递IP 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价值的能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传统文化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丰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与文明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还待转化与发掘,当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与深刻内涵被充分挖掘并赋予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更能够引起现代人的文化共鸣,使传统文化“活起来”[3]。如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唐宫夜宴》节目的爆火使得仕女形象IP 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节目中的仕女形象身穿唐三彩纱衣,柳叶眉樱桃嘴,面部点缀斜红、花钿与面靥,身形丰腴,通过鲜明的造型以及服装特征将盛唐时期独特的美学特点呈现出来,仿佛再现了唐代女子风貌,将浓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视觉结合,展现了唐代仕女不同于其他朝代女子的独特而富有蓬勃朝气的美。

2.2 结合传统文化的IP 设计原则

对于传统文化IP 设计来说,一个成熟的且具有商业价值的IP 形象应该是全方位展现其故事性、独特性以及文化性。将传统文化结合融入现代IP 设计当中,可以让更多人通过IP 形象了解到IP 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

2.2.1 故事性

IP 形象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IP 形象要想高效传播,仅需要在满足外形条件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更要具有故事性[4]。IP 的视觉形象需要故事去表达其内涵,以大众认可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赋予IP 专属故事性,通过生动的人物设定使IP 具有血肉鲜活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吸引大众的眼球。

2.2.2 独特性

一个IP 的开发需要浓厚的自我价值,IP 自我价值不够丰满会造成IP 形象传递的信息单薄。每一个个性鲜明的IP 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独特是IP 形象吸引受众的关键。高辨识度是一个优秀的IP 角色最基础的要求,优秀的IP 角色通常都具有独特的形象,并且通过简化都可以一眼被识别。由白茶创作设计的IP 系列角色“吾皇万睡”中的“吾皇”,以猫咪生性傲娇霸气的性格入手,胖猫形象深入人心,其个性鲜明,形象独特,赋予其人格化的傲娇性格,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迪士尼中米老鼠这一IP 角色的形象、色彩、个性均具有高度的识别性,其形象甚至可简化为两大一小的三个圆形都能被精准识别。

2.2.3 文化性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围绕传统文化所产生的IP具有文化附加值与文化内涵,使得IP 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而不是一件冰冷的设计方案。“唐妞”是由二乔先生创作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IP 形象代言人,唐妞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粉彩仕女俑”为创作原型,提取了彩绘仕女俑的圆润体型,唐朝流行的高髻、红润的唐妆、以及唐代女子的日常服饰襦裙,结合现代的漫画手法设计而成。有西安这座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唐妞”成了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饱满的IP 形象角色。

3 唐代女性形象IP 形象设计探索

3.1 唐代女性形象IP 的设计策略

IP 的视觉形象决定了人们对于IP 的第一印象,其设计水平是吸引受众的最重要之处,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IP 形象的关注度。通过对于唐代女性身形、服饰等形象特征进行汇总研究,将本次IP 形象设计主体形象定为唐代女性,绘制复原唐代不同时期女性妆容、发式以及服饰特点,以唐代女性身形壮硕、好穿胡服与男装、妆容艳丽等特征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将其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女性形象特征运用到IP 设计当中,融合了现代的Q 版设计手法,形成“唐晓灿”这一IP 形象。在IP 角色命名上,考虑到唐代女子社会地位与其他朝代女性有很大的区别,从女子身形服饰装扮性格等都可以体现出唐代开放包容灿烂的文化与景象,“唐晓灿”这一命名即包含唐朝灿烂的文化,又突出IP 角色灿烂开朗的性格设定,使得IP 具有亲和力。IP 形象人物设定方面,为了满足IP 形象特有的记忆性独特性,又能表现初盛晚唐期间不同的服饰特色,IP 角色设定为在唐朝生活了289 年的小仙子,热衷于追赶装扮潮流,见证了唐朝的兴盛繁华与衰败。丰富美观的视觉元素使得IP 形象在第一眼便可以抓住人们眼球,独特的人物设定加上唐朝本土所特有的文化性,使得IP 形象得以在市场竞争中被人们记住。通过IP 形象设计将唐代不同时期的女性装扮特色展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唐代女性形象,了解大唐盛世下女性的服饰文化魅力。

3.2 唐代女性形象IP 的设计应用

IP 整体形象根据唐代女性身形特征,偏圆润壮硕,参考不同时期不同的造型装扮特点(见图1)。初唐晓灿,IP 形象的基础设定,参考初唐时期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中的女性角色装扮,还原初唐敦煌莫高窟中第375 窟的南壁女供养人像的服饰特征,IP角色身穿初唐时期流行的交领窄袖襦裙,肩披披帛,着梅花妆、却月眉,头梳双螺髻。武周时期IP 形象中,妆容还原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唐长安三年张礼臣墓的乐舞屏风中的仕女妆容,服饰参考1987 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唐墓出土的抬手女立俑,IP 身着阔袖袒胸襦裙,披帛一侧掖入裙腰,一侧披挂于肩上,妆容艳丽多姿,花钿面靥斜红吊梢眉,倭堕髻盘于头顶,襦裙上的纹样为多宝花纹样。盛唐时期IP,参考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纳的天宝年间仕女图屏的女子妆容特点,还原出土于皇室贵族李宪墓室中的彩绘陶仕女俑的服饰,IP 头盘高髻,妆容为当时流行的酒晕妆,着半臂阔袖襦裙。胡服IP 形象画斜红,分梢眉,带胡帽,脚踩胡靴,刻画了唐朝时期女子常穿的胡服造型。女着男装IP 形象中,IP 身穿唐朝盛行的男装,造型着清淡的桃花妆,涵烟眉,嘴角点面靥。

4 结语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地位在度过母系氏族制度之后大多处于第二地位,但是唐代女性是其中格外特别的存在,她们的地位相对来说比较开放自由,唐朝女子特有的装扮特征体现了大唐的开放包容繁华,将唐代女性的形象特征运用到IP 设计当中,提供了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于唐代女性身形特征、服饰发式以及妆容的研究提炼,再进行现代化的设计、简化,使设计方案既有大唐的时代特征,又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让传统文化焕发其新的力量与活力,发扬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胡服男装妆容
陈海露服装设计(作品)
男装面料解析
男装风格与细节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胡服东来①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