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变化与预后关系

2022-09-21马丹丹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周血生存率淋巴细胞

马丹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宫颈癌是所有癌症中导致女性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全球每年确诊病例超过50万[1]。早期宫颈癌症状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流血及一些尿频尿急、小便刺激等尿路症状,与慢性宫颈炎症状类似,临床急需一些术前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指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2-3]。本文探讨术前外周血3个非特异性指标NLR、LMR、PLR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早期宫颈癌(Ⅰ~ⅡA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52±8.34)岁,FIGO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29例,ⅡA期1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4];(2)FIGO分期[5]为Ⅰ~ⅡA期;(3)均接受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对治疗方式知情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6]:(1)有放化疗病史及腹部手术史者;(2)术前接受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史者;(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6)中途转院或自然失访者。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准则并获得批准。

1.2样品采集及指标观测 取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加入含5ml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离心管中离心30min(2500r/min)后进行中性粒细胞分离与计数;使用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Countess II FL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分离与计数,血小板数量统计采用普通光镜直接计数法;计算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观察患者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及生存(对患者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无因宫颈癌以外因素导致死亡的病例)情况。

2 结果

2.1确定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NLR、LMR及PLR预测死亡的界限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及PLR对宫颈癌患者死亡情况具有预测价值(P<0.05),NLR界限值为2.76,LMR界限值为134.62,PLR界限值为4.05,见表1。

表1 NLR、LMR及PLR的诊断效能分析

2.2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NLR、LMR及PLR与病理特征相关性 根据截断值将NLR、LMR、PLR分为高组和低组,低组NLR淋巴转移情况与高组NLR无统计学差异,低组LMR淋巴转移情况与高组LM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组NLR肿块大小<4cm患者比例高于高组NLR,低组NLRⅠ期患者比例高于高组NLR,高组LMR肿块大小<4cm患者比例高于低组LMR,高组LMRⅠ期患者比例高于低组LMR,(P<0.05);低组PLR与高组PLR在淋巴转移情况、肿块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NLR、LMR、PLR高组和低组病理特征相关性比较

2.3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NLR、LMR及PLR与3年生存率相关性分析 低组NLR、低组PLR患者3年生存率[19/30(63.33%)、21/30(70.00%)]高于高组NLR及高组PLR患者[11/32(34.38%)、9/32(28.12%)],P=0.023、0.001;高组LMR患者3年生存率[20/33(60.61%)]高于低组LMR患者[10/29(34.48%)],P=0.040。

3 结果

临床对早期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根据大量统计资料显示,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多数学者认为在细菌作用下,皮包垢中的胆固醇转变为致癌物质是宫颈癌的重要诱因[7-8]。有研究发现,宫颈癌与性交而传染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人类巨细胞病毒(CMV)等病毒有一定关系,早期患者出血量少,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9]。周文毓等[10]研究表明,NLR、LMR、PLR与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预后有关,炎症反应有利于肿瘤的发生,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又改变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其中PLR、NLR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两项有效指标,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及淋巴细胞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联系密切,可促使恶性肿瘤细胞黏附与迅速增殖,对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产生影响。

为保证本研究结果客观性,通过绘制ROC曲线找到NLR、LMR、PLR的最佳截断值,进一步探究其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11]。炎症会使中性粒细胞迁移到肿瘤细胞周围,释放活性氧破坏DNA,创造适宜肿瘤生长的微环境,NLR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一种潜在平衡指标,用来评价淋巴细胞相关抗肿瘤免疫反应与中性粒细胞依赖性肿瘤前炎症的关系[12]。本研究中低组NLR肿块大小<4cm、Ⅰ期患者比例高于高组NLR,高组LMR肿块大小<4cm患者比例高于低组LMR,高组LMRⅠ期患者比例高于低组LMR,低组PLR与高组PLR在淋巴转移情况、肿块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NLR、LMR、PLR与宫颈癌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此外PLR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符合既往研究[1]。

低组NLR、低组PLR患者3年生存率较高,高组LMR患者3年生存率较高。PLR、LMR、NLR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指标,可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提示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PLR、LMR、NLR可能为预后较差的一项可能原因。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结果仍待进一步阐明论证。

综上,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PLR、NLR、LMR等炎症指标可作为补充性指标用来预测预后,PLR及NLR水平越高、LMR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猜你喜欢

外周血生存率淋巴细胞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5年生存率』啥意思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