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教科书权威,应成为“教科书式”的示范

2022-09-22李浩瑄

廉政瞭望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教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权威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李浩瑄

8月2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插图问题调查处理结果,27人被问责,并强调不再聘请吴勇、封面设计吕旻、吕敬人及其工作室从事国家教材设计、插图绘制等相关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从5月下旬启动,并于日前完成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工作,目前教材已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

相比普通的绘画作品,教材插画寄托着公民对教育的期许,它是人们心中的“权威”,甚至可以说教科书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商品属性、政治属性和教学属性等多维属性的综合体。一直以来,教科书都是师生最为信赖的文本,当在教学中遇到无法辨识的问题时,教科书的内容就会成为最终的判断标准。

然而,这套教科书已持续发行了十年之久,直到现在才被指出插图人物的画风问题。此事值得反思的是,权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永远正确的。

在教材插图事件之前,也不时有新闻报道出学生或老师对教科书内容的质疑,并获得了出版社的回应。2016年底,北京一名小学生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2019年,福州一名小学生认为课本中《羿射九日》一文里“ ”字表述不恰当;2020年,上海一初中生发现了历史教科书中插图介绍的疏漏。

此次插图事件还意外让多年前的一件事重回公众视野。河南郑州一名从教30多年的老师彭帮怀从2006年开始为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挑错”,十多年围绕教材打了20多场官司均败诉。

2013年,他在阅读了当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社新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之后,发现了多达37处的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教材把“沐浴”印成了“沭浴”,有些正文有前引号,却没有后引号等等。当时,人教社在官网发出一则《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表示“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指出了该教材存在的6处错误,但彭帮怀提出的其他值得商榷的地方没有被认同。

此次插图事件刚曝出时,人教社回应称“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被网友指出“充斥着浓浓的官僚主义味道”。公众基于事实依据和基本价值观的质疑,应该被听见,也需要被尽快回应。并且正因为教科书权威,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才需要把偏差和错误纠正过来。

其实,公众不是想挑战权威,而是希望知道事实真相,得到有诚意的答复。相关单位害怕为错误担责,就用“权威”来压制质疑,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部的通报也证明,这套教材插图出现这样的偏差,暴露出编制单位的教材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不严格、内部纠错制度不完善、对读者意见不重视等问题。如不解决这样的“安全隐患”,那么类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被问责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认识到,这是为公信力“止损”的必要举措。

要知道,纠正了错误的权威,并不妨碍人们心中依然敬畏它。希望这次“教科书式”的示范,能够成为一些单位或领导正确理解“权威”的契机,懂得如何适应和习惯被“挑战”。

猜你喜欢

人教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权威
王占春学校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人教社70 周年:始于筚路蓝缕,志在止于至善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小学生质疑人教社的精神值得赞扬
权威的影子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