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辅助高压氧在脑外伤后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2022-09-22车轶蒋遥林荔青孙清陆顺庠

安徽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厥阴脑外伤高压氧

车轶,蒋遥,林荔青,孙清,陆顺庠

颅脑损伤昏迷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常因颅内出血、水肿、脑外伤等引起颅内高压而产生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昏迷不醒[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经过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仍然很高,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其严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2]。目前,国内治疗脑外伤后脑昏迷病人均进行吸氧、改善脑血循环、营养脑神经、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疗效不佳。高压氧是在超过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纯氧,临床应用于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治疗中,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作用明显[3]。随着高压氧治疗手段的引入,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仍未令人满意。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实践中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经长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可行性[4]。苏州市立医院前期在使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病人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配合电刺激手厥阴经经穴促醒新技术救治病人,疗效满意。本研究拟探讨电针辅助高压氧干预脑外伤后昏迷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GCS评分、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外伤昏迷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基础治疗+高压氧+手厥阴经经穴针刺)4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高压氧)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脑外伤昏迷90例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根据病人颅脑损伤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颅脑CT和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明确颅脑创伤性昏迷的临床诊断,包括①西医诊断符合《颅脑创伤性昏迷诊断与治疗》[1]有关颅脑外伤诊断标准;②基础治疗能有效地延续病人生命,CT或MRI明确诊断;③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3 排除标准①重型脑内疾病的病人,如严重的脑积水、颅内肿瘤、脑干出血等,②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病人耐受性差,无法配合本研究的治疗方案。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接受治疗后采取常规吸氧、改善脑血循环、营养脑神经、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采用本院10+2空气加压型高压氧舱,治疗压力为0.15~0.20 MP,酌情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压力值,空气加压面罩吸氧60 min,1次/天,8 d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持续3个疗程。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病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经穴针刺,电刺激选穴: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每次单侧肢体电针选2个穴位交替应用,常规进针得气后接华佗牌的SDZⅡ型电针仪,采用频率0~40 Hz的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双侧腕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宜,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2 d。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人经治疗后的如下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病人意识水平、视野、面瘫、感觉、语言及肢体运动等进行评估,总分42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越差。②神经营养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氢(LH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总抗氧化能力(T-AOC)。③格拉斯哥评分(GCS):包括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和睁眼反应,满分为15分。15分为正常,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重度昏迷,7分以下预后不良,0~3为脑死亡。分数越低,意识越差,病情越重。④生活质量评分:采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包括CF(认知功能)、EF(情绪功能)、RF(角色功能)、SF(社会功能)、PF(躯体功能),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分评价,最后得分按照100分制转换,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6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病人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评判治疗效果,临床痊愈:GCS评分15分,病人意识清楚,症状基本消失,语言流畅,影像学检查无阳性结果;显效:GCS评分>13分,意识清楚,症状缓解,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有效:GCS评分提高>2分,意识有所恢复,但存在一定神经损伤,生活不能自理,影像学检查较前有所好转;无效:GCS评分无变化或下降,甚至病情恶化死亡。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对于理论频数小于5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为(22.6±1.5)分、(22.4±1.3)分(t=0.64,P=0.526);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10.2±0.9)分,低于对照组的(14.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P<0.001)。

2.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93.3%,B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75.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20)。

2.3 两组神经营养、氧化应激指标及GC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GF、BDNF、CAT、SOD、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MDA、LHP、AOP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两组病人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脑外伤昏迷90例神经营养、氧化应激指标及GCS评分比较/(分,)

表2 脑外伤昏迷90例神经营养、氧化应激指标及GCS评分比较/(分,)

注:NGF为神经生长因子,BDNF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AT为过氧化氢酶,SOD为超氧物歧化酶,T-AOC为总抗氧化能力,MDA为丙二醛,LHP为脂质过氧化氢,AOPPs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5 45 CAT/(U/mL)5.11±0.57 7.01±0.62 15.13,<0.001 5.09±0.48 8.54±0.71 27.00,<0.001 0.18,0.857 10.89,<0.001 NGF 109.47±12.84 131.28±15.37 7.31,<0.001 108.25±11.24 156.39±14.52 17.59,<0.001 0.48,0632 7.97,<0.001 BDNF 3.10±0.40 3.42±0.33 4.14,<0.001 3.11±0.38 4.27±0.31 15.87,<0.001 0.12,.9,03 12.59,<0.001 MDA/(mmol/L)4.90±0.53 4.22±0.35 7.18,<0.001 4.89±0.42 3.15±0.36 21.10,<0.001 0.10,0.921 14.30,<0.001 SOD/(U/L)81.14±8.72 95.29±12.68 6.17,<0.001 80.39±9.47 119.46±13.57 15.84,<0.001 0.39,0.696 8.73,<0.001 LHP/(μmol/L)491.24±49.71 381.84±40.58 11.44,<0.001 489.29±43.86 287.26±38.42 23.24,<0.001 0.20,0.844 11.35,<0.001 T-AOC/(U/mL)10.24±1.62 12.05±1.70 5.17,<0.001 10.21±1.58 14.21±1.69 11.60,<0.001 0.09,0.929 6.05,<0.001 AOPPs/(μmol/L)5.91±0.67 4.62±0.54 10.06,<0.001 5.89±0.62 3.58±0.51 19.30,<0.001 0.15,0.883 9.39,<0.001 GCS评分/分7.22±1.62 11.32±1.34 13.08,<0.001 7.08±1.75 14.11±1.90 18.26,<0.001 0.39,0.694 8.05,<0.001

2.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两组病人治疗前CF、EF、RF、SF、PF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治疗后CF、EF、RF、SF、P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F、EF、RF、SF、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脑外伤昏迷90例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脑外伤昏迷90例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CF为认知功能,EF为情绪功能,RF为角色功能,SF为社会功能,PF为躯体功能。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5 45 CF 70.3±10.5 75.3±12.5 2.06,0.041 70.5±11.5 81.6±15.7 3.83,<0.001 0.09,0.931 2.11,0.037 EF 72.2±11.3 77.9±11.2 2.40,0.017 71.8±10.2 83.2±10.5 5.22,<0.001 0.18,0.860 2.32,0.022 RF 66.1±9.2 69.9±8.1 2.08,0.039 65.8±8.7 77.4±9.5 6.04,<0.001 0.16,0.874 4.03,<0.001 SF 59.9±4.9 62.8±5.8 2.56,0.011 60.2±5.2 69.2±6.5 7.25,<0.001 0.28,0.779 4.93,<0.001 PF 65.1±10.8 69.7±10.1 2.09,0.038 64.9±11.2 74.9±11.0 4.27,<0.001 0.09,0.931 2.34,0.021

3 讨论

颅脑损伤引起的昏迷时间越长,病情越危急、越复杂,死亡率、致残率越高,是神经外科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工作。现代医学认为,颅脑损伤多是因脑膜、脑组织、脑血管、脑神经等受到外力而产生的,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血流量减少等病理变化,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并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害,恶性循环,最终引起病人昏迷[5]。目前,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多以吸氧、改善脑血循环、营养脑神经、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为主,疗效欠佳[6]。随着高压氧疗法引入,疗效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未达到相对满意的地步。中医经穴电刺激,在治疗脑组织损伤引起的肢体运动不能、麻木、乏力等不适效果满意,本研究在基础治疗上,以电针辅助高压氧干预脑外伤后昏迷病人,得到满意的疗效。本研究探讨了电针辅助高压氧干预脑外伤后昏迷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GCS评分、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压氧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手段,通过将病人置于超过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纯氧,使氧更好地弥散入病人血中,提高其机体的氧储备,有利于神经细胞缺氧状态的纠正。随着脑部缺氧状态的纠正,脑水肿得到有效的逆转,从而进一步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7]。同时,高压氧的治疗还对脑梗塞发生后过量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8]。另外,高压氧疗法能迅速增加血氧含量和提高血氧分压;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的生成;收缩全身血管;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的生成;抑制厌氧菌生长;消除体内气泡,既改善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缺血缺氧状态,促进损伤组织的恢复以及加快病人苏醒[9]。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交会于内关穴,手厥阴经经穴脉可治疗神志疾病,而阴维脉可调节气血盛衰。因此,电刺激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以调节神志异常、气血盛衰,尤其是电刺激内关穴位可起到开窍醒脑之目的,以促进病人的苏醒的作用[10-12]。现代研究显示,手厥阴心包经的主治作用与某些脑功能的激活有关,电刺激手厥阴经经穴可间接刺激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受到电刺激后,可增强脑病灶局部血流和促进脑性昏迷病人的苏醒及神经功能的恢复[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16-17]。

生活质量方面,高压氧不仅保证脑组织的供氧,对身体其他重要脏器的氧气需求,同时促进血液加速循行,保证了脑及重要组织的营养供给,为昏迷病人苏醒后身体的恢复打下了基础,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8]。中医称为颅脑损伤为“头部内伤”“损伤昏厥”“中风”等范畴,苏醒后的病人常常会出现心、脾胃等脏器功能受损,肢体麻木、头痛等不适,手厥阴经经穴善治心、胸、脾胃疾病,四肢疾患,以及头痛不适,电刺激手厥阴经经穴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F、EF、RF、SF、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电针辅助高压氧干预脑外伤后昏迷病人,有更好的促醒作用,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神经营养及氧化应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厥阴脑外伤高压氧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