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研判稳收支审计整改增效能

2022-09-22文/戴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力度审计工作委员

文/戴 薇

▲刘永炜/摄

一年时间过半,今年上半年本市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如何?8月25日至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今年以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上海市2021年市级决算及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高度关注“流动性” 增强政策“感受度”

“疫情对上海经济造成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稳增长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回归正常,经济运行呈现回稳向好态势。”8月25日上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华源在作关于今年以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指出:“我市经济恢复具有较强的发展韧性、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强化只争朝夕的劲头、统筹兼顾的能力、比学赶超的作风,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加快经济恢复重振。”

在8月26日上午进行的分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钢淼表示,面对疫情和外部环境等不确定性,“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确定性,通盘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市场主体的确定性”。同时,要高度关注经济的“流动性”,“要在包括贷款资金流动性、人员流动性、国内国际的流动性等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寻找解决方案,积极推动下半年经济的正增长”。

“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重视。‘大走访’中不少企业认为政策力度不够。建议政府在保企业、促就业方面花更多精力去抓落实。对政策的成效要进行评估,加强政策储备和针对性措施的滚动推出。”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及委员们多次提及为企业纾困。陆晓栋委员也表示,企业反映对于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的“感受度”不强,建议市政府对各区政策细则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郑健麟、林晶、金为民等委员都提出要通过加强政策实施效能恢复市场信心,出台更有力的措施稳住、留住市场主体。

也有委员认为报告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空间。戴柳委员提出,报告应“增加宏观经济对本市影响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前瞻性的对策,如GDP结构中金融贡献相对占比较高,要对其可能带来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提出相应举措”。程合红委员建议在报告中“回顾一下今年以来经济发展过程,1—7月可以分阶段列出,如1—3月为一个阶段,4—5月为一个阶段,6—7月为一个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建议报告基调更加客观、平实、坦诚、准确,“与社会公众感受保持一致”。钱耀忠委员建议针对全年如何实现经济正增长以及争取最好的结果“算算账”:一是“缺口账”,算清楚什么地方缺,从哪里补;二是“趋势账”,对明年经济走向要分析和预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提出,报告提到“超常规努力”,应当进一步明确其内涵,这样有利于形成共识,得到社会支持。

确保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

8月25日,市财政局局长曹吉珍针对今年上半年本市“四本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和下半年工作的初步安排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预算执行平稳有序,全市和市级决算情况总体平稳,本市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良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支持改革开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如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支出76.2亿元支持在沪国家实验室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安排落实专项资金75.5亿元聚焦支持“五型经济”发展,支出97.9亿元推进“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新增减税降费总额超过700亿元帮助市场主体减轻负担等。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如支出65亿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等。促进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如支出31.3亿元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支出137.7亿元支持城市治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等。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持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同意报告内容,并重点围绕面对当前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状况,如何确保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提升抗风险能力展开讨论。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情况的研判,特别是在今年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这本大账收支平衡。”金为民委员指出:“财政和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和本市出台的各项政策。具体来说,下半年要进一步落实好部分行业留抵退税政策,让企业尽早得益;落实好免租金和援企稳岗等财政补贴政策;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积极探索供应链、产业链的融资担保;加快专项债的发行;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加大纾困力度。”

陆晓栋委员认为,市政府要高度关注部分区的区级财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建议区级政府提升自身预警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市政府要加强督导力度。

▲刘永炜/摄

加大审计整改力度 抓住重点推动解决

全体会议上,市审计局局长刘向民作了关于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一年来,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督促力度,切实强化整改跟踪检查工作,促进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制度192项,促进增收节支8.95亿元。从审计结果看,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在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要更加重视财政支出的绩效,重视资金使用的效果;审计工作要把重点放在资金使用的效果上,而不是工作流程上;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都是老问题,审计部门在反映问题的同时可以点出对应的部门,落实部门责任。”肖贵玉副主任针对审计工作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刚性要求,对于尚未整改的问题,要监督抓紧整改;对今年新查出的问题,要深入分析成因,加强分类指导,实现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金为民委员建议。邬立群委员认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落实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快整改。市人大财经委要持续跟踪督促,督促有关部门形成责任和整改清单,推动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沈志强委员也建议:“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屡审屡犯的问题加大解决力度,抓住重点问题,逐年逐个解决。”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本市工作重点之一,市审计局对市内公共数据治理及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各相关单位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和共享开放,积极打造数字政务服务。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为此,郑沈芳委员提出,“要重视城市化数字化转型中‘老问题’的解决,加强完善高校的场地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招投标等问题”。俞北华委员关注到“公共数据开放力度不够,开放数据未按要求及时更新的占比太高”这一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督促落实,进一步改进。

审议报告提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持续推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加快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经济社会安全。马列坚委员认为这些建议非常好,“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这些方面工作力度,加大落实监督”。

猜你喜欢

力度审计工作委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山西出台八类三十一条 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看望委员、代表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牧神午后》“力度对位”实例分析
中纪委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